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是( )。A.科技含量高B.资源消耗低C.经济效益好

2023-09-18 09:43:37
共1条回复
LocCloud

【答案】:ABCD

新型工业化道路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故选ABCD。

相关推荐

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正确处理的主要关系是

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正确处理的主要关系是经济与环境、社会与发展、技术与人类福祉之间的关系。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必须正确处理经济与环境的关系。经济的发展应当以环境可持续性为前提,避免过度开发和污染,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资源的可再生性,以确保未来的发展。同时,社会与发展的关系也需要妥善处理。新型工业化应重视社会公平与包容,保障劳动者权益,提高就业机会和收入分配公正性,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此外,技术与人类福祉的关系也至关重要。新型工业化应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作用,推动技术进步与人类福祉相结合。技术的应用应当关注人的需求,满足人们对健康、教育、文化等方面的需求,提升人类生活品质。
2023-09-06 17:28:501

5:谈谈你对新型工业化道路特征的理解

【答案】: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共十六大确定的区别于传统工业化道路的新的工业化道路。即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从而达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能充分发挥。是从我国实际出发,汲取世界各国工业化的经验和教训,立足于当今时代经济科技发展的新水平,充分发挥自己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具有以下特征: 一是同信息化等现代高科技发展紧密结合。信息化是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实现跨越式发展。二是注重经济发展同资源环境相协调。在传统工业化模式下,虽然生产力获得较大发展,创造了巨大财富,但对资源环境不合理开发和使用,也使发展付出沉重代价。我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不能走这种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而要走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三是坚持城乡协调发展。传统的工业化道路往往经历牺牲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阶段,而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则立足于城乡共同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互相促进、相互协调。四是实现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同劳动密集型产业相结合。传统的工业化往往是用技术和资本代替劳动,而我国人口多、劳动力成本低,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是正确选择。万学金路公务员李祖华认为,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在大力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同时,发展、改善和提升劳动密集型产业,促进经济发展同保障劳动者就业有机结合。
2023-09-06 17:29:011

简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传统工业化道路的区别。

这条新路与传统工业化道路相比,它的“新”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发达国家都是在工业化之后推进信息化的。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近年来信息化发展很快,我们完全可以在工业化进程中推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从而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第二,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特别是在快速发展时期,大多数是以消耗能源、牺牲环境为代价,负面影响是很大的。因此,我们在实现工业化过程中,特别强调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强调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第三,在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过程中,机械化和自动化是主要着力点,从而导致失业问题的出现。我国的国情是人口多,劳动力成本比较低。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业化进程中,处理好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关系、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有意识地在推进工业化的同时扩大就业。很明显,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在总结世界各国工业化经验教训基础上,从我国国情出发,根据信息化时代实现工业化的要求和有利条件提出的,对于加快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必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2023-09-06 17:29:191

2009年考研政治邓论知识点详解第六章(3)

