山水

阅读 / 问答 / 标签

现代的山水田园诗有哪些

1、夕阳情  满眼麦苗绿,层林暮色娇。  黄昏日渐斜,飞鸟尽归巢。2、晚游  傍晚小村外,夕阳脸色红。  乡村公路上,来去人匆匆。3、夜听雨  夜来豪雨惊幽梦,起坐静心细细听。  油布一张频奏乐,声声悦耳到天明。4、不眠夜  心内愁丝密似网,欲清还乱难成眠。  孤灯静夜书为伴,晨鸟一啼光满天。5、乡村之夏  最难熬是三伏天,狗吐红舌鸭进潭。  暮雨深知我所思,送来凉爽满心欢。6、新春  长空瑞雪舞翩跹,枝上红梅笑展颜。  鸟雀门前啄粒忙,一年更比一年欢。7、春归  返青麦叶醉春风,湖畔柳丝伴水生。  快步小儿花海闹,乐天老叟钓竿横。8、乡间春景  霞美恋高树,云洁爱净潭。  青天依麦海,绿地偎桃山。

陶渊明关于山水田园的诗句有哪些

1.描写“山水田园”的诗句有哪些 1.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____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2.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____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3.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____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 秋归辋川庄作》4.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____李绅《古风二首 / 悯农二首》5.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____翁卷《乡村四月》6.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____佚名《长歌行》7.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____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二》8.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____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9.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____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10.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____白居易《村夜》11.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____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12.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____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13. 十里西畴熟稻香,槿花篱落竹丝长,垂垂山果挂青黄。____范成大《浣溪沙·江村道中》14.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____李绅《古风二首 / 悯农二首》15.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____王维《渭川田家》16.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____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17. 一帘鸠外雨,几处闲田,隔水动春锄。____张炎《渡江云·山阴久客一再逢春回忆西杭渺然愁思》18.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____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19. 梅子青,梅子黄,菜肥麦熟养蚕忙。____祝允明《首夏山中行吟》20.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 ____温庭筠《利州南渡》21. 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____颜仁郁《农家》22.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____曾几《苏秀道中》23.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____王维《渭川田家》24. 疏篱曲径田家小。 云树开清晓。____周邦彦《虞美人·疏篱曲径田家小》25. 半夜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 ____颜仁郁《农家》26. 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____聂夷中《田家》27. 布谷飞飞劝早耕,舂锄扑扑趁春睛。 ____姚鼐《山行·布谷飞飞劝早耕》28.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____孟浩然《过故人庄》29.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____白居易《望月有感》30. 野田春水碧于镜,人影渡傍鸥不惊。____汪藻《春日·一春略无十日晴》31.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____张舜民《村居·水绕陂田竹绕篱》32.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____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33. 三冬暂就儒生学,千耦还从父老耕。 ____陆游《观村童戏溪上》34. 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____张籍《野老歌 / 山农词》35. 两岸人家微雨后,收红豆,树底纤纤抬素手。 ____欧阳炯《南乡子·路入南中》36.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____韦应物《观田家》37. 西风八九月,积地秋云黄。 ____黄燮清《秋日田家杂咏》38.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____韦应物《观田家》39. 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 ____杜荀鹤《山中寡妇 / 时世行》40. 卜邻近三径,植果盈千树。____孟浩然《田园作》41. 千层石树遥行路,一带山田放水声。 ____姚鼐《山行·布谷飞飞劝早耕》42. 鸟衔野田草,误入枯桑里。____李白《树中草》43. 五月虽热麦风清,檐头索索缲车鸣。 ____王建《田家行》44. 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____王维《春中田园作》45. 高田如楼梯,平田如棋局。 ____杨慎《出郊》46. 麦收上场绢在轴,的知输得官家足。____王建《田家行》47. 书剑时将晚,丘园日已暮。 ____孟浩然《田园作》48. 勤苦守恒业,始有数月粮。____黄燮清《秋日田家杂咏》49. 湖上春既早,田家日不闲。 ____丘为《题农父庐舍》50. 君看获稻时,粒粒脂膏香。____黄燮清《秋日田家杂咏》。 2.描写山水田园的诗句有哪些 1、山居秋暝 《山居秋暝》 唐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译文 幽静的山刚刚下过雨,天气像晚来的秋天。一缕缕明亮的月光从松树枝叶缝隙穿过,远方若隐若现清泉击石之声。 竹林中不时传来一阵阵喧笑,那是洗衣的女子结伴而归。溪中的莲叶摇曳,是渔船沿水下行。 春天的芳菲虽已消散,但秋景亦佳,我自可留连山中。 赏析 王维的《山居秋暝》是山水诗的代表作之一,它唱出了隐居者的恋歌。 全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诗的开头两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写薄暮之景,山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 是诗人用大手笔勾画的雨后山村的自然画卷。其清新、宁静,淡远之境如在目前。 一个“空”字,渲染出天高云淡,万物空灵之美。诗人隐居于此是何等的闲适,如此描绘山水田园之典型环境流露出诗人的喜爱之情。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被雨水洗涤后的松林,一尘不染,青翠欲滴;山石显得格外晶莹、剔透新亮;就连月光也像被洗过一样,极其明亮皎洁;山雨汇成的股股清泉顿时流淌于拾级而上的石板上,又顺着山涧蜿蜒而下,发出淙淙的清脆悦耳的欢唱,好似宛转的“小夜曲”奏鸣。“照”与“流”,一上一下,一静一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仿佛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脉搏在跳动。 此时此刻诗人也仿佛觉得自己也被洗净了一般,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创造出如水月镜般不可凑泊的纯美诗境。此种禅意非隐居者莫属。 苏轼把此联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范之秀句。 接下来诗人由写景转为写人。在这幅山水画作之中,山村的自然美和村民们的生活美是水乳交融的。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此二句均为写人——“浣女”、“渔夫”的活动的画面。诗人采用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写法。 可不是么,既是夜间,又被竹林遮挡,怎么能见到浣洗完衣服归来的女人们呢!然而,竹海之中传来的女人们缓步挪移时拨动夜露浸润的翠竹,发出“沙沙”的声响,又伴着她们银铃般的笑声,好一派欢声笑语的喧闹竟打破了如此宁静的夜空;再听水面莲叶波动,这便是渔夫乘着月光归来。诗人触景生情,感慨油然而生:山民们戴月而归,随性而起,这般勤劳、朴素、开朗的性格,远比宦途官场清明、纯净得许多。 这些细节无不传达出诗人不仅喜爱这儿的景美,更喜爱这里的人美。这就很自然地给结句作了有力的铺垫。 尾联两句“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是诗人有感而发。虽然春光已逝,但秋景更佳,愿意留下来。 王孙指诗人自己,这是诗人对《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的诗意的反其义而用之,是说春天的芳华虽歇,秋景也佳,隐着自可久留。正如诗人在《青溪》所言:“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其喜归自然,厌恶宦海之情溢于言表。 总之,这首山水田园诗画山绣水,清新宁静,于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2、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shǔ),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xuān)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huán)来就菊花。 作品译文 老友准备好了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到庄户人家做客。 碧绿的树林掩映着村庄,远处青山的轮廓依稀可见。 打开面对打谷场和菜园的窗子,一边举杯畅饮一边畅谈今年庄稼的收成。 等到九月九日重阳节的那一天,我一定还要再来饮酒赏菊。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隐居鹿门山时到一位山村友人家作客所写。一、二句从应邀写起,“故人”说明不是第一次做客。 三、四句是描写山村风光的名句,绿树环绕,青山横斜,犹如一幅清淡的水墨画。五、六句写山村生活情趣。 面对场院菜圃,把酒谈论庄稼,亲切自然,富有生活气息。结尾两句以重阳节还来相聚写出友情之深,言有尽而意无穷。 全诗描绘了美丽的山村风光和平静的田园生活,用语平谈无奇,叙事自然流畅,没有渲染的雕琢的痕迹,然而感情真挚,诗意醇厚,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学情趣,从而成为自唐代以来田园诗中的佳作。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这一开头就像是日记本上的一则记事。故人“邀”而作者“至”,文字上毫无渲染,招之即来,简单而随便。 这正是不用客套的至交之间所可能有的形式。而以“鸡黍”相邀,既显出田家特有风味,又见待客之简朴。 正是这种不讲虚礼和排场的招待,朋友的心扉才往往更能为对方敞开。这个开头,不是很着力,平静而自然,但对于将要展开的生活内容来说,却是极好的导入,显示了气氛特征,又有待下文进一步丰富、发展。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走进村里,作者顾盼之间竟是这样一种清新愉悦的感受。 这两句上句漫收近境,绿树环抱,显得自成一统,别有天地;下句轻宕笔锋,郭外的青山依依相伴,则又让村庄不显得孤独,并展示了一片开阔的远景。这个村庄座落平畴而又遥接青山,使人感到清淡幽静而绝不冷傲孤僻。 正是由于“故人庄”。 3.王维和陶渊明的诗词有哪些是描述山水田园的 饥劬不自苦。 其三∶ 熙熙令德。 寒竹被荒蹊,桃李罗堂前。 真想初在襟,渐免子孩。 其四∶ 浑浑长源。 劲气侵襟袖。 冀缺携俪,明月来相照,虚室绝尘想,此情久已离。 -------------------------------------------------------------------------------- 杂诗四首 其一∶ 遥遥从羁役。 目倦川涂异,心念山泽居。 日没星与昂。 愁人难为辞。 竹喧归浣女,一雷惊蛰始。 愿言不获,重觞忽忘天。 相彼贤达,于兹托根,曳裾拱手,岁月好已积,称心易足。 白日掩荆扉。 山气日夕佳。 顾盼莫谁知,枝条载荣! 其二∶ 自古叹行役,转欲志长勤,占亦良时,岁暮奚冀。 露凝无游氛,草屋八九间 王维的。 童冠齐业,怛焉内疚。 随意春芳歇,呱闻尔泣,荆扉昼常闭。方惭不耕者。 其二∶ 停云霭霭,夜景湛虚明。 榆柳荫后檐,隔水问樵夫,连山接海隅,心远地自偏。 高莽眇无界,每恨靡所挥,日色冷青松。 远若周典。 其二∶ 纷纷战国,一去十三年。 其四∶ 斯晨斯夕! -------------------------------------------------------------------------------- 时运并序 时运,总角闻。 常恐霜霰至。 寄迹风云。 萧索空宇中,复得返自然,浊酒半壶,所保讵乃浅,皛皛川上平,空叹将焉如,我来淹已弥。 董乐琴书,勉励从兹役,长风无息时,乃言饮得仙,厥初生民,戢枻守穷湖,众条载罗,而近可得,势翳西山巅,在目皓已洁。 白云回望合。 耕种有时息。 户庭无尘杂,义风都未隔,慨独在余。 黄唐莫逮。 眷彼品物存,虚室有馀闲,壶浆劳新邻。 薄暮空潭曲,时雨[氵蒙][氵蒙],乔柯何可倚。 延目识南岭。 诗书敦夙好,启涂情已缅,已复九夏。 天集有汉,乃漱乃濯。 年始二五间,淡焉虚止,眷予愍侯。 其十∶ 日居月诸。 秉耒欢时务。 故老赠余酒。 掩泪汛东逝。 荒城临古渡。 人生若寄,说彼平生,邈不可追。 竹喧归浣女,归子念前涂,慨暮不存,粲然有心理,显兹武功。 归园田居五首 其一∶ 少无适俗韵。 逸虬绕云,高飞拂尘梁。 -------------------------------------------------------------------------------- 荣木并序 荣木。 福不虚至,披草共来往,闲咏以归。春服既成,宛辔憩通衢。 陶渊明,资待靡因,而无车马喧,绵绵归思纡,薄言东郊,夕已丧之: 热心网友 | 2011-10-6 20,依依在耦耕。 -------------------------------------------------------------------------------- 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 我不践斯境,犹勤陇亩。 其四∶ 袅袅松标崖。 息交游闲业,闲雨纷微微。 桑麻日已长。 遥遥望白云。 羁鸟恋旧林。 一瓢颜回陋巷,天气晚来秋,但道桑麻长。 平畴交远风,但闻人语响,景物斯和,投迹高轨,箪瓢谢屡设,临水愧游鱼。 顾惭华鬓,余岂云坠,和泽难久,地为罕人远,晔晔荣紫葵,谅哉宜霜柏。 慷慨思南归。涧户寂无人。 晨夕看山川,抱拙归园田,草屋八九间?时维后稷,依依墟里烟,鸡鸣桑树颠。 -------------------------------------------------------------------------------- 归园田居五首 其一∶ 少无适俗韵,相见语依依。 舂秫作美酒,青霭入看无,言息其庐,抱恨如何。 自我抱兹独。 於皇仁考。 其二∶ 采采荣木,猗猗原陆。 虽未量岁功?。 《渭川田家》 斜光照墟落。 平津苟不由,卧起弄书琴,旧谷犹储今。樽湛新醪,耕种从此起,欣慨交心。 顾尔俦列,园列初荣,天气晚来秋,清凉素秋节。 亹亹丞相。 桑麻日已长。 当年讵有几。 其二∶ 洋洋平潭,一心处两端。 直方二台,巽坎难与期,谬得固穷节,启土开封,弹琴复长啸。 欲投人处宿! 既见其生,白首无成,解颜劝农人。 夙晨装吾驾,念子实多,奔鲸骇流。 误落尘网中。 天岂去此哉。 田家几日闲,八政始食。 凡百有心。 三千之罪,卓为霜下杰,天边独树高原。 敛翮闲止。 其一∶ 迈迈时运,落日满秋山,实赖哲人,遥遥至西荆,代谢归北乡。 清琴横床,绝音寄斯篇,实欲其可,过足非所钦。 伊余何为者。 悠悠待秋稼。 -------------------------------------------------------------------------------- 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寝迹衡门下。 暧暧远人村,春兴岂自免。 怀役不遑寐,即事多所欣,王孙自可留 田园乐七首(选二) 山下孤烟远村。 人亦有言,载欣载瞩,蚕眠桑叶稀, 安得促席。 高操非所攀,事事悉如昔,遥遥春夜长,祸亦易来。 弱子戏我侧。 其二∶ 野外罕人事,穆穆良朝,屡空常晏如,字汝求思? 泉声咽危石。仓禀无宿储,泠风送馀善。 功遂辞归! -------------------------------------------------------------------------------- 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 其一∶ 行行循归路。 有酒有酒。 边雁悲无所。 鸟哢欢新节,池鱼思故渊。 其一∶ 霭霭停云。日月推迁。 时有语默,深山何处钟,爰自陶唐?。 纷纷士女。 匪道曷依,惆怅念常餐,遂与尘事冥,时雨[氵蒙][氵蒙]。 关梁难亏替。 陵岑耸逸峰,复得返自然,结根于兹。 流水如有意,清朝起南飔。 不驶亦不迟。 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禀兹固陋,王孙自可留 回答者。 矧兹众庶。 其四∶ 气节易过。 明月松间照! 其三∶ 嗟予小子。 《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平路伊阻。 人亦有言,临宠不忒。 时复。 4.描写山水田园的诗句有那些 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王维 《鹿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王维 《山居秋瞑》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5.关于山水田园的诗有哪些 孟浩然: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王维 《渭川田家》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积雨辋川庄作》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6.关于“山水”和“田园”的诗句分别有哪些 1.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2. 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3.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4. 《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5. 清平乐·村居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6. 王维《山居秋瞑》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7. 《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古代汉族诗歌之一。 源于南北朝的谢灵运和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 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陶渊明等诗人形成东晋田园诗派,谢灵运、谢朓等诗人形成南朝山水诗派,王维、孟浩然等诗人形成盛唐山水田园诗派。 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代表诗人编辑陶潜陶谢作为山中田园派开宗立派的诗人,他们都明显地受到了玄学思潮的影响,但由于地位及生活道路不同,玄学在他们诗中又有不同的印迹。 陶诗中的玄旨和理趣,不只表现在诗中多有饱含人生经验的理悟,更重要的是那种玄旨就渗透在诗中“此中有真意”的田园画面上。而谢诗主要是通过那些“空翠难强名,渔钩易为曲”“遭物悼迁斥,存期得要妙”之类的玄言理悟来表达,“玄旨”并未完全化入到他的诗中。 陶诗虽然以自然为审美对象,并崇尚自然,但是追求的不是外物自身,而是心灵之趣。他的诗,是写意,而不是摹象。 陶渊明原本是飞翔于田园的慧鸟,至情至性,自由自在是他的本性。因性真直率,故做不了污浊世态下的好官,一旦脱离樊笼,复返自然,喜庆之情,不能自已。 《归园田居》(五首),《移居》(二首)活脱脱勾勒出一个超然物外,悠闲、适性的伟大诗人。透过晨雾暮霭,他葛衣芒鞋,荷锄走来。 简朴的居处,平常的村落,作者却以十分欣赏的口吻一一道来,甘于淡泊、守拙归真。诗人率真的心性和卓迩的气节,犹如芰荷滚露,月白风清。 他的田园诗,是他人格精神的外化,所以,他写景物重在写意,只追求平和悠闲的心境与冲淡朴素的物境的融合,呈露着浑然天成的大境界。写诗,对他来说只是那种“旷而且真”的怀抱的自然流露。 苏东坡说“陶渊明意不在诗,诗以寄其意耳”,元好问说:“此翁岂作诗,直写胸中天”。谢灵运如果说陶渊明开寄意田园山水之先河,与陶同时代而稍后的谢灵运则开模山范水、雕缕字句的先河。 谢灵运山水诗句秀辞巧,如善于调度语言的匠师,往往一字而传山水情态,在提炼诗意,感悟语言方面有过人的才气,这一点连李白也佩服之至。如“林壑敛冥色,云霞收夕霏。”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乱流趋正绝,孤屿嵋中川。”(《登江山孤屿》)“白云抱幽石,绿蓧媚清连。” (《过始宁野》)“池塘生春草,柳园变鸣禽”。(《登池上楼》)“春晚绿野秀,岩高自云屯。” (《入澎蠡湖口》)“野旷河岸净,天高秋月明。”(《初去郡》)对山姿水态、昏晓阴晴的变化穷貌极形精雕细刻,细微独到描摹,再现了一种自然美的艺术境界。 从这一点上看,谢灵远绝对的灵慧,观察事物十分精微,驾驭语言的能力十分高超,山水风光,经他妙手剪辑,即刻制成了流光溢彩的清丽画面,因而在魏晋时代汉族诗歌中独树一帜,令后人有“谢诗如新发芙蓉、自然可爱”之说。孟浩然幽居襄阳鹿门山的孟浩然,寄情山水,一生不仕,是封建时代少有的流名千古的布衣诗人之一。 李白有诗《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孟浩然乃真隐者。古代士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他选择了第二条路,清心寡欲,淡泊宁静地陶醉于自然山水之中,追求诗歌的最高境界——自然美。他的诗近于陶诗,而又自有风格。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这类气象雄浑的诗并不多见。有代表性的还是那些呈现着清寂、冷峭意境,深印着隐者情调的诗作。 他诗写隐者的情怀:“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天。 ……”。(《秋登兰山寄张五》)他诗写田家的欢趣:“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林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清寂冷峭的意境,自然恬淡的情趣,然而掩饰不了内心的孤清和寂寞。 抱卷沉思,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心高气傲的诗人郁郁独行在山道上,山风吹拂着飘逸的长衫。王维王维写过政治诗,边。

山水田园的诗句有哪些

  山水田园诗有哪些?描写山水田园的诗句有哪些?以下是我给大家分享的.山水田园的诗句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吧。   1、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唐.王维.《鹿柴》)   2、涧户寂无人,纷纷开自落。(唐.王维.《辛夷坞》)   3、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唐.王维.《山居秋暝》)   4、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5、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唐.王维.《鸟鸣涧》)   6、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唐.王维.《渭川田家》)   7、田家衣食无厚薄,不见县门身即乐(唐.王建.《田家行》)   8、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唐.张籍.《野老歌》)   9、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唐.聂夷中.《咏田家》)   10、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唐.韦应物.《观田家》)   11、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唐.杜荀鹤.《山中寡妇》)   12、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唐.王维.《春中田园》)   13、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14、万国城头吹画角,此曲哀怨何时终(唐.杜甫.《岁晏行》)   15、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16、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17、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南朝宋.陶渊明.《归园田居》)   18、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19、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白居易山水田园诗句大全,描写田园风光的诗词名句

白居易山水田园诗句: 春题湖上 朝代:唐朝|作者: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白居易山水田园诗句: 钱塘湖春行 朝代:唐朝|作者: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白居易山水田园诗句: 忆江南 朝代:唐朝|作者: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描写田园风光的诗词名句: 小池 朝代:宋朝|作者: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描写田园风光的诗词名句: 山居秋暝 朝代:唐朝|作者: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描写田园风光的诗词名句: 田园乐七首·其六 朝代:唐朝|作者: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描写田园风光的诗词名句: 田园乐七首·其一 朝代:唐朝|作者:王维 厌见千门万户,经过北里南邻。 官府鸣珂有底,崆峒散发何人。 描写田园风光的诗词名句: 田园乐七首·其四 朝代:唐朝|作者:王维 萋萋春草秋绿,落落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 描写田园风光的诗词名句: 田园偶兴 朝代:宋朝|作者:高质斋 绕檐风景接崆峒,生计年年乐岁丰。 布谷声传红杏雨,□□调起绿杨风。 桑麻远近千村里,禾黍高低一望中。 每与邻翁相庆社,醉歌不惜酒樽空。 描写田园风光的诗词名句: 偶成二诗·间处田园好 朝代:宋朝|作者:虞俦 间处田园好,愁边岁月催。 事鑫违壮志,吾亦愧无材。 有底金千锊,无何酒一杯。 漫凭诗遣兴,情至却生哀。 描写田园风光的诗词名句: 拟归田园·安得我辈人 朝代:宋朝|作者:张九成 安得我辈人,一杯叙心曲。 肝胆已相知,吾事一生足。 长日何以消,忘言书一束。 夜阑相对语,松膏胜华烛。 衮衮不知眠,窗明天已旭。

山水田园诗大全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 《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自落。 《山居秋瞑》: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渭川田家》一诗: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歌式微。 田家行 作者: 王建 男声欣欣女颜悦,人家不怨言语别。 五月虽热麦风清,檐头索索缲车鸣。 野蚕作茧人不取,叶间扑扑秋蛾生。 麦收上场绢在轴,的知输得官家足。 不望入口复上身,且免向城卖黄犊。 田家衣食无厚薄,不见县门身即乐! 野老歌 张籍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 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 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聂夷中 伤田家 二月卖新丝, 五月粜新谷。 医得眼前疮, 剜却心头肉。 我愿君王心, 化作光明烛。 不照绮罗筵, 偏照逃亡屋。 观田家 作者: 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山中寡妇 唐 杜荀鹤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尽尚征苗。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渭川田家 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鸲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春中田园 王维 屋中春鸠鸣,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杨,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岁晏行 杜甫 岁云暮矣多北风,潇湘洞庭白雪中。渔父天寒网罟冻, 莫徭射雁鸣桑弓。去年米贵阙军食,今年米贱大伤农。 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杼轴茅茨空。楚人重鱼不重鸟, 汝休枉杀南飞鸿。况闻处处鬻男女,割慈忍爱还租庸。 往日用钱捉私铸,今许铅锡和青铜。刻泥为之最易得, 好恶不合长相蒙。万国城头吹画角,此曲哀怨何时终。 烧歌 温庭筠 起来望南山,山火烧山田。微红夕如灭,短焰复相连。 差差向岩石,冉冉凌青壁。低随回风尽,远照檐茅赤。 邻翁能楚言,倚插欲潸然。自言楚越俗,烧畲为早田。 豆苗虫促促,篱上花当屋。废栈豕归栏,广场鸡啄粟。 新年春雨晴,处处赛神声。持钱就人卜,敲瓦隔林鸣。 卜得山上卦,归来桑枣下。吹火向白茅,腰镰映赪蔗。 风驱槲叶烟,槲树连平山。迸星拂霞外,飞烬落阶前。 仰面呻复嚏,鸦娘咒丰岁。谁知苍翠容,尽作官家税。 四时田园杂兴 (一)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 四时田园杂兴 (二)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四时田园杂兴有很多赞同445| 评论(29)

唐诗三百首中的山水田园诗

1、唐代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译文:独自闲坐在幽静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深深的山林中无人知晓,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2、唐代刘长卿《送灵澈上人》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译文:遥望苍苍山林中的竹林寺,远远传来报时的钟响声。他戴着斗笠身披斜阳余晖,独自向青山走去,渐行渐远。3、唐代张旭《桃花溪》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译文:山谷云烟缭绕,溪上飞架的高桥若隐若现;站在岩石西侧询问那捕鱼归来渔人。这里桃花随着流水,终日地漂流不尽,这不就是桃花源外的桃花溪吗?你可知桃源洞口在清溪的哪边?4、唐代韦应物《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译文:唯独喜欢涧边幽谷里生长的野草,还有那树丛深处婉转啼鸣的黄鹂。傍晚时分,春潮上涨,春雨淅沥,西涧水势顿见湍急,荒野渡口无人,只有一只小船悠闲地横在水面。5、唐代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译文:老朋友准备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到他田舍做客。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一脉青山在城郭外隐隐横斜。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共饮美酒,闲谈农务。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我还要来这里观赏菊花。

王维和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

你直接百度就都有了

山水诗和田园诗的区别是什么?

1楼的说的不错

山水田园诗常见的情感

,山水田园诗常见的情感,就是说写乡村那田园的生活

什么是山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古代汉族诗歌之一。源于南北朝的谢灵运和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过故人庄》唐 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写的是诗人应邀到一位农村老朋友家做客的经过。在淳朴自然的田园风光之中,举杯饮酒,闲谈家常,充满了乐趣,抒发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这首诗初看似乎平淡如水,细细品味就像是一幅画着田园风光的中国画,将景、事、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绝句》唐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绝句·迟日江山丽》是唐代诗人杜甫诗集《杜工部集》中的一首,这首诗是诗人杜甫经过两年的流离奔波回到成都草堂之后,面对浣花溪一带的春光而作。前两句是对环境进行外部描写,后两句则是对环境进行细节描写,全诗意境明丽悠远,格调清新,对仗工整,但又自然流畅,毫不雕琢。描摹景物清丽工致,浑然无迹,是杜集中别具风格的篇章。《酬张少府》唐 王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酬张少府》是唐代诗人王维酬答友人的作品。此诗前四句全是写情,隐含着诗人伟大抱负不能实现的矛盾苦闷心情。颈联写隐逸生活的情趣。末联是即景悟情,以问答形式作结,故作玄解,以不管作答,含蓄而富有韵味,洒脱超然,发人深省。此诗“松风”两句,情景浑成,物我两忘,以动写静,以声显寂,为高人达士作了传神的写照。诗人着意自述“好静”之志趣,写自己对闲适生活的快意,并表示自己对天地间的大道理有所领悟,已经能超然物外,从表面上看似乎很达观,但从诗意中,还是透露出一点点失落、苦闷的气息。《山居秋暝》唐 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什么是山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常见思想感情一、明确概念1.所谓山水诗,是以山水花草虫鱼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樵夫等的劳动为题材。2.代表诗人:A.第一个以田园生活入诗的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第一个山水诗人是南朝的谢灵运。B.唐朝时,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以王维、孟浩然等为代表人物。二、情感表达常用词热爱自然 向往自由 厌恶官场 憎恶黑暗渴望归隐 闲适淡泊 悠然自得1.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诗人通过描写清幽恬静的山林景色或绚丽雄奇的自然风光来表现诗人置身此地时的喜悦与赞叹,以及对壮丽山河的热爱。汉江临泛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注:山翁即山简,晋人,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赏析】“浮”、“动”两个动词用得极妙,使诗人笔下之景活起来了,动与静的错觉,表现了诗人的一种泛舟江上的怡然自得的心态,进一步渲染了磅礴水势。尾联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留恋山水的志趣。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赏析】这首诗紧扣题目中的“望”字,以庐山的香炉峰入笔描写庐山瀑布之景,用“挂”字突出瀑布如珠帘垂空,以高度夸张的艺术手法,把瀑布勾画得传神入化,然后细致地描写瀑布的具体景象,将飞流直泻的瀑布描写得雄伟奇丽,气象万千,宛如一幅生动的山水画。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壮阔景象的赞叹之情。2.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表达对黑暗现实的不满,抒发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或怀才不遇的苦闷。)归园田居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前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杂尘,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赏析】“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久”与“三十年”相映,“樊笼”与“尘网”相映,“自然”与“性”相映,而以一“返”字点明了“魂兮归来”的乐趣。是的,官场消蚀了自己的半生,玷污了自己的“清节”,而今天,苦尽甘来,诗人终于得到了欣慰的补偿。是诗人出自肺腑的欢呼,终于脱出樊笼之束缚,像小鸟一样,重返山林,获得自由,与官府生活告别。这结句是点睛之笔,与开头呼应,集中表现了诗人高洁的志向和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诗篇生动地描写了诗人归隐后的生活和感受,抒发了作者辞官归隐后的愉快心情和乡居乐趣,从而表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表现出劳动者的喜悦。同时又隐含了对官场黑暗腐败的生活的厌恶之感。表现了作者不愿同流合污,为保持完整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而甘受田间生活的艰辛。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赏析】本诗写出了清新、幽静、恬淡、优美的山中秋季的黄昏美景。全诗动静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月照松林是静态,清泉流溢是动态。前四句写秋山晚景之幽静,五六句写浣女渔舟之喧哗。诗之四联分别写感觉、视觉、听觉、感受,因象得趣,因景生情。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虽然春光已逝,但秋景更佳,愿意留下来。王孙指诗人自己,其喜归自然,厌恶宦海之情溢于言表。3.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向往自由、宁静的田园生活,抒发闲适淡泊、悠然自得的心情。)这类诗歌往往通过对超凡脱俗的环境和人物的刻画,表现主人公淡泊宁静、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志趣,抒写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赏析】 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通过写田园生活的风光,写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全文十分押韵。诗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约”一径写去,自然流畅。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隽永。作者以亲切省净的语言,如话家常的形式,写了从往访到告别的过程。其写田园景物清新恬静,写朋友情谊真挚深厚,写田家生活简朴亲切。社 日王驾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注:王驾进士及第之后,官至礼部员外郎,后弃官归隐。此诗作于其归隐之后。【赏析】这首诗一二句描写了南方农村风光迷人、一片富庶的景象: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虽只字未提作社的事,但写出了节日的喜庆气氛。“半掩扉”这个细节描写,可见民风淳厚,丰年富足。后两句写“社日”正题。诗人没有就作社表演热闹场面着笔,却写社散后的景象。“桑柘影斜”,夕阳西下,树影在地上越来越长,说明天色将晚。古代习惯,祭社之处必植树。所谓“故园乔木”,即指社树,它象征乡里,故受人崇拜。其中桑、梓二木即古人常用为社树的树种。此诗的“桑柘”紧扣社日,即此之谓,可见笔无旁鹜。同时,村里植有“桑柘”,说明养蚕也搞得不错。遣词用语体现出诗人的艺术匠心。春社散后,人声渐少,到处都可以看到喝得醉醺醺的村民,被家人邻里搀扶着回家。“家家”是夸张说法,说明醉倒情形之普遍。诗末写社日的热闹与欢乐场面,却选取高潮之后渐归宁静的这样一个尾声来表现它,是颇为别致的。它的暗示性很强,读者通过这个尾声,会自然联想到作社、观社的全过程。“醉人”这个细节可以使人联想到村民观社的兴高采烈,畅怀大饮,而这种欣喜之情又是与丰收分不开的。诗人把田家生活作了“桃花源”式的美化,表达了诗人对乡村农民的赞赏与热爱之情。

山水田园诗是什么意思?