第三节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一)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含义   工业化是指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而走什么样的工业化道路,是我们面临的重大 课题。   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体现时代特点、符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二)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征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征概括起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2、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为中心。   3、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结合。   4、能够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的优势。   (三)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的意义和方向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我们必须对现有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   1、经济结构   经济结构是指国民经济的各个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整体中所处的地位,所占的比重,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对经济结构作不同的划分,比如按产业部门不同划分的产业结构,按所有制形式不同划分的所有制结构,按地区不同划分的地区结构、城乡结构,按产品不同划分的产品结构,等等。其中,产业结构是比较重要的一种经济结构。   2、产业结构的划分及其变化趋势   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部门以及每一产业部门内的各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所占的比重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产业结构也可以按不同的标准作不同的划分。比较通行的划分方法是将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划分为三大产业。   第一产业(或称第一次产业)是直接从自然界获取产品的产业部门,通常包括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狩猎业等部门,有些国家把采矿业也列入第一产业。按我国国家统计局对三次产业的划分,第一产业在我国指农业(包括林业、牧业、渔业等)。   第二产业(或称第二次产业)是以第一产业的产品为原料进行加工制造或精炼的产业部门,通常包括工业、建筑业等部门,有的国家把采矿业也列入第二产业。按我国国家统计局对三次产业的划分,第二产业在我国指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或称第三次产业)是指凡不列入第一、第二产业,不以生产实物产品为特征的所有部门,这通常指服务业。按我国国家统计局对三次产业的划分,第三产业在我国包括流通部门(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金融、保险业,房地产、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教育、科学研究、文化事业)、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国家机关、政党团体、社会团体、军队和警察)四个层次。   产业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化,且这种变化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呈现不同的特点。首先是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第二产业迅速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迅速上升并超过原来占优势的第一产业;其后随着经济的进一步现代化,第三产业又迅速发展起来,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并最终超过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产业结构变动的这种趋势是各国经济发展进程中所呈现出的一种规律性的现象。   3、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的意义   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在我国目前阶段具有重要意义:   (1)经济结构伴随经济发展发生相应的变化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规律性现象。适时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是经济结构变化规律的客观要求和具体体现。   (2)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有利于实现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平衡,有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3)我国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在我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我国已进入了必须通过结构调整才能促进经济发展的阶段。按原有结构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发展经济,不仅产品没有市场,资源、环境也难以承受。因此必须在发展中调整结构,靠结构调整来求得国民经济更快速、更健康的持续发展。   4、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的方向   今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可大致概括如下:   (1)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2)优化工业结构,增强国际竞争力。   (3)发展服务业,提高供给能力和水平。   (4)加速发展信息产业,大力推进信息化。   (5)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布局和结构。   (6)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地区协调发展。   (7)实施城镇化战略,促进城乡共同进步。   二、邓小平关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   (一)邓小平关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   邓小平关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思想可概括为“两个大局”的思想。1988年9月,他指出:“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一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1992年初,邓小平还指出:“什么时候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在什么基础上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要研究。可以设想,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这里,邓小平明确指出,沿海和内地关系的实质是如何解决全国人民共同富裕的问题。   邓小平的这个战略构想是根据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各方面的条件,东部地区先加快发展,然后带动和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最终实现全国各地区共同繁荣和共同富裕。实践证明,这是完全正确的。   (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和基本原则   1、意义   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地区问的不平衡性,保持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   (1)可以充分发挥各地优势,加快地区经济发展,有利于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   (2)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全国经济合理布局,有利于地区问的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实现全国经济的协调发展。   (3)可以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防,维护祖国统一。   2、原则   区域经济布局与发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分工合作、协调发展。   根据这一原则,各地区要在国家规划和产业政策指导下,选择适合本地条件的发展重点和优势产业,避免地区间的产业结构趋同化,促进各地经济在更高的起点上向前发展,积极推动地区优势互补、合理交换和经济联合。   三、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一)正确看待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差距   地区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经济都取得很大发展,但东部地区发展比中西部地区更快一些,出现了地区差距扩大问题。对于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发展差距问题,要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来认识。   运用历史的观点来看待这个问题,应该认识到,地区发展的差距是历形成的,是一定历史条件女的产物,带有一定的不可避免的性质,因而解决地区差距也需要一定的条件,要经过一个较长的过程。   运用辨证的观点来看待这个问题,应该认识到,对地区差距不能只从某一个局部来看待,也不能只着眼当前,而应当既看到局部也要看到全局,既看到当前,也要看到今后和未来。也不能只看到地区差距的不利方面和负面影响,也应看到一定阶段一定条件下、地区差距所包含的积极的和有利的一面,要看到它未来的变化趋势和历史作用。   综上,正确认识和处理地区差距问题,应当是既看到各个地区的发展不平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现象,又要高度重视和采取有效措施正确地加以解决。   (二)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要求我们要正确处理东部、中部、西部及东北等各类地区之间的关系,形成良好的各类地区间的互动机制,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为此我们必须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推进西部大开发。西部地区要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加快科技教育发展和人才开发,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2、促进中部地区的崛起。中部地区要依托现有基础,提升产业层次,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要抓好粮食主产区建设,发展有比较优势的能源和制造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立现代市场体系,在发挥承东启西和产业发展优势中崛起。   3、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东部地区要率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率先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率先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率先发展和改革中带动帮助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东部地区要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实现结构优化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提高外向型经济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4、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东北地区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改组改造,发展现代农业,着力振兴装备制造业,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在改革开放中实现振兴。   5、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的发展。要加大对这些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和财政性投资力度。   6、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形成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形成区域间相互促进、优势互补的互动机制,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健全市场机制,打破行政区划的局限,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间自由流动,引导产业转移。健全合作机制,鼓励和支持各地区开展多种形式的区域经济协作和技术、人才合作,形成以东带西、东中西共同发展的格局。健全互助机制,发达地区要采取对口支援、社会捐助等方式帮扶欠发达地区。健全扶持机制,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加大国家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加快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国家要继续在经济政策、资金投入和产业发展方面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 四、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业在国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表现在:   1、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人们所需要的基本生活资料绝大多数都来自于农业。   2、农业为国民经济其它部门的发展提供丰富的原材料、劳动力供给以及广阔的市场。我国工业原料的40%左右、轻工业原料的70%左右都来自于农业,大约2/3的轻工业品销往农村。   3、农业是国家资金积累的重要来源,是重要的出口商品来源和出口创汇项目,可以为经济建设提供大量的资金积累。   4、我国大多数人口在农村,且农业生产一直是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农业生产能否稳定发展直接影响着总体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稳定以及国民经济整体的发展速度。正所谓无农不稳,无农不富。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加速推进现代化,必须妥善处理工农城乡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农村人口众多是我国的国情,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才能保障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才能不断扩大内需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力度扶持“三农”的能力和条件。“十一五”时期,必须抓住机遇,加快改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做好的主要工作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略,在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的同时,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为此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工作:   (1)发展现代农业,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坚持把发展农业生产力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值能力,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2)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要挖掘农业增收潜力,增加非农产业收入,并不断完善增收减负政策,增加农民收入。   (3)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要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政府引导、群众自愿,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农村社会保障,改善农村面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4)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培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要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技能培训和文化事业,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5)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健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体制保障。要进一步深化以农村税费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统筹推进农村其他改革。   (6)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完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乡村治理机制。要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要切实维护农民的民主权利;要培育农村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   (7)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确保财政用于“三农”投入的增量高于上年,新增教育、卫生、文化财政支出主要用于农村,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重点要放在农业和农村。改革政府支农投资管理方式,整合支农投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鼓励、支持金融组织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积极发展小额信贷,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农业和农村。   (8)切实加强领导,动员全党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切实提高农民收入   1、意义   提高农民收入的问题不仅关系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还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重要的政治、社会问题。我国目前农民收入水平过低、增长缓慢的问题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如不及时加以解决,必将成为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   2、措施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农民增收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认真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业投入,强化对农业支持保护,力争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尽快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   2004年2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提出了以下实现农民收入增长的具体措施:   (1)集中力量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产业,促进种粮农民增加收入。   (2)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   (3)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4)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增加外出务工收入。   (5)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搞活农产品流通。   (6)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   (7)深化农村改革,为农民增收减负提供体制保障。   (8)继续做好扶贫开发工作,解决农村贫困人口和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   (9)加强党对促进农民增收工作的领导,确保各项增收政策落到实处。   五、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一)意义   提高城镇化水平,转移农村人口,有利于农民增收致富,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和持久的动力,是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措施。随着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推进城镇化的条件已渐成熟,要不失时机地实施城镇化战略。   (二)措施   要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具体来说,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分类引导人口城镇化。对临时进城务工人员,继续实行亦工亦农、城乡双向流动的政策,在劳动报酬、劳动时间、法定假日和安全保护等方面依法保障其合法权益;对在城市已有稳定职业和住所的进城务工人员,要创造条件使之逐步转为城市居民,依法享有当地居民应有的权利,承担应尽的义务;对因城市建设承包地被征用、完全失去土地的农村人口,要转为城市居民,城市政府要负责提供就业援助、技能培训、失业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等。鼓励农村人口进入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定居,特大城市要从调整产业结构的源头入手,形成用经济办法等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机制。   2、形成合理的城镇化空间格局。要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逐步形成以沿海及京广京哈线为纵轴,长江及陇海线为横轴,若干城市群为主体,其他城市和小城镇点状分布,永久耕地和生态功能区相间隔,高效协调可持续的城镇化空间格局。已形成城市群发展格局的京津冀、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等区域,要继续发挥带动和辐射作用,加强城市群内各城市的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增强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具备城市群发展条件的区域,要加强统筹规划,以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为龙头,发挥中心城市作用,形成若干用地少、就业多、要素集聚能力强、人口分布合理的新城市群。人口分散、资源条件较差、不具备城市群发展条件的区域,要重点发展现有城市、县城及有条件的建制镇,成为本地区集聚经济、人口和提供公共服务的中心。   3、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规划城市规模与布局,要符合当地水土资源、环境容量、地质构造等自然承载力,并与当地经济发展、就业空间、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相适应。加强城市水源地保护和供水设施建设。缺水城市要适度控制城市规模,禁止发展高耗水产业和建设高耗水景观。地下水超采城市要控制地下水开采,防止地面沉降。城市道路以及供排水、能源、环保、电信、有线电视等的建设,要破除部门和地方分割,在统一规划基础上协同建设,减少盲目填挖和拆建。加强城市综合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稳步推进城市危旧住房和“城中村”改造,保障拆迁户合法权益。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要延续历史,传承文化,突出特色,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和风景名胜资源。强化城市规划实施的监管,推进城市综合管理,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4、健全城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破除城乡分割的体制障碍,建立健全与城镇化健康发展相适应的财税、征地、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等制度。完善行政区划设置和管理模式。改革城乡分割的就业管理制度,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口登记制度。   六、实现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实行速度、结构、效益、质量的统一   (一)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1、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含义   经济增长方式有两种: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和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前者强调增加投入,主要通过增加生产要素的数量来实现经济增长;后者强调改善投入产出关系,主要通过提高效率和效益来实现经济增长。   2、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意义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根本转变的必要性和意义表现在:   (1)可以节省资金和资源的消耗,提高资金和资源的利用率,从而缓解我国经济发展同人均资源相对不足和资金严重短缺的矛盾,并有利于防止生态环境恶化。   (2)可以减少固定资产投资,从根本上抑制需求过旺和成本攀升,有助于减少财政赤字,消除通货膨胀。   (3)可以提高消费品质量和档次,增加消费品品种,适应社会需求结构变化的需要,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4)可以有更多的资金用于国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充分发挥现有设备的生产能力;从而有利于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活力。   (5)可以促进科技进步,提高生产效率,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适应国内外竞争越来越依靠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的需要。   3、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途径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关键在于依靠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经济运行机制:一是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降低消耗、提高质量、增加效益的企业经营机制;二是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机制;三是形成有利于市场公平竞争和资源优化配置的市场机制;四是形成有利于实现集约型增长的宏观调控机制。   (二)经济效益   社会主义经济效益是指社会主义经济活动中劳动消耗或劳动占用与所取得的符合社会需要的劳动成果的对比关系,即投入和产出的比率。提高经济效益就是要用一定的投入去取得尽可能多的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我国的经济发展必须坚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   1、社会主义经济效益的特征   (1)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程度为基本依据。   (2)要符合节约社会劳动时间的要求(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就是个别劳动时间要等于或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3)要把微观经济效益和宏观经济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起来考察。   2、提高经济效益的意义   经济效益低下是我国经济生活中诸多困难的症结所在。提高经济效益对我国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1)可以缓解我国人口多、资源相对不足、资金短缺等矛盾。   (2)能增加有效供给,缓解供需之间的矛盾,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3)可以加快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三)速度、结构、效益、质量的统一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处理好速度、结构、效益、质量之间的关系。   1、结构与速度。结构合理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   2、结构与效益和质量。结构与经济效益和质量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3、速度与效益和质量。速度与效益和质量是辩证的统一。   总之,经济发展必须以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速度,结构、效益、质量之间的统一,真正走出一条速度较快、效益较好、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路子。
2023-09-06 17:29:311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坚持

【答案】:A,B,C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含义,是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2023-09-06 17:29:511

新型工业化道路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

【答案】:错误。党的十六大报告对新型工业化道路作了概括,即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路子。
2023-09-06 17:30:001

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新的产业格局,其主要内容有()。

【答案】:A、B、D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方向,因而不可能主张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故而不选C项。
2023-09-06 17:30:091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要全面把握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意义,必须了解传统工业化道路的特点及其弊端。新中国建立后,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当时的国际环境,从一五时期到改革开放前夕,我国的工业化没有突破苏联计划经济的模式。 其特点是:1、在所有制结构上,实行单一的公有制; 2、在资源配置上,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3、在发展战略上,优先发展重工业; 4、在发展方式上,追求高速度和粗放式发展; 5、在工农与城乡关系上,工业依靠工农产品剪刀差积累资金; 6、在国际关系上,因特殊的历史背景而片面强调自力更生。
2023-09-06 17:30:181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总方针,战略目标是什么?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总方针: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从而达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能充分发挥。从我国实际出发汲取世界各国工业化的经验和教训。立足于当今时代经济科技发展的新水平,充分发挥自己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工业化是由农业经济转向工业经济的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存在着一般的规律性;但在不同体制下,在工业化的不同阶段可以有不同的发展道路和模式。扩展资料:战略目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目标,是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年均增长7.2%左右,到2020年将超过4万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可以达到3000美元。制造业增加值占总商品生产增值额的比重提高到64%左右。达到工业化国家该项指标60 %以上的要求。国民经济信息化水平提高到50%以上。目前中国的信息化水平约为10%,迅速提高国家的信息化程度是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新型工业化道路
2023-09-06 17:30:481

建国初期为什么要走工业化道路

偷师苏联
2023-09-06 17:31:106

简述建国初期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的所有强国都是工业强国,中国要想腹腔肯定要走工业化道路。而且现在是热兵器时代,一切武器装备的保障就是工业,只有有了雄厚的工业基础,才能锻造出一支足以抵御外敌的军队。
2023-09-06 17:31:432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原理说明我们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以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答题要点: ⑴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根本的物质动因和最终的决定性力量。因此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十六大报告强调,在我们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发展中大国进行现代化建设,我们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⑵发展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立足中国现实,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开拓推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新途径。发展必须相信和依靠人民,要集中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⑶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十六大报告指出,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从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和我国国情出发,为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基本实现工业化作出的科学规划,是加速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实现现代化的战略举措。 ⑷历史唯物主义还告诉我们,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由于历史条件不同,我国工业化道路不能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的老路。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2023-09-06 17:31:511

“工信部”为什么要把工业和信息化放在一起?

多少个部门有能怎么样 最终 说话算的 就那么一人
2023-09-06 17:32:154

中国的工业化道路与西方国家曾经走过的工业化道路有什么不同?

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没有赶上工业革命带来的重工业热潮,早期重工业基础差 后天重工业为国家干预建设,不是正常的工业化发展 工业发展严重不平衡,国家的作用更为明显
2023-09-06 17:32:262