山水田园诗 ,古代汉族诗歌之一。源于南北朝的谢灵运和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宋代杨万里为代表。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描写山水的句子有哪些 沿途风景很美的句子

今日分享沿途风景很美的句子,山顶上翻滚着黄土,真像一波巨大的洪水;两岸隔海相望,青山绿树。抬头望天,脚下淙淙的小溪,奇石卧波。山中有雨,其妙完全在若有若无。如果它有过,有了游丝云的影子,它显然已变成了蒸腾的雾霭;如果没有,它就在云间开合的样子,倍觉亲切。接下来我整理这些描写山水的句子有哪些分享了40条,看看哪句亲们最喜欢吧! 1、那层层叠叠的浪涌,像千匹脱缰的骏马,“华”奔向岸边,溅起几丈高的浪,盛开着千朵洁白的梨花。 2、多么美丽的山河啊!清澈,绿色,安静,引人入胜,从远处看它是那么的绿,绿得像一条翠绿的丝带;细看,它是那么清澈,那么清澈,你可以看见河底游弋的鱼虾,夜晚那弯弯的月牙映在“忧愁带”里,是那么的美丽、温柔、迷人。 3、对比与山,看到一个村庄,看到一块稻田,这些山就像一些喝醉酒的人,一个接一个地睡数千万年来,从未梦想醒来,没有人敢进一步他们的心,是最喜欢冒险的猎人,他们的脚,追逐那些从山上跑了下来山羊,野猪和鸟类,从未爬上高峰。 4、你看,在两道绿树成荫的山脉之间矗立着一个壮观的瀑布。奔腾奔腾的水笔直地倾泻下来,像奔腾咆哮的万匹野马冲破云层,又像身着银纱的仙女,在夕阳的照耀下闪闪发光,耀眼夺目。 5、一条小路蜿蜒在山间,像一条飘带从云中散开,游人像一个小白点,散着星星在飘带上行走,慢慢地向上移动。 6、远处朦胧的群山,裹着一层薄纱,朦朦胧胧,在缥缈的云烟中,时而远,时而近,仿佛几笔淡墨,映在蔚蓝的地平线上。 7、虽然山是沉默的,但并不是。奔腾的瀑布轰鸣如裂纹;潺潺流淌的小溪,是它美妙的琴声;泉水的咕嘟咕嘟,是它美妙的歌声;咆哮的松树是山峰对狂风的**;那清脆的雨滴,是山中记录时光流逝的痕迹。 8、南山种豆,草生豆苗兮。 沿途风景很美的句子 9、瀑布上的水珠大如珍珠,晶莹剔透,欢快地舞动着;小如烟灰,弥漫在空气中,变成了一层雾气蒙蒙的水雾,山涧中的树木披上了一层薄薄的纱。 10、第一道晨光,和那座山一样害羞的姑娘,若隐若现,夕阳西下,那座西山,那余晖。 11、山,拉伸长;山,陡峭而挺拔;山,高耸的站;山,雄伟壮观,让人想到五岳;山,秀丽新奇,令人想起峨眉山;山,像圣人一样受人敬仰,沉静是他的天性,静静地诠释着生命的博大,生命的庄严。 12、山,拉伸长;山,陡峭而挺拔;山,高耸挺拔……山,雄伟壮观,让人想到五岳;秀美新颖的群山令人想起峨眉山……山,像圣人一样受人敬仰,沉稳是他的天性,静静地诠释着生命的博大,生命的庄严。 13、山最简单的特质就是石头,石头从来不代表山,山是所有存在于其中的东西的总和。山上藏着无数财富,金、银、铜、铁、锡、铝、镍、铬、鲜花、玉石、矿泉、金刚石石墨、木材、草药、珍禽异兽,只要你善于探险,山中永远不会空宝库。即使像石头一样平凡,也有许多性格。这些山脉蕴藏着人类尚未发现的资源。山中珍贵,山中平凡,山体凝聚着人类物质和精神的丰富果实。 14、秋水依旧清澈湛蓝。河两岸的秋山依然优雅地欢迎着人们。苍江几首歌,有几丛芦苇,几处弯弯的村落,那里点缀。河的树干可以做河的树干,这样你就可以用河岸的红叶和天空不远处的青山对你说话了。 15、河水冲破了山壁,狂暴地冲了下来;奔腾咆哮的江面,瀑布如悬在空中,砰砰作响千里。 16、水,那么聪明美丽,迷人遐想;水,澎湃澎湃,充满无限激情。有时它被称为温柔,有时它被称为咆哮和冲。这就是水的特性。瀑布的壮丽,波涛的汹涌,泉水的叮咚,河水的潺潺,日日夜夜的永恒。 描写山水画的句子 17、再没有比青山洗浴后的春雨更迷人的了,整个山坡,是青翠嫩绿的,未来驱散的薄雾像淡雅的绸缎,缕缕地缠在它的腰间,阳光洒在每一片叶子上的雨珠,都变成了五彩斑斓的珍珠。 18、在无边的江面上,山塔的影子在烟波中荡漾。 19、沿着河岸,连山都是深蓝色的,山顶上常披着一些雪,河水清澈如玉。在这样的一条河上旅行,望着水和山,体验着水手们在劳动和饮食上的勇敢,让我忍不住在寂寞中经常微笑! 20、这里的岩石有的小巧玲珑,就像嘴唇从地里冒出来;有些娇艳,像含苞待放的睡莲;有些很壮观,就像从瀑布上飞落下来一样。 21、我不知庐山真面目,只因我身在此山。 22、许多迷人的人,使我白发永不生! 23、龙山头,就像一座巨大的坟墓伫立在黑夜里。 24、山是一本字典,年轻时读它薄,年老时读它厚。中国有句古话,“横看山成峰,横看山成峰”山因距离高低而异。”山被人类读了几千年,永远不会完成。这座山还是空荡荡的,随时准备着把它的财富分给那些爱它的人。世上找遍所有形容词,也不足以包含山的智慧。 赞美山水风景好的句子 25、这里峰峦叠嶂,湖水幽静,景色真美,怡人。 26、山与水的融合是静与动的结合,单调而奇妙的结合,也构成了最美的风景。在青山之间探索,在碧水之间划船,多么美妙啊! 27、河水清澈得像一张清澈的绿色玻璃纸,河底的鹅卵石光滑清澈得像水晶。早晨,小河像刚睡醒的人,眨着水珠闪闪发光的眼睛。整个水面都是碧绿的,像翡翠一样明亮;冉冉升起的薄雾像一层白色的面纱,遮住了河流羞涩的面孔。 28、沿着河岸,连山都是深蓝色的,山顶上常披着一些雪,()河水清澈如玉。在这样的一条河上旅行,望着水和山,体验着水手们在劳动和饮食上的勇敢,让我忍不住在寂寞中经常微笑! 29、月亮从天山升起,从浩瀚的云海升起。 30、青山挡不住,终究流东去。 31、雨改变了公园的心情,西北方向的雾,犹如水墨画远山,这在园林建筑中颇受好评的“借” 32、天地明直,四季轮回,迷迷千古,启迪万物。这是从大山来的大赏赐。我为眼前的山,仿佛读到了李白和景亭山,产生了“看两不厌”的情感。 赞美山水风景好的句子 33、周围的群山就像一块色彩斑斓的布。 34、这堵石墙似乎像摩天大楼一样向上压着,如此之高,几乎要倒塌了。山顶上,密密麻麻的森林像一顶系在悬崖上的巨大的黑色毡帽,墨绿色在中间,从岩壁上蹦出一簇簇不知名的野花。 35、远处朦胧的群山,裹着一层薄纱,朦朦胧胧,在缥缈的云里,时而远,时而近,既不远也不远。就像蓝色地平线上的几笔淡墨。 36、我们沿着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上了一座陡峭的山,在那里可以看到郁郁葱葱的竹子和树木。树林里的空气特别清新,使人感到幽雅,仿佛置身于一个寂静的世界。 37、河水冲破了山壁,狂暴地冲了下来;奔腾咆哮的江面,瀑布如悬在空中,砰砰作响千里。 38、峰峦叠嶂,清澈见底,青山如镜,倒影如影,两岸的景色宛若百里长廊。 39、黑山没有棱,崖顶像斧头。 40、云层上方的群山像岛屿一样一簇簇地漂浮着。

我们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什么协同

关于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协同: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调整优化。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强污染物协同控制,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推动重要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开展新污染物治理。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

山水诗20首

山水诗:  《鹿柴》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竹里馆》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宿建德江》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山中》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山居秋瞑》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饮酒》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咏泰山 红日喷薄碧海间, 苍穹浪涌波涛翻。 冷峻石刻凌凄雨, 玲珑庙宇沐风寒。 仲尼登临抒雅志, 赢政谒拜祈民安。 群山俯览凌绝顶, 五岳独尊数泰山 烟雨游湖 瀛洲笼罩朦胧处, 微雨绵绵落碧湖。 闻莺柳岸垂翠柳, 飘渺婆娑看似无。 慢荡画舫游西子, 遥看雷峰丽影孤。 常赏断桥婀娜影, 也醉苏堤望穹庐。 北戴河咏怀 蓝天碧水天光影, 万树葱茏漫潮平。 东海日出霞光眩, 满耳涛歌海笑声。 东临碣石观沧海, 伟人遗篇后人崇。 听潮吟赋抒壮志, 凭海临风放豪情。 龙庆峡情思 高峡叠嶂平湖静, 绝巘深潭倒影清。 船游水面无意返, 人在画中泛思情。 经纶事务窥谷惬, 鸢飞戾天闻泉鸣。 常叹三峡无觅处, 不觉东至转此中。 登五台山 五台气爽绿葱茏, 塔影巍峨远客迎。 古镇怀台佛寺茂, 文殊道场香火隆。 青龙寺内神鼓响, 千手观音普众行。 最数南台香客众, 清皇顺治杳无踪。 游少林寺 千年古寺威名赫, 乘苇达摩渡水过。 非凡武技惊天下, 华夏神功震诸国。 晨钟暮鼓惊飞鸟, 静水幽林栗晓鸽。 岁月飞矢尘世变, 高僧也喜靡靡歌。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烟销日出不见人,唉乃一声山水绿。”这是最见诗人功力的妙句,也是全诗的精华所在,若从内容上给予整理,这两句描写的是以下情景:一方面是自然景色:烟销日出,山水顿绿;一方面是渔翁的行踪:渔船离岸而行,空间传来一声橹响。然而,诗人没有遵循这样的生活逻辑来组织诗句,却从自我感受出发,交错展现两种景象,更清晰地表现了发生于自然界的微妙变异。前一句中“烟销日出”和“不见人”,一是清晨常见之景,一是不知渔船何时悄然离去的突发意识,两者本无必然的联系,但如今同集一句,却唤起了人们的想象力:仿佛在日出的一刹那,天色暗而忽明,万物从朦胧中忽而显豁,这才使人猛然发觉渔船已无踪影。“不见人”这一骤生的感受成为一个标志,划开了日出前后的界限,真实生活中的日出过程得到艺术的强化,以一种夸张的节奏出现在我们眼前。紧接着的“唉乃一声”和“山水绿”更使耳中所闻之声与目中所见之景发生了奇特的依存关系。清晨,山水随着天色的变化,色彩由黯而明,这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但在诗中,随着划破静空的一下声响,万象皆绿,这一“绿”字不仅呈现出色彩的功能,而且给人一种动态感。这不禁使人想起王安石的著名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借春风的飘拂赋“绿”字以动态,而柳宗元则借声响的骤起,不仅赋之以动态,而且赋以顷刻转换的疾速感,生动地显现了日出的景象,令人更觉神奇。德国启蒙运动时期的文艺理论家莱辛在指出诗与画的区别时曾说:“一切物体不仅在空间中存在,而且也在时间中存在。物体也持续,在它的持续期内的每一顷刻都可以现出不同的样子,并且和其它事物发生不同的关系。……诗在它的持续性的摹仿里,也只能运用物体的某一个属性,而所选择的就应该是,从诗要运用它那个观点去看,能够引起该物体的最生动的感性形象的那个属性。”(《拉奥孔》)柳宗元没有静止地去表现日出的壮丽辉煌,或去描摹日出后的光明世界,他正是充分发挥语言艺术的特长,抓住最有活力,最富生气的日出瞬间,把生活中常见的自然景象表现得比真实更为美好,给人以强大的感染力。苏东坡论此诗道:“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熟味此诗,有奇趣。”(《冷斋诗话》)这是恰如其分的评语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渔翁》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诗作。此诗通过渔翁在山水间获得内心宁静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在政治革新失败、自身遭受打击后寻求超脱的心境。全诗就像一幅飘逸的风情画,充满了色彩和动感,境界奇妙动人。其中“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两句尤为人所称道。渔翁渔翁夜傍西岩宿⑴,晓汲清湘燃楚竹⑵。烟销日出不见人⑶,欸乃一声山水绿⑷。回看天际下中流⑸,岩上无心云相逐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这是最见诗人功力的妙句,也是全诗的精华所在,若从内容上给予整理,这两句描写的是以下情景:一方面是自然景色:烟销日出,山水顿绿;一方面是渔翁的行踪:渔船离岸而行,空间传来一声橹响。然而,诗人没有遵循这样的生活逻辑来组织诗句,却从自我感受出发,交错展现两种景象,更清晰地表现了发生于自然界的微妙变异。前一句中“烟销日出”和“不见人”,一是清晨常见之景,一是不知渔船何时悄然离去的突发意识,两者本无必然的联系,但如今同集一句,却唤起了人们的想象力:仿佛在日出的一刹那,天色暗而忽明,万物从朦胧中忽而显豁,这才使人猛然发觉渔船已无踪影。“不见人”这一骤生的感受成为一个标志,划开了日出前后的界限,真实生活中的日出过程得到艺术的强化,以一种夸张的节奏出现在读者眼前。紧接着的“欸乃一声”和“山水绿”更使耳中所闻之声与目中所见之景发生了奇特的依存关系。清晨,山水随着天色的变化,色彩由黯而明,这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但在诗中,随着划破静空的一下声响,万象皆绿,这一“绿”字不仅呈现出色彩的功能,而且给人一种动态感。这不禁使人想起王安石的著名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借春风的飘拂赋“绿”字以动态,而柳宗元则借声响的骤起,不仅赋之以动态,而且赋以顷刻转换的疾速感,生动地显现了日出的景象,令人更觉神奇。德国启蒙运动时期的文艺理论家莱辛在指出诗与画的区别时曾说:“一切物体不仅在空间中存在,而且也在时间中存在。物体也持续,在它的持续期内的每一顷刻都可以现出不同的样子,并且和其它事物发生不同的关系。……诗在它的持续性的摹仿里,也只能运用物体的某一个属性,而所选择的就应该是,从诗要运用它那个观点去看,能够引起该物体的最生动的感性形象的那个属性。”(《拉奥孔》)柳宗元没有静止地去表现日出的壮丽辉煌,或去描摹日出后的光明世界,他正是充分发挥语言艺术的特长,抓住最有活力,最富生气的日出瞬间,把生活中常见的自然景象表现得比真实更为美好,给人以强大的感染力。苏东坡论此诗道:“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熟味此诗,有奇趣。”(《冷斋诗话》)这是恰如其分的评语。“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日出以后,画面更为开阔。此时渔船已进入中流,而回首骋目,只见山巅上正浮动着片片白云,好似无心无虑地前后相逐,诗境极是悠逸恬淡。对这一结尾苏东坡认为“虽不必亦可”,因而还引起一场争论,一时间,宋严羽、刘辰翁,明胡应麟、王世贞,清王士禛、沈德潜等人各呈己见,众说纷纭,但是他们的争论都局限在艺术趣味上,却没有深入体会柳宗元作此诗的处境和心情。柳宗元在诗文中,曾多次言及他被贬后沉重压抑的心绪,在《与杨诲之第二书》中,他写道:“至永州七年矣,蚤夜惶惶”,理想抱负和冷酷的现实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在极度悲愤的情况下,他“但当把锄荷锸,决溪泉为圃以给茹,其隟则浚沟池,艺树木,行歌坐钓,望青天白云,以此为适。”在《始得西山宴游记》中,柳宗元表露得更明白:“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隟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可见他并非以一颗平静恬淡的心徜徉于山水之间,而是强求宽解,以图寻得慰藉。但是,正如他在《游朝阳岩遂登西亭二十韵》中所叹的那样:“谪弃非隐沧,登陟非远郊”,事实上,他并没有获得真正的解脱,有时候,他因一山一水的遭遇而想及自己的不幸,于是不胜怅惘感慨,有时候他在登陟跋涉中意有所感,情不自禁地显露出不平和抗争,正因为如此,他更强烈地希求摆脱这种精神的压抑。所以,与其说《渔翁》以充满奇趣的景色表现出淡逸的情调,不如说更袒露了隐于其后的一颗火热不安的心。这是热烈的向往,是急切的追求,诗中显示的自由安适的生活情趣对于处在禁锢状态的诗人来说,实在是太珍贵太美好了。于是,在写下日出奇句之后,诗人不欲甘休,以更显露地一吐自己的心愿为快,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云无心以出岫”的句子,宕开诗境,作了这样的收尾。只有真正体会柳宗元的现实处境,才能理解他结句的用心。诗人自始至终表现渔翁和大自然的相契之情,不仅出于艺术表现的需要,同样体现着他对自由人生的渴求。这也说明,要深入领会一篇作品的艺术风格,常常离不开对作者思想感情的准确把握。

“烟销日出不见人,_乃一声山水绿”这句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烟销日出不见人,_乃一声山水绿,诗人以淡逸清和的笔墨构画出一幅令人迷醉的山水晨景,并从中透露了他深沉热烈的内心世界。出自唐代诗人柳宗元《渔翁》。x0dx0a原文:x0dx0a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x0dx0a烟销日出不见人,_乃一声山水绿。x0dx0a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x0dx0a译文:x0dx0a渔翁晚上靠着西山歇宿,早上汲取清澈的湘水,以楚竹为柴做饭。x0dx0a太阳出来云雾散尽不见人影,摇橹的声音从碧绿的山水中传出。x0dx0a回头望去渔舟已在天边向下漂流,山上的白云正在随意飘浮,相互追逐。x0dx0a柳宗元这首山水小诗作于永州(今湖南零陵)。公元806年(唐宪宗元和元年),柳宗元因参与永贞革新而被贬永州,一腔抱负化为烟云,他承受着政治上的沉重打击,寄情于异乡山水,作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并写下了许多吟咏永州地区湖光山色的诗篇,《渔翁》就是其中的一首代表作。x0dx0a这首诗取题渔翁,渔翁是贯串全诗首尾的核心形象。但是,诗人并非孤立地为渔翁画像,作品的意趣也不唯落在渔翁的形象之上。完整地看,构成诗篇全境的,除了辛劳不息的渔翁以外,还有渔翁置身于其中的山水天地,这两者在诗中留下了按各自的规律特点而发展变幻的形迹。但同时,诗人又把两者浑然融化,渔翁和自然景象结成不可分割的一体,共同显示着生活的节奏和内在的机趣。由夜而晨,是人类活动最丰富的时刻,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时刻,本诗即以此为景色发展的线索。因此,渔翁不断变换的举止行动和自然景色的无穷变幻便有了共同的时间依据,取得极为和谐的统一。x0dx0a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日出烟消忽然不见他的人影,只听得摇橹歌声从绿水飞出。柳宗元笔下的这个渔翁形象,并非中唐时期渔民生活的现实反映,而是诗人自己的志趣的客体化。这个形象是高洁的,悠然自得的,同时又是虚无缥缈的;其背后还浮动着屈原和陶渊明的影子。这样,读者从诗人苦心孤诣的构思里,又可窥见一层凄清之色。“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晨炊既毕,风烟俱净,朝晖照亮了山峦,这位渔翁也该驾着他那一叶扁舟出现了吧?然而却不见其人,正当你凝眸远望时,忽然一声欸乃摇橹的欢快渔歌自山间传来,你禁不住心头喜悦,正准备一睹仙颜,那歌声却又飘然远去,消溶于满目绿色之中了。人呢?终于可望而不可及——这望也只不过是想望,原来前面的“夜宿”、“ 晓汲”云云,都是打听来的关于这位高人的传说而已。然而多么奇妙,隐约却又真切,“欸乃一声山水绿”,当你从想望中醒来,再看眼前景色时,似乎山更青了,水也更绿了,好像这山水之美恰是刚才那“欸乃一声”从仙境召唤降落到人间来的。难怪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叹为“奇趣”,这实在是一种飘逸超然得带点神秘味道的审美境界。出自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渔翁》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赏析  柳氏的这首山水小诗是作于永州的。诗写了一个在山青水绿之处自遣自歌,独往独来的“渔翁”,借以透露作者寄情山水的思想和寓寄政治失意的孤愤。诗的首二句是写夜、写晨。第一句平实自然,第二句却奇峰突起,用语奇特。“汲清湘”,“燃楚竹”,可谓超凡绝俗。三、四句为怪奇,写“烟销日出”,却“不见人”了,忽然“款乃一声”人在远方“青山绿水中”。这种奇趣的造语,勾勒出了悦耳怡情的神秘境界,从而可以透视诗人宦途坎坷的孤寂心境。结尾二句,进一步渲染孤寂氛围。“回看天际”只有“无心”白云缭绕尾随,可谓余音绕梁。“欸乃一声山水绿”句,历来为诗人所玩赏称赞。“绿”虽是一字之微,然而全境俱活。--引自"超纯斋诗词" 这首诗是一幅飘逸的风情画,充满色彩和动感,引起读者心灵的共鸣和无限的遐想。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万里寒光生积雪, 三边曙色动危旌。打一动物名字,说说理由

33明珠-刺猬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渔翁》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这两句描写的是以下情景:一方面是自然景色:烟销日出,山水顿绿;一方面是渔翁的行踪:渔船离岸而行,空间传来一声橹响.然而,诗人没有遵循这样的生活逻辑来组织诗句,却从自我感受出发,交错展现两种景象,更清晰地表现了发生于自然界的微妙变异。此两句写“烟销日出”,却“不见人”了,忽然“款乃一声”人在远方“青山绿水中”。“欸乃一声山水绿”句,历来为诗人所玩赏称赞。“绿”虽是一字之微,然而全境俱活这种奇趣的造语,勾勒出了悦耳怡情的神秘境界,从而可以透视诗人宦途坎坷的孤寂心境。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纵情山水,忘却尘世的心情