发展中国家中的新兴工业化国家有哪些

通过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国能够较快地基本实现工业化,这将使世界工业化人口增加一倍,共享工业化成果;极大程度遏制南北差距拉大。 从世界范围看,中国基本实现工业化具有重大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就控制人口增长数量而言,中国在工业化进程中控制人口增长的举措及其成就 9熏是对世界的巨大贡献。按20世纪70年代的生育率计算,中国实行计划生育近30年来共少出生了3.38亿人,这意味着如果没有中国的贡献,世界60亿人口日(1999.10.12 )将提前四年到来。按国际通用标准,目前人口基数庞大的中国的人口增长率在世界各国中已处于低增长率的行列,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全球人口问题的巨大压力。 其次,中国实现工业化,将使世界工业化人口增加一倍。据中国社科院人口研究所专家预测,2020年中国人口将达14.8亿人,世界总人口将增至77.3亿人,中国占世界人口的比重由现在的21%降为19.1%。目前工业化国家的人口不到全球总人口的20%,由于工业化国家人口增长率较低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则较高,到2020年这些工业化国家的人口总数占比也不会超过20%。考虑到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且GDP增速在发展中国家中首屈一指,中国完全有可能在发展中国家中率先实现工业化。这就是说,单一个中国实现工业化,就使将近20%的世界人口实现工业化,这是中国对世界的巨大贡献。 最后,中国实现工业化将使世界工业化人口再增十几亿,对南北差距拉大无疑具有重大的遏制作用。从总体上看,南北差距是在不断扩大的,其主要原因是占发展中国家绝大多数的欠发达国家经济状况在恶化。据联合国统计,1980年北方国家的GDP是南方国家的3.6倍,目前差距扩大到4.1倍;从个人收入看,1960年富国与穷国差距为31∶1,目前为74:1。特别严重的是,目前发展中国家中经联合国批准的最不发达国家已从1971年的25个增至目前的49个。虽然从发展中国家分化出来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和石油出口国,以及20世纪90年代以来亚洲一些发展中国家(中国除外)的经济增长迅速,皆有助于制约南北差距进一步拉大,但制约作用仍然有限。因此,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无疑将对南北差距拉大具有重大的遏制作用。二中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对已有工业化道路深刻反思的结果,对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其中的大国具有重大借鉴意义。 在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全球性问题,严重威胁着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情况下,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发展中国家应当对迄今已有的工业化道路进行认真反思。中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至少体现三个向度的反思: 第一、对发达国家工业化道路的反思。发达国家工业化道路的主要特点是:在实现工业化过程中特别是快速发展时期,大多数是以能源高消耗、环境破坏为代价,即“先发展,后治理”;注重机械化和自动化,与此问时出现了严重失业问题;往往遇到严重的资金瓶颈、技术瓶颈和市场瓶颈;都是在工业化之后推行信息化。显然,在人口、资源、环境等全球性问题日趋恶化、新科技革命和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的新国际环境里,这种特点的工业化道路是难以重复的,发展中国家必须找到一种新的发展道路。 中国努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在充分考虑中国国情和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深刻反思发达国家工业化道路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摸索出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通过这条全新道路,中国完全可以在工业化过程中推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从而发挥后发优势,加速度推进工业化进程。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强调处理好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要扩大就业,要使中国这个人口大国的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这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一个重要战略考虑。在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的大环境下,中国完全可以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尽可能弱化工业化的资金、资源、市场瓶颈。 第二、对新兴工业化国家工业化道路的反思。从发展中国家中分化出来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在工业化上所取得的成就,在大多数经济学家看来,并不具备多少普遍意义,尤其像亚洲“四小龙”这些国家和地区所具有的诸多特殊条件,并不是其他发展中国家所能具备。同时,新兴工业化国家在很大程度上是以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道路为范式,重复显现这条工业化道路的诸多弊病。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兴工业化国家如墨西哥、阿根廷、巴西等国债务和金融危机不断;亚太新兴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则是以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农业潜伏危机、技术上过份依赖外国以及分配差距日益扩大为代价的,90年代末更是爆发了举世震惊的金融危机。更重要的是,从现实情况看,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比较成功的11个新兴国家和地区中,除巴西以外,其他都是小国或地区。这就意味着,对正在进行工业化的发展中小国而言, 可能有较多可资借鉴的经验,而对于发展中大国来说,则太少了。 第三、对赶超型工业化战略的反思。面对工业化先行者的强 大压力,赶超是包括中国在内所有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必然逻辑。但是,如果赶超是不可持续的,那么这种赶超是没有多少实质意义的。 实施赶超型工业化战略的典型莫过于苏联,后有以苏联为范式的中国、印度等国。这种赶超型工业化战略的主要特点是粗放化的、数量扩张型的,优先发展重工业。不可否认,它曾发挥了巨大的历史作用。随着时代主题的根本转换,世界新科技和信息革命浪潮的涌动,人口、资源和环境等全球性问题的显现和恶化,这种赶超战略便难以为继。因此,必须及时反思和改变这种赶超战略。中国20多年的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这种典型赶超战略的反思和对新型赶超战略的探索,努力使赶超具有可持续性,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以便较快地顺利地实现工业化。 以上三个向度的反思,对于发展中大国尤有启迪。因为,综合人口、国土面积、GDP指标和对外贸易额指标等四项标准看,当今世界的大国共有21个,已经实现工业化的大国有8个,正在进行工业化的发展中大国为13个。这就是说,当今世界的大国中约有70%的大国仍处于不发达状态。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和最有前途的发展中大国,基于对迄今已有的工业化道路的深刻反思,为了较快地可持续赶超工业化国家,努力开辟新型工业化道路,这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大国具有诸多的借鉴意义。三中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将有利于世界的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从而对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工业化国家的历史表明,当一个国家的工业化进入到中、后期阶段,其资源的消耗增长速度加快,消耗量加大,环境污染加剧。目前,不足世界人口20%的工业化国家消耗着世界60%以上的能源和50%以上的矿产资源,全球的再生性资源消耗速度已超过地球再生能力(现在地球需要14个月时间才能再生出人类12个月内所消耗的再生性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并迅速全球化。而中国实现工业化将使世界工业化人口再增加一倍,如果中国仍走传统的工业化道路,那么整个世界的资源、环境、生态体系是根本支撑不了的。 譬如能源消费。国外经验表明,在工业化中、后期能源消费方式的结构会发生变化,主要是在一次能源消费中,对热值高、污染少的石油消费需求迅速上升。在目前的所有工业化国家中,石油消费在全部能源消费中的占比都超过40%。我国石油消费也出现逐步上升趋势。一旦中国实现工业化,如果中国的石油消费也达到工业化国家的平均水平,到2020年可能需要28亿吨原油,而中国自己所能生产的很可能还不到4亿吨,世界石油的总产量也将只有40亿吨,其中可以提供出口的只有15亿吨左右,即使全部给中国也不够。所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尽可能降低能源(石油)消耗,对世界的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深远的意义。 同时,能源的消耗又是全球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工业化先行国家既是世界能源的主要消耗国,也是世界环境污染的主要负债者。我国正处于快速工业化的进程之中,大量的能源消费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特别是大气污染。中国燃煤占世界煤炭消耗量的27%,是目前全世界唯一的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大国,煤炭燃烧是大气污染的最大污染源,在我国大气中,约87%的二氧化硫和71%的二氧化碳均来自煤炭的燃烧。我国燃煤排放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居世界第一位,继欧洲、北美之后,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大片酸雨区;中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很低,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但排放总量很大,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1990年至1998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由6.1亿吨碳增至7.4亿吨碳,由占全球排放量的10%增至12%。 由于地球环境生态系统是一个内部各子系统循环交换物质能量的脆弱整体,任何一国(地区)的环境污染,终会伤及全球生态整体。因此,中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将对世界的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四中国实现工业化,将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对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从而为维护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权益作出贡献,有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实现工业化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具有多方面意义。除了前面所述的在反思方面的借鉴意义外,尚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增强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援助能力。巩固和发展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是我国对外工作的重要基石。目前,我国已向137个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并免除了一些发展中国家欠我国的债务。但是,我国的援助能力和规模还是有限的,因为我们刚摆脱贫困,心有余而力不足。我国工业化的基本实现,意味着中国经济总量进一步扩张,综合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这将使我国向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摆脱贫困的经济技术援助能力大大加强,能够向它们提供更多的经济技术援助。 二是增大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推动力。历史为发展中国家确定的经济基础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使它们的发展权利和利益要求在现存国际经济秩序里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至于它们要求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呼声发达国家更是充耳不闻。中国现已是世界贸易大国(位居全球第五,2003),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国际贸易地位将不断抬升(2020年有望挤身世界第三位),中国关于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一贯主张将会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重视,从而不断增大新旧国际经济秩序的转换力度,毫无疑问,广大发展中国家将是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最大受益者。 三是中国将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强大力量。工业化的基本实现,意味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全面加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跃上一个新的台阶,从而使我国拥有维护世界和平的强大物质力量。一方面,将使我国有充足的物质技术能力实现国防现代化,从而增强我国保卫领土和主权完整、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的现实能力;另一方面,将有力地推动多极化世界格局的形成,20年后一个历来爱好和平永不称霸的工业化人口最多的国家无疑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支柱。
2023-09-06 17:32:361

中国工业化道路的直接原因

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规划。中共十六大确定的区别于传统工业化道路的新的工业化道路。即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从而达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能充分发挥。是从我国实际出发,汲取世界各国工业化的经验和教训,立足于当今时代经济科技发展的新水平,充分发挥自己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新型工业化道路这个概念是在中共十六大提出的。它是特指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并不是指其他任何一个国家。工业化是由农业经济转向工业经济的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存在着一般的规律性;但在不同体制下,在工业化的不同阶段可以有不同的发展道路和模式。
2023-09-06 17:32:592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紧紧抓住的主线是(  )

【答案】:A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紧紧抓住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条主线。
2023-09-06 17:33:361

新型工业化道路具备了哪些条件

1、实现工业化,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2、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以信息化带动的工业化,是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为中心的工业化,是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结合的工业化,是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3、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从中国国情和世界经济发展情况出发,既遵循工业化客观规律,有体现时代特点的工业化道路。它是在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作出准确定位的基础上,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4、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增长方式,是实现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着力点。5、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确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保持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一个带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
2023-09-06 17:33:451

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新的产业格局,其主要内容有 A.以高新技术

ABD 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方向,因而不可能主张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故而不选C。
2023-09-06 17:34:071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总方针,战略目标是什么?

中国这么大,相当于一个洲,干嘛不做好全工业的布局呢,万一被别人卡了脖子岂不是受制于人,所以我国的战略就是全方位布局,不被别人卡住
2023-09-06 17:34:263

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是什么

  2010年1月自学考试《 *** 思想、 *** 理论和“ *** ”重要思想概论》真题多项选择题第6题   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是( )   A.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B.以科技进步为动力的工业化   C.同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结合的工业化   D.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 查看答案解析    正确答案: ABCD    校名师权威解析: 理解并掌握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和特点即可完成此题的选择。         
2023-09-06 17:36:061

中国的工业化道路与西方国家曾经走过的工业化道路有什么不同?

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没有赶上工业革命带来的重工业热潮,早期重工业基础差 后天重工业为国家干预建设,不是正常的工业化发展 工业发展严重不平衡,国家的作用更为明显
2023-09-06 17:36:173

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含义、特征、途径以及意义?

1,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征分析: 一是同信息化等现代高科技发展紧密结合。  二是注重经济发展同资源环境相协调。  三是坚持城乡协调发展。  四是实现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同劳动密集型产业相结合。 2,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含义,意义: 一、新型工业化的机遇: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中提出,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 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知识是提高生产率和实现经济增长的驱动器。知 识作为蕴含在人(又称人力资本)和技术中的重要成分,向来就是经济发展的核心,但只是到 了最近10年,知识的重要性才更加突出地显现在人们面前。       知识经济时代与工业经济时代相比有其鲜明的特征: (1)市场竞争主要依靠知识生产 率。工业经济时代,企业竞争的主要手段是价格竞争,在价格竞争中能否取胜的关键在于企 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我们知道,劳动生产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生产某种商品的能力,单位时 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越多,或生产同样数量的商品时间所耗费的时间越少,则说明劳动生产 率越高,反之,则越低。劳动生产率高的企业,可以在市场上与生产同样产品的企业展开价 格竞争,以低成本、大批量生产的规模经济能力取胜。格兰仕的成功,运用的是工业经济时 代常用的价格竞争手法。 (2)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主要手段,越来越转向以 非价格竞争手段为主。所谓非价格竞争指的是企业依靠为消费者提供更加新颖、实用、方便 的产品,提供更加优质的令人满意的服务来赢得消费者的竞争。要做好非价格竞争,关键在 于企业的知识生产率高低,即把新知识转化为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效率高低,知识生 产率高低取决于企业研究开发的能力高低。海尔的成功靠的是运用新知识、新技术研制出市 场需要的、消费者欢迎的新产品,靠的是依靠知识生产率取得市场竞争的胜利。 (3)知识经 济的核心环节是技术创新,通过技术创新实现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知识的生产、传播 和使用的速度不断加快,科技与经济融合发展势头更为迅猛,对科技人员和有高度熟练技能 工人的需求日益增长,学习变得非常重要,学习和创新的效率高低已经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 中成败的关键。       知识经济是无疆界的全球化经济。在相对封闭的传统工业经济时期,推进工业化的国家 曾经走过一段粗放型或资源消耗型的道路,依靠资源高投入不断推进工业化,在工业化进程 中往往遇到严重的资金瓶颈、技术瓶颈和市场瓶颈。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在国际 产业结构重新布局和调整时期,在跨国公司跨越国境、边界进行全球生产安排和金融运作的 今天,我国经济呈现高速增长和勃勃生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完全可以利用国内国际两 个市场、两种资源,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的50%以 上、技术的60%以上都是从国外引进的,正是合理运用了外部资源,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才 如此迅猛,对国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才显现得较为充分。世界500强公司中,已有400 多家在中国投资了2000多个项目,全球最重要的电脑、电子产品、电信设备、石油化工等制 造商,正在将其生产网络扩展到中国,几乎所有的工业项目跨国公司都已进入。跨国公司在 华投资企业占中国外贸出口的比例,从1991年的17%,上升到2001年的近50%,这一比例还在 不断上升之中。国际资本正源源不断地加快流入中国。1990年,中国吸收的国外直接投资相 当于东盟四国的1/3,现在相当于它们的两倍多,中国已连续10年成为发展中国家吸收国外 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2001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比2000年下降51%,而中国吸收的 外商直接投资高达468亿美元,增长15%,2002年达到526亿美元,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 吸收国外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       现在为数众多的资本、技术、管理经验等生产要素正在全球范围内四处流动,由于我国 拥有大量的质优价廉的劳动力、经济处于持续增长时期、基础设施条件日趋完善、社会治安 状况好、政府办事效率不断提高、法制环境逐步健全,而且拥有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和庞大 的现实与潜在市场,因此成为国际资本和跨国公司进行生产布局的首选地。走新型工业化道 路,我们应当充分运用全球化带来的机遇,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良 好的投资、人才、政策环境,吸引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提升工业化水平。       二、新型工业化的核心: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所谓工业化是指以工业革命或产业革命为开端,大机器工业逐步取代家庭手工业和工场 手工业而处于统治地位的过程。工业化的基本实现标志着人类社会从农业经济转变为工业经 济。所谓信息化,是指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迅速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指国民经济和社会生 活各领域信息技术应用程度不断提升的过程。       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基本上是在第一次技术革命的影响下开始的,电子信息技术当时还 没有出现,甚至信息问题对于工业化过程的重要性也还没有表现出来,所以发达国家是在工 业化之后推行信息化的。中国是一个后发展的国家,信息化发展很快,完全可以将信息化和 工业化的进程重合起来,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既不违背传统工业化 的一般规律、逾越工业化某些发展阶段,又能走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跟 上发达国家现代化步伐。       发达国家信息化的经验表明,信息技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最主要的不是其本 身作为一个产业部门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而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有力的手段,能加快信息 资源的开发利用,从而使国民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得到普遍提高, 使工业化的时间进程大大缩短,实现跨越发展。美国曾依靠汽车、钢铁和建筑三大产业的发 展,完成了工业化进程,保持过106个月的持续经济增长,创造了经济发展纪录。20世纪70 年代石油危机后,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制造业水平迅猛提升,制成品质量稳定、成本低廉, 美国逐渐丧失了工业经济的竞争优势,在80年代出现了失业率11%、财政赤字到了危险境 地、由最大债权国变成最大债务国的严峻形势。“信息高速公路”战略实施后,美国信息技 术发展迅速,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创造了美国119个月的持续经济增长,推动美国进入知识经 济时代,极大地提升了美国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       3,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途径: 我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具有坚实基础。移动通讯技术在发达国家从模拟式发展到数字 式,大体经历了10年的时间;而我国仅用不到5年的时间。信息产业部曾规划到“八五”末 期,我国移动电话拥有量为2万部,“九五”规划达到100万部。而实际发展速度是原先设想 的十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截止2002年底,我国移动电话拥有量已经达到2.07亿部,固 定电话用户达到2.14亿户,电话用户数量居全球第一,互联网用户达5000多万户,上网人数 居世界第二。一个覆盖全国、连通世界、技术先进、业务多样化的现代通信网已基本形成, 长途传输、本地交换、移动通信全部实现数字化,网络技术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2000年 我国电子通信产品制造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万亿元,成为我国制造业中第一大产业。国内许 多城市竞相提出建设“数字城市”、“数码城市”、“信息港”等。显然,在我国用信息化 带动工业化,产生经济发展的倍增效应完全可能。       我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有客观需求。我国目前已经是工业大国,但不是工业强国,我国 钢产量已连续6年居世界第一位,但轿车用钢板、冷轧薄板、镀锌板、家电板、造船板、不 锈钢板及石油专用管等10多个品种的年进口量仍达500万吨以上;目前我国95%以上的工业产 品出现了相对过剩,但由于国际竞争力能力不强,过剩的生产能力不能通过扩大出口得以消 化;出口的工业品中,原材料、初级产品和简单组装的低附加值产品占相当大的比重,高附 加值产品比重较低。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特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主要有两种方 式:一是间接带动方式,表现在信息技术和信息技术产品的水平提升方面,如光缆设施和通 讯的普及、计算机性能价格比的提高、软件的丰富等,为工业化(特别是制造业的发展)提供 更好的环境;二是直接带动方式。
2023-09-06 17:36:311

简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和要求?

楼主你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新型工业化道路所追求的工业化,不是只讲工业增加值,而是要做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并实现这几方面的兼顾和统一。(知识产权主要指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邻接权等) 希望我的答案可以解决你的问题,对你有帮助,祝你天天快乐!
2023-09-06 17:36:391

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具有哪些特征

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具有以下四点特征:1、同信息化等现代高科技发展紧密结合。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2、注重经济发展同资源环境相协调。要走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可持续发展道路;3、坚持城乡协调发展。要立足于城乡共同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互相促进,相互协调;4、实现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同劳动密集型产业相结合。
2023-09-06 17:36:491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两句话矛不矛盾?

新型工业化路子是指: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第三产业、第二产业都有可能满足新型工业化路子,所以这两者并不矛盾。
2023-09-06 17:37:171

什么是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发展的结果a工业革命b循环发展经济c产业链供应链d共?