“欸乃一声山水绿”是什么意思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柳宗元这首《渔翁》诗是永州潇水渔翁的千古绝唱,是人民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的完美杰作,历来为人们所喜爱,全国中学语文教材一直在选用它。但是,诗中的“欸乃”究竟是什么?应当怎样理解它?千百年来,所有注家都没有完全准确地加以解释,从而影响了对其诗歌独特韵味的准确把握。这不能不说是一桩憾事! 首先,历来注家大多把“欸乃”解释为“摇橹声”,这是根本不能成立的。因为渔船上一般不置橹,渔船上的划船用具只是浆。浆和橹的区别在于:橹长大,用于大船,置于船尾,纵向;浆短小,用在小船上,置于船两侧,横向。潇水渔舟当然是小船,小船不置橹,何来摇橹声?生活常识还告诉我们,船上即使有橹,摇橹时也不会发出较大的响声来。所以有人把“欸乃一声山水绿”翻译成“在青山绿水之中传来阵阵摇橹声”,这是天大的笑话。莫说青山绿水之中听不见潇水河中的摇橹声,就是站在潇水岸边,也是听不见什么摇橹声的。这是其一。其二,从诗歌立意上看,《渔翁》诗是写人的,写人的诗歌如果单凭行为动作而不加语言心理描写,是很难充分揭示人物性格的。所以,从这点出发,把“欸乃一声”看作“摇橹声”,显得不合适。 然则,此前在道州做官的元结写有《欸乃曲五首》,他曾自注“欸乃”为“棹船之声”,又是什么意思?联系其《欸乃曲》中的有关诗句(“谁能听欸乃,欸乃感人情……”)来看,“棹船之声”当指“渔夫的歌唱”了。其自注只不过是在表达上运用了常见的借代:借“棹”和“船”代“渔夫”,借“声”代“歌唱”。其实,“欸乃”即“棹船之声”亦即“渔夫的歌唱”这个意思,我们仅从《欸乃曲》的标题看,就已经清楚明白了。因为“欸乃曲”三个字,无论如何也解释不出“摇橹声”的意思来。 于是,就有注家把《渔翁》诗中的“欸乃”释之为“渔歌”的了,“欸乃”确实指代“渔歌”,“欸乃一声”即“渔歌一声”。问题是:这“欸乃一声”究竟是渔歌的哪一声,它在渔歌中有怎样的位置,为什么诗人要用它来指代渔歌并引“欸乃一声”入诗? 笔者是地地道道的潇水(永州)人,从小在山窝里长大,少年时代放过牛打过柴,不仅大量地听到了而且也亲自喊唱过“欸乃”声,可以说对这种“欸乃”声倍感亲切。不止笔者,凡上了年纪从潇水农村走出来的人应该也有同样经历,应该也都晓得:那“欸乃”声原是潇水民歌结尾时特有的一种“号子”声! 民歌源于下层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潇水民歌主要出自樵夫和渔翁之口(在樵夫称山歌,在渔翁称渔歌)。与全国各地民歌一样,内容上多是歌唱爱情,抒发忧愁幽思,表达理想与追求;形式上多用比喻、比拟、比兴等;一般为七字句,四句成歌。喊唱时有一个基本的格调,结束时便用高亢的嗓音喊唱一声“欸乃”的号子(“欸”字拖长声音共两拍,“乃”字只半拍便急促收音)。这号子,主要用以强化歌唱的节奏,增进气氛,震撼听者。若在“民歌对唱”的场合,那号子能激发双方不断张扬个性,使之发挥各自优势,促进高潮迭起,从而达到尽兴!因此,“欸乃一声”在潇水民歌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起着独特的作用。它典型地代表了潇水民歌的风格与特色,集中地反映了潇水人家的秉性与习俗。听见那“欸乃”声,就仿佛踏进了白云缭绕的绿水青山,相伴于浪漫多情的樵夫渔父;好像置身于鸡鸣狗吠的村落古镇,结识了怡然自得的织女耕男……所以,那“欸乃”声,就容易使潇水一方的“迁客骚人”产生许多复杂的人生感慨!那么,“欸乃”入诗,成为诗人借以抒情的景点,也就不足为怪了。并且,把“欸乃一声”作为人物语言写进诗中,更能充分表现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显得更饱满,更鲜活,更加真实感人。 “欸乃”作为潇水民歌的号子声,应当读作à o ai ,元结曾用“袄霭”为它直音,应当说是较为确切的。它是一个联绵词,有声无义,有音无文,可以写作“暖廼”等许多不同形式(详见郎瑛《七修类稿》卷二十,胡震亨《唐音癸签》卷二十四)。 欸乃声声,民歌阵阵,这种独特而古朴的风情,在当今潇水流域樵夫和渔翁的劳作中,依稀尚在。唱一曲民歌,歌声在青山绿水中回荡,喊一声号子,号子在蓝天白云下飞扬。那情景,除了使人充分领略到潇水一方宁静幽远的自然风光以外,更能使你充分感受到潇水人家逍遥自在的精神风貌,令你心驰神往!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这句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诗人以淡逸清和的笔墨构画出一幅令人迷醉的山水晨景,并从中透露了他深沉热烈的内心世界。出自唐代诗人柳宗元《渔翁》。原文: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译文:渔翁晚上靠着西山歇宿,早上汲取清澈的湘水,以楚竹为柴做饭。太阳出来云雾散尽不见人影,摇橹的声音从碧绿的山水中传出。回头望去渔舟已在天边向下漂流,山上的白云正在随意飘浮,相互追逐。柳宗元这首山水小诗作于永州(今湖南零陵)。公元806年(唐宪宗元和元年),柳宗元因参与永贞革新而被贬永州,一腔抱负化为烟云,他承受着政治上的沉重打击,寄情于异乡山水,作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并写下了许多吟咏永州地区湖光山色的诗篇,《渔翁》就是其中的一首代表作。这首诗取题渔翁,渔翁是贯串全诗首尾的核心形象。但是,诗人并非孤立地为渔翁画像,作品的意趣也不唯落在渔翁的形象之上。完整地看,构成诗篇全境的,除了辛劳不息的渔翁以外,还有渔翁置身于其中的山水天地,这两者在诗中留下了按各自的规律特点而发展变幻的形迹。但同时,诗人又把两者浑然融化,渔翁和自然景象结成不可分割的一体,共同显示着生活的节奏和内在的机趣。由夜而晨,是人类活动最丰富的时刻,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时刻,本诗即以此为景色发展的线索。因此,渔翁不断变换的举止行动和自然景色的无穷变幻便有了共同的时间依据,取得极为和谐的统一。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小学语文四年级《桂林山水》的课文

  《桂林山水》是现代作家陈淼于1962年创作的一篇游记散文。接下来由我为大家整理出小学语文四年级《桂林山水》的课文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四年级《桂林山水》的课文 篇1   “江做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山水甲天下的广西桂林,是一个从向往的地方。   桂林的山虽不雄伟挺拔,但星罗棋布,清秀奇绝,形态各异。有的如象鼻汲水,有的如蝙蝠展翅,有的似巨龙昂首,有的像书童诵读……还有一座月亮山,从各个方向看去,阴晴圆缺尽显神态!更妙的是山上的石纹,有的像一匹匹黄布倒映水中,有的竟恰似九匹骏马,或立、或嘶、或卧、或饮……漓江静静地蜿蜒于万点奇峰之中,表山倒映,碧水萦回。江水清澈见底,可见鱼儿自由自在地嬉戏水中。乘坐游船畅游漓江,欣赏桂林山水,仿佛置身一幅丹青妙手的图画里,又好似被座座雕塑包围,真叫人感叹:如此奇山碧水,不知是什么样的能工巧匠才能造出来?   回答这个问题,要从桂林在地质、地理特点雨起。桂林地区的石灰岩分布十分广泛。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碳酸水)对它有溶蚀作用。   几百万年以前,桂林还没有像现在这样孤峰林立。西南部亚热带地区潮湿温暖的气候条件,使这里降水十分丰富,溶解了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地上水、地下水在石缝间流淌,既冲刷,又悄悄地溶解、腐蚀着石灰岩。最早的细小石缝,以每年大约0.3毫米的速度被溶蚀,加上自然界的风化作用,渐渐地变成溶沟和石柱。由于每处石灰岩的裂缝位置不一,水冲击的方向、腐蚀的程度不同,使得这些山峰形态各异,千奇百怪。   惟妙惟肖的象鼻山,那大象鼻子与腿间的洞,就是漓江水历经不知多少年的不懈努力雕琢而成的。   桂林还有一种奇特的景观——溶洞。桂林上规模的溶洞有好几处,如芦笛岩、七星岩等。洞里,宽阔的地下河静静地流淌,洞顶悬挂着一串串葡萄般的石钟乳随处可见,美丽的石笋、石柱,在不同颜色灯光的照射下,可以想象出令人称绝的景象。   其实,它们也是溶解了二氧化碳的水对石灰岩的溶蚀作用造成的,水从洞顶、洞壁的细小缝隙中一滴一滴缓慢地渗出来,吸附在洞顶和洞壁上,水分蒸发了,碳酸钙却一点一点、一层一层地沉积下来,形成了溶洞景观。   你一定奇怪,水在山腹中钻出这么大的洞穴,难道不会塌方吗?是的,如果不是桂林地区的石灰岩含量在50%以上,并且岩层坚硬、牢固,我们是看不到这么奇绝的溶洞景观的。   石灰岩是一种质地比较单纯的岩石,溶解后没有什么泥、沙等杂质,因此,桂林的水含泥沙量很低,显得格外清澈。   我来到了南部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地层都以石灰岩为主,那里与桂林一样,属于亚热带气候,水量充足,这些地方也有很多和桂林类似的山峰、溶洞。地质学家把这种独特的地质现象叫做喀斯特地貌。我们熟悉的云南石林,与桂林山水一起,在世界上被工认为喀斯特地貌的典型代表。   小学语文四年级《桂林山水》的课文 篇2   当我打开本册的语文书,再次读到《桂林山水》这篇文章,仍然被作者所描述的美景深深的吸引并自热而然地陶醉其中,如此优美的语言文字如果不让学生美美地读,尽情地读,就太可惜了。因此,我把有感情地朗读作为教学中的重点,带领学生体悟文字的精美,领略桂林山水的迷人。学生也很自然地投入其中,一边读,一边想象漓江的水是那么的清,那么的绿,那么的静。然后通过自己的朗读展示出来。我班学生在读文表现“静”时,常常会把声音压得很低,虽然学生表达出了静之感,但是却让人觉得底气不足,声音传递不出来。我又教给他们朗读发声的技巧,学习用气息来控制自己的声音,不是用声音小来展示静。经过技巧练习,学生读得又动听一些。在一些朗读指导时,我们也不能忽略技巧的指导,因为学生年龄小,朗读经验孱弱,虽然对文本内容有感悟和体会,但在朗读时也会出现处理错误的现象。   在对桂林的山学习时,我尝试放手让学生按照学习第二段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发现,两段的句式惊人的相似,学起来也比较轻松,在各式的朗读,想象中感受桂林山的奇、秀、险!总体来说,学习效果良好,学生们也深深喜欢上了桂林的山山水水。   小学语文四年级《桂林山水》的课文 篇3   桂林山水的课文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到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到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桂林山水的课文教学反思   《桂林山水》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作者紧扣桂林山水的特点,叙述了桂林山水的.秀丽多姿。文章谴词造句严谨,诗化的语言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洋溢了作者对桂林山水的一片深情。我设计的这堂课,旨在通过学生多种形式的读和感悟,让学生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美,体会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同时将作者的写作方法渗透到学生的作文中。   语文新课标指出“朗读是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应让学生在积极思维和情感体验中,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首先是教师范读,让学生对整篇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通过教师的语言把他们领入文本;其次是个人读,让学生深入文本,与文本对话,从而获得自身的体验;此外还有小组读,男女同学读等等,让他们与文本对话,从而能有所思,有所悟。   比如在学生个人读中,让学生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默读课文,读后组织交流各自知道了什么。在交流中,有的学生说:“我知道了作者写的桂林山水的特点,奇、秀、险,他们奇峰罗列,怪石嶙峋。”有的学生说:“我知道了作者写了水的特点,水静、清、绿。”有的学生说:“我发现作者在写这山和水的特点时,运用了排比句,更形象地加深了我对桂林山水的认识。”学生精彩的回答告诉我,他们已经初步体会到了文章写的主要内容。接着,我问:“你们是从文章的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你能通过朗读将你的体会表达出来吗?”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在深入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我随机指导,从而使学生在读中具体感受到桂林山水带给人们的美。   学生通过读已经充分体会出了作者所要表达的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爱,感受到了祖国山河的美。这时候,我设问:那么作者又是怎样把这种情感在文字中表现出来的呢?随后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描写特别精彩的地方。通过朗读和交流学生能体会到词语的优美,如: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这一处排比生动形象地把桂林水的特点描绘了出来,结合课文,我相机指导,让学生仿照写例句,结合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很好地运用在排比句,既训练了学生的遣词造句,又增加了学生的美感意识。我还抓住许多典型的句子进行讲解,如“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看见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让学生知道此句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以及运用对比后的表达效果。让学生在课文的学习中受到这方面的熏陶,并模仿作者的写作方法进行小练笔,相信对今后的习作也会有很大的帮助。古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今师者,不再是整堂课的主导者,而应是学生的引路人,学生的指导者,学生的合作者,这就促使我们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文化底蕴的加深。   小学语文四年级《桂林山水》的课文 篇4   一、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二、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热爱祖国大好河山;通过品味词句,反复诵读积累语言,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出示挂图或放映课件图像,同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进行范读,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然后让学生谈感受。   二、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   导语:那么,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找出来读一读。   “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将是多么美的景象啊,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去观赏名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吧。   自读全文,学习字词。   读准字音,找出新词,对不懂的词句,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或者请教同学、老师。   三、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导语:我们先来欣赏漓江的水。观察图画或观看课件中的漓江水,用自己的话来描述。   1、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齐读(根据课堂读的实际情况,可以让学生个体再读,要求投入自己感情地读),找出概括漓江水的三个特点的词。   品读作者怎么写出漓江水与众不同的“静、清、绿”?   (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翡水平如镜的西湖?在读议中让学生体会,用对比的方法突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和作者的赞美之情。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感受。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3、引导学生“发生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让学生谈对排比句的感性认识)注意通过范读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三个“啊”的变调。能背的可以看着画面当堂背诵。   四、巩固识字,练习书写   漓:注意右边的写法。   澜:前鼻音。右边“门”里面是“柬”。   瑕:可与“假”进行比较。注意右上是“]”。   翡:上下结构,下边是两个“”习,整个字要写紧凑。   峦:前鼻音,与“澜”比较读音。与“恋”比较字形。   筏:上下结构,右下不要丢撇。   第二课时   一、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   1、导语:那么桂林的山又是怎样的呢?   2、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画一画,结合插图来欣赏。   3、互相交流:课文怎么写桂林山的特点的?(和第二自然段比较,也是用这样的段落句式)   在学生的回答中,教师随机展示课件,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   特点之一“奇”。“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指导学生读出感受,理解词语,并展示泰山和香山的图像,以帮助学生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看资料的补充资料图片,让学生想象: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   模仿句式练习,说说像什么。比如:还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   特点之二“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通过图像,让学生感受到“秀”得郁郁葱葱,色彩明丽。   特点之三“险”。重点理解“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指导学生通过字面、结合语句领会。如“危峰兀立”,字面上指导“兀”的意思即“高耸突出”,然后让学生自己连起来解释,并放到句子中理解。这样,教给方法后,再让学生自己休会“怪石嶙峋”的意思。   4、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重点指导读好“真奇啊”“真秀啊” “真险啊”。   二、山和水相遇的景象(学习第四自然段)   导语: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再看看图片,当山和水相映衬时,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作者又有什么感受?   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理解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1)引导理解字面意思,“画卷”即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连绵不断”,接连不断。“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   (2)观看图像片断,同时配音介绍:“从桂林到阳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道出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充满情趣,与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   3、引导边读边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一种景象,休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种陶醉山水之间的感觉,然后说自己的体验。   三、指导背诵   用师生引读的方法练习背诵。   四、抄写句子   注意分号的用法。   抄写描写山、水特点的两个句子,要求以标点为标志,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个字词写一个字词,格式要正确,字迹要工整。同时提示,每两个特点之间用分号来分隔,可以把各个特点分得很清楚。指导分号的书写。   课后反思:本文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读完全文,学生都能体会到祖国山河的壮丽。   板书: 总述 甲天下   桂林山水?   分述:水:静,清,绿。山:奇,秀,险。   总结: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小学语文四年级《桂林山水》的课文 篇5   教材分析   一腔真情颂桂林   《桂林山水》以丰富多变的表现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景色奇异、色彩绚丽的山水画,抒发了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一、多样手法绘美景   1.引用开篇,巧设悬念。开篇引用了清代诗人金武洋的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这既点明了课题,总起了全文内容,又交代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桂林是闻名世界、令人神往的游览胜地,使读者顿生悬念:桂林山水独特在哪里?人们为什么冠以“天下第一”的美名呢?   2.比较引入,侧面烘托。在描述桂林山水的绮丽风光时,作者并没有一开始就直接描写山水,而是采用了比较引入的表现手法,从侧面烘托山水的独特之处。你看,拿波澜壮阔的大海来衬托漓江水之平静,而比起水平如镜的西湖来,漓江水又平添了清、绿之特色。这漓江的水真是迷人啊!同样,桂林的山既不像泰山那样高大雄伟,而是奇峰罗列、怪石嶙峋,尽显奇、险之特色;也不像香山火红一片,而是色彩明丽,倒映水中,五光十色。   3.比喻排比,正面描绘。在主体部分,作者把自己的见闻与联想巧妙地结合起来,将形象贴切的比喻跟严密流畅的排比融为一体,对桂林山水进行正面描绘。瞧,漓江水的“绿”──“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桂林山的“奇”──“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桂林山的“秀”──“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等等。作者巧用比喻手法,生动逼真地再现了桂林山的千姿百态和色彩明丽,展现了山的静态美,给人如见其形、如临其境之感。你看,“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桂林的山真奇啊……桂林的山真秀啊……桂林的山真险啊……”在主体部分采用了这两组排比,它把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描绘得惟妙惟肖、活灵活现,绘就了一幅景色奇异、色彩绚丽的美妙画卷,写成了一首琅琅上口的动人诗篇。一个“真”字表达了对美景的赞叹,而严谨的句式强化了表达感情的力度。   4.首尾照应,浑然一体。课文的末段描绘了山和水的交相辉映,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点缀其间,犹如一幅绝妙的山水画,最后以诗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收尾,既画龙点睛地概括了全文,又与首段遥相呼应,使文章浑然一体,给人以美的享受。   二、一腔真情颂桂林   1.描写景物,流露赞美之情。瞧,“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象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作者巧用了比喻、夸张、排比几种修辞手法,生动逼真地描绘出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给人如见其形、如临其境之感,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真挚的赞美之情。   2.穿插议论,洋溢赞美之情。在描写漓江的水之前,作者说:“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这一议论,拿波澜壮阔的大海和水平如镜的西湖娓娓道来,一个“却”字烘托出这些美景虽美,可无法与漓江的水媲美,衬托出漓江之水是多么的迷人,这包含着深深的赞美之情。   3.首尾引用,表达赞美之情。引用“桂林山水甲天下”来赞美,一个“甲”字,写出了桂林美景在世人心中的地位,桂林山水的奇丽之景堪称天下第一,一年级下册子就抓住了读者的心,使人油然而生向往之情、观赏之意,真是“一字妥贴,顿然生辉”呀!结尾又引用诗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来概括观赏桂林山水之后的感受,具有画龙点睛地之妙,洋溢着作者对祖国锦绣河山的无比热爱与赞美真情。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公开课课件:《桂林山水》

【 #课件# 导语】课件制作本身就是作者综合素养的一种体现,它显现出制作者对教育、教学、教材改革方向的把握,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对现代教育技术的领悟。因此教师在设计课件时一定要吃透教学内容,设计出符合教学的方案用于课件。下面是 整理分享的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公开课课件:《桂林山水》,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公开课课件篇一:《桂林山水》   一、导入课文,学习首节。   1、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甲”是什么意思?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   2、为什么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呢?桂林的山水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下面我们就一同去桂林游览一下,让我们一起走近桂林的山,走近桂林的水,相信游完后,你会有一个满意的答案的。   二、初步感知桂林的山水。   先让我们伴着优美的音乐,来欣赏一组精彩的桂林山水图片。   演示:“配乐欣赏”。   欣赏同时教师做以下文字说明:桂林的山美,水也美,瞧!青山浮水,绿水映山,这山,这水是那么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桂林甲天下的美景。   这是螺蛳山,它多像是一只倒扣着的大海螺啊!   象山的夜景多美丽啊!   这是苹果山,它像不像一只又大又圆的苹果。   烟雨朦胧的漓江,又是另一番景象。   这是雪狮岭,一只多么伟武的大狮子啊,仔细看它的眉眼都依稀可辨呢!   绿山绿水,让人觉得好像走进了仙境。   嗬!一只多么逼真的大骆驼!   美丽的象山,它可是桂林的象征哟!   二、加深对山水特点的理解。   一)让我们从桂林的美景中回来,回到课文中,先来了解美丽的漓江。   1、介绍漓江:如诗如画的漓江是桂林山水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发源于桂林市东北兴安县的猫儿山,它如同一条秀丽的玉带般一路流经桂林、阳朔,一直到桂林东南部的平乐县,全长有170多千米。   如诗如画的漓江之所以这么美丽,是因为它有三个特点,你们能在课文中找出吗?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静、清、绿)]   学生齐读描写三个特点的句子。   2、静。   1)请同学们来看插图:看,漓江的水是那么静,水面上几乎没有一丝波纹,简直就像是......,你能不能用一个比喻句来形容一下漓江水的静?   演示:“桂林的水”。(点击略缩图可放大)让同学们体会漓江不的静。(漓江的水多静啊,像不像一面镜子?山的影子是那么清晰地投在水中。)   2)朗读指导:漓江的水多静啊,你能把有关句子读一读吗?朗读指导。(注意“真静啊”,作者发自内心的由衷的赞叹)   3)在多次指名读后齐背。   3、清。   1)漓江的水很清,(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到底清到什么程度呢?书上只有概括的文字介绍,同学们肯定觉得不够形象!想知道漓江的水到底清到什么程度吗?   2)先请同学们来看一幅图片,演示“水中倒影”(在课件中把鼠标放在两幅图片的中间,会出现详细的说明文字。通过这幅图片的欣赏,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漓江水的清。)   3)看了图片,同学们对漓江水的“清”有了很直观的感受,让我们再来看一组具体的数字吧?   演示“对比图”: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漓江的水整整比黄河的水清了1000倍,漓江真可谓是水清见底,游鱼可数,景色如画。   4)朗读指导:漓江的水清不清?那么我们该怎样朗读来表现呢?   5)齐背。   4、绿。   1)“无瑕的翡翠”是什么意思?   2)演示:“半边渡”(在课件“桂林的水”部分中,还有其它的图片,教师可根据需要展示,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桂林水的三个特点。)   桂林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植物的生长,所以山上长满了绿色植物,山是绿的,把水也映绿了,看,多绿的水,像不像无瑕的翡翠?   5、连读描写三特点句子。   这是几个句子?一个还是三个?   简要说明本自然节首尾两句,齐读全段。   6、本节小结,演示:连续欣赏。(在课件“桂林的水”部分点击画面中间的动画。)   二)了解桂林的山。   1、过渡:漓江的水那么静、那么清、那么绿,真是太美了,不过你可别只顾了低头看水,而望了抬头看两岸美不胜收的山呀!桂林山的特点是什么呢?   [板书:(奇、秀、险)]   2、奇。   1)齐读“奇”一句。   演示“桂林的山”:“象山”、“骆驼山”、“苹果山”、“雪狮岭”。(欣赏这些图片时,把鼠标放在图片的中间部分,会有说明文字出现,如不想让学生看到,请不要把鼠标放在中间)   语言补充:朝板山、九马画山、八仙过海、月亮山、孙悟空吃仙桃等等。(需要有关这些山的文字说明,请到我的专辑中下载)   其实又岂止是这些,桂林奇特的山看也看不完,说也说不尽。此时此刻在我们的心中只有七个字,那就是“桂林的山真奇啊!”   2)指导朗读。   2、结合七幅图片,让学生理解山之“秀、险”。   3、连读三个特点的句子。   三、理解“连绵的画卷”,总体了解桂林山水。   1、教师接读:(这样的山......连绵的画卷)   “这样的山、这样的水”指哪样的山、水?(围绕、倒映)再加上......,真是美上加美,秀中添秀,像走进这哪儿?   2、理解“连绵的画卷”。   [板书:连绵的画卷]   什么是“画卷”,“连绵不断”是什么意思?   演示:地图。   由桂林到阳朔83千米的漓江,像一条青绸,如一条绿带,盘绕在两岸万点峰峦之间。一路上风光奇丽,奇峰夹岸,青山浮水,碧水萦回,真犹如一幅百里的画卷。说它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一点也不过份。   3、齐读全段。   4、“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5、再次演示:“配乐欣赏”:看看你有没有在“画中游”的感觉。   四、《桂林山水歌》   桂林的山水如诗如画,下面老师要为你们介绍一首诗《桂林山水歌》,这是诗是诗人贺敬之写的。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人眼中的桂林山水是怎么样的。   演示:“桂林山水歌”,结合学生特点运用灵活的手段,让学生通过读感受诗中桂林山水的美。   五、总结升华。   1、本文写了什么?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2、你游过桂林吗?你游过什么地方?(让学生畅所欲言,赞美祖国美丽的山河)   桂林美景83千米,一幅多么宏伟的连绵的画卷啊,可这83千米,在我们伟大的祖国960万平方千米的国土上,它又是那么微不足道,我的祖国美丽的山河又岂止在于桂林山水,像刚才同学们说的......,都是我们美丽山河的组成部分,我们的祖国是多美丽,我们为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国家而感到自豪。   3、欣赏“带”字:最后老师请你们来欣赏桂林最精彩,最奇特的一道风景线。   演示:“鉴山楼石刻”   让学生根据课件提出的问题充分讨论,找学生代表来回答,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结合学生回答,总结结束全课。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公开课课件篇二:《桂林山水》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重点句子.   2.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受到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教育,陶冶爱美的情趣。   3.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力和理解、表达能力。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图文对照,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练习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一.整体感知   观察图画,说一说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中,你的感受?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你最喜欢哪一部分内容?为什么?   二.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指读课文、正音、解词   波澜壮阔:指大海波浪翻滚,景象壮观。   翡翠:绿色的硬玉,半透明,有光泽。   拔地而起:从地面上突起。   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   危峰兀立:危,高;兀立,直立。高高的山峰耸立着。   怪石嶙峋: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的样子。   (2)通过预习,说一说你最喜欢课文的哪一部分内容?为什么?   (3)小组交流预习后的初步感受。   (4)学生质疑问难。   2.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导入语:(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它以其高大坚固、气魄雄伟成为世界上的一个伟大奇迹,成为外国人到中国不能不去的旅游区。在我们祖国的南方也有一个外国旅游者不能不去的地方,它就是以山水清秀闻名的桂林。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桂林山水》。(板书课题)   (2)出示彩图,同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进行范读,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而后让学生感受。   3.出示图、结合课后题进行提问。   (1)先整体观察,再部分观察。分部观察时先看水,后看山,最后把山、水和游人结合起来进行观察。   (2)在分别看水和山时注意它的特点,边看边想象,用欣赏的方法看。   (3)说说观察内容时要说出从哪儿看出来的?(桂林山水清秀玲珑,优美动人。漓江的水平静、清澈;桂林的山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有象山、老人山、骆驼山等,山围绕着水,水倒映着山,山水交融在一起;江面上几只小船青山、绿水、红花、小舟汇成一幅锦绣山河的美景。)   (4)学生试说图意。   ①请学生说说漓江的水。   (深绿色的漓江水,从眼前伸向远方,平静、清澈。近处渔人的竹筏和小船,两只货船平稳地行驶。对岸几条木船静静地停靠着。远处有一只大船牵引着小木船正缓缓地开来。每座山在水中的倒影都平直清晰,山形、山色、山林都一一再现于水中。)   ②请学生说说桂林的山。   (近处的三座山,左边的像骆驼,右边像大象,中间的像老人;远处的山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这些山大小高低不一,颜色各异,色彩明丽,有的危峰兀立,有的怪石嶙峋,有的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③请学生说说山水交融的情景。   4.图文对照,理解课文,讨论分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分小组讨论,课文中哪些内容与课文中的插图配合、分别介绍了桂林山水的什么特点?你读懂了什么?   (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介绍了漓江的水静、清、绿和桂林山的奇、秀、险的特点。)   (3)另外几节主要写什么?   (课文的第1自然段讲作者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课文的第4自然段讲桂林的山水美,犹如一幅完整而美丽的画卷。)   (4)讨论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   第二段(第2自然段)讲桂林的水。   第三段(第3自然段)讲桂林的山。   第四段(第4自然段)讲桂林的山水美。   (5)按分好的段落指名朗读课文。   5.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的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理解漓江水的特点和桂林山的特点。   学习“总—分—总”的叙述方法,分点把特点突出来;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学习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说说你最喜欢本文中的哪一部分内容?为什么?   2.学习课文第一段。   (1)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作者又为什么要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甲天下”“甲”是第一的意思。“甲天下”是“天下第一”这句话的意思是桂林山水的美天下第一。交待了作者荡舟漓江的原因,表达了作者向往桂林山水的迫切心情,起到了统领全篇,引出下文的作用。)   (2)讲解“观赏”与“欣赏”的异同。   (“观赏”中的“赏”,就是“欣赏”的意思,“观”就是“看”的意思,我们常说“欣赏夜景”“欣赏交响乐”这说明“欣赏”可以是看,也可以是“只听不看”。而“观赏”却非看不可。)   (3)指导朗读,要读出赞美的感情和心情迫切的语气。   (4)试背这一段,指名背诵。   3.学习第二段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的漓江的水。轻声读课文问:作者用什么和漓江的水作比较?比较的目的是什么?   (大海的水波澜壮阔,是动的。西湖的水平如镜,是静的,而漓江的水动而不觉具动。通过比较更突出漓江水有奇特的美。)   (2)朗读第二段,了解每句话的意思。(分小组讨论)   (第一句讲漓江的水与其他地方的水不同,强调漓江的美有独特的地方;第二句讲漓江水的特点是静、清、绿;第三句讲荡舟漓江的感觉。)   (3)指名读课文,画出排比句,读排比句,说说漓江的特点。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漓江的水的特点是“静”、“清”、“绿”。)   (4)学习这个排比句的写法。   (先写出特点,而后通过“得”后边的文字,把这个特点以补充说明。凡是补充说明的都用“得”字相连。注意用“的”字相连每一分句中已有逗号,因此分句之间用分号。)   (5)引读排比句,老师读每一分句的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   (6)指导朗读   ①“真静啊”一句,轻轻地拉长声音,给人以静的感觉。   ②“真清啊”一句,读轻声,但比上旬的声音稍高些,略带惊奇之感,好像让人看到了“江底的沙石”。   ③“真绿啊”一句,声音响亮些,饱满些,给人以充满生机的感觉。   (7)学生仿读后齐读。   (8)启发想象漓江水“静、清、绿”是怎样的一种意境。   ①假如我们荡舟漓江,能听到“哗哗”或者“叮咚”的流水声吗?能看到漓江水在流动吗?   ②假如我们往江底看,可以看见什么?   ③抬起头,向远处看,漓江的水多绿啊!书上打了个什么比方?这个比方用什么比什么?   4.学习第三段。   课文二、三段的叙述方法相似,第三段可以学生自学为主。   (1)分小组讨论、自学第三段,结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决以下问题。   ①轻声自由读课文,画出描写山的特点的词句。   ②再读课文,想一想这一段与第二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先用名山作比,然后用一排比句写出桂林山的特点。)   ③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桂林的山。问: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a“奇”。课文从两个方面描写。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一般的山脉逐渐高上去,且连绵不断,桂林的山却是从平地崛起,互不相连。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罗列,排列。“形态万千”各有各的样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教师还可以补充介绍,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使学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态万千,目不暇接   b“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秀”的表现:郁郁葱葱,色彩明丽。“屏障”起遮挡作用的东西,本课指桂林一带的山。   c“险”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危峰兀立”,即高峰耸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   朗读一首描写桂林山的诗,加深学生对桂林山的特点的认识。   (桂林阳朔一水通,快轮看尽千万峰,   有山如象鼻,有山似飞龙。   有山如军舰,有山似芙蓉。   有山如卧佛,有山似书童。   有山如万马奔驰,有山似牛女相逢。   有山如五女相逢,有山似耕作的老农。   有山如将军升帐,有山似左右侍从。)   ⑤,动手画一画桂林的山都是什么样子?可自由发挥想象,比一比看谁画的,找几名同学到黑板演示。   ⑥画出这一段中的排比句,读一读。   ⑦引读排比句,老师读每一分句的前部分,学生读后一部分。   ⑧指导朗读   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重点指导读好“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   (⑨启发想象桂林山“奇”“秀”“险”是怎样的一种意境?   A.桂林的山“奇”在哪里,当游客看到那些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的景象,会有怎样的感受?他们又会发出怎样的赞叹?   B.“翠绿的屏障”“新生的竹笋”是什么样的?为什么用它来比喻桂林的山?   C.桂林的山“险”表现在哪里?“好像一小心就会栽倒下来”这是人感觉到的,这里指的是山栽倒下来还是人栽倒下来?   5.学习第四段   (1)刚才同学们仿佛游了漓江的水,又观赏了桂林的山,你们对桂林的山水一定还有总的感受。现在,让我们先看看第四段,这一段写作者游览后总的感受,文字虽少,内容却很丰富,写得很美。请大家自己阅读欣赏、说说这一段为什么写得好。   (2)学生自学,教师点拨,认识写得好的原因。   ①桂林的山和水有什么样联系?   (水的周围都是山,山的影子都倒映在水中,即山水交融,水困山而增色,山因水而添秀)   ②山水交融,已经很美了,不仅如此,在这山水之间还有空中的云雾迷茫,山间的绿树、红花、江水的竹筏小舟的点缀,使这幅画显得更美了。在这美丽的景色中行船,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因为桂林山水的景色太美了,就像一大幅美丽的画卷,因此小船在碧绿的江面上行驶,人就仿佛置身于画卷中游览、观赏。形象地表达了作者荡舟漓江的深刻感受。   “画卷”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从桂林到阳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   (3)学生个别朗读,全体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6.朗读全文。   (三)总结扩展   1.根据板书,要求学生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是看图学文,画面与课文内容基本一致。写出了桂林山和漓江水的特点,作者赞美桂林山水的秀丽,强烈的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贯穿全文,作者生动而细腻地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使我们有身临其境之感。   3.围绕重点学会表达。   (1)课文描写了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文描写了桂林山水奇特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2)课文是怎样一步一步描写桂林山水的?参照板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课文先总后分再总结的方法来描绘桂林山水。“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是总起,然后分别介绍桂林的水和山,最后综合桂林山水相依,互为辉映的奇异景色。)   (3)结尾的诗句与课文第一、二两段的哪些句子有联系?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与课文第一段中“我们乘着木船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的山水”与课文第二段中“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这两个句子紧密联系,可以说,结尾的诗句是这两个句子的延续与总结,使全文的结构显得十分紧凑完整。)   (4)课文为什么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这是因为作者有敏锐的观察力,抓住了桂林山水与众不同的特点,用比喻、联想、想象把桂林山水的秀丽景色展现在我们眼前,所以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4.综合训练、发展技能。   (1)桂林的山水,只是祖国美丽的河山的一小部分,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排比句及分号的用法。   (4)以一个小导游的身份,结合课文内容,指图具体介绍桂林的山水。   六、布置作业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漓江的水的特点是()、()、()。   桂林的山的特点是()、()、()。   2.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这句话用了()的修辞方法。   把()比作了()。   七、板书设计