是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发展的结果。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发展经济工业革命共享经济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2023-09-06 17:37:264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下一句是什么?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下一句是“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 安全生产方针大体可以归纳为三次变化,即:“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为了生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生产是安全与生产的统一,其宗旨是安全促进生产,生产必须安全。搞好安全工作,改善劳动条件,可以调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减少职工伤亡,可以减少劳动力的损失。减少财产损失,可以增加企业效益,无疑会促进生产的发展;而生产必须安全,则是因为安全是生产的前提条件,没有安全就无法生产。
2023-09-06 17:29:10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是什么

如今很多商品房都是混凝土结构,大家在建造房子前需先进行混凝土结构设计等,其设计需符合国家相关的标准规范要求,那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都有哪些内容呢?接下来小编就简单的给大家介绍一下。 1、 据齐家网专家介绍,根据混凝土机构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大家在进行混凝土结构设计时,其设计要包含结构方案设计、作用及作用效果分析、结构的极限状态设计、耐久性和施工的要求等内容;其中结构方案设计要符合选用合理的结构体系、构件形式和布置;结构的传力途径应简洁、明确;适宜采取减少偶然作用影响的措施等。 2、 大家在计算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要按照荷载的准永久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最大挠度不得超过相关标准,比如说屋盖、楼盖及楼梯构件,当L0<7m时,挠度值为L0/200(L1/250)。对于有抗震设防要求的,应进行混凝土结构抗震承载力计算。对于可能遭受偶然作用导致倒塌的,宜进行防连续倒塌设计。 3、 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的混凝土结构,其混凝土材料耐久性要符合相关要求,例如一类环境(室内环境干燥,无侵蚀性净水浸没),混凝土最低强度等级为C20;二类a环境(室内潮湿、非寒冷区露天环境等),混凝土最低强度等级为C25;处于二三类环境中的结构构件,其金属部件应采取防锈措施等。 小编总结:关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是什么,小编就简单的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希望通过阅读本文之后,大家能够对此有所了解。具体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可到相关网站进行查询。
2023-09-06 17:29:111

关于“美”的事例 100~200字左右

古希腊数学家普洛克拉斯指出:“哪里有数,那里就有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要我们稍加发掘,就不难发现数学的重要特征. 1、简洁与灵巧的美.数学中简洁与灵巧的美到处可见.如通行当今世界的阿拉伯数字符号,可以说是世人共识的最简洁的文字,用这种文字写出来的数和算式,不仅全世界的儿童都能认识,而且它的妙处还在于用10个有限的符号能表示出无限多的数.这与绘画时利用3种原色可以绘出众多色彩缤纷的图画,与作曲中凭7个音符能谱写出各种令人心醉的乐章一样,是多么令人惊叹的简洁美!又如在学生中间传为佳话的高斯问题:1+2+3……+98+99+100=(1+100)+(2+99)……+(50+51)=101×50=5050,更是令人为这种构思的巧妙和方法的简捷而拍案叫绝.这样巧妙的解题思路,无疑是一种美的享受. 2、对称与和谐的美.在小学数学中,对称与和谐的美比比皆是,简单几何图形中的等腰三角形、正方形、圆等都是具有对称美的直观而浅显的例子.对称美不仅表现在一些运算和数表中.如平均分具有和谐匀称的美.分数的初步认识通过对图形的平均分这种和谐的美所引起的形象思维,来指导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相反,任意分就会产生不和谐、不匀称,这又从反面强化了分数的概念,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分数概念平均分的意义. 3、深刻丰富的内在美.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数学不仅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数学是人们在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刻画的基础上,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应用的过程,这一过程充满着探索与创造、观察、实验、模拟、猜测和调控等等,如今已经成为人们发展数学、应用数学的重要策略.正是由于有上述特点,构成了数学中的这种内在美.数学中的这种美,不是以色彩、线条、旋律等形象语言表现出来,而是把自然规律抽象成一些概念、法则或公式,并通过演绎而构成一幅现实世界与理想空间的完美图像.如在分数运算中,由于倒数的建立,除法可以转化为乘法、乘法可以转化为除法,乘和除这一对矛盾于是达到了辩证和统一,充分体现了数学的内在美.数学中的内在美在于它的本身,更重要的是它表现了人在数学创造活动中所显示的智慧、意志和才能.当我们看到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矢志不移地追求,这不正是数学美的力量的真实写照吗?
2023-09-06 17:29:111

论文关键词一般写什么

选择关键词的方法:由作者在完成论文写作后,从其题名、层次标题和正文(出现频率较高且比较关键的词)中选出来。论文关键词选取的注意点:1、学术论文的关键词必须是单词或术语。“单词”是指能包含一个词素(语言中最小的有意义的单位)的词或语言里最小的可以自由运用的单位,“术语”则是指某个学科中的专业用语。2、关键词必须准确反映主题内容。关键词是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通常来说,要以与正文不同的字体字号编排在摘要下方。一般是可选用3~8个关键词,而且多个关键词之间要用分号分隔,按词条的外延(概念范围)层次从大到小排列。 关键词的主要作用是鲜明而直观地表述文献论述或表达的主题,使读者在未看学术论文的文摘和正文之前便能一目了然地知道论文论述的主题,从而作出是否要花费时间阅读正文的判断。3、关键词应尽量从国-家标准《汉语主题词表》中选用。未被词表收录的新学科、新技术中的重要术语和地区、人物、文献等名称,也是可以作为关键词进行标注的。 
2023-09-06 17:29:111

合作比竞争更能促进社会发展

正方:合作比竞争更能促进社会发展 分析:“合作是为了共同的目的一起工作或共同完成某项任务。”(现代汉语字典)。可以是物质与物质的合作,也可以是物质与精神的合作。社会主要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经济上,在如今这个社会化大生产时期,没有合作,许多产品根本无法生产,交易无法进行。如工厂里没有技术与管理的合作,不可能产生优质的产品;流通领域,没有生产者与销售者的合作,商品不能顺利交换,社会再生产无法顺利进行。资源的不均匀分布使合作成为必要。只有通过合作,才能互通有无,实现资源共享,避免资源的浪费。分工的深入发展加深了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目前全球有40%的产品是由跨国公司生产的,没有国际的合作又怎么行呢?还有一些经济合作组织,如世界贸易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都是合作的体现,都为世界的繁荣发展作出了贡献。政治上没有合作也没有发展,尤其如今面临的一些重大问题,必须大家联手应对。如反恐,环保等问题。文化上,人类辉煌的文化遗产无不是合作的成果,如长城,金字塔等,而且合作也促进了各种不同文化的交流,如三藏取经,文成公主进藏,各种文化在交流中互相取长补短,才能有所创新,有所发展。 竞争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与他人争胜。”(现代汉语字典)。竞争固然有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但如果把社会比作木箱的话,每个人都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就好像从各个不同的方向使力拖动木箱,很多力会被抵消掉;而合作是大家都朝着同一目标往一个方向使力。仅凭常识就可以知道,后者更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反方:竞争比合作更能促进社会发展 分析:竞争意味着发展壮大自己,使自己更占优势。既包括与自然的竞争也包括与人的竞争。没有与自然的竞争,我们还依然生活在原始森林里茹毛饮血;没有与自然的竞争,我们还处于洪魔旱灾的威胁中;没有与自然的竞争,我们不可能克服自身的局限登上月球,冰冷的两极不会有人的足迹。没有竞争的人生是平庸的,没有竞争的社会是一池死水。学习上的竞争使人不断进步,商业的竞争促使生产者改进技术,提高生产率。有竞争,才有体育场上零的突破,才有破纪录时激动人心的场面;有竞争,才有各种越来越先进的发明,丰富和便利我们的生活。正是不同领域各式各样的竞争使每个人都致力于不断发展自己。社会中每个人,每个领域都最大限度的发展了,社会自然也得到发展。 合作确实也是需要的,但合作的前提是竞争力的增强,合作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竞争。“强强联合”是为了在市场上占有更大优势,“南南合作”也是为了使发展中国家在“南北对话”中更有底气。反恐统一战线不也是与恐怖分子的竞争吗?故没有竞争合作不能实现,合作也是为竞争服务的,可见竞争比合作更重要,竞争更能促进社会发展。
2023-09-06 17:29:121

南水北调是什么意思 南水北调的作用

  “南水北调”即“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战略性工程,分东、中、西三条线路,东线工程起点位于江苏扬州江都水利枢纽。南水北调是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工程。这项工程以北调长江水为主要目标,以解决西北、华北长期以来的干旱问题,从而实现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等河流的联接。  我国南涝北旱,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大大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促进南北方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西线工程在最高一级的青藏高原上,地形上可以控制整个西北和华北,因长江上游水量有限,只能为黄河上中游的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补水。中线工程从第三阶梯西侧通过,从长江中游及其支流汉江引水,可自流供水给黄淮海平原大部分地区;东线工程位于第三阶梯东部,因地势低需抽水北送。
2023-09-06 17:29:131

如果有女的和你说:妈妈叫我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怎么回答?