孟浩然描写山水的诗句

1. 孟浩然关于山水的诗句 孟浩然关于山水的诗句 1.孟浩然 山水诗词 我见你两个诗人都问了 我特此找了一篇区别艺术特色的评论和几首诗。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辛夷坞》)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竹里馆》)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鹿柴》) 登鹳雀楼 孟浩然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新晴野( 一作晚) 望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王维与孟浩然异同 评价一个诗人,不能断章取义,引用单个的句子来说明问题。我感觉孟诗正是以纯粹见长,在整个唐诗中也是很突出的。 反而王诗在“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等佳句之外,还有不少比较庸俗的东西。 我认为王维是大家,他才富学足,远胜于孟,生活经历更是丰富得多。 所以他的诗体裁丰富,风格多样,而且名篇很多,这是他的一大长处。但同杜甫、苏轼等很多大家一样,他的诗有时失于检点,老手颓唐,充斥着大量平庸之作和应酬篇章,做不到尽善尽美。 (但换个角度也可以说唐诗的原生态就是如此,有些诗就是为了应酬而存。极目无氛垢。 但他志虑精纯。若是细加拆解。 孟诗缺乏层次,王孙自可留”等佳句之外,远胜于孟,更上一层楼,明月来相照。(但换个角度也可以说唐诗的原生态就是如此。 但同杜甫,而且名篇很多。而王维在官场中越陷越深,弹琴复长啸;对意境的独特领悟”。 我觉得王维的《桃源行》,言尽意止,王维却不行。 深林人不知。 阔大新奇。就个人感觉而言。 所以他的诗体裁丰富,那是孟氏早年追求功名时的作品,所以“不才明主弃、《送元二使安西》等风格各样的作品,反而他最负盛名的辋川诗,山中发红萼,有些诗就是为了应酬而存在的,复照青苔上,不及孟诗自然的地方(一个硬币的两面、苏轼等很多大家一样,他的才学和生活经历不如王维,王诗也是很优秀的艺术瑰宝。王维与孟浩然异同 评价一个诗人。 反而王诗在“随意春芳歇,缺乏变化,充斥着大量平庸之作和应酬篇章,王不如孟;"。 郭门临渡头,到后来厌弃红尘,本就未尝以巧妙的意境擅长,但闻人语响。 白水明田外。 涧户寂无人,一片神行,做不到尽善尽美,“人随沙岸向江村,值得尊敬的诗人,纷纷开且落,句句堪传,黄河入海流,村树连溪口,老手颓唐,哪里还有一点少年时的英锐之气。 欲穷千里目,也不是很算失于检点,等句子。 (《竹里馆》) 空山不见人,态度严谨我见你两个诗人都问了 我特此找了一篇区别艺术特色的评论和几首诗,我更倾向于孟的襄阳诗而不是王的辋川诗,他根本不适合仕宦生活,在小弟看来,寄意山林。 我感觉孟诗正是以纯粹见长。新晴野( 一作晚) 望 新晴原野旷。 如“挂席几千里,我亦乘舟归鹿门”,不向空门何处销”,生活经历更是丰富得多,倒未必在孟浩然之上。但后来的事实证明,山水风物之外极少涉笔其他。 “一生几许伤心事。然而材料不足,极少再涉及政治。 返景入深林。他是一个真正的隐士,我深惜之。 当然。 我认为王维是大家,他才富学足,在整个唐诗中也是很突出的,几乎不能自保。 此后的诗;高旷清幽。 农月无闲人。 至于那句“坐观垂钓者,断然离开了官场、“能看到感觉到别人看不到感觉不到的东西”,羚羊挂角,空有羡鱼情”,当然也只是个人感受而已。) 孟浩然更象是位名家。 木末芙蓉花,孟浩然多半是来不了的,孟不如王,引用单个的句子来说明问题,礼空王以寄残生,还有不少比较庸俗的东西,多病故人疏”,不能断章取义,但其风味独特,句必可诵。 (《鹿柴》) 登鹳雀楼 孟浩然 白日依山尽,倾家事南亩,反而不美,涉笔成趣,都切中孟诗之弊。 “清诗句句尽堪传”,名山都未逢”,他的诗有时失于检点,碧峰出山后,言必可称,这是他的短处? 文学史上说王维,风格多样,遥隔楚云端”,我是承认这一点并同样非常喜欢的,本来无可厚非(上进心人皆有之),这是他的一大长处,这却是王诗纤巧雕琢,孟浩然当之无愧,而且总体成就在孟诗之上、《观猎》,呵呵),“我家湘水曲。 (《辛夷坞》) 独坐幽篁里。 2.求孟浩然的山水诗 我见你两个诗人都问了 我特此找了一篇区别艺术特色的评论和几首诗。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辛夷坞》)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竹里馆》)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鹿柴》) 登鹳雀楼 孟浩然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新晴野( 一作晚) 望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王维与孟浩然异同 评价一个诗人,不能断章取义,引用单个的句子来说明问题。我感觉孟诗正是以纯粹见长,在整个唐诗中也是很突出的。 反而王诗在“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等佳句之外,还有不少比较庸俗的东西。 我认为王维是大家,他才富学足,远胜于孟,生活经历更是丰富得多。 所以他的诗体裁丰富,风格多样,而且名篇很多,这是他的一大长处。但同杜甫、苏轼等很多大家一样,他的诗有时失于检点,老手颓唐,充斥着大量平庸之作和应酬篇章,做不到尽善尽美。 (但换个角度也可以说唐诗的原生态就是如此,有些诗就是为了应酬而存在的,也不是很算失于检点。) 孟浩然更象是位名家,他的才学和生活经历不如王维,这是他的短处。 但他志虑精纯,态度严谨,山水风物之外极少涉笔其他,言必可称,句必可诵。“清诗句句尽堪传”,孟浩然当之无愧,王维却不行。 然而材料不足,缺乏变化,都切中孟诗之弊。 阔大新奇,涉笔成趣,孟不如王;高旷清幽,句句堪传,王不如孟。 我觉得王维的《桃源行》、《观猎》、《送元二使安西》等风格各样的作品,孟浩然多半是来不了的,反而他最负盛名的辋川诗,倒未必在孟浩然之上。就个人感觉而言,我更倾向于孟的襄阳诗而不是王的辋川诗,当然也只是个人感受而已。 至于那句“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那是孟氏早年追求功名时的作品,本来无可厚非(上进心人皆有之)。但后来的事实证明,他根本不适合仕宦生活,所以“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断然离开了官场,寄意山林。 此后的诗,极少再涉及政治。他是一个真正的隐士,值得尊敬的诗人。 而王维在官场中越陷越深,几乎不能自保,到后来厌弃红尘,礼空王以寄残生,我深惜之。“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哪里还有一点少年时的英锐之气? 文学史上说王维"对意境的独特领悟”、“能看到感觉到别人看不到感觉不到的东西”,在小弟看来,这却是王诗纤巧雕琢,不及孟诗自然的地方(一个硬币的两面,呵呵)。 孟诗缺乏层次,言尽意止,但其风味独特,本就未尝以巧妙的意境擅长。如“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我家湘水曲,遥隔楚云端”,“人随沙岸向江村,我亦乘舟归鹿门”,等句子,一片神行,羚羊挂角。 若是细加拆解,反而不美。当然,王诗也是很优秀的艺术瑰宝,而且总体成就在孟诗之上,我是承认这一点并同样非常喜欢的。 孟浩然山水诗的意境美 孟浩然是我国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的山水诗不同于六朝时期的模范山水,即山水景物与诗人的情感处游离状态,而是善于把自己的主观情志与自然山水相结合,努力做到情与景机契合,创造了自己的艺术风格,显示出了幽旷脱俗的意境美,为盛唐山水诗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意境是山水诗的灵魂,完美的意境是诗人与自然,主观情感与客观之境的统一,在孟浩然笔下之所以表现得如此和谐,也是和他的审美追求密不可分的。 盂浩然的思想是复杂的,儒释道思想融于一身。早年为仕而隐,开元十六年,他入长安应举,却不幸落第,随后他南下吴越,寄情山水。 在盂浩然的诗中,既有游观山水的清兴,隐居田园的情趣,又往往有一种孤独寂寞不平之气。接下我们对盂浩然的几首诗作进行赏析,去体味一下诗的意境美。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是—首抒写羁旅之思的诗。全诗露出了一个“愁”字,但它却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体现的。 这也就表现了作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特色。首句讲述行船停靠在江水一个烟雾蒙胧的小洲边,一面点题,—面为写景抒情作好了准备。 第二句“日暮客愁新”中“日暮”是“客愁新”的原因。本来行船停下来,应该安静下来,静静地休息一夜,消除旅途疲劳,谁知在这夕阳西下的时候,那羁旅之愁又油然而生。 接下去诗人以一个对句铺写景物,似乎又要将一颗愁心化入那空旷寂寥的大地之中。第三句写日暮时刻,苍苍茫茫,旷野无垠,放眼望去,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低”和“旷”是相互映衬的。 第四句写夜已降临,高挂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江水中和舟中的人是那么近。“近”和“清”也是相互映衬的。 而“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样的景物只有舟中人才能领略得到。此诗构成了具有移情作用的清旷冲淡的意境。 最后两句,给人无穷回味的余地,让人感到言虽止,意未尽。 再如《夏日南亭怀辛大》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此篇乃触景生情之佳作,景在情。 3.孟浩然的一首山水诗及诗意 第一次回答问题。你是说随便一首就可以吗,那我随便给你一首吧,古诗词方面的懂的还是蛮多的!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我根据自己的理解解释如下:山那边的夕阳已经快落了,东边渐升的明月映在池塘里。披着头发(古人男子亦长发)来就傍晚乘凉,打开窗子悠闲地躺着,清风送来荷花的香气,露水从竹叶上滴下来打着下面的竹叶发出好听的声音。想要取琴来弹,可惜没有知音来欣赏。因此怀念曾经的朋友,一直想到半夜还没有睡着!此外,你也太小气了,一分都不给。怪不得别人不理你。为人要大度!切记!! 4.七律孟浩然山水诗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其诗今存二百余首,大部分是他在漫游途中写下的山水行旅诗,也有他在登临游览家乡一带的万山、岘山和鹿门山时所写的遣兴之作.还有少数诗篇是写田园村居生活的.诗中取材的地域范围相当广大. 山水景物是南朝诗歌最重要的题材,经历长期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到孟浩然,山水诗又被提升到新的境界,这主要表现在:诗中情和景的关系,不仅是彼此衬托,而且常常是水乳交融般的密合;诗的意境,由于剔除了一切不必要、不谐调的成分,而显得更加单纯明净;诗的结构也更加完美. 5.孟浩然山水诗 我见你两个诗人都问了 我特此找了一篇区别艺术特色的评论和几首诗。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辛夷坞》)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竹里馆》)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鹿柴》) 登鹳雀楼 孟浩然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新晴野( 一作晚) 望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王维与孟浩然异同 评价一个诗人,不能断章取义,引用单个的句子来说明问题。我感觉孟诗正是以纯粹见长,在整个唐诗中也是很突出的。反而王诗在“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等佳句之外,还有不少比较庸俗的东西。 我认为王维是大家,他才富学足,远胜于孟,生活经历更是丰富得多。所以他的诗体裁丰富,风格多样,而且名篇很多,这是他的一大长处。但同杜甫、苏轼等很多大家一样,他的诗有时失于检点,老手颓唐,充斥着大量平庸之作和应酬篇章,做不到尽善尽美。(但换个角度也可以说唐诗的原生态就是如此,有些诗就是为了应酬而存在的,也不是很算失于检点。) 孟浩然更象是位名家,他的才学和生活经历不如王维,这是他的短处。但他志虑精纯,态度严谨,山水风物之外极少涉笔其他,言必可称,句必可诵。“清诗句句尽堪传”,孟浩然当之无愧,王维却不行。然而材料不足,缺乏变化,都切中孟诗之弊。 阔大新奇,涉笔成趣,孟不如王;高旷清幽,句句堪传,王不如孟。我觉得王维的《桃源行》、《观猎》、《送元二使安西》等风格各样的作品,孟浩然多半是来不了的,反而他最负盛名的辋川诗,倒未必在孟浩然之上。就个人感觉而言,我更倾向于孟的襄阳诗而不是王的辋川诗,当然也只是个人感受而已。 至于那句“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那是孟氏早年追求功名时的作品,本来无可厚非(上进心人皆有之)。但后来的事实证明,他根本不适合仕宦生活,所以“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断然离开了官场,寄意山林。此后的诗,极少再涉及政治。他是一个真正的隐士,值得尊敬的诗人。而王维在官场中越陷越深,几乎不能自保,到后来厌弃红尘,礼空王以寄残生,我深惜之。“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哪里还有一点少年时的英锐之气? 文学史上说王维"对意境的独特领悟”、“能看到感觉到别人看不到感觉不到的东西”,在小弟看来,这却是王诗纤巧雕琢,不及孟诗自然的地方(一个硬币的两面,呵呵)。孟诗缺乏层次,言尽意止,但其风味独特,本就未尝以巧妙的意境擅长。如“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我家湘水曲,遥隔楚云端”,“人随沙岸向江村,我亦乘舟归鹿门”,等句子,一片神行,羚羊挂角。若是细加拆解,反而不美。当然,王诗也是很优秀的艺术瑰宝,而且总体成就在孟诗之上,我是承认这一点并同样非常喜欢的。

山水诗:杜甫《登岳阳楼》原文翻译及赏析

【 #诗词鉴赏# 导语】在一首山水诗中,并非山和水都得同时出现,有的只写山景,有的却以水景为主。但不论水光或山色,必定都是未曾经过诗人知性介入或情绪干扰的山水,也就是山水必须保持耳目所及之本来面目。当然,诗中的山水并不局限于荒山野外,其他经过人工点缀的风景区,以及城市近郊、宫苑或庄园的山水亦可入诗。下面是 为大家带来的:山水诗:杜甫《登岳阳楼》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登岳阳楼 唐代: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译文 以前的日子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如愿终于登上岳阳楼。 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撕裂,似乎日月星辰都漂浮在水中。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 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着栏杆远望泪流满面。 注释 洞庭水:即洞庭湖。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岳阳楼:在今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 吴楚:春秋时二国名(吴国和楚国)其地略在今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一带。下瞰洞庭,碧湖万顷,遥望君山,气象万千,唐张说建,宋滕子京修。以范仲淹千古名篇《岳阳楼记》驰名。 坼(chè):分裂,这里引申为划分。这句是说:辽阔的吴楚两地被洞庭湖一水分割。 乾坤(qián kūn)日夜(一作“月”)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据《水经注》卷三十八:“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出没于其中。”乾坤:天地,此指日月。 无一字:杳无音讯。 字:这里指书信。 老病:年老多病。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风痹,右耳已聋。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诗人生平的最后三年里大部分时间是在船上度过的。这句写的是杜甫生活的实况。 戎(róng)马关山北:北方边关战事又起。当时吐蕃侵扰宁夏灵武、陕西邠(bīn)州一带,朝廷震动,匆忙调兵抗敌。戎马:军马借指军事、战争,战乱。这年秋冬,吐蕃又侵扰陇右、关中一带。 凭轩:倚着楼窗。涕泗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涕泗:眼泪和鼻涕,偏义复指,即眼泪。 创作背景   大历三年(768年),当时杜甫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州(今属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在岳阳写下《登岳阳楼》、《泊岳阳城下》和《陪裴使君登岳阳楼》。 赏析   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有一点是很清楚的,诗人对洞庭湖向往已久,这是在叙事写景的行文中,自然地流露出来的感情。但这毕竟是过去的向往,登上了岳阳楼,其感情似乎应当是高兴。因为多年的向往实现了,一定高兴。但仔细品味,句中又见不到高兴的字眼,抽不出如愿以偿的情思。联系下文更是如此。实际上在这两句中“昔”与“今”之间,是一段漫长的时间距离,作者把这段距离拉开,没有用简单的“喜”“悲”之词来填充它,而是留给读者去想象、回味。古人说“律诗之妙全在无字处”,这里就是无字处。“昔”与“今”之间,天在变,地在变,国在变,人也在变。安史之乱,唐王朝由盛转衰,人民的深重灾难,杜甫个人的悲惨遭遇,这一切都凝聚在一起,凝聚在杜甫的心头,并随着诗人—起登上了岳阳楼。他高兴不起来。应当说“今上岳阳楼”是向往了多年不得登,如今才算是登上来了,这是一声长叹,长叹的内里是一团忧国忧民、伤时伤世的感慨。这一声长叹,就像那咏叹调的引子,开启了下面一个个乐章。这里还要注意到一个“水”字,题目是“登岳阳楼”,头一句却先写洞庭湖,第二句才写岳阳楼,而且是“洞庭水”不是洞庭湖。这个“水”字显然是要突出的,这是抓住了洞庭风光的主要特点,说明了下文主要是在“水”上做文章。   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这两句紧扣上联的“水”字,虽没出现水字,却是专门写洞庭水。诗人站在岳阳楼上,向东南方向极目眺望,只见洞庭湖水茫茫一片,一眼望不到头,而吴地则被挤向了远远的东边,楚地则被远远地挤向了西边、南边。这景象,就好像洞庭湖水向东南伸展,把本来连在一起的吴地和楚地,一下子分裂成为两块。“坼”字用的很好,有动态感。仿佛湖水在延伸,大地被切割开。后一句“乾坤”就是天地,包括天地万物。“乾坤日夜浮”是说诗人站在岳阳楼上,四面眺望,到处都是无边无际的洞庭水,仿佛整个天地万物都被湖水漂浮起来,仿佛天地万物都日日夜夜地在洞庭湖水上浮动漂游。“浮”字也有动态感。使人想到整个苍穹都被湖水托住的—个半球,而万物的运动,都是湖水荡动的结果。这两句都是写洞庭水,境界宏阔。一是极写水面的宽阔,二是极写水的力量。能够割裂大地,能够浮动乾坤,这是极写它的力量。而被割裂、被浮动东西之庞大,则显示出湖水的宽阔。这不是简单的夸张手法,这里有个视觉、感觉和想象的问题。由于地球是圆的,人的视觉是有限的,面对茫茫的湖水可能看不到岸边,即使看到了,远远望去也只是一条线,这就造成了湖水无限大,而远地十分狭小的感觉。诗人准确、真实地抓住了这视觉和感觉上的错觉,就把湖水描写成了四际无垠,仿佛大地四处都是水乡泽国,这是视觉感觉的真实。但诗人又借助想象,把本来看不到的吴楚大地和整个乾坤四际,也融进了这个视觉和感觉的画面。从而构成了一个想象的吴地楚地被裂开,整个乾坤被浮动的广阔无垠的画面。这就是借助想象而形成的意象。这是将想象中的更广阔的景象纳进了视觉画面的结果。这是说“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是视觉错觉加上想象的产物,这是一个很成功的宏观意象。它的主要特点是境界广阔、气魄宏大。像这样大的宏观意象、气魄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是很少见的。如孟浩然也有咏叹洞庭湖的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但没有杜诗境界更为高远。这两句是写景,但不能看成是纯写景,写景中渗透着诗人的胸怀。“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透露唐王朝的分裂衰败和国势的不安定。   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这两句是写诗人自己的处境。“无一字”指的是没有一点消息,一点音信。“亲朋无一字”写出了诗人的孤苦,但主要是音信断绝,自己不了解朝里和地方上的情况,即整个国家的情况。这对一个念念不忘君王,不忘国家,不忘人民的诗人来说,是一种被社会忘记的孤独感,他在精神上无疑是很痛苦的。“孤舟”是指诗人全家挤在一条小船上飘泊度日,消息断绝,年老多病,孤舟漂泊,其精神上、生活上的惨苦可以想见。理解这两句应与前两句联系起来看,前两句是远望,随着湖水向四际望去,水天相接,联想到吴楚,联想到整个乾坤。这两句近看,看到了孤舟,孤舟是近景中映入眼帘最能触动他的东西。于是使他联想到自己的身世、遭遇和处境。可以说这两联都是由观景引出,只不过前两句以写观景所见为主,后两句以写观望所见而引起的联想为主。这两联在内涵上也是一脉相通的。表面看起来毫无联系,实际上是一脉相通的。既然这后两句是写他的孤苦悲惨处境,由此应推想到前两句也绝非是单单写景,实际上前两句是借写远景象征性地、比拟性地暗示国势的动荡不安。这里包含着安史之乱的后遗症:唐王朝的衰败,人民的痛苦,外族的侵扰,国家的四分五裂和社会的不安定,栋梁之臣的缺乏等等,这一切都是杜甫飘泊中念念不忘的大事。正是由于诗人心中牵挂着国事民事,才牵肠挂肚。所以当他看到广阔无垠洞庭湖水时,也会想到仿佛大地裂开了,乾坤在日夜不停地浮动。从杜甫一贯的优国忧民的思想境界来看,他登上岳阳楼极目远眺,也必定会想到这些。可以说没想到这些就不是杜甫。也正是由于诗人胸中翻腾着叫人牵肠挂肚的国事民事,所以就很自然地勾起了自己不能再施展抱负的痛心。于是这孤舟飘泊,老弱多病,消息也听不到的可悲处境,也就顺理成章地涌上心头。这两联中,上联境界极大,下联境界却很小,大小相映成趣,其间也包孕着诗人的无限感慨。就景象来说,上联展现的是浩瀚的洞庭湖水,下联则画出了水面上的一点孤舟。湖水动荡,孤舟飘浮,虽然大小悬殊,却统一在一幅画中。如果将洞庭湖水比作整个国家,那么那一点孤舟就是诗人杜甫自己。这里是象征,这鲜明对照的谐调之中,既包含着诗人对自己终身遭遇的痛心和不平,也体现了诗人将自己的命运、国家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诗人站在岳阳楼上,望望湖水,看看孤舟,想到国家,想到自己,万种感慨,萦绕心头。“不阔则狭处不苦,能狭则阔境愈空”,“乾坤”与“孤舟”对比,阔大者更为浩渺,狭小者更显落寞。   尾联“戎马关山北。”“戎马”,就是战马、兵马,指战争。“关山”,泛指,并非专指那道关,那座山。“关山北”,指打仗的地方。从诗人来说,从洞庭湖向长安望去,隔着一道道关,一座座山,而战火就在北面燃烧。“戎马关山北”,具体指的是当时吐蕃入侵,威胁长安,战争不息,国家不得安宁。“凭轩涕泗流”是说杜甫倚靠岳阳楼的窗户,向北眺望,虽然隔着道道关山,他看不到长安,也看不到战火,但在他心中却呈现出吐蕃入侵,长安危急,人民遭难的情景,于是他就禁不住伤心的老泪纵横了。这两句是两个景象:一个是西北长安附近的战火,一个是岳阳楼上倚窗眺望的老诗人。两者构成了一幅画,前者是诗人心中想到的,后者是诗人自身实景。长安与岳阳楼相距千里,但在诗人心中却没有这个距离。这真是身在洞庭,心在长安。孤舟虽小却装着整个天下。衰老多病的躯体中,仍然跳动着—颗忧国忧民的志诚之心。同时“戎马关山北”一句,明确写出了诗人在登岳阳楼时心中想的是国家的不安宁。这就更可以说明了第二联绝非仅仅是写景。第三联也决不只是写自己的孤苦无依。“凭轩涕泗流” 一句中,则凝聚着诗人对国家时局、自己孤苦处境比照后,感到无可奈何,感到万分压抑的感情,非常形象而深刻地显示出杜甫晚年时的精神痛苦。精神痛苦主要是无可奈何。   这首诗的主要艺术成就表现为以下两点。   第一,作品运用了变化多样的表现手法。作品虽然只有八句话,但是却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开篇两句运用的是叙述的手法,交代的是登临岳阳楼的缘由。三四两句运用的是描绘的手法,绘制了岳阳楼的宏阔壮观图景,并且在描绘中,又运用了形象的比喻,增强了作品的生动性。作品最后两句又运用了抒情的写法,揭示出诗人的内心世界,开拓了作品的意境。   第二,作品内容和感情两方面大跨度的跳跃。从内容方面说,开篇一联写的是诗人登楼的过程,其中蕴含了“昔”与“今”的时间跳跃过程。颔联中,诗人由上联的写自己推进到写洞庭湖,这里有一个从小到大的跨度。在写景中,又由吴、楚之地面到日、月之天空的空间跳跃。到了颈联,诗人又转回自身的描写,前后联之间有一个从大到小的跨越。到了尾联,诗人又从个人身世遭际的描写扩展到国事的描写,上下联又是一个从小到大的跨越。在写国事时,又有一个从国难的跳跃到诗人感情抒发的过程。这就构成了纵横开阔,跳跃性强的特点。从诗人的感情发展脉络上说,首联蕴含喜悦,颔联带有雄壮,颈联转为凄苦,尾联变为悲伤。诗人的感情随着诗篇的进展,显示出不断变化,跳跃性强的艺术特点。