你就说,我妈妈也说了,多和别人沟通,你会发现更多的事情,比如你暗恋他很久了。
2023-09-06 17:29:152

医疗事故鉴定书包括哪些内容

医疗事故鉴定书包括以下内容:1、医疗事故当事人的基本信息;2、作出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所依据的材料;3、对鉴定过程的说明;4、医疗事故等级和责任程度;5、法律规定的其他内容。【法律依据】《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第三十五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一)双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及要求;(二)当事人提交的材料和医学会的调查材料;(三)对鉴定过程的说明;(四)医疗行为是否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五)医疗过失行为与人身损害后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六)医疗过失行为在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的责任程度;(七)医疗事故等级;(八)对医疗事故患者的医疗护理医学建议。经鉴定为医疗事故的,鉴定结论应当包括上款(四)至(八)项内容;经鉴定不属于医疗事故的,应当在鉴定结论中说明理由。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格式由中华医学会统一制定。
2023-09-06 17:29:181

数学文化等同于数学史与数学美吗?

侧重点不同,数学文化重视数学的人文方面,数学史重视数学发展过程中数学思想的演变,以及对数学历史的考证,数学美是发现看到数学符号,数学思想,数学结构,其中能够让人产生愉悦或者敬畏的享受。
2023-09-06 17:29:191

请问竞争与合作哪个更重要?

我们语文课本上说“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但同时也是一个更加需要合作的社会作为一个现代人,只有学会与别人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竞争与合作是构成人生和社会生存与发展的两股力量,社会生活中有竞争,更有合作。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人多智慧多,只要善于合作,去发挥合作和整体的力量,就能想出办法,取得成功。成功的人善于合作,因为谁都不可能是一座孤鸟。日本人流行一句话:一个中国人可以干得过一个日本人,但三个中国人却干不过三个日本人。这话虽然是说中国人有个人竞争和成功的能力,但是不善于集体协作。就拿国家男排、男篮、男足等队来说:论高度,我们比日韩队员高得多;论集训时间,我们也在他们之上。为什么在一些关键的比赛上,我们却往往输给日韩呢?重要原因之一是他们发挥了合作精神,至少合作得比我们好。可见,无论做什么事,对于善于合作的人来说,都可以在双方共同的努力下取得成功。 抓住合作是竞争的基础,竞争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更好的合作。 任何竞争都是在合作的基础上进行的,没有合作,竞争力从哪里来?你可以直接问你的对方辩友,他们是不是他们部门为这次辩论在内部竞争出来的佼佼者,如果回答是,那么你可以先恭维他们,然后问他,他们今天这么强,是不是来自于他们部门同事的合作,他们几个辩手的合作呢?我就不信他敢说不。你就可以谢谢他支持你方观点,合作是竞争的基础了。万事基础最重要,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地基是不行的。所以合作高于竞争。如果你在问他们是不是部门内竞争出来的,他说不是竞争出来的是自己报名的,那你问他们在比赛前是不是一起研究的,现在是不是一起在合作和我们在辩论。你说在这个过程中,你们没竞争,但有合作,也充分应证了合作高于竞争啊!!! 第一. 合作,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人是社会的动物,社会性的合作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人性",而相互遏制、消耗,以争胜为目标的竞争则是人"兽性"的表现。我方一再强调,"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基本法则是生物学的概念,人,不仅是自然界的人啊!人的社会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人要在这个星球上生存、发展就必须遵循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也只有这样基于人类发展意义上的合作才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根本的力量。团结就是力量啊!从历史的角度,用历史的眼光来看,是合作让人类告别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相反地,是对土地、人口和生存空间的竞争让流血和屠杀的惨剧一次次上演;是社会的资源共享和分工合作让资本主义社会创造出无数价值财富,而又是对世界霸权的向往和相互之间的遏制和无聊竞争让追求和平的人类承担起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的社会倒退!对方同学学习历史、研究历史,我想,不会不知道这些道理吧。竞争、并且必须是良性的合理的基于社会福利的竞争,在这个社会进步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也仅仅是促进了效率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加快社会进步的速度而已。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根本意义上的合作尚且是"皮之不存",那肤浅表面的竞争又"毛将焉附"? 第二. 合作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我方认为,从合作定义的角度讲,社会形态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社会资源共享程度的日益提高和社会福利的日益改善。合作的存在是社会分工细化的要求和结果,也是推动社会分工进一步合理化的重要依据,而竞争、尤其是不以合作为前提的恶性的极端化的竞争最可能导致的结果是胜者为王、是弱肉强食、是吞并、是垄断、是一言堂、是家天下。这与我们当今社会提倡的经济、政治、精神文明的要求,与国际经贸的全球化和国际社会的多级化发展趋势无疑都是相悖的。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对方辩友想必比我们更清楚逆历史发展潮流而动的结果会是什么。 第三. 竞争必然带来范围内一定程度的相互遏制和消耗,造成有限资源的挤占、浪费。而合作则能在最大限度上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几年以前全国各地高数量、低质量的重复建设的产生不就是因为地区之间没有相互协调的合作机制而只是一味地追求形式主义面子工程而不惜血本地相互竞争导致的吗?竞争是把双刃剑,没有合作这只有力的手,最后受伤的将很有可能是自己啊!难道我们还没有吃够内部低级、恶性竞争、消耗和不团结、不合作的亏吗?我方在刚刚的辩论中一再请教对方辩友,竞争带来的相互遏制和消耗以及对社会资源的挤占和浪费等问题如何解决如何改进,
2023-09-06 17:29:221

南水北调是哪一年开始的

南水北调是2002年12月27日开始的,南水北调工程正式开工。江苏段三潼宝工程和山东段济平干渠工程成为南水北调东线首批开工工程。南水北调即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战略性工程,分东、中、西三条线路。东线工程起点位于江苏扬州江都水利枢纽,中线工程起点位于汉江中上游丹江口水库,供水区域为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四个省。工程方案构想始于1952年提出。自此,在历经分析比较50多种方案后,调水方案获得一大批富有价值的成果。南水北调工程规划区涉及人口4.38亿人,调水规模448亿立方米。工程规划的东、中、西线干线总长度达4350公里。东、中线一期工程干线总长为2899公里,沿线六省市一级配套支渠约2700公里。南水北调真实目的是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不足的问题。南水北调旨在缓解北方水危机,实现南北经济齐飞,其深远意义为世人瞩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以解决沿线100多个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为主要供水对象,兼顾农业及其它用水,建成以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巨大。
2023-09-06 17:29:221