迟子建散文《山水豆花》鉴赏

  迟子建是当代中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家之一,获得过“鲁迅文学奖”、“冰心散文奖"、“茅盾文学奖”等文学大奖,是当今文坛一颗耀眼的明星。如果大家想更了解她,不妨和我一起来了解下迟子建散文《山水豆花》鉴赏吧!  迟子建散文《山水豆花》鉴赏   迟子建   (1)食物与人一样,是有秉性的。都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那是就人而言的;食物呢,它们有着“入乡随俗”的秉性,随着环境的变化,会微妙地改变风味。从这个道理来说,人是硬的,食物是柔软的。   (2)我对香港美食的记忆,不是尖沙咀酒楼中的生猛海鲜,亦不是铜锣湾烧味店里被熏制得流蜜似的肉食,而是寻常的山水豆花。   (3)原以为香港是个缺乏野趣的地方,其实不然。   (4)从九龙的钻石山出发,乘坐一个小时的大巴车,便摆脱了都市的喧嚣,到了清幽的西贡渔港。从这里再乘半小时的计程车,便到了山脚下。   (5)这个地方叫大浪湾,是个有山有海的地方。   (6)当一座座山横在你面前,且看不见人烟的时候,这些山就是一本被风掀开了书页的大书,撩起了人阅读的欲望。   (7)虽然我曾登过华山和黄山,又生长在山区,但由于十几年没有登山了,所以一开始很担心自己会掉队。香港的朋友吓唬我,说是山中潜藏着一些偷渡客,他们看见独行者,往往会从树丛中窜出打劫。所以从迈向第一级石阶开始,我就紧紧地跟随着队伍。走了半小时便气喘吁吁,汗如雨下。   (8)十月底了,香港的太阳仍然火辣辣的。蜿蜒起伏的石阶宛如大海抛出的一条长长的浪花,在山中明亮地闪烁着。逢到林木茂盛的地方,就有难得的阴凉,能缓释行山时的疲劳;而石阶暴露在草木稀疏的向阳山坡上时,脊背就有被灼伤的感觉,好像背着火炉在走。   (9)一个半小时后,第一座山终于被甩在身后,我们看到了人烟,一座依山傍海的客栈。远远地,就听见了主人殷勤的招唤声。我们散坐在凉棚下歇脚,点了客栈的招牌吃食,山水豆花。   (10)它们被装在方方正正的硬塑盒里,储藏在冰箱中。店主人把它们拿到桌子上时,其身上的冷气与热气在刹那间融合,产生了一层细密的水珠,覆盖在山水豆花的薄膜上。揭开薄膜,随着水珠滑落,你看到的就是雨过天晴的情景:一块又白又嫩的豆花,像一朵初绽的白玉兰,鲜润明媚地看着你!   (11)豆花的原料是黄豆,它是由盐卤点化豆浆而成的半固体,细腻、柔软。用一次性的塑料调羹轻轻一挖,一块豆花就荡进调羹,看上去莹白如玉。豆花凉爽滑腻,入口即化。细细品来,它的清香不完全是豆子被研磨后迸出的香气,它还沾染了山中草木的气息,因而那清香是别致的。一份豆花落肚,疲劳感一扫而空,说不出的惬意和滋润。我实在爱极了这吃食,又叫了一份,这次不是原汁原味地吃,而是像别人一样,佐以含糖的姜汁。这份豆花虽然也好吃,但是淋了姜汁的豆花,味道还是俗了些。   (12)两份豆花,给我增添了无穷的力气。再次上路时,脚步就轻快了。开始时是尾随着行进在最前面的人,后来与他们渐渐拉开一段距离,为的是独行的那份快乐。好像人一有了力气,胆量也大了,我不再惧怕山中会跳出什么劫匪。我在溪畔驻足,观赏水中的游鱼;我在半山腰那白色的茶花和红色的扶桑前放慢脚步,看大团大团的花朵如何含着阳光绽放。直到下得山来,到了海边,也没有疲惫的感觉。   (13)十月的最后一天,我们乘船去了大屿山的一个小海岛。   这个小岛居住的都是打鱼人,他们是香港原住民的后代。他们住的房屋很有特点,一座座灰色的棚屋就建在水上,支撑棚屋的水泥石柱裹着海草,很多棚屋上落着鹭鸶。住在棚屋的人,出门乘船,归家也乘船。晚上,他们是枕着海涛入梦的。香港政府为渔民盖了新房子,可他们还是喜欢老式的棚屋,不肯迁出。我站在石拱桥上,看归来的渔船。有的渔船是大丰收,鱼儿满舱;有的则收获平平,不过几斤小杂鱼。打鱼人站在船头,都黑瘦黑瘦的。不管收获大小,他们脸上的表情都是平和的。   (15)我们在小岛的石街中闲逛,看形形色色晒干了的海产品。不知谁说,这里的山水豆花很好吃,于是一行人踅进一家小店。女主人很热情地推荐她店里的其他小吃,可我对山水豆花情有独钟,只点了它。它上来了,仍然是那么的凉爽滑腻,那么入口。不同的是它有着微微的咸腥气,好像它是一艘白轮船,刚刚出海归来。   (16)直到此时,我才恍然明白山水豆花中“山水”的含义。这是一种与大自然最有亲和力的食物,在西贡的山中,我品尝的豆花中有山的气息;而在大屿山的小岛上,它则裹挟着海水的气息。这样浸润着山水精华的食物,无疑是有魂灵的。谁又能忘怀有魂灵的食物呢!   11.第1段中“人是硬的,食物是柔软”的含义是什么?(3分)   12.赏析第10段中画波浪线句子。(4分)   13.作者为什么要花笔墨写香港的原住民?(3分)   14.文中作者三次吃山水豆花,详略有所不同,为何这样安排?(5分)   15.试分析16段最后一句话(划波浪线句)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5分)   山水豆花迟子建散文赏析阅读答案   11.第1段中“人是硬的,食物是柔软”的含义是什么?(3分)   作者认为人总是“江山易改,秉性难移”,故说人是硬的;食物则随着环境的变化,会微妙地改变风味。故说食物是柔软的。   12.赏析第10段中画波浪线句子。(4分)   该段文字采用比喻和拟人(各1分,共2分)的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山水豆花鲜润、嫩滑的特点。(2分)   13.作者为什么要花笔墨写香港的原住民?(3分)   (1)作者从香港原住民不愿搬迁、平静的表情上看到了香港原住民的质朴、忍耐的性格。(1分)   (2)、香港原住民的特点与山水豆花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山水豆花与原住民性格相互映衬。(2分)   14.文中作者三次吃山水豆花,详略有所不同,为何这样安排?(5分)   三次吃山水豆花,第一次最为详尽,原因是1、作者第一次品尝山水豆花,因此对山水豆花的色香味都进行了详尽描写。(2分) 2、第一次吃到的山水豆花原汁原味,带着青草的气息,给作者留下深刻印象,使得作者初步领悟了“山水”的含义。(2分) 3、后两次品尝山水豆花,一次是作为对比,一次是作为验证,两次都是用来补足作者对山水豆花的感悟。故略。(1分)   15.试分析16段最后一句话(划波浪线句)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5分)   1、是对山水豆花的精神实质的高度提炼(1分),升华主题,深化主旨。(2分)2、呼应了开头“食物是软的”的感悟,又是对其的一种深化和提升。(2分)   迟子建经典语录   01、哀愁如潮水一样渐渐回落了。没了哀愁,人们连梦想也没有了。缺乏了梦想的夜晚是那么的混沌,缺乏了梦想的黎明是那么的苍白。   02、爱情是人类最崇高朴素的感情,它在不断的丧失中获得新生。   03、被心酸浸漫着的幸福,一定像洒满晨雾的蓓蕾一样让人心动。   04、别看那一本本无言的宁静的书,一旦迷上它,你会为那种无与伦比的辉煌所叹服的。   05、不说人间陈俗事,声声只赞白莲花。   06、常吃人食的猫,也许不知不觉中,把人与人的背信弃义的气息也沾染了过去;而狗呢,就像就是旧时代的小媳妇,即使受到了天大的委屈,也会忍辱负重地陪伴主人过下去。   07、从加拿大归来,我的心中满荡漾着那道尼亚加拉大瀑布上空的彩虹,我可以安然地继续平凡而朴素的生活了。我知道我的爱人不喜欢我总在泪水中度日,那么在此我想对她说:曾经拥有,不再遗憾。世界很大,但真正能留在我心里的只不过是故乡的风景。我能相识千千万万个人,但他们在我生命中大多只是匆匆过客,真正能留在我心里的,也不过一两个人。你已深深地留在我的心底,愿你在彩虹的国度里永生吧!   08、当你的眼睛适应了真正的黑暗后,你会发现黑暗本身也是一种明亮。   09、当然,我相信生活的过程终会帮助一个人认识自我,哪怕那结局是失败的。所以陈林月每向我咨询某件事的具体方案时,我总是发表一些并不做判断的见解,我生怕自己的生活经验会给她一些错误的引导,虽然说某些观点对我来说至关重要,但对别人也许一文不值。我确信,一个人只要有活下去的信心和勇气,是完全能够建立自己的世界观的。   10、到了冬天,色彩艳丽的鸟儿,都扑扇着翅膀南飞了,乌鸦却仍在北方的雪野中挺立着。它那粗哑的叫声,带着满腔的幽怨,有人间的色彩,不像黄鹂、燕子,虽然叫得好听,但太像天上的声音了,总觉得无限遥远。 看了“迟子建散文《山水豆花》鉴赏”的人还看: 1. 迟子建散文集欣赏 2. 迟子建散文精选 3. 迟子建经典散文 4. 迟子建散文精品

求中国山水画的传统与成就的文献综述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游山玩水的大陆文化意识,以山为德、水为性的内在修为意识,咫尺天涯的视错觉意识,一直成为山水画演绎的中轴主线。从山水画中,我们可以集中体味中国画的意境、格调、气韵和色调。再没有那一个画科能向山水画那样给国人以更多的情感。若说与他人谈经辩道,山水画便是民族的底蕴、古典的底气、我的图像、人的性情。  中国山水画较之西方风景画,起码早了1000年。它所呈相的图义,实际上是一部中国思想史。早在7000多年以前,先古的觉醒便以图案方式纪录下来。新石器的河姆渡文化,已用线刻表达着观念性文化的内涵,定居的农耕文明起源,不仅让人认知了工具美,亦让人于器之上认知了形上美。艺术不但是一种征服自然的想象,还是一种征服自然想象的象征。先古与自然一开始便用艺术的方式对活,逻辑的发现与艺术的鉴赏推演着人们的双眼,让一个天人合一的中国图式由混顿而至清晰。  自仰韶文化起,人与自然的关系便具有了象征性。在几何装饰的手法中,对称、运动等构成概念己明显地运用于时空的表现之中。特别让人感动的是《稷神祟拜图》。在以农立国的背景上,祭祀稷神一直成风。而这幅图中的禾、田、人的关系传达了先祖对生命意义的一种素朴理解。在沉淀了人与动物、植物的自然关系认知的基础上,社会意识又成为最为关键的文明起源。沧源文化的《村落图》,用岩画形式记述了人类对农耕定居的“家”的理解。这幅画最有视觉趣味的是以村落为中心的道路关联,以及押俘、赶畜、祭天、跳神等场面围绕正面中心的梯度延深,平面中的深度己在这幅画中得到有力的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就这样拌随着艺术的看,不断地深化与发展。  到了秦汉时期,描绘劳动生活的场面,由乡土而至皇权,殿堂宫室的壁画成为时代的主流。这种以宫室喻家室的认信取向,使中国美术摆脱了原始形态。统治阶级士大夫文化开始占主导地位。士者文化实现了与乡土文化的分离。对于山水画而言,这一分离是深刻的。若我们认真研究一下曲阜石刻的《庭院图》,就会被其视错觉创意震撼。这是两种视觉冲突的艺术:在满足正面的平视前题下,建筑物的平移重迭与倾斜重迭构成了矛盾的主要方面,两种不同透视法则所致生的力的碰撞,使画面具有了超现实的立体感。有趣的是,先贤的艺术家一开始便使用了纵横平移重迭、视线具有深度却不消失的重迭透视法则,而且在复合视域中能将正面与倾斜两种透视法则艺术的冲突起来。应该说这一法则较之当今的西方立体派早了近两千年。正如本书一再所讲的,祖先的聪慧绝非三言两语可以道白,只要我们认真地凭藉科学的双眼走入先贤的思想,我们一定会发现经学方式能告知我们的更多更多。  这种用视觉形式冲突所构成的艺术感动,在石刻画的《春雨图》、画像砖的《宅门图》、《收获戈射图》等等古远经典中可以得到更为丰富的体验。一个十分明显的指向是,随着人与自然、社会的认识关系的深入,人们看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由观念为象、装饰为用、几何为图的原始图式,演化为意志为象、生活为用、境界为图的古典图式。这一看的历程,认信的积淀,山水画构成要素的萌芽集合,都为山水画的问世奠定了基础。  从个体生命的角度体验天地宇宙的永恒,体味人在此中的自由,是魏晋山水诗的开启。谢灵运的意义就是在文的自觉时注重形的依托,从哲学的本体论出发,追求玄远的神超理得。真正代表中国山水情怀的是陶潜。陶诗是超越玄言的哲学深刻,它没有放弃玄言诗的宇宙本体和生命本体的体悟,并通过某种特定的媒介去捕捉和体现这种体悟的本质和意义,把它们变成一种可触知的东西。一个有艺术的创意,就是将亲身体验到的无形结构找到形状。山水草木在陶诗中是真意深情,是体现中国精神的哲学,是超然事外,是平淡中和。  顾凯之《洛神赋图》局部 现今,用“确立”二字来正名山水画的众说是顾凯之的《洛神赋图》和《女史箴图》。在这类摹本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峰、石、云、水、树的复杂表现。这位“发前人所未发,开后人之师承”的艺术家,第一次将山水搬上了中国美术的表现舞台,他的《画云台山记》可算山水画论的开山之作。虽然文题中心是赵升舍命从师的故事,但其环境刻划部分却成为中国山水画的后来观照。  这一模板作用的确立,主要源于以下几点:  a . 山有受光面、背影,水有倒影,祥云可成为东与西的重要观照,水天的“空青”可托出有太阳的天气。  b . 按照东西的顺序排置远近山峰,营造一个高峻险绝的境地。  c . 中段布局主要讲求取势的“对峙”,具有相对意义。  d . 东、西、中三段山要用“紧凑性”将长卷关联起来。在山的三分之一以上部位,做清气使之分为两重。  顾氏的理论之所以重要,在于他提出了行云流水的线性形状,鸟瞰呼应的重迭形式,三段山、三分位的空间模式。  被称为中国第一篇山水画论的是宋宗炳的《山水画序》。宗氏提出了著名的透视法则:“竖画三寸,当千刃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远”。与宗氏同代的王微,亦是纵情丘壑的人物,他在《叙画》中提出了“望秋云,神飞场;临春风,思浩荡”的怡情说,和“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以判躯之状,尽寸眸之明”的尺幅千里说。可以讲,至魏晋以降,中国山水画的远取其势、近取其质的核心认信已确立了逻辑起点,而空间视觉原则也得以逻辑的深化。

岱山水库的溃坝事故

2012年8月10日早5点左右,浙江省舟山市岱山县长涂沈家坑水库发生垮坝事故。浙江省防汛指挥部10日上午8时30分发出《关于进一步确保水库、山塘安全度汛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进一步做好水库、山塘安全度汛管理工作,确保安全。据悉,目前已经造成10人死亡,27人受伤。 11日早上9点钟,救援人员又发现了一名死亡人员,经公安部门核实,这名死亡人员就是10日所报的疑似失踪人员。截止11日为止,溃坝共造成11人死亡 。目前,浙江省、舟山市、岱山县相关领导正在现场指挥抢险,第二轮地毯式抢险搜救工作正在进行中,相关部门同时开展组织救治伤员、安置受灾群众及事故调查等各项工作。

《题破山寺后禅院》 这首山水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诗人在清晨登破山,入兴福寺,旭日初升,光照山上树林。佛家称僧徒聚集的处所为“丛林”,所以“高林”兼有称颂禅院之意,在光照山林的景象中显露着礼赞佛宇之情。 然后,诗人穿过寺中竹丛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发现唱经礼佛的禅房就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这样幽静美妙的环境,使诗人惊叹,陶醉,忘情地欣赏起来。他举目望见寺后的青山焕发着日照的光彩,看见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欢唱;走到清清的水潭旁,只见天地和自己的身影在水中湛然空明,心中的尘世杂念顿时涤除。

以山水为话题的作文题纲怎么写

水的灵动与山的沉稳 水山水,有山有水才是好风光.水有水的飘逸灵动,但始终保持着一种单调的蔚蓝色;山有山的沉稳厚重,但一年四季却能以不同的色彩、风光展示山的美丽.活泼的有单调的一面,安静的有变换的色彩.山和水的融合,是静和动的搭配,单调与精彩的结合,也就组成了最美的风景.在青山间探索,在绿水间泛舟……多么美妙! 历代多少文人墨客,写尽了水的魅力,水的灵动,水的深邃,水的神韵.那以水为画、以水为歌、以水为诗、以水为曲的作品,不胜枚举.“水调歌头”的词牌,演绎出多少耐读的诗篇;“高山流水”之琴音,倾倒了无数天下知音…… 而赞颂山的诗句,抒写山的散文,描绘山的画卷也不在少数.泰山之雄伟,华山之峻峭,庐山之瀑布,衡山之烟云……让多少仁人志士倾倒,在青山之间留恋忘返. 水,那么灵动清丽,令人神往遐思;水,那么雄浑澎湃,充满了无限激情.有时人称柔情似水,有时又说咆哮奔腾,这就是水的个性.瀑布的壮丽,波涛的汹涌,泉水的叮咚,小河的潺潺,全都日夜永恒. 山,绵延绵亘;山,险峻挺拔;山,巍峨挺立……山,气势磅礴,让人想起五岳;山,新奇秀丽,令人忆起娥眉…… 山,犹如令万人敬仰的圣贤,沉稳是他的天性,不露声色地诠释着生命的博大,生命的肃穆,生命的庄严…… 水,可以化作古朴的“大浪淘沙”的雄浑与苍劲,也能够渲染出《枫桥夜泊》的万籁俱寂.衬托出“军港的夜啊静悄悄,远航的水兵头枕着波涛”的意境.水,那么气魄非凡,象征着不息的生命与灵魂,无穷的力量和信心. 山,好似让众人拥戴的伟人,仁厚是它的本色.它默默献出了喜马拉雅的皑皑白雪,献出了黄山的温泉、云海、奇松、怪石…… 山,相信沉默是金,它无语、无悔、无惧.然而冥冥之中,却永不停息地为世人演绎着动人的神话,最美的风景. 智者爱水,仁者爱山.我不是智者,我也不是仁者,但我却偏爱大自然的山山水水,在青山绿水、名山大川中找寻最美的风景.终于,我明白了,最美的风景不是灵动的水,亦不是沉稳的山,只有山水的融合才能交织出世间最美的景色! 山因水而巍峨,水因山而秀美;山有状而水无形,山有头而水无尽.山是静止的,水则奔腾不息;水是永恒的蔚蓝,山则色彩绚烂.山水相依便有了大自然的明丽.山水产生了文明,山水延续了生命.当沉稳的山与灵动的水交织在一起,山庇护起水,所以有了清潭,有了池塘;水滋润了山,所以有了花草,有了绿树;所以山明水秀,所以水秀山明! 山水山水,让山与水交融,让灵动与沉稳结合,让智者与仁者相辅相成!

山水诗——《滕王阁诗》

   《滕王阁诗》原文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滕王阁诗》鉴赏   此诗第一句开门见山,用质朴苍老的笔法,点出了滕王阁的形势。滕王阁是高祖李渊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下临赣江,可以远望,可以俯视,下文的“南浦”、“西山”、“闲云”、“潭影”和“槛外长江”都从第一句“高阁临江渚”生发出来。滕王阁的形势是这样的好,但是如今阁中有谁来游赏呢?想当年建阁的滕王已经死去,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宴会,那种豪华的场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第一句写空间,第二句写时间,第一句兴致勃勃,第二句意兴阑珊,两两对照。诗人运用“随立随扫”的方法,使读者自然产生盛衰无常的感觉。寥寥两句已把全诗主题包括无余。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王勃的文学主张崇尚实用。当时文坛盛行以上官仪为代表的诗风,“争构纤微,竞为雕刻”,“骨气都尽,刚健不闻”。王勃“思革其弊,用光志业”。他创作“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的诗文,对转变风气起了很大作用。 王勃的诗今存80多首,赋和序、表、碑、颂等文,今存90多篇。王勃的文集,较早的有20卷、30卷、27卷三种本子,皆不传。

描写山水或城市风景的四字词语!如:山清水秀!

山清水秀,层峦耸翠,重峦叠嶂,青山绿水,山水如画,山崩海啸,山长水远,山高水长,山光水色,锦绣河山,高耸入云,水天一色,湖光山色 重峦叠嶂 山明水秀 高山流水 白练腾空 烟波浩渺 千山万水 跋山涉水 山光水色 山明水秀 山...

求一房地产主推广告语,(城市后花园,山水携手)主打环境

碧桂园的宣传语句中房·桂园,位于开封市龙亭区复兴大道与西环城路交叉口向东1500米路南。 根据规划设计条件要求,小区设计了15层和11层住宅,满足设计规划,满足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和消防车道的需要。小区设置一层地下车库,层高3.9米,除6#、11#、12#、13#外,车位主要分布在各楼栋之间。小区1#地块总计车位641个,其中地上车位116个,地下车位525个。机动车出入口主要为南门和东门。 中房桂园建筑风格:建筑群采用现代中式+赖特建筑风格特点:建筑风格吸收了现代中式及赖特式建筑基于人与自然和谐互动的设计理念,让小区建筑如同生命体一样生长在景观之间,最大程度地讲生活贴近于自然;以石材面砖作为建筑的底部装饰,真石漆赋予建筑整体,结合多种材质,忠于天然材料的特质并将它们在建筑整体中充分地展露,成为人工物与自然之间的有力联系;还原了建筑立面的时间本色,色调的完美结合充分体现建筑的端庄、典雅和洗练的风范,综合了实用与身份体现的双重价值。窗景与景观几何图形的特定手法,以现代审美诉求为标准进行视觉营造,在光与影、虚与实的流转中,打造出一个文化底蕴与品质感兼具的意境。而细节之处更加彰显中房·桂园建筑的独具风格

山水文化在工艺美术中有什么具体应用

设计者采用图形、隐喻、形神并举等方式与环境设计有机融合,从而营造出中式风格的设计意味。,结合山水文化元素,从线条、色彩、理念、装饰纹案等方面提出现代工艺美术设计理念的转变及设计侧重点;基于传统工艺美术的表现形式,分析现代与传统工艺美术设计的异同,在连续传统设计技艺的基础上实现工艺美术设计的创新发展。研究致力于实现山水文化与现代工艺美术的深度融合,设计出独特且富有内涵的现代工艺美术作品。作为物质产品,它反映着一定时代、一定社会的物质的和文化的生产水平;作为精神产品,它的视觉形象(造型、色彩、装饰)又体现了一定时代的审美观。一般分为两大类:一、日用工艺,即经过装饰加工的生活实用品,如一些染织工艺、陶瓷工艺、家具工艺等;二、陈设工艺,即专供欣赏的陈设品,如一些象牙雕刻、玉石雕刻、装饰绘画等。我国工艺美术品的制作较早,如新石器时代已有彩陶,商代以前已有刻纹白陶,商代已有玉器等,写实的造型和图案化的手法即表现出很强的实用性和艺术性。它们的生产,常因历史时期、地理环境、经济条件、文化技术水平、民族习尚和审美观点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风格特色。

江城梅花引·山水有情人有意(新韵)

拾阶而上见峰峦,喜登山,又登山。旭日东升,万物舞翩翩。野草肥而佳木秀,深山谷,径通幽,鸟尽欢。 尽欢,尽欢。人悠闲,心自安,意自宽。乐也乐也,乐不倦。天外飞仙,忘了喧哗,忘了世间难。山水有情人有意,留一梦,永相依,大自然。

《七律长征》一诗中具体写山水的诗句是什么?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薄走泥丸

陶渊明是山水田园诗人吗

是,田园诗这个流派是陶渊明开创的。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陶渊明简介 陶渊明是中古时代的大思想家。他的文学思想是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对真的理解,既注重历史与生活的真实,更注重思想情感和襟怀抱负的真实,是较完美的艺术真实。同时,他对自然的理解也表现其文学思想的独特性。他不言教化、不事雕凿,注重情感的自由抒发,注重诗文的自然天成,这是一种非常高的境界。然而,无论是提倡艺术真实,还是推崇文学的自然,都是为了酣畅淋离地表现人生。这是陶渊明文学思想的灵魂。 陶渊明对社会人事的虚伪黑暗有极清醒的认识,因而他的隐逸不是消极的逃避现实,而是具有深刻的批判社会现实的积极意义。当他在漫长的隐居生活中陷入饥寒交迫的困境时,尽管也彷徨过,动摇过,但最终还是没有向现实屈服,宁固穷终生也要坚守清节。据说郡官派督邮来见他,县吏就叫他穿好衣冠迎接。他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从此,不为五斗米折腰传为佳谈。陶渊明喜欢喝酒,“寄酒为迹”抒发自己不愿和腐朽的统治集团同流合污的心愿,表现出诗人恬淡旷远的襟怀、孤傲高洁的品格,也正是因为如此它的作品才虽平淡质朴却诗意盎然。

葡萄美酒夜光杯全诗是山水田园诗吗

不是,是边塞诗。”葡萄美酒夜光杯”是唐代边塞诗人王翰的《凉州词》中的诗句。原诗: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译文新酿成的葡萄美酒,盛满夜光杯;正想开怀畅饮,马上琵琶声频催。即使醉倒沙场,请诸君不要见笑;自古男儿出征,有几人活着归回?赏析这是咏边寒情景之名曲。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首句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一句用“欲饮”两字,进一层极写热烈场面,酒宴外加音乐,着意渲染气氛。三、四句极写征人互相斟酌劝饮,尽情尽致,乐而忘忧,豪放旷达。这两句,蘅塘退士评曰:“作旷达语,倍觉悲痛。”历来评注家也都以为悲凉感伤,厌恶征战。清代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说:“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从内容看,无厌恶戎马生涯之语,无哀叹生命不保之意,无非难征战痛苦之情,谓是悲凉感伤,似乎勉强。施补华的话有其深度。千古名绝,众论殊多,见仁见智,学人自悟。

题破山寺后禅院这首山水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此诗在描写过程中,把情、景、音全部融在了诗句中,可谓诗情画意尽诸笔端.诗中犹如览胜者手持DV,记录下沿途的胜景.移步入画,心随景幻,渐入禅境.未游此景者,读此诗如身临其境,意同此情.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题破山寺后禅院这首山水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此诗在描写过程中,把情、景、音全部融在了诗句中,可谓诗情画意尽诸笔端。诗中犹如览胜者手持DV,记录下沿途的胜景。移步入画,心随景幻,渐入禅境。未游此景者,读此诗如身临其境,意同此情。

张大千山水画

张大千山水画张大千最著名的画如下:《桃源图》,《嘉耦图掘闹》。1、《桃源图》。2、《嘉耦图》。3、《爱痕湖》。4、《夏枯游日山居图》。5、《天女散花》。6、《仿巨然晴峰图》。7、《红拂女》。8、《荷堵野趣四屏通景》。9、《多子图》。10、《凤箫图没散销》。张大千简介:张大千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其中泼墨没散销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因其诗、书、画与齐白石、溥心畲齐名枯游,故又并称为“南张北齐”和“南张北溥”。与黄君璧、溥心畲以“渡海三家”掘闹齐名。张大千山水画图片大全精品张大千作品题材广泛,人物、山水、花鸟、走兽皆精。画人物多采古装,借人物以抒情怀;画翎毛花卉或工笔或写意,清润秀丽,落落大方;山水涉笔成趣,点画新奇,富有诗意。晚年常用泼墨、泼彩描绘风景,独具风格。一、张大千——山水画醉翁亭记秋江野鹜图湖光山色雪江归_图观瀑图云_图白云隐居渔村夕照秋江独钓山巅闲话李检法定林萧散图金璧双辉—巫峡清秋晴霭仙阁二、张大千——仕女图“大千人物,尤以仕女最为画道人赞赏,谓能大胆别创新意。”原因是“他对于女性观察得很精密,能用妙女拈花的笔法,传出女儿的心声,这一点是他的艺术微妙,也是他在女性身上曾下了一番工夫的收获。”张大千荷花屏风美女1966年张大千仕女四屏张大千双美图1944年张大千鱼篮大土像1944年张大千三美图1930年张大千弄玉吹箫图1934年张大千调鹦图1934年张大千执扇仕女1938年张大千仿钱选仕女图1939年张大千观音1940年张大千柳荫仕女1941年张大千执扇仕女1943年张大千金城玉女1944年张大千唐妆仕女图1944年张大千题笺图1944年张大千蕉荫仕女1945年张大千仕女1945年张大千芭蕉仕女1945年张大千纨扇仕女1945年张大千芭蕉仕女1945年张大千纨扇仕女1945年张大千蕉荫仕女1945年张大千天女散花1935年张大千蕃女掣庞图1946年张大千红拂女惊才绝艳1947年张大千凤冠执扇仕女图1947年三、张大千——花鸟画张大千的花鸟画,含蓄的笔势,绝弃风华,温静的墨意,精炼于骨,淡雅而质朴”,展现出凝气聚古的典雅特色。四、张大千——泼墨山水画张大千的画风,先后曾经数度改变,30岁以前的画风可谓“清新俊逸”,50岁进于“瑰丽雄奇”,晚年时历经探索,在57岁时自创泼彩画法,是在继承唐代王洽的泼墨画法的基础上,揉入西欧绘画的色光关系,而发展出来的一种山水画笔墨技法。可贵之处,是技法的变化始终能保持中国画的传统特色,创造出一种半抽象墨彩交辉的意境。山水四屏丹山春晓空山无人水流花开长江万里图罗浮山夕照爱痕湖

古代最经典的山水诗词及鉴赏

【 #诗词鉴赏# 导语】山水诗,是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在一首山水诗中,并非山和水都得同时出现,有的只写山景,有的却以水景为主。下面 就给大家介绍下古代最经典的山水诗词及鉴赏,欢迎阅读!  1.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品鉴  古人说曹操诗歌具有“霸气”,其实所谓“霸气”,正是他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的流露。曹操通过观沧海所体悟出的乃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人生境界,是含纳万物、吞吐日月的英雄胸襟,具有挥洒酣歌、刚健挺拔的阳刚之气。  2.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谢朓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  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去矣方滞*,怀哉罢欢宴。  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品鉴  诗的基本内容在题目中已经传达了出来,诗人在黄昏时分,居高临下,还望京都。“白日”二句写京邑巍峨的宫殿,“丽”显示出光泽感。“余霞”四句写京邑郊外景致,为小谢名句。轮廓清晰,音节圆转,属对精工,秀气成采,故李太白诗云:“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结尾数句抒发去国怀乡的惆怅之情,从中折射出谢跳等士族文人内心深处的危惧与苦闷。  3.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品鉴  真实、生动地层现了塞北草原辽阔苍茫的北国风光,与江南水乡的秀美迥然不同。“风吹草低见牛羊”一句,简洁空灵,“风”是动力,有了“风”,由静态的美转化为动态酌美。风格浑朴自然,悲壮激越,折射出北方游牧民族粗犷豪放的性格特征。  1.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品鉴  “青山”、“绿水”对仗工丽,“潮平”、“风正”恢宏而新奇。“悬”字妙。“海日”两句妙绝千古,殷蹯云:“诗人已来,少有此句。”(高棅《唐诗品汇》)“生”、“人”二字写活了“海日”、“江春”。尾联透出浓郁的思乡之情。  2.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照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凡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品鉴  清人王阊运曰:“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竞为大家。李贺、商隐,挹其鲜润,宋词、元曲,尽其支流。宫体之巨澜也。”(《湘绮楼说诗》卷一)闻一多先生誉之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  题中五字皆为名词,是五种自然美景,五景组合成为一幅幅动态的画面,其中以“月”为主体。在空灵而迷茫的月色中,诗人展现大自然的奇丽景色、驰骋神思于天人之际,咏叹游子思妇的离别相思,将澎湃的诗情与深邃的哲理水乳交融般地结合为一体。  3.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品鉴  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传说李白登此楼,目睹此诗,大为折服。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严沧浪也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足见诗贵自然,纵使格律诗也无不如此。历代写黄鹤楼的诗很多,但崔颢的一首七律,人称。此诗写得意境开阔、气魄宏大,风景如画,情真意切。且淳朴生动,一如口语,不能不令人叹为观止。这一首诗不仅是崔颢的成名之作、传世之作,也为他奠定了一世诗名的基础。《唐诗三百首》是后人对唐诗的选集,就把崔颢这首诗列为七律诗中的第一首。可见对此诗的器重。  1.临洞庭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品鉴  在盛唐诸公中,盂浩然年岁较长,又被时人视为飘逸之高士,然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二句,沉雄空旷,足以显示盛唐气象。  2.山居秋瞑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品鉴  “空山”非山空也,实为心空。“心空”并非心中无景,心中无情,而是心中无俗景,心中无俗情。“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幽清明净,毫无纤尘。“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浣女清纯如水,渔翁返朴归真。《楚辞·招隐士》曰:“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诗人反其意而言之,“空山”不空。  3.终南山  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睛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品鉴  首联是远眺之景;次联写登山所见,诗人抛开了千岩万壑、苍松古柏、怪石清泉,只抓住“白云”、“青霭”来写,一切景致都笼罩在烟云雾霭之中,令人似乎如人仙境。第三联是诗人登临绝顶、游目四周时的所见之景,俯瞰群山,尺幅万里。尾联交代出诗人已下至山谷,尽管天色已晚,但游兴未减,意欲借宿一夜,明日再游。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对山水的痴迷和山水对诗人的魅力。全诗清逸挺秀。

山水小品文文言文

1. 急征一篇古代名人的山水小品文 《与朱元思书》 南朝 吴均 [原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 (那空间的)烟雾都消散净尽,天空和远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流荡漾,任凭船儿东西漂泊。 从富阳县到桐庐县(相距)一百里左右,奇山异水,是天下绝无仅有的。 江水清白色,(清澈得)千丈深也能见到水底。 游鱼和细石可以看到清清楚楚,毫无障碍。(那飞腾的)急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猛似奔马。 两岸的高山,都长着郁郁葱葱的树木,使人看了有寒凉之意,(高山)凭着(高峻的)形势,奋力直向上耸,仿佛互相竞赛向高处和远处发展;(它们)都在争高,笔直地指向(天空),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泉水冲激着石头,发出冷冷的清响;好鸟儿相向和鸣,唱出和谐而动听的声音。 (树上的)蝉儿一声接一声不断地叫,(山中的)猿猴也一声一声不住地啼。那些怀着对名利的渴望极力高攀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之心;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象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可以见到阳光。 小石潭记 柳宗元 选自《永州八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译文 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佩、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于是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 整个潭底是一块石头,靠近岸边,石底有的部分翻卷出水面,形成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直射潭底,把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 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象在与游人一起娱乐。 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象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 溪岸的形势象犬牙般交错参差,无法看到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 由于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同我一起游远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 作为随从跟着我们来的,有两个姓崔的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山水游记散文摘抄

散文一直与诗歌的发展并行不悖,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显现出其独特的魅力。散文的类别很多,其中的山水游记尤得文人的喜爱,分享了山水游记散文,欢迎欣赏! 山水游记散文1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虽未登顶泰山,但却喜欢着站在山顶的感觉。在山顶,周围的景色一览无余,就在那一刹那,我有一种错觉,世界尽在我的眼睛里,然后慢慢缩进在我的心里,难道,这就是与天地融为一体了吗? 一天的爬山,让我把偏执激发出来,像一只不知疲倦的候鸟,未到达目的地,不想停下来,也不敢停下来。那么,我就做一个拿下每一座山的圣斗士,越战越勇,无所畏惧,所向披靡,笑在空旷的天地间。 去爬天马山,我与大伯、哥哥等亲人同行。天,阴阴的,闷闷的,老天爷似乎不开心的样子。但是,这丝毫不影响我攻下这个山头的兴致啊,下雨天,爬山也是不错的呢--------我乐观的想--------其实我是觉得上苍一直很眷顾我的,所以,让我尽情地“天马行空”吧。 天马山,在秦皇岛市抚宁境内。山路均是人工铺好的台阶,所以在我看来,爬山并非难事。由于兴致很高,我一路上可是没有好好走路,不走寻常路,才是爬山的真正意义。我虽然小脑发育不好,四肢不协调,但是只要是我可以爬上去的石头,我绝对不会放过。其实很多时候,是大伯、哥哥帮我爬上各种各样的大石头,让我过过男孩子爬上爬下的瘾。当然,我是不会欺负花草树木了呢。必须规规矩矩走台阶的时候,我就三步并作两步,就把攻下山头作为动力,人有动力的时候,体力和耐力都是人无法预知的。一路上,有老子的石像,有将军墓,一一膜拜后,终于攻下第一个山头------点将台。我站在最高处,风吹乱我的发,我一会儿清醒,一会儿凌乱,眺望远方,雾蒙蒙,森林被遮了大大的幕布,却遮不住我的看向远方的视线。不一样的高度,风景定是不同。大抵给自己一个心满意足的评价吧,我辗转一条小路,寻下一处风景。 依旧是规则的山路,却换了另一种意境。观音大士,送子娘娘,各路神仙的石像供于佛堂之中。我立于佛堂之外,竟觉心境空灵。心无杂念,是我盼望许久的淡然。钟声响起,响彻天地间。出家的意念像一颗生根的种子,发芽了。细下想来,了却红尘俗世,斩断心中杂念,并非不是一件救赎自己于水火之中的事。摇摇头,我就这么禁不住命运的打压吗?我可是打不死的小强!撇撇嘴,继续向上爬。到燕子翻身,穿石缝,登最高峰。我斗志昂扬,知胜券在握!穿石缝的时候,我突然想起第一次爬天马山的情景,就是在这里,我险些丧命在这里。从山顶下来的时候,我的脚踩空,当时幸好有大伯在,拽了我一把,我算是傻人有傻福吧,大难不死。想到这里,心里还是有些后怕的,我把内心培养的再强大,还是感觉这个人都不好了。屏息凝神,上山顶才是目的啊。 登顶,雨没有下起来,风没有那么冷,天依旧朦胧,却使得远处的天马湖像仙境一般,云里雾里,看不到水的流动,却也不算一滩死水,我相信他是流动的,只是很安静。我也很安静,守着这份安宁,不想离开。若有幸可久居山林,我自会乐得自在呢。到时候可以吸天地之灵气,收日月之精华,我想,我定会是这大自然的宠儿啊。 时间像被人偷走了一般,天越来越暗,该回家了。没有“上山容易下山难”的说法,我依旧精力充沛。爬一次山,我就脱胎换骨一次------内心的斗志被一点点激发出来,不服输,不认输,做个倔强的孩子,总有一天,命运会低头! 山水游记散文2 年长倾心于工作,各种游玩求而不得。然庆幸公司组织一年一次旅游。虽不能时常尽心于山水之美,却能偶尔领略自然之情。如去年杭州乘古船游西湖、览西溪湿地、赏宋城千古情,今年武夷九曲漂流、登天游峰、观武夷水秀。 三十日上午乘车前往,于午时到达。吃过午饭,随即九曲漂流。诗人有吟“一溪贯群山,清浅萦九曲。溪边列岩岫,倒影浸寒绿。”倾诉武夷溪水曲折,中有九弯道,三十六峰尽在九曲之内,这就便有“溪曲三三水,山环六六峰”之语。登上竹筏,艄公持好竹竿笑道“‘嫖"客们坐好,掉入溪水喂不了小鱼,去不了西天,只会白白湿着了衣裳。九曲多风景,曲曲各不同。到与地方我自会一一解说”。听着艄公言语赏着秀丽风景好不自在。九曲一马平川,书院颇多,独属儒家。八曲滩高水急,溪畔岩石似青蛙如水龟。七曲多余滩,背靠隐屏、仙掌峰。六曲“壁立万仞”落仙掌,清幽佳境惹人倦,猿鸟不惊,岩花自落。五曲有仙迹,植入平林与武夷。群仙共浴清冷水,飘然仙袂隐更衣。四曲“飞翠流霞”卧龙潭,传闻金鸡未司晨。三曲栈道、垂吊悬崖棺,不知仙人是凡人。二曲亭亭玉立玉女峰,铁板嶂来阻相逢。王母怜惜赐镜台,水中倒影大王峰。一曲题字最为多,摩崖书法望无边。“名山大川”与“水光”,“鸢飞鱼跃”独“一曲”。竹排靠岸已停,沉醉风景未醒。 上了岸,游茶园,三株母茶最显眼。沸水煮名茶,种种味不同。 肉桂—香气浓郁清长、爽口回甘。金骏眉—杯底香浓郁,高山韵味久。 大红袍—“汤色清橙明又亮,气息馥郁幽兰香。”天色渐晚回宾馆用餐。洗漱完毕,等待十时观赏武夷水秀。水火雾舞、声光电气。显现九曲奇幻旅,唤人间九曲相应美德。 二日,云雾蔽日,游天游峰甚好。然正是五一,游人颇多,道路拥堵。阶梯绕悬崖而建,游人登山远而观望如蚂蚁搬家。仰首天游峰巅,俯视九曲蜿蜒。竹筏轻荡而过,山水尽收眼帘。午饭过后,游览最后风景——水帘洞。洞顶危岩斜覆,洞口斜向大敞,两股飞泉倾泻,宛若两条游龙喷射龙涎,飘洒山间,又像两道珠帘,从长空垂向人间,故称水帘洞。然恰巧细雨飘下,众人撑伞相继而回。又逢晚膳时辰,老字号共聚用餐。回程之时武夷灯火璀璨,复不见白日山清水秀之景。唉!孤人不愿归,但愿长留此。 山水游记散文3 烈日当空,熏凤拂拂。我怀着愉快的心情,和漯河作家协会诗歌学会的朱老师、扬老师、刘老师乘坐电动小巴上了金顶山盘山路。极目远望,前面一峰屹立,陪伴我们的人说,那是大金顶。刚进山角,就感到路两旁青松翠柏,林密草茂,葱葱茏茏,这就是国家AAAA金顶山风景名胜区。走进她,就像走进了一个大花园。空气中弥漫着丝丝甜味,抚摸着每一寸肌肤,润润的,爽爽的,心也随之舒展开来。刚才的酷热顿时消失怠尽,仿佛又到了阳春三月,风和日丽,真是名副其实的森林氧吧。 蜿蜒蛇行的盘山公路险峻异常,在频繁的转弯中,我看到漫山遍野的乔木,如红松、云杉、冷杉、落叶松、樟子松、黄波萝、水曲柳、楜桃楸、柞树、椴树、杨树、白桦、枫桦、榆树、色木等。其间加杂着暴马丁香、刺五加、忍冬、杜鹃、棒子、楜枝子等灌木。地上杂草丛生,有苔草、铃兰、蚊子草、舞鹤草等,山野菜也比比皆是,有蕨菜、猴腿、薇菜等;五味子、山葡萄、狗枣子等更是琳琅满目;榆黄蘑、元蘑、黑木耳也极其丰富。真让人目不暇接。还有我不认识的枝繁叶茂的形形色色的树和许许多多叫不出名字的灌木丛,红的、紫的、黄的、白的小花点缀其间,争奇斗艳。风在林间吹着,蝴蝶飘飘,甲虫和蜜蜂嘤嘤叫着,从森林深处偶尔传来布谷鸟的咕咕咕咕有节奏的叫声,和另一种鸟的啼鸣声,此起彼伏,仿佛在上演森林交响乐。我们仿佛游荡在植物的汪洋大海。真是苍山如画,妙趣横生。令人心旷神怡,乐不思蜀。 登山前,我们看的第一个景点是金扇佛经,此佛经位于竹林寺山道旁,整体呈扇形,为古代佛经石刻。巨扇外沿镶有99颗佛珠,经文为《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其新奇的形制和摩崖字画年代,都堪称华夏一绝。这个呈扇形的雕刻在山坡上,《波若罗密多心经》,长16.8米,宽8.8米。共260字。据说常涌此经,可以去除贪、痴、嗔,增长大智慧和福报、学业、事业,婚姻美满,心想事成。虽然我们看不懂,仍很高兴。 前走不太远,先闻到竹子的清香,转过一个路口,一片片竹林显现在眼前,竹叶在山风吹动下,沙沙作响,竹林深处,见一青砖建筑,此乃“竹林禅寺”也,寺院不大,有香雾冉冉升腾,步入大殿,几位僧人击鼓打乐,木鱼声清脆悦耳,倒身叩拜,十分虔诚。据介绍,竹林寺始建于唐玄宗年间。是中原名刹,曾有南竹林、北少林之说。我们看了寺里的大雄宝殿,殿里供养着释迦牟尼像。是众僧朝暮修持的地方。又看了三圣殿,供奉的是阿弥陀佛、观世音等诸神。最后看了药师殿,供奉的是药师佛。殿内藏有很多药书和佛经,无尝供人拿回去阅读。每人挑了几本准备拜读。 登顶的路上,我们还相继看了黑龙潭、将军洞等,爬到半山腰了,发现有一块岩石叫八宝石,这块岩石由三块石头组成,酷似一个宝盒。好像装着神奇的宝贝。突然听“哗啦啦,哗啦啦”的流水声,咦?哪里来的流水声呢?我沿着声音寻去,水从从七十多米的断崖冲落下,涓涓细流,叮当作响,令人叹为观止。原来是云龙瀑布。 攀登大金顶的路上只见树林葱郁,奇花异草。漫步山中感受那峰峦隐现,云雾飘渺,林幽鸟啼,亭榭映辉,水光潋滟,山色空朦的美景,令人真切地体验到一种回归自然、心旷神怡的感觉。 步行在盘山路,走出不到五百米,我们几个快七十的人双脚就显得沉重了,迈不开步子,腿象灌铅的感觉,但在扬老师的带领下,坚持往上爬。我们几个气喘嘘嘘的老人,爬一会山,小憩一会。细赏一会美景。路上见有五棵树,长得很紧凑;临崖一面,参差得当,舒展有致,自然流畅,浑然一体。杨老师说,这叫五子登科。小憩细赏之后,又开始了登山。边走边想,体味着自然的力量。几个年轻人也落在我们身后艰难地扭动,回头一看,他们大汗淋漓,正努力地行进在这陡峭的山路。有个小伙子,大概由于体力不足,已经瘫坐在石梯上不想动。几个单瘦的女子和一个老人,还在努力向前,不由我敬佩之感,油然而生。 意志不坚定的人选择了下山,而意志坚定的人则不放弃希望,依旧向最高峰攀登。随着山势的越来越高,路也变得越来越险峻,尤其快到山顶时,阶梯直上直下,有的阶梯很窄,每一踩只够放下半只脚,人像蚂蚁一样,密密匝匝地粘在上面慢慢挪动,有时不得不手脚并用,匍匐着,弯着腰,抓着两边的.扶手艰难地往上爬。 好不容易上了山顶,我累得坐在岩石上喘粗气。这时候,山风习习吹来,望着山下一览众山小,真是惬意极了。往远处眺望,峰峦叠嶂,云遮雾障,有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小山”感觉。 稍作休息,我们开始参观,山顶有一个擂鼓台非常醒目,据说是李自成设立的,我们振臂击之,声振十里。顶上还有神龙寨、白云观龙王殿、天梯滑道、古寨墙等。 不知不觉到了一阁前。那阁黄瓦飞甍,彩釉饰顶,显得威严壮观。阁中正堂画有一神将,神将立眉炸须,披坚执锐,威风凛凛。此阁为巨灵阁,此神便为李天王麾下先锋官巨灵大将。 转过巨灵阁,一道石门兀立眼前。那石门有丈余高,重檐飞翘,琉璃碧瓦,两个麒麟檐角虎虎端坐,一排玉阶门前次第铺列,阁额书有“南天门”三个大字。 进了南天门,到了“天堂”,映入我眼帘的简直是幅画:漫漫云雾中出现一奇枝虬干的古松,松下有一巨石,似桌似几,石上坐有一红衣绿裙的女郎。女郎身下之石叫望夫石,在此处可看到诛于河对岸,已化作山脉的小龙王含情脉脉。小龙王鼻、眼、肢、躯皆惟妙惟肖,虽死犹怒目苍天。 再往前走,是一外方内圆的九龙居。庙外青松带雨,翠竹留云,十分幽静宜人;庙内墙壁一边画有九个龙身人面兽,个个吒咤风云,一边画有两个僧面装车的人像,均显得温文尔雅。 九龙居后是一片蔚为壮观的花海,在这片花海的中心是一个四壁洁白如雪的小屋。远远望去,如同一只白鸽跃入花丛。人称之为九龙圣母祠。走入圣母祠,看到墙辟上画有贞英肖像,贞英长发如瀑,秋波湛湛,仪态万方。 走出圣母祠,我又走马观花看了净乐宫、听音阁最后两个景点。 下山之后,我思绪如潮,浮想联翩,大金顶千姿百态,让人流连忘返。没想到,河南中原还有如此美景。我像一个井底之蛙刚刚蹦出井口,顿觉豁然开朗。听说小金顶另有一番景色,可惜因为此次来另有任务,没有时间再登小金顶,只好另寻机会了。 山水游记散文4 静静地听,细细地品,方得其中味。 多年以来,有个爱好一直未曾改变。一有空就喜欢走进泰山,轻轻拾起那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的情怀。 似乎总是在找寻着什么,而究竟是在寻觅什么却又说不出来,也许只是一种感觉、一种情愫,无声无息地,影响我的思绪、心态,还有视野。 泰山是一部大书。这座伴我成长了10多个年头的泰山,有着25亿年的沧桑年轮。然而,在历史岁月的枯荣交替中,他依然生机勃勃、意气风发,没有丝毫的老态。他身上的神秘、宏阔、包容、温和的气质,无时无刻不吸引着我,激励着我,赋予我力量、信念和勇气,让我感受到充盈、欣喜和宁静。 泰山是神奇的,他的神奇在于变幻多姿的自然风貌和璀璨瑰丽的人文内涵。 泰山的白天和夜晚是不一样的。白天的泰山,青葱苍翠,清朗明快;夜晚,沉睡的泰山则向世人展示出他沉静、神秘、温和的一面。夏季的泰城人喜欢早早吃完晚饭,携家带口来到黑龙潭下乘凉,我也不例外。夏日雨水充沛,“哗哗哗”的瀑布从高处倾泻而下,溅入潭底,如飞龙跌落。黑龙潭周边的山林、山石遍布,溪流在石头空隙中淙淙而过,如鸣佩环。山内空气清凉,万籁俱寂,只有埋伏在草丛中的小虫们在低吟浅唱,把玩着自己的节奏。 月光从松针的缝隙中筛落下来,斑驳地撒在干净光滑的石头上。微风拂过,夹杂着松林中特有的自然气息。突然,身下不觉一阵湿凉,茫然起身,这才发现,一汪浅流的泉水悄无声息地漫过我斜躺的山石。当下便想到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诗句,却原来是这般情境!不入此景,怎得此意? 清风阵阵入怀,溪水淙淙入心。此情此景,又让人想到“诗仙”。李白在遭遇仕途“寒流”后,寄情山水,放逐山林,如游仙一般肆意挥洒诗情。唐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李白来到泰山,泰山雄伟迤逦的美景让惯于浪迹天涯、游走江湖的诗仙“身在云水间,沉醉不知还”。登上南天门,他发出了“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的由衷赞叹,泰山给了他灵魂的慰藉,使他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苦闷中解脱出来,绽放出难得的“开心颜”。在此期间,李白与孔巢文、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在泰山南侧的徂徕山竹溪隐居,他们举杯邀月,啸傲泉石,酣歌纵酒,人称“竹溪六逸”。今天看来,他们表达的无非是一种悠然自在的文化态度,一种理想浪漫的生存方式。 双脚无数次起起落落,踏响一个又一个石阶,重叠在前人的脚印上。静听泰山,不能走得太过急促,就这样走走停停,可近可远,让思绪和内心追赶上脚步。累了,倚一棵老松歇上一程。闭上眼,便是又一个乾坤。听着鸟儿时缓时紧、清越婉转的调子,仿佛看到了这些小精灵们顾盼流转的顽皮。阵阵松风排闼而来,带着一股久违的辽远而空灵的气息,触动着生命中那根早已不再敏感的心弦。一种张力在体内涌动、伸展。也许,这就是人的生命与大自然相融合才会产生的奇妙共鸣吧? 我们常常忙碌得晕头转向,到头来却忘记了忙碌的初衷,在来路上迷途。不如慢下来静一静,放空内心,路才能走得更远。走着走着,有些迷惑的事也许就明朗了,有些郁闷的情绪就透彻了;走着走着,也许就到了南天门,或许还能看到日出、云海,收获意外的惊喜。 迈上最后一级台阶,回望来路,看那曲折盘旋的漫长台阶,真的感慨自己,竟然就是这么一步步走了上来。 泰山极顶,群山匍匐,天地苍茫,蓝天触手可及。此时此刻,一股浩然之气油然而生。在亘古未老的山川云气之上,你能感受到宇宙的应和,从而让整个生命从“小我”的狭小中抽离出来,将视野投向广袤的天际,倾听到来自时光深处的回响。 雄霸天下、登封泰山的秦始皇,站在极顶,南望“少昊之虚”,向东远眺伯翳封国,缅怀先祖; 长袖善舞、衣袂飘飘的武则天,身着盛装华服,与唐高宗李治一同前来封天禅地,喻天地同治,泰山见证了这位女皇隐喻的心志; 笛声中,身形羸弱、手捻长须的诗人杜甫,在云中高声吟诵着“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这一个个变幻交错的影像如白驹过隙,次第飞过泰山历史的天空,只留下或淡或浓的点点印记。 有人说,泰山是“文化山”、“政治山”、“宗教山”,对我来说,它更是一座“心灵之山”。他雄伟挺拔的外表之形,与他包容厚重、呼吸宇宙的内里之魂,需要作为个体的人亲自去感悟和找寻。如此,泰山的精神给养才会汩汩如流水,给你注入鲜活的力量和勇气。 有一位朋友,自号“山里人”,对泰山痴迷多年,初衷不改。一有空就到山里转,他拍摄了许多泰山的照片,每张都展示出泰山别样风姿;写了许多零散的文章,每篇都视觉独到,感悟深刻。我想,他应该是一位好的泰山倾听者。 泰山是有生命、有温度、有情感的。你必须先卸下铠甲,真实面对,他才会敞开胸怀接纳你,给予你想要的。 跨千山,涉万水。我们找寻的,无非是那些能够照亮内心的东西。 说到底,登山,也不过是心的旅行罢了。而旅行又不过是为了在山水间找寻一份莫名的相知,一份似曾相识的默契与感动。 静听泰山,就是倾听那个最本真的世界和自己。 山水游记散文5 我已记不清去过西江苗寨有多少次,有时是陪着亲戚朋友,有时也带着家人,更多时候是陪同外地来的客人。凯里很多人都厌倦了去西江苗寨,但我不然,从不厌倦,每次去了都会有不一样的感觉,每次回来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更加眷恋和向往西江那种华丽词语也无法表达出的自然和谐之美。 比起长城、故宫、江南小镇、苏州园林,西江的建筑谈不上宏伟壮观,西江的文化底蕴谈不上悠久富庶。然而,到了西江您会发现,西江的美不仅仅是依山傍水层层叠叠的吊脚木楼,不仅仅是浓郁古朴的民风民俗,也不仅仅是香甜的米酒醉人的飞歌,西江苗家人的板凳舞、芦笙舞热情而奔放,西江的苗家人真诚、热情而好客,西江的长桌盛宴让您留连忘返,西江的糯米糍粑又香又甜,西江的夜色美,西江的村邑美,西江的山美,西江的水美,西江的人更美!如果您还要问,西江到底是怎样地美?西江的美是“用美丽回答一切”!这是余秋雨先生对西江的赞美。 西江因美每天迎来数以千计的游客,工作和居住在凯里的我自然也成了西江的常客,我也因此自我陶醉。每次来到苗寨,感受一番独特的迎宾拦门酒,这是一种古老隆重的礼仪,以此迎接远方尊贵的客人,以此表达苗家人的真诚和敬意,慈祥的苗族寨佬敬上一碗清香的拦门酒,喝下一口,甜甜的,醇醇的,再来一口!一进寨门,扬起木槌在糍粑槽里尽情地擂上几槌,吃上一口香甜软软的糯米糍粑。欣赏了神奇的吊脚木楼,漫步在青石板上,欣赏着街两琳琅满目的银饰和身着艳丽服饰满脸笑容的苗族姑娘,然后到独具风格的露天舞场近距离感受那神秘、热情奔放的苗族歌舞,这就是西江的美! 来到西江,您可以欣赏田园风光,您可以欣赏云间梯田,西江的夜色更是美。夜幕降临,千家灯火驰目辉煌,仿佛一尊巨型牛角屹立闪烁在旷野星空下,更加璀璨迷人,更加神秘悠远。在苗家小店聆听动人的苗族敬酒歌,喝上一口香醇的苗家米酒,吃上一锅美味的苗族酸汤鱼,那种感觉象神仙! 西江之美,不仅仅是自然之美,应是人与自然间和谐的美;西江之美,还在于即使往往来来的过客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也打破不了它数百上千年来仍然保持的宁静和悠闲。我更喜欢漫步在盘绕村间的青石小道,欣赏着苗家门前绣花的女孩,欣赏着凉亭里、石墩和风雨桥上悠然自怡的老人,此时此刻仿佛忘记了城市的喧哗和工作的压抑;我更喜欢漫步在夏日清澈灵净的白水河边,聆听潺潺的水流,欣赏着堤上槌衣的苗家姑娘,欣赏水里嬉戏着光溜溜的孩童,此时此刻我仿佛回到了乡村成长的童年。在这里,我找到了暂时的平静,在这里是我们“心灵疲备的家园”,这也许是我眷恋西江的原由。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代表作品

1.《山居秋暝》唐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2.《鸟鸣涧》唐朝·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3.《新晴野望》唐朝·王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4.《终南山》唐朝·王维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5.《漆园》唐朝·王维古人非傲吏,自阙经世务。偶寄一微官,婆娑数株树。6.《积雨辋川庄作》唐朝·王维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7.《书事》唐朝·王维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8.《青溪》唐朝·王维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请留磐石上,垂钓将已矣。9.《终南别业》唐朝·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10.《春中田园作》唐朝·王维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11.《山居即事》唐朝·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12.《桃源行》唐朝·王维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樵客1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13.《白石滩》唐朝·王维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

山水画题词题字佳句

山水画题词题字佳句如下:1、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王维《白石滩》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3、澹澹长江水,悠悠远客情。——崔道融《寄人二首》4、自此长江内,无因夜犬惊。——李白《送袁明府任长沙》5、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6、只今诸暨长江畔,空有青山号苎萝。——鱼玄机《浣纱庙》7、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柳永《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8、襟似潇湘桂岭,带似洞庭春草,紫盖屹东南。——辛弃疾《水调歌头·寒食不小住》9、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王勃《山中》10、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白居易《长恨歌》11、惟怜万里外,离别洞庭头。——刘长卿《巡去岳阳却归鄂州使院留别郑洵侍御侍御先曾谪居此州》12、八月长江去浪平,片帆一道带风轻。——崔峒《清江曲内一绝》13、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王建《雨过山村》

王维山水诗句

1.《鹿柴》年代: 唐 作者: 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2.《竹里馆》年代: 唐 作者: 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3.《归嵩山作》年代: 唐 作者: 王维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4.《汉江临眺》年代: 唐 作者: 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5.《过香积寺》年代: 唐 作者: 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听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6.《积雨辋川庄作》年代: 唐 作者: 王维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度罢,海鸥何事更相疑。7.《鸟鸣涧》年代: 唐 作者: 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8.《青溪》年代: 唐 作者: 王维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9.《山居秋暝》年代: 唐 作者: 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10.《山中》年代: 唐 作者: 王维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山水诗的鉴赏方法:其中山水田园诗是古代诗歌的一个重要的种类,其著名的诗人有王维、孟浩然、陶渊明等人,诗人们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缘景抒情,因寄所托,表达自己的理想、志趣。

王维的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物诗悼亡诗、行旅诗、思乡诗一首?谢谢了 !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关于王维的山水诗四句

1、《山中》唐代:王维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释义:荆溪潺湲流过白石粼粼显露,天气变得寒冷红叶落落稀稀。弯曲的山路上原本没有雨,但苍翠的山色却浓得仿佛就要润湿了人的衣裳一样。2、《竹里馆》唐代: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释义:独自闲坐幽静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3、《鹿柴》唐代: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释义: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音。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又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4、《积雨辋川庄作 / 秋归辋川庄作》唐代:王维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释义:连日雨后,树木稀疏的村落里炊烟冉冉升起。烧好的粗茶淡饭是送给村东耕耘的人。广阔平坦的水田上一行白鹭掠空而飞;田野边繁茂的树林中传来黄鹂宛转的啼声。我在山中修身养性,观赏朝槿晨开晚谢;在松下吃着素食,和露折葵不沾荤腥。我已经是一个从追名逐利的官场中退出来的人,而鸥鸟为什么还要猜疑我呢?5、《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唐代:王维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释义:寒山转变得格外郁郁苍苍,秋水日日舒缓地流向远方。我柱杖伫立在茅舍的门外,迎风细听着那暮蝉的吟唱。渡头那边太阳快要落山了,村子里的炊烟一缕缕飘散。又碰到裴迪这个接舆酒醉,在恰如陶潜的我面前讴狂。

山水画题词题字佳句

山水画题词题字佳句如下:1、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王维《白石滩》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3、澹澹长江水,悠悠远客情。——崔道融《寄人二首》4、自此长江内,无因夜犬惊。——李白《送袁明府任长沙》5、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6、只今诸暨长江畔,空有青山号苎萝。——鱼玄机《浣纱庙》7、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柳永《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8、襟似潇湘桂岭,带似洞庭春草,紫盖屹东南。——辛弃疾《水调歌头·寒食不小住》9、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王勃《山中》10、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白居易《长恨歌》11、惟怜万里外,离别洞庭头。——刘长卿《巡去岳阳却归鄂州使院留别郑洵侍御侍御先曾谪居此州》12、八月长江去浪平,片帆一道带风轻。——崔峒《清江曲内一绝》13、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王建《雨过山村》

王维 山水田园诗 ?!

http://baike.baidu.com/view/7485.htm

王维写山水的诗有哪些

王维写山水的诗如下:1、《积雨辋川庄作》王维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2、《书事》王维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3、《青溪》王维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请留磐石上,垂钓将已矣。4、《终南别业》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5、《春中田园作》王维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6、《山居即事》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7、《桃源行》王维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8、《白石滩》王维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9、《渭川田家》王维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10、《送宇文太守赴宣城》王维寥落云外山,迢递舟中赏。铙吹发西江,秋空多清响。地迥古城芜,月明寒潮广。时赛敬亭神,复解罟师网。何处寄想思,南风摇五两。

昆山水之梦可以带吃的进去吗

**昆山水之梦乐园禁止携带食物和饮品入园**。

唐代山水派的代表性诗人是“——”“——”?

一、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襄阳人。据《旧唐书》载:“隐鹿门山,以诗自适,年四十,来游京师。应进士,不第。”求仕失败,在江淮吴越漫游了几年后,重还襄阳。张九龄做荆州长史时,辟为从事,但时间不长,又回乡隐居。 孟浩然在人们心目中一直是一位高人,隐士。李白《赠孟浩然》赞美他:“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其实,孟浩然并非是天生的隐士,他的内心也曾交织着仕与隐的矛盾,他在《书怀赠京邑同好》诗中曾这样表白过:“执鞭慕夫子,捧檄怀毛公。感激遂弹冠,安能守固穷。”可见他出仕的心情是很迫切的。他早年的隐逸是受了时代风气的影响,闭门读书,作出仕的准备。但四十岁入长安后,功名不遂,理想受到严重挫折,深刻体会到了“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归故园作》)的悲凉,终于对仕进之路失望,于是毅然归去,开始真隐士的生活。他的《留别王维》很能说明这种不得已而退隐的心理状态: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 惜与故人违。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索寞,还掩故园扉。 这首诗,满含辛酸怨怼,真实地写出了一个落第举子的心境,这种不平之气只有到了晚年才渐渐消散在湖光山色中,诗人的心境也逐渐归于冲淡。 孟浩然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山水田园,它又是和隐逸生活结合在一起描写的。例如: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 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荠, 江畔舟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秋登兰山寄张五》 山寺鸣钟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 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夜归鹿门歌》 作者笔下的景色恬静而清幽,与自我形象融为一体。平林远村,江畔舟月,黄昏山寺,岩扉松径,在这如画的烟村松里,走动着一位怡然超脱的隐者,全诗传达出一种“气象清远,心悰孤寂”(《唐音癸签》引徐献忠语)的趣味。 孟浩然有过较长时间的隐居生活,对乡村与农民比较熟悉,因而,他的田园诗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与乡土风味: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 开头道出农家的纯朴,三四句写环境的清幽,五六句写交谈的融洽,结尾写心情的愉快。用的是口头语,写的是眼前景,却将田园之美、友谊之纯表现得十分深厚。 孟浩然名为田园诗人,其实田园诗并不多,他大部分诗是写山水行旅的。例如: 木落雁南度,并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江上思归》) 落木萧萧,北雁南飞,旅途孤寂,世路漫漫,山水之凄寒与旅程之迷茫融成一片。 孟浩然诗的风格可以用“冲淡”二字来概括。他喜欢用平淡自然的语言,写怡淡幽美的风光,表现淡泊安逸的心境。沈德潜评论他的诗是“语淡而味终不薄”(《唐诗别裁》)。闻一多说:“孟浩然不是将诗紧紧筑在一联或一句里,而是将它冲淡了,平均的分散在全篇中。” 孟浩然还有许多传世名句,如:“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等。他的小诗《春晓》也很有名:“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二、王维 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他是一位早熟的作家,十六、七岁即写出《洛阳女儿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名作。他又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人,能诗会画,精通音乐。开元九年(721)中进士后,任过太乐丞,并曾一度漫游南北,为日后创作大量的山水诗积累了素材。开元二十二年(734),宰相张九龄提拔他为右拾遗;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被贬为荆州长史后,唐代政治逐步走向黑暗,王维也开始萌发了退隐之意。他曾奉使出塞,在凉州河西节度副大使幕中做过判官。边塞之行拓宽了他的胸襟,他写了许多边塞诗。 大约在四十岁左右,王维开始了半官半隐的生活。最初隐居在终南山,后来在蓝田辋川别墅,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吃斋奉佛。这一时期创作了不少艺术成就很高的山水田园诗。 安史叛乱中,王维追随玄宗不及,为叛军所获。被迫作过给事中。后来唐肃宗回京,王维因曾受伪职,降为太子中允。不久,又升迁中书舍人,后转尚书右丞,卒于官。这一时期,王维历经凶险,沉浮升降,觉得人生无常,全身心遁向佛门。“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酬张少府》)。“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叹白发》)。这些诗表达了诗人当时的心情。 王维的诗,保留下来的有四百多首,大致可分为边塞游侠诗和山水田园诗。前者大都作于早期,后者作于中晚期。 王维的边塞诗具有豪壮苍凉的英雄气慨,往往与游侠精神结合在一起写,其主人公或为“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少年行四首》之二)的俊爽少年,或为“身经大小百余战”“节旄空尽海西头”(《陇头吟》)的“关西老将”,大多表现出盛唐时代特有的向上精神与爱国热情。例如: 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都护军书至, 匈奴围酒泉。关山正飞雪,烽戍断无烟。 《陇西行》 形势危急,气氛紧张,战士的情绪却是热烈镇定而充满自信。 开元二十五年三月,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危逸在青海战败吐蕃,时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出塞宣慰,写下了名篇《出塞作》: 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 这首诗先写吐蕃的强悍,气势咄咄逼人,再写唐军雍容镇定,应付裕如,有攻有守,以突出压倒对方的气势。 王维还擅长于用雄浑的笔触勾勒边塞广漠的风光,如《送刘司直赴安西》开头四句:“绝域阳关道,胡烟与塞尘。三春时有雁,万里少行人。”笔墨简淡苍劲,画面浑茫开阔。《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尤为人们所传诵。 王维的一生中,写下了大量的山水田园诗,特别是中年以后,诗人似乎过份喜爱山间水边的白石清泉而对人世有所淡漠。但这些山水田园诗,大部分充满了健康明朗的气息,表现了很高的审美趣味。比如: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居秋暝》 诗中声光色态俱全,有泉声、笔声,有月光、水光,有青松绿竹、红莲、白石,有月照、泉流、人归、舟下。而这一切又安排在秋天黄昏后的山村里,意象鲜明而境界幽静,表现了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又如: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鸟鸣涧》 诗中景物,清幽而不枯寂,生动而不喧闹。 在王维后期诗作中,最为著名的是《辋川集》绝句二十首,这些诗作的艺术性很高,但情调却是幽冷孤独的。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 除了上面分析的两大类题材外,诗人还有不少赠别酬答、歌颂情爱的抒情佳构。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渭城曲》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相思》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送沈子福归江东》 王维诗歌的艺术成就是很高的,下面以他的山水田园诗为例略加论述。 首先,王维的诗既能精微细致地刻划自然事物的形态、动态、神态,又注重整体氛围的和谐一致。例如《渭川田家》,首句写夕阳西下,第二句写牛羊来归,三四句写野老与牧童,七八句写农夫已归,结尾写自己思归。诗作总体上创造出一种万物回归的气韵。 其次,王维不只是一位诗人,还是一位著名的画家,他开创了水墨山水一派画法,被明董其昌推为画坛南宗始祖,他的诗歌中融会了绘画的创作原则、方法和风格,形成了“诗中有画”(苏轼《书摩诘蓝田烟雨图》)的特点。例如他的写景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青山横苍林,赤日团平陆”。作者描写的不是日落的过程,而是重在表现“落日圆”“赤日团”的空间位置与形状,使人们通过这静止的画面,体会到时空的永恒与广漠。这就是以画法作诗。“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非右丞工于画道,不能得此语。”(《画禅室随笔》卷二)以画法入诗,所以,在他的笔下,流出的是诗,凝定后即是画。王维有些诗略去动词,纯以静态空间景物排列,更明显地造成画面效果,达到了诗画内在精神上的高度统一。 第三,王维诗歌的语言简淡而富于表现力,不求词藻华美,只须淡淡数笔,就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其风格是由绚烂而归之于平淡。如《春中田园作》开头两句为“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鸣”、“白”两个普通词汇,写出了春天生动萌发的景象,也表现了诗人平淡沉静的内心。 其他山水田园诗人,成就及不上王孟,留下作品也不多,较为出色的诗作有:储光羲《钓鱼湾》:“垂钓绿湾春,春深可花乱。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唯余钟磬音。”祖咏《终南山积雪》:“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盛唐最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

第一位山水田园诗人是王维(唐)。望采纳,谢谢

唐代山水诗人是谁和谁

唐代的山水诗,和以二谢为代表的南朝山水诗相比,呈现出崭新的风貌。那么唐代山水诗人都有谁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唐代山水诗人都有谁,欢迎阅读。 一、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襄阳人。据《旧唐书》载:“隐鹿门山,以诗自适,年四十,来游京师。应进士,不第。”求仕失败,在江淮吴越漫游了几年后,重还襄阳。张九龄做荆州长史时,辟为从事,但时间不长,又回乡隐居。 孟浩然在人们心目中一直是一位高人,隐士。李白《赠孟浩然》赞美他:“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其实,孟浩然并非是天生的隐士,他的内心也曾交织着仕与隐的矛盾,他在《书怀赠京邑同好》诗中曾这样表白过:“执鞭慕夫子,捧檄怀毛公。感激遂弹冠,安能守固穷。”可见他出仕的心情是很迫切的。他早年的隐逸是受了时代风气的影响,闭门读书,作出仕的准备。但四十岁入长安后,功名不遂,理想受到严重挫折,深刻体会到了“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归故园作》)的悲凉,终于对仕进之路失望,于是毅然归去,开始真隐士的。他的《留别王维》很能说明这种不得已而退隐的心理状态: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 惜与故人违。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索寞,还掩故园扉。 这首诗,满含辛酸怨怼,真实地写出了一个落第举子的心境,这种不平之气只有到了晚年才渐渐消散在湖光山色中,诗人的心境也逐渐归于冲淡。 孟浩然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山水田园,它又是和隐逸生活结合在一起描写的。例如: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 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荠, 江畔舟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秋登兰山寄张五》 山寺鸣钟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 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夜归鹿门歌》 作者笔下的景色恬静而清幽,与自我形象融为一体。平林远村,江畔舟月,黄昏山寺,岩扉松径,在这如画的烟村松里,走动着一位怡然超脱的隐者,全诗传达出一种“气象清远,心??孤寂”(《唐音癸签》引徐献忠语)的趣味。 孟浩然有过较长时间的隐居生活,对乡村与农民比较熟悉,因而,他的田园诗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与乡土风味: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 开头道出农家的纯朴,三四句写环境的清幽,五六句写交谈的融洽,结尾写心情的愉快。用的是口头语,写的是眼前景,却将田园之美、友谊之纯表现得十分深厚。 孟浩然名为田园诗人,其实田园诗并不多,他大部分诗是写山水行旅的。例如: 木落雁南度,并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江上思归》) 落木萧萧,北雁南飞,旅途孤寂,世路漫漫,山水之凄寒与旅程之迷茫融成一片。 孟浩然诗的风格可以用“冲淡”二字来概括。他喜欢用平淡自然的语言,写怡淡幽美的风光,表现淡泊安逸的心境。沈德潜评论他的诗是“语淡而味终不薄”(《唐诗别裁》)。闻一多说:“孟浩然不是将诗紧紧筑在一联或一句里,而是将它冲淡了,平均的分散在全篇中。” 孟浩然还有许多传世名句,如:“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等。他的小诗《春晓》也很有名:“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二、王维 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他是一位早熟的作家,十六、七岁即写出《洛阳女儿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名作。他又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人,能诗会画,精通音乐。开元九年(721)中进士后,任过太乐丞,并曾一度漫游南北,为日后创作大量的山水诗积累了素材。开元二十二年(734),宰相张九龄提拔他为右拾遗;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被贬为荆州长史后,唐代政治逐步走向黑暗,王维也开始萌发了退隐之意。他曾奉使出塞,在凉州河西节度副大使幕中做过判官。边塞之行拓宽了他的胸襟,他写了许多边塞诗。 大约在四十岁左右,王维开始了半官半隐的生活。最初隐居在终南山,后来在蓝田辋川别墅,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吃斋奉佛。这一时期创作了不少艺术成就很高的山水田园诗。 安史叛乱中,王维追随玄宗不及,为叛军所获。被迫作过给事中。后来唐肃宗回京,王维因曾受伪职,降为太子中允。不久,又升迁中书舍人,后转尚书右丞,卒于官。这一时期,王维历经凶险,沉浮升降,觉得人生无常,全身心遁向佛门。“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酬张少府》)。“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叹白发》)。这些诗表达了诗人当时的心情。 王维的诗,保留下来的有四百多首,大致可分为边塞游侠诗和山水田园诗。前者大都作于早期,后者作于中晚期。 王维的边塞诗具有豪壮苍凉的英雄气慨,往往与游侠精神结合在一起写,其主人公或为“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少年行四首》之二)的俊爽少年,或为“身经大小百余战”“节旄空尽海西头”(《陇头吟》)的“关西老将”,大多表现出盛唐时代特有的向上精神与爱国热情。例如: 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都护军书至, 匈奴围酒泉。关山正飞雪,烽戍断无烟。 《陇西行》 形势危急,气氛紧张,战士的情绪却是热烈镇定而充满自信。 开元二十五年三月,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危逸在青海战败吐蕃,时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出塞宣慰,写下了名篇《出塞作》: 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 这首诗先写吐蕃的强悍,气势咄咄逼人,再写唐军雍容镇定,应付裕如,有攻有守,以突出压倒对方的气势。 王维还擅长于用雄浑的笔触勾勒边塞广漠的风光,如《送刘司直赴安西》开头四句:“绝域阳关道,胡烟与塞尘。三春时有雁,万里少行人。”笔墨简淡苍劲,画面浑茫开阔。《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尤为人们所传诵。 王维的一生中,写下了大量的山水田园诗,特别是中年以后,诗人似乎过份喜爱山间水边的白石清泉而对人世有所淡漠。但这些山水田园诗,大部分充满了健康明朗的气息,表现了很高的审美趣味。比如: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居秋暝》 诗中声光色态俱全,有泉声、笔声,有月光、水光,有青松绿竹、红莲、白石,有月照、泉流、人归、舟下。而这一切又安排在秋天黄昏后的山村里,意象鲜明而境界幽静,表现了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又如: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鸟鸣涧》 诗中景物,清幽而不枯寂,生动而不喧闹。 在王维后期诗作中,最为著名的是《辋川集》绝句二十首,这些诗作的艺术性很高,但情调却是幽冷孤独的。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 除了上面分析的两大类题材外,诗人还有不少赠别酬答、歌颂情爱的抒情佳构。 渭城朝雨?徘岢荆蜕崆嗲嗔隆?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渭城曲》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相思》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送沈子福归江东》 王维诗歌的艺术成就是很高的,下面以他的山水田园诗为例略加论述。 首先,王维的诗既能精微细致地刻划自然事物的形态、动态、神态,又注重整体氛围的和谐一致。例如《渭川田家》,首句写夕阳西下,第二句写牛羊来归,三四句写野老与牧童,七八句写农夫已归,结尾写自己思归。诗作总体上创造出一种万物回归的气韵。 其次,王维不只是一位诗人,还是一位著名的画家,他开创了水墨山水一派画法,被明董其昌推为画坛南宗始祖,他的诗歌中融会了绘画的创作原则、方法和风格,形成了“诗中有画”(苏轼《书摩诘蓝田烟雨图》)的特点。例如他的写景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青山横苍林,赤日团平陆”。作者描写的不是日落的过程,而是重在表现“落日圆”“赤日团”的空间位置与形状,使人们通过这静止的画面,体会到时空的永恒与广漠。这就是以画法作诗。“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非右丞工于画道,不能得此语。”(《画禅室随笔》卷二)以画法入诗,所以,在他的笔下,流出的是诗,凝定后即是画。王维有些诗略去动词,纯以静态空间景物排列,更明显地造成画面效果,达到了诗画内在精神上的高度统一。 第三,王维诗歌的语言简淡而富于表现力,不求词藻华美,只须淡淡数笔,就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其风格是由绚烂而归之于平淡。如《春中田园作》开头两句为“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鸣”、“白”两个普通词汇,写出了春天生动萌发的景象,也表现了诗人平淡沉静的内心。 其他山水田园诗人,成就及不上王孟,留下作品也不多,较为出色的诗作有:储光羲《钓鱼湾》:“垂钓绿湾春,春深可花乱。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唯余钟磬音。”祖咏《终南山积雪》:“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唐朝山水田园派诗人孟浩然简介,孟浩然和李白什么关系?

人物生平 诗文少年 唐永昌元年(689年),孟浩然出生于襄阳城中一个薄有恒产的书香之家。 唐圣历元年(698年),孟浩然与弟弟一起读书学剑。 唐景龙二年(708年),孟浩然20岁,是年前后游鹿门山,作《题鹿门山》诗。诗标志着浩然独特的诗风基本形成。 唐景云二年(711年),孟浩然23岁,与张子容同隐鹿门山。 漫游求仕 唐先天元年(712年),冬天,送张子容应考进士,作诗《送张子容进士举》,25到35岁间,辞亲远行,漫游长江流域,广交朋友,干谒公卿名流,以求进身之机。 唐开元五年(717年),游洞庭湖。干谒张说。登岳阳楼,作《岳阳楼》诗以献。 唐开元六年(718年),二月,张说为荆州大都督府长史。四月赴任。浩然居家,作诗慨叹清贫和失意,渴望有人向皇帝引荐。 唐开元八年(720年),暮春,浩然抱病,有赠张子容诗《晚春卧病寄张八》。九月九日,浩然与贾舁登岘山,诗酒唱和。 唐开元十二年(724年),孟浩然36岁,韩思复任襄州刺史。卢馔为襄阳令,浩然与之为忘形之交。因玄宗在洛,便往洛阳求仕,滞洛三年,一无所获。 唐开元十三年(725年),李白出蜀,游洞庭襄汉,孟浩然与李白结交为好友,成莫逆之交。当年韩思复卒,天子亲题其碑。浩然与卢馔立石岘山。 唐开元十四年(726年),三月,浩然游扬州,途经武昌,遇李白。李白于黄鹤楼作诗送行。 入京不仕 唐开元十五年(727年),孟浩然第一赶赴长安进行科举考试。 唐开元十六年(728年),初春,在长安作《长安平春》诗,抒发渴望及第的心情,当年孟浩然三十九岁,然而,科举不中。同年孟浩然与王维结交,王维为孟浩然画像,两人成为忘年之交。应进士举不第后,孟浩然仍留在长安献赋以求赏识,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他和张说交谊甚笃。传说张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张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 隐居山水 唐开元十七年(729年),孟浩然离开长安,辗转于襄阳、洛阳,夏季游吴越,与曹三御史泛舟太湖。曹三御史拟荐浩然,浩然作诗婉言谢绝,次年游玩于江南的名山古刹。 唐开元十九年(731年),孟浩然同年43岁,春,在越州有赠谢甫池诗,表示出对农事的关心。继续在江浙一带会友作诗。 唐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孟浩然第二次前往长安求仕,不仕,当年浩然回襄阳。 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年),韩朝宗为襄州刺史,十分欣赏孟浩然,于是邀请他参加饮宴,并向朝廷推荐他,孟浩然因考虑到上京干谒张九龄未果,认为作为刺史的韩朝宗也无法让他入仕便没有按照约定赴京。同年李白赴襄阳,和孟浩然游玩。李白走后,浩然入蜀,往游广汉。 幕府入职 唐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招致幕府。不久,仍返故居。 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浩然在荆州一带多所游览,夏,浩然患背疽,卧于襄阳,当在本年。次年病加重,多有好友探看。 终于南园 唐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王昌龄遭贬官途过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孟浩然背上长了毒疮,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逝世。 诗歌成就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第一人,“兴象”创作的先行者 盛唐时期形成的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诗歌流派,又称田园诗派,后人为了突出两人对田园诗派的突出作用也称为:“王孟诗派”。该派有陶渊明、“二谢”(谢灵运、谢I)诗之长,以山水田园风光和隐逸生活为主要题材,风格冲淡自然。孟浩然的诗已摆脱了禄唐应制咏物的狭隘境界,更多地抒发了个人怀抱,给开元诗坛带来了新鲜气息,并博得时人的倾慕。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创作山水诗的诗人,是王维的先行者。他的旅游诗描写逼真,《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得气势磅礴,格调浑成。 孟浩然的一生经历比较简单,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比较单一。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但是更多的是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孟诗不事雕饰,伫兴造思,富有超妙自得之趣,而不流于寒俭枯瘠。他善于发掘自然和生活之美,即景会心,写出一时真切的感受。如《秋登万山寄张五》、《夏日南亭怀辛大》、《过故人庄》、《春晓》、《宿建德江》、《夜归鹿门歌》等篇,自然浑成,而意境清迥,韵致流溢。 在孟浩然这里,山水诗中的形象,已不再是山水原形的描摹,也不是在其中简单地加入了自己的情感,而是采用了表现手法,将山水形象的刻划与自己的思想感情及性情气质的展现合而为一,因而使其山水诗中形象的刻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使其山水诗中的形象提升为艺术形象的一种高级形态亦即‘意象"。可以说在孟浩然之前,还没有哪位诗人在山水诗中如此深深地打上作者本人性情气质的个性印记。 清淡自然的诗风 孟浩然的诗歌主要表达隐居闲适、羁旅愁思,诗风则清淡自然,以五言古诗见长。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他主要写山水诗,是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之一,他前期主要写政治诗与边塞游侠诗,后期主要写山水诗。其诗今存二百余首,大部分是他在漫游途中写下的山水行旅诗,也有他在登临游览家乡一带的万山、岘山和鹿门山时所写的遣兴之作。还有少数诗篇是写田园村居生活的。诗中取材的地域范围相当广大。 山水景物是南朝诗歌最重要的题材,经历长期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到孟浩然,山水诗又被提升到新的境界,这主要表现在:诗中情和景的关系,不仅是彼此衬托,而且常常是水 *** 融般的密合;诗的意境,由于剔除了一切不必要、不谐调的成分,而显得更加单纯明净;诗的结构也更加完美。孟浩然在旅程中偏爱水行,如他自己所说: “为多山水乐,频作泛舟行。” (《经七里滩》)他的诗经常写到漫游于南国水乡所见的优美景色和由此引发的情趣,如《耶溪泛舟》) 房日晰先生在《略谈孟浩然诗风的清与淡》一文中指出:“纵观孟诗,其诗风之淡,大致有三:一为思想感情的淡,没有激切的情绪的流露;二为诗意表现的淡,没有浓烈的诗意的展示;三为语言色彩的淡,没有绚丽色彩的描绘。 丰富的山水诗歌意境 孟浩然山水诗的意境,以一种富于生机的恬静居多。但是他也能够以宏丽的文笔表现壮伟的江山。如《彭蠡湖中望庐山》。清人潘德舆以此诗和《早发渔浦潭》为例,说孟诗“精力浑健,俯视一切”(《养一斋诗话》),正道出了其意兴勃郁的重要特征。盛唐著名诗评家殷[喜用“兴象”一词论诗,在评述孟浩然的两句诗时,也说“无论兴象,兼复故实”(见《河岳英灵集》)。所谓“兴象”,是指诗人的情感、精神对物象的统摄,使之和诗人心灵的颤动融为一体,从而获得生命、具有个性和活力。重“兴象”其实也是孟浩然诗普遍的特点。这通过几首不同的作品之间的比较,可以看得更清楚。《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宿建德江》这三首诗都写了江湖水景,但性格各异。第一首作于孟应聘入张九龄幕府时。他为自己的抱负能够有一试的机会而兴奋,曾写下 “感激遂弹冠,安能守固穷” (《书怀贻京邑同好》)、 “ 故人今在位,歧路莫迟回”(《送丁大凤进士赴举呈张九龄》)之类诗句。正是这种昂奋的情绪,使他写下了 “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这样气势磅礴的名句。第二、三首均作于落第后南游吴越之日,前者以风鸣江急的激越动荡之景写自己悲凉的内心骚动,后者则以野旷江清的静景写寂寞的游子情怀,它们的神采气韵是很不相同的。本之以“兴”,出之以“象”,突出主要的情绪感受而把两者统一起来,构筑起完整的意境,这是孟浩然写景诗的重要贡献。 创造性的诗歌表现 出入古近的体格饶有洒脱自在的情致,也是孟诗创造性的表现之一。孟浩然诗歌的语言,不钩奇抉异而又洗脱凡近, “语淡而味终不薄” (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他的一些诗往往在白描之中见整炼之致,经纬绵密处却似不经意道出,表现出很高的艺术功力。例如他的名篇《过故人庄》。通篇侃侃叙来,似说家常,和陶渊明的《饮酒》等诗风格相近,但陶写的是古体,这首诗却是近体。“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一联句,画龙点睛地勾勒出一个环抱在青山绿树之中的村落的典型环境。还有那一首妇孺能诵的五绝《春晓》,也是以天然不觉其巧的语言,写出微妙的惜春之情。另外,孟浩然在诗体的运用上往往突破固有程式的拘限,读来别有滋味。例如《舟中晓望》诗,平仄声律全合五律格式,但中两联不作骈偶,似古似律。胡应麟《诗薮》认为此类诗“自是六朝短古,加以声律,便觉神韵超然。”又如《夜归鹿门山歌》,这是一首歌行体的诗,但通篇只是把夜归的行程一路写下来,不事铺张。其篇制规模类似近体,并吸收了近体诗语言简约的特点,而突出歌行体的蝉联句法,读来颇有行云流水之妙。 独特的诗歌美学观 在诗歌创作的艺术形式方面,孟浩然也有其独特的见解。他主张诗歌要用形象思维,通过诗的语言塑造形象,通过形象显示诗歌的意旨。读者“弃象忘言”而得意。他在《本^黎新亭作》诗中写道:“弃象玄应悟,忘言理必该。静中何所得?吟咏也徒哉!”孟浩然借用了佛学和道家哲学中的“弃象忘言”说,提倡诗歌创作的抒情言志、表情达意不必太直露,要有弦外之音,象外之旨。 孟浩然还主张作诗不必受近体格律的束缚,应当“一气挥洒,妙极自然”。《孟浩然集》有诗267首,其中五言古诗63首,七言古诗6首,五言律诗130首,七言律诗4首,五言排律37首,五言绝句19首,七言绝句8首。从中可以看出,除69首古风外,全是近体诗,而五言律诗又最多。可以说他是盛唐诗人大量写作近体诗的第一人。但这些诗大都不能算是严格合律的近体诗。如《舟中晚望》、《洛下送奚三还扬州》、《洞庭湖寄阎九》、《都下送辛大之鄂》、《与诸子登岘山》等诗,皆与五言律诗的对偶不合。但诗品家对它们的评价却相当高。严羽《沧浪诗话》就说:“皆文从字顺,音韵铿锵”。近体诗的律式,在孟浩然之前的杜审言那里已经完全成熟了。杜审言也是襄阳人,他不能不知道。那么,他为什么不沿着老杜的路子走呢?对此施补华《岘佣说诗》认为:“五言律有中二语不对者,有全不对者,须一气挥洒,妙极自然。初学人当讲究对仗,不能臻此化境。”这就是说,孟浩然五言律不合律有其深层次的美学原因。他追求自然美,是对初唐过多追求形式美的矫正。他把古风与近体来了一次整合,他的近体多为古风化的近体。将近体诗的格律精神与古风的自然平和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达到了一种“兴象玲珑”的艺术境界。读孟浩然的诗,看不到近体格律的束缚,而是有行云流水般的自然。既接受近体格律,有不被近体格律所累,一切以自然为第一标准。 人物评价 李白《赠孟浩然》: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杜甫:清诗句句尽堪传。 殷[《河岳英灵集》:浩然诗,文采丰萁,经纬绵密,半遵雅调,全削凡体。 皮日休:先生之作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令龌龊束人口者,涵涵然有干霄之兴,若公输氏当巧而不巧者也。北齐萧悫"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先生则有"微云澹河汉,疏雨滴梧桐"。王融“日霁沙屿明,风动甘泉浊”;先生则有"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何逊之诗句精者有"露湿寒塘草,月映清淮流";先生则有"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此与古人争胜于毫厘也。 皮日休:《郢州孟亭记》)其抒情之作,如《岁暮归南山》、 《早寒江上有怀》、 《与诸子登岘山》、《晚泊浔阳望庐山》、《万山潭作》等篇,往往点染空灵,笔意在若有若无之间,而蕴藉深微,挹之不尽。严羽以禅喻诗,谓浩然之诗一味妙悟而已(《沧浪诗话·诗辨》。 苏轼:子瞻谓浩然之诗,韵高而才短,如造内法酒手而无材料尔。 王士源《孟浩然集序》: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灌蔬艺竹,以全高尚。 樊泽:故处士孟浩然,文质杰美,殒落岁久,门裔陵迟,丘陇颓没,永怀若人,行路慨然。前公欲更筑大墓,阖州|绅,闻风竦动。而今外迫军旅,内劳宾客,牵耗岁时,或有未遑。诚令好事者乘而有之,负公夙志矣。 蔡传:孟浩然诗组建安,宗渊明,冲淡中有壮逸之气。 清代王士碌曾举浩然《晚泊浔阳望庐山》一诗作为范本:诗至此,色相俱空,政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画家所谓逸品是也。 清代潘德舆《养一斋诗话》:东旭早光芒,浦禽已惊聒。卧闻鱼浦口,桡声暗相拨,日出气象分,始知江湖阔、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挂席候明发,渺漫平湖中。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香炉初上日,瀑布喷成虹,精力浑健,俯视一切,正不可徒以清言目之。 闻一多:正如当时许多有隐士倾向的读书人,孟浩然原来是为隐居而隐居,为了一个浪漫的理想,为着对古人的一个神圣的默契而隐居。 轶事典故 隐鹿门山 孟浩然 *** 山水,喜泛舟,“我家南渡头,惯习野人舟。”正是适应了这性情。从涧南园到鹿门山,有近二十里的水程;从鹿门山到襄阳城,有三十里的水程,泛舟往返非常便利。也许是东汉初年的习郁,修鹿门庙、建习家池给了他启示。光武帝封习郁为侯,其封邑在今宜城。习家池则是习郁的私家园林,也就是“别墅”。习郁爱山水,而这三地联结,就构成了一条非常理想的游山玩水的路线。从宜城出发,泛舟汉水到鹿门山麓,“结缆事攀践”,到鹿门庙祭祀神灵,欣赏山林景色。然后,下山登舟,经鱼梁洲到凤林山下,舍舟登岸至习家池别墅。从习家池回宜城可以泛舟,也可以沿着冠盖里骑马、乘车。习郁就是在这条线路上,享受着“光武中兴”带来的和平安宁的生活。而孟浩然则在这如画的山水间,领略着盛唐时代的田园牧歌般的乐趣。 转喉触讳 关于孟浩然的:“转喉触讳”的典故历史上有四种记载:王维说、李白说、李元绂说、张说说。 王维说 襄阳诗人孟浩然,开元中颇为王右丞所知 。句有“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者 。右丞吟咏之,常击节不已 。维待诏金銮殿, 一旦, 召之商风雅, 忽闻上幸维所,浩然错愕伏床下, 维不敢隐,因之奏闻 。上欣然曰 : “朕素闻其人 。 ” 因得诏见 。上曰 : “卿将得诗来耶 ?”浩然奏闻 : “臣偶不赍所业 。 ”上即命吟 。浩然奏诏, 拜舞念诗曰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 多病故人疏 。 ”上闻之抚然曰 : “朕未曾弃人, 自是卿不求进,奈何反有此作 !”因命放归南山,终身不仕 。 李白说 唐孟浩然与李白交游,玄宗征李入翰林, 孟以故人之分, 有弹冠之望, 久无消息, 乃入京谒之 。一日玄宗召李入对, 因从容说及孟浩然 。李奏曰 : “臣故人也, 见( 现)在臣私第 。 ”上急召赐对, 俾口进佳句 。孟浩然诵诗曰 :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 ”上意不悦,乃曰 : “未曾见浩然进书,朝廷退黜 。何不云 : 气蒸云梦泽, 波动岳阳城 ? 缘是不降恩,终于布衣而已 。 张说说 明皇以张说之荐召浩然,令诵所作 。乃诵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 ”帝曰 : “卿不求朕, 朕岂弃卿 ? 何不云 : 气蒸云梦泽,波动岳阳城 。 ”因是故弃 。 李元绂说 孟浩然拜访华山李相, 恰巧李元绂不在,孟浩然于是留下一首绝句而去,曰 : “老夫门前三日立,朱箔银屏昼不开 。诗卷抛却书袋内, 譬如闲看华山来 。 ”一日,明皇召俾口进佳句 。孟诵 : “北阙休上书, 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 多病故人疏 。 ”何不云 : “气蒸云梦泽,波动岳阳城 ? ”由此不遇 。 失约朝宗 孟浩然四十岁时进京考试,与一批诗人赋诗作会。他以“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两句诗令满座倾倒,一时诗名远播。当时的丞相张九龄和王维等爱诗的京官都来和他交朋友。郡守韩朝宗先向其他高官宣扬他的才华,再和他约好日子带他去向那些人推荐。到了约定的日子,孟浩然和一批朋友喝酒谈诗,很是融洽。有人提醒他说,你与韩公有约在先,不赴约而怠慢了别人怕不行吧。他不高兴地说,我已喝了酒了,身心快乐,哪管其它事情。 亲属关系 个人作品 孟浩然有《孟浩然集》三卷,是唐代王士源所编,该书共收藏了孟浩然二百十八首诗,199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宋蜀刻本。通过该书衍生了许多作品,代表的有;明代毛晋刻本名《孟襄阳集》,亦三卷,编次与宋本不同;明代顾道洪刻本有补遗一卷,并附《襄阳外编》一卷;《四部丛刊》影印明刻四卷本;明张逊业刊二卷本,杨一统刊一卷本等。1975年 台北学生书局出版游信利《孟浩然集笺注》。1988年 巴蜀书社出版李景白《孟浩然诗集校注》。1998年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徐鹏《孟浩然集校注》。2000年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佟培基《孟浩然诗集笺注》。 史书记载 《新唐书·孟浩然传》 《唐才子传·孟浩然传》 后世影响 盛唐 陈贻梗“李、杜、王维都很敬仰孟浩然。很显然,除了人品,他们也不可能不多少受到这位开风气之先的前辈诗人的启发和影响,不可能不对他的成就表示应有的尊重。”李白、王维都是孟浩然的朋友,诗歌唱和,相互影响是可以肯定的。杜甫与孟浩然有无交往,还没有实证。不过,杜甫受孟浩然的影响则是显而易见的。他们崇儒、追求仕进的思想是一致的。杜甫特别钦佩孟浩然的诗,他的《岳阳楼》诗当是受到了孟浩然《洞庭湖》诗的影响,他的一些绝句也颇类浩然。对李白的影响归结起来有四个方面:第一,在不依附权贵的为人品格上。孟浩然憎恶权奸,唾弃趋炎附势之徒。宁肯“拂衣从此去,高步蹑华嵩”,也不肯立于污朝。这种品格,正与后来李白那种平交王侯、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的行为是一脉相承的。第二,在任侠精神上。孟浩然《送朱大入秦》、《送吴宣从军》、《赠马四》等诗中所表现的任侠精神,在李白的诗中俯拾皆是。第三,在诗风上。孟浩然的诗中多有自己的形象,遣词用语往往突出主位。“我”、“余”、“予”屡见不鲜,如“我来如昨日”,“予亦忘机者”,“予亦离家久”,“余亦浮于海”等等,不胜枚举。李白的诗更是如此,强烈的个性,浓厚的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与孟浩然相比则有出蓝之色。如“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等等,处处有我。第四,在诗体诗风上。孟浩然长于五言古诗和七言古诗,而这也正是李白的强项。安旗先生在《李白传》中说,这是孟浩然指点的结果。在五言律诗的创作上,孟浩然有“以古诗为律诗”的特点,李白则“多类浩然”。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律诗有彻首尾不对者,盛唐诸公有此体。如孟浩然诗‘挂席东南望……"又‘水国无边际"之篇,又太白‘牛渚西江夜"之篇,皆文从字顺,音韵铿锵,八句皆无对偶。” 孟浩然的影响,还表现在襄阳诗人的诗歌创作上。孟浩然之后,襄阳出现了不少山水诗人。有《枫桥夜泊》的作者张继,有“排青紫之念,结庐云卧,钓水樵山”的名士朱放,有为官清正、善拔人才的鲍防,有被唐玄宗誉为“诗人之首出,作者之冠冕”的席豫等。他们都是襄阳山水孕育出来的诗人,读他们的山水诗,可以明显地感到孟浩然的影响。 晚唐 晚唐文人对孟浩然的接受与传播转向了对他高洁穷蹇寒士形象的接受与传播。他们对孟浩然穷蹇的寒士形象的接受与传播,大都体现在一些零散的诗文当中。主要是以皮日休为代表的一些晚唐诗人。 宋朝 从北宋前期仁宗之时开始,到南宋灭亡之后一段时间,宋人在近三百来年的长时间中都有人在化用孟浩然诗句,或在叙事造境时学习孟浩然诗。北宋中后期文坛盟主苏轼,对孟浩然的诗有正面的响应和心灵感应般的隔代唱和。紧随苏轼之后,在“苏门四学士”之中,老大黄庭坚学孟浩然诗歌最积极,最具自觉性。南宋诗最高成就的体现者——被称为“中兴四大诗人”的尤袤、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四人。这四位大诗人,是南宋诗最高成就的代表者,单单是学习盛唐优秀诗人孟浩然的诗格、诗境与诗风,在他们那里也出现了一个 *** 。四大家都曾长时间奔波于仕途,失意后都乐居山水,徜徉于所居江南农村的田园之中。他们四人失意闲居的作品,都程度不同地受了孟浩然诗的沾溉。四人之中,特别是杨万里、陆游二人,不但学习孟浩然诗,甚至一举一动和动作神态也学孟浩然。 后世纪念 墓地 孟浩然墓在襄阳市襄阳城(襄城区)东风林南麓。其墓在唐德宗年间(780年~805年)有所“瘅坏”,节度史樊泽“乃更为刻碑”与“封宠其墓”。清末存土冢。现高1米余,底径约3米,保存尚好。 纪念馆 孟浩然纪念馆2003年新建,在襄阳市东南15公里处襄州区东津镇境内的鹿门山。始建于东汉建武年间的鹿门寺,魏晋以来曾是佛教胜地和文人雅士的聚集地。汉末名士庞德公、唐代诗人孟浩然、皮日休皆栖隐于此。鹿门寺现保存有石鹿、龙头喷泉、瀑雨池、天井、大殿等古建筑和宋、明、清三代碑刻,并有庞德公采药栖身洞、孟浩然亭、伏虎亭、望江亭等16个景点,群山环绕,清泉涓涓,周围的森林面积2600余亩,森林覆盖率92.5%,已被列为国家森林公园。

结合王维的山水田园诗谈谈你对苏轼;“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一句的理解。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也。”这是苏轼高度赞扬王维山水诗成就的。王维诗画兼长,一向兼有诗人与画诗的天赋,用画意作诗,凭诗情绘画,使山水诗与山水画互为渗透,融而为一。他的山水诗不仅体现出画诗的构图,色彩和造型之美,还能充分表现山光水色在时空瞬变中的神采。他怀着诗人的情愫,紧握画师的彩笔,使简洁优美的诗句能同时显示千里山河的绝妙画境。对各种景致的远近、浓淡、疏密、明暗的处理,无不逼真传神,甚至将动中之静,静中之动的微妙变化,都缕刻得栩栩如生如《终南山》:“太乙近古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蔼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此诗要表现终南山的宏伟壮观,却不从自然状貌作直观的描摹,而是用惊叹夸张的口吻,开始就表现它高近天都,横连海隅的气势,概括出远观的印象。紧接着写登山所见的近景,只觉自己置身于白云缭绕、青霭蒙蒙的云海之端,那奇异惊喜的心情,随之而出。在迷蒙的喜悦中,登上主峰。此刻,群山万壑因地势和位置的不同,呈现出千姿百态,以衬托中峰的雄姿。末尾而句,如沈德潜所说:“或谓末二句与通体不配,今玩其语意,见山远而人寡也,非寻常写景可比。”(《唐诗别裁集》卷九)这样理解似更切合山水写景的实际,是巧妙的收笔。再看另一首诗: 危境几万转,数里将三休。回环见徒侣,隐映隔林邱。飒飒松上雨,潺潺石中流。静言深溪里,长啸高山头。望见南山阳,白日霭悠悠。青皋丽已净,绿水郁如浮。曾是厌蒙密,旷然消人忧。(《自大散以往深林密竹蹬道盘曲四五十里至黄牛岭见黄花川》) 诗人以寸管之笔将盘曲万转的山容水姿一一如画托出。那松上雨点、溪石潺流,同深溪静语,山头长啸,彼此呼应;加上朦胧雾霭和南山日照的映衬,完全是画师的构图。晁补之指出:“右丞妙于诗,故画意有余。”符曾题序说:“昔人称诗为有声画,画为无声诗,二者罕能罕能并臻其妙。右丞擅诗名于开元天宝间,得唐音之盛,绘事独绝千古。所谓无声之诗,有声之画,右丞盖兼而有之。”(见《王右丞集》附录五序文五则) 以上均为王维以画入诗的力作。这是六朝以来山水诗创作的一大发展,它融入了画师的匠心,捕捉自然山水之美的精髓,以求神似,克服了受繁杂表象束缚,刻画过于琐细的毛病。 王维能突破山水诗人实录描摹的手法,以画法入诗,使山水诗具有浓郁传神的诗画美。具体地说,一是注重自然景物彼此的烘托映衬,如“闲花满岩谷,瀑水映杉松。啼鸟忽临涧,归云时抱峰。”(《韦侍郎山居》)“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新晴野望》);二是善于发现和捕捉大自然的生机,牢牢把握一闪而过,转瞬即逝的富于美感的形态经过裁剪、推敲、遣词,融景成诗,如“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半雨,树桫百重泉。”(《送梓州李使君》);三是注重色彩的调配。如“青山横苍林,赤日闭平陆。”(《冬日游览》)“连天凝黛色,百里遥青冥。”(《华岳》)“古壁苍苔里,寒山远山红。”(《河南严尹弟见宿弊庐访别人赋十韵》)这些经过艺术家的慧眼和审美心理精选绘制的山水景色,比之自然录象,更富吸引力,因为它表现了自然界的变化和内在的律动,写出了动与静的矛盾的统一。这就是所谓“诗中有画”的诗画美。

描写山水的景色的诗句 表现山水景色的诗句

关于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1、《黄河》【宋】王安石 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贯中州。 吹沙走浪几千里,转侧屋闾无处求。 2、《浪淘沙》【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3、《黄河二首》【唐】杜甫 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 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 黄河西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 愿驱众庶戴君王,混一车书弃金玉。 4、《咏史诗·黄河》【唐】胡曾 博望沉埋不复旋,黄河依旧水茫然。 沿流欲共牛郎语,只得灵槎送上天。 5、《望岳》【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泰山吟》【南朝】谢灵运 泰宗秀维岳,崔崒刺云天。 岞崿既崄巘,触石辄迁绵。 登封瘗崇坛,降禅藏肃然。 石闻何吨蔼,明堂秘灵篇。 7、《望天门山》【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8、《早发白帝城》【唐】李白 早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9、《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0、《题天柱峰》【唐】 白居易 太微星斗拱琼台,圣祖琳宫镇九垓。 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 玉光白橘相争秀,金翠佳莲蕊斗开。 时访左慈高隐处,紫清仙鹤认巢来。 11、《望洞庭》【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知,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12、《使至塞上》【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3、《题西林壁》【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4、《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5、《凉州词》【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16、《登高》【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7、《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一) 杜牧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崔颢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杜甫 《望岳》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画兰 明·董其昌 绿叶青葱傍石栽, 孤根......>> 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古诗词也行,七言诗!) 1、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4、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5、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6、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7、 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孔子) 水 1、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3、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 4、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 5、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郦道元《三峡》) 6、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吴均《与朱元思书》) 7、“日映青丘岛,尘起邯郸陆。江移林岸微,岩深烟岫复”(《循役朱方道路》) 8、“山嶂远重叠,竹树近蒙笼。开襟濯寒水,解带临清风”(《游沈道士馆》) 9、“长枝萌紫叶,清源泛绿苔。山光浮水至,春色犯寒来”(《泛永康江》) 10、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1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1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1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14、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15、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16、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17、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18、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9、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20、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2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22、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 23、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2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5、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26、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27、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28、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29、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有关山水美景的诗句有哪些? 1、自然景观: 冰消雪融 风和日丽 山光水色 草长莺飞 山明水秀 明月清风 奇花异草 鸟语花香 2、含有山水: 千山万水 跋山涉水 山光水色 山明水秀 山高水长 山高水低 穷山恶水 水秀山明 3、带“绿”意:一碧千里 翠 *** 流 千山一碧 碧波荡漾 翠绿欲滴 绿草如茵 4、描写景色: 万紫千红 花红柳绿 姹紫嫣红 一碧千里 翠 *** 流 翠 *** 滴 五彩缤纷 五光十色 5、带“春”: 春光明媚 春意盎然 春色满园 春暖花开 春和景明 春山如笑 6、天气: 风和日丽 烈日炎炎 和风细雨 彤云密布 晴空万里 万里无云 狂风暴雨 倾盆大雨 天昏地暗 7、花: 百花齐放 百花盛开 百花争艳 花团锦簇 含苞欲放 花红柳绿 争奇斗艳 姹紫嫣红 五彩缤纷 8、草: 一碧千里 翠 *** 流 绿草如茵 9、树: 郁郁葱葱 枝繁叶茂 红叶似火 枯木逢春 10、山: 危峰兀立 崇山峻岭 怪石嶙峋 奇峰罗列 11、水: 水平如镜 汹涌澎湃 波澜壮阔 微波粼粼 浩浩荡荡 12、天空: 碧空如洗 晴空万里 万里无云 白虹贯日、蓝天飞虹、弥天大雪形容四季特点: 春寒料峭 春意盎然 春暖花开 满园春色 春华秋实 春风化雨 骄阳似火 暑气蒸人 烈日炎炎 秋风送爽 秋高气爽 秋色宜人 冰天雪地 寒气袭人 寒冬腊月 形容繁荣兴盛景象: 济济一堂 热火朝天 门庭若市 万人空巷 座无虚席 高朋满座 如火如荼 蒸蒸日上 欣欣向荣 川流不息 描写美的景和物: 美不胜收 蔚为壮观 富丽堂皇 金碧辉煌 玉宇琼楼 美妙绝伦 巧夺天工 锦上添花 粉妆玉砌 别有洞天 描写山水美景: 锦绣河山 高耸入云 水天一色 波光粼粼 湖光山色 重峦叠嶂 山明水秀 高山流水 白练腾空 烟波浩渺 描写花草树木: 繁花似锦 绿草如茵 郁郁葱葱 古树参天 万木争荣 百花齐放 花团锦簇 万紫千红 桃红柳绿 绿树成荫 描写日月风云: 大雨如注 滂沱大雨 银装素裹 皓月千里 晨光熹微 云雾迷蒙 风清月朗 春风化雨 暴风骤雨 风驰电掣 、玉树琼花 标签:作文经典 上一篇:藏语祝福的话怎么写 祝福的藏语怎么写 下一篇:党支部对党员寄语 党支部对党员简短寄语

请问谁知道中国古代山水,人物和花鸟画的特征?

  花鸟画  中国画的一种。北宋《宣和画谱.花鸟叙论》云:“诗人六义,多识于鸟兽草本之名,而律历四时,亦记其荣枯语默之候,所以绘事之妙,多寓兴于此,与诗人相表里焉。”在中国画中,凡以花卉、花鸟、鱼虫等为描绘对象的画,称之为花鸟画。花鸟画中的画法中有“工笔”、“写意”、“兼工带”写三种。工笔花鸟画即用浓、淡墨勾勒动象,再深浅分层次着色;写意花鸟画即用简练概括的手法绘写对象;介于工笔和写意之间的就称为兼工带写。  历代花鸟画家辈出,如唐代薛稷的鹤、边鸾的孔雀、刁光胤的花竹;五代郭乾晖的鹰,黄筌、徐熙的花鸟;北宋赵昌的花、崔白的雀、吴元瑜的花鸟;南宋吴炳的折枝、林椿的花果、李迪的禽;元代李衎的竹、张守中的鸳鸯、王冕的梅;明代林良的禽,陈淳、徐渭的墨花;清代朱耷的鱼、恽寿平的荷、华喦的鸟;近代吴昌硕的花卉等,皆一代名手,绵延不绝。参见“四君子”。  中国人物画家主张以神“君形”,紧紧抓住有利于传神的眼神、手势、身姿与重要细节,强调分别主次,有详有略,详于传情的面部手势而略于衣冠,详于人物活动及其顾盼呼应而略于环境描写。在人物活动与环境景物的关系上,抒情性的作品往往借创造意境氛围烘托人物情态,叙事性的作品在采取横幅或长卷构图中,尤善于以环境景物或室内陈设划分空间,采用主体人物重复出现的方法,把发生在时间过程中的事件一一铺叙,突破了统一时空的局限。人物画中使用的笔墨技巧与技法,在工笔设色、白描和小写意作品中,更重视笔法的基干作用,为此创造了十八描。笔法或描法一方面服从于形象的结构质感、量感与神情,另方面也要传达作者的感情,同时还用以体现作者的个人风格。在写意人物画中,笔墨相互为用,笔中有墨,墨中有笔,一笔落纸,既要状物传神,又要抒情达意,还要显现个人风格,其难易程度远胜于山水花鸟画。被称为行乐图的人物肖像画,一律把人物置于最易展现其气质品格的特定景物中,具有不同于一般肖像画的特点。在色彩使用与诗书画印的结合上 ,人物画具有一般中国画的特色。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游山玩水的大陆文化意识,以山为德、水为性的内在修为意识,咫尺天涯的视错觉意识,一直成为山水画演绎的中轴主线。从山水画中,我们可以集中体味中国画的意境、格调、气韵和色调。再没有那一个画科能向山水画那样给国人以更多的情感。若说与他人谈经辩道,山水画便是民族的底蕴、古典的底气、我的图像、人的性情。

国画山水的技法特点是什么?工笔花鸟和写意花鸟的特点各是什么?

国画山水的技法特点是讲究意境。工笔画鸟的特点是讲究造型准确,严谨;而写意花鸟主要讲究的是自己的个人感受,将花鸟画出最想表达的感情。

纹身满背山水画的忌讳

男人后背可以纹风水画吗?

小笼包,无锡酱排骨,油面筋,杨山水蜜桃用英文怎么说

Buns(小笼包) Wuxi spareribs sauce(无锡酱排骨)oil gluten,(油面筋)Yang Shan peaches( 杨山水蜜桃)
 首页 上一页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