清明节主题班会说课稿

关于清明节主题班会说课稿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中,说起主题班会,大家一定不陌生吧?主题班会要求中心思想明确,内容丰富集中;切合学生需求,班级成员共同参加。敲定一个主题班会,都需要做哪些准备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清明节主题班会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清明节主题班会说课稿1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古诗三首》中的其中一首《清明》,作者杜牧描写的是中国传统节日清明时节的景象,借春雨绵绵寄托了作者对逝去亲人的惆怅感伤无限哀思。这是一首叙事诗,寓情于景,同时也是一首七言绝句,语言十分简洁,通俗易懂,音韵和谐。四年级的学生学了一定的古诗词,也已经掌握了一些朗读诗歌的方法。《清明》这首诗所表达的茫然若失的心情,学生可能不易理解,对此需要积极诱导,通过重点字、词的解释,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同时要从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入手,巧妙点拨,最终化解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文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诗句大意,并熟读成诵。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情感。   三、说教学重难点   1、在阅读过程中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品位诗歌丰富的内涵。   2、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说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出示图片: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几幅图,描绘的是中国哪些传日吗?(通过图片,激发学生对于了解传统几日的热情,从而引出清明节?)   2、播放微课视频,导入古诗《清明》,尽可能的把学生带入诗的境界。   3、介绍“清明”   清明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在春季。在这个节日里按照惯例,家人应该团聚,一起上坟祭扫,或是踏青游春。   4、作者简介   杜牧(803-825)字牧之,唐代晚期著名的诗人。人们把他与杜甫并提,称为“小李杜”。   5、读诗   (1)依照课本,自学古诗   “老师待会儿要提问哦,认真看,可以读出声音来的”?   (2)找同学,读古诗——“好,读的非常好!”   “有哪位小朋友感觉自己比他读的还要动听?大胆的举手!”   “好,我们为她的勇气,鼓掌!”   6、解释具体字词——“我们已经预习过了”   A、“雨纷纷”——春雨绵绵,淅淅沥沥(图画上显示的)   想一下“如果你置身于这样的雨中,你会有什么感受呢?”   B、“欲断魂”——欲、将要;断魂:形容心里十分的哀伤、痛苦。   C、借问:请问   D、“牧童”——放牛的小孩儿;“遥指”——指向远方;   “杏花村”——杏花盛开的地方?   7、简述诗意:(注意看背景图)   清明时节,细雨绵绵,路上的行人,心中烦闷,像是丢了魂似的。请问哪里有喝酒的地方?   放牛的小孩用手指着远处杏花盛开的地方。(欣赏图片)   “诗中哪一句,没有在图画中表现出来?”——“路上行人欲断魂”   8、思考:在这个节日里按照惯例,家人应该团聚,一起上坟祭扫,或是踏青游春。可诗人为什么“欲断魂”可能由哪些原因?诗人又是怎样消除忧伤之情?大家分组来讨论一下:   借酒浇愁   A、思念亲人,怀念故友   B、郊游无人陪伴   C、踏青却没有找到春天的痕迹   8、分组合作,探究、小结。   (1)请学生朗读并尝试背诵古诗。   (2)根据诗歌,用自己的话叙述诗意。   (3)体会作者心情。   清明节主题班会说课稿2   说学情:   小学三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自律性不强,但他们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和丰富的想象力,结合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并运用到教学中,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体,使他们变被动为主动,以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说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在学习中加深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质疑、解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组织学生反复默读,深入地理解课文,使学生在学习本文的过程中,感受并崇尚民族文化及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根据本课教学的特点,把“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清明"的寄意”确定为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根据文中相应句子的深层意思不明确的特点及学生已有知识储备或理解能力,确定“引导学生理解介子推写的血书的含义”为本课时的难点。   说教法、学法:   说教法:   为了能更好地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使学生能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讨论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和练习法等教学方法。   说学法:   在教学中,我将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的方法来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和合作精神。同时,组织学生根据课文需要去查寻、搜集有关资料,拓展阅读范围。   说教学过程:   在本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我将分为五个环节来具体实施教学。   交流感知→研读共品→相互释疑→巩固拓展→总结提高。   一、交流感知   认读生字、检查预习情况。   指名读全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研读共品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君臣对话的部分可分角色朗读,认真体会介子推和重耳对话时的语气。   【设计意图】朗读的训练在三年级尤为重要,分角色朗读是体会文中人物的品质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读中将情融于人物,与人物同欢共喜,读的到位,对于更好的理解课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指名读课文的4、5自然段。体会介子推回绝了重耳的重用和感谢,可以从中看出介子推的高贵品质。(不图回报、不被利益所动,关心国家兴盛,理解百姓疾苦)。   【设计意图】本文的内容暗含的东西较多,课文的难点也在这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将难点分化,化难为易。而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正是将难点化解,取众人之长。教学中始终从“读”出发,把“读”贯穿教学全过程,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三、相互释疑   1、说说晋文公勤政清明,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与介子推有什么联系?对百姓有什么影响?   (如果没有介子推用生命来激励他,晋文公就没有后来的功绩,所以介子推是晋文公成为明君的重要因素。百姓们安居乐业,对不居功劳、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   【设计意图】语文课应当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说的训练尤为重要,说好说不好都要说,要培养学生学会正确的表达自己的看法。新课程标准指出:“口语表达的训练要体现在语文教学的各个角落。”   四、巩固拓展   连一连   春节 农历正月十五 七夕 阳历一月一日 元宵 阳历四月五日 元旦 农历七月初七 清明 农历正月初一 中秋 农历九月初九 端午 农历五月初五 重阳 农历八月十五 在这些节日当中,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课后讨论、查阅相关资料达到做题的目的,既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同时能使我国的传统节日得到充分地弘扬和发展   五、总结提高   在上一节课对课文生字词学习和简单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本节课我们对课文进行深入学习。不仅了解了清明节的由来,同时也体会到文章的中心思想,理解了“清明”的内涵。   【整体设计意图】   整篇课文的教学,紧紧围绕“清明节怎么来的”展开,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式,紧紧围绕着课后习题来展开思索,由疑入手。人们常说学成于思,思源于疑。本课提炼出有价值的问题,以此为抓手,解词析句,探究问题,深入地理解课文,从而达到知识、能力、情感共同提升的目标。   其次,教学中,让读书贯穿始终。让学生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将课后的问题顺利解决,从而理解清明节为何而来,进一步地认识中国传统民俗,对晋文公和重耳的高尚品格有所了解。让学生在读中寻找问题,解决问题,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更深地领悟课文的思想内涵。   清明节主题班会说课稿3   一、说教材   说教材内容:《清明上河图》是人教版第十二册的一篇略读课文。它主要是描写清明上河图这幅画的内容以及它的地位。使我们认识到这幅画的宏伟,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精湛和古代人民智慧的卓越,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我确立了三个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读中想象,感悟古画《清明上河图》内容、特点。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设计了以读代讲的模式   2、能力目标:让学生学会收集资料,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让学生课前去查《清明上河图》这幅画的相关内容,课堂中,我让学生自读、齐读、默读通过自读自悟发现并解决问题。   3、情感目标: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精湛和古代人民智慧的卓越,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重点:应注意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精湛和古代人民智慧的卓越,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内容不应该只限于《清明上河图》本身,而是要一它为例子多介绍我国的传统文化以及国际的一些艺术典型。根据这一要求,我可以告诉学生清明上河图是国画中的工笔画,国画是我国的三大经典之一,其他两个是京剧和中医,这三者并称中国三大国粹。我还可以介绍一些古今中外的著名画家及他们的作品,如唐朝“画圣”的吴道子、清朝时期的郑板桥、现代画家齐白石;外国画家有达芬奇、凡.高、毕加索   难点:在突破教学难点方面,我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阅读能力和方法,独立阅读思考,与同学合作探究,进一步提高语文能力。为突破难点,我让学生先自己阅读并解决一些问题,还有不明白的可以在小组合作学习环节中与其他同学交流,最后老师再点平。   四、说教学方法   1、对话教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据此,在本课教学中应极力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改变传统的被动、单向、接受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课堂成为师生之间平等、宽松交流互动的平台,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3、以读代讲法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在本课教学中要以读为主,通过读读、说说、议议等环节,引导学生采用默读、自由读、指名读、集体读、师生共读,深情引读等方式,反复品读玩味,结合读中评价,逐步引导学生由读通到读懂,再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真切地感受文本。通过朗读,因声悟情,以声传情,熏陶感染内化,体现了语文学习重语感培养和情感体验的特点   五、说学习方法   在本课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主、合作、探究、积累运用的学习方法! ;
2023-09-06 17:29:231

清明节小学主题班会教案

清明节小学主题班会教案(通用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清明节小学主题班会教案(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清明节小学主题班会教案1    一、活动主题的提出   “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即是一个节气又是一个民间日子——→民俗日的由来与传统习俗——清明祭扫的意义、节气的变化——清明节的习俗变化,关注现代人们的认识——→树立文明过清明的观念——→将民族节日的文化延续下去。    二、活动目标的定位   1.知识目标:   1)知道清明节的来历,它是我国众多民间众多节日中的一个,在上面的几个主题中选择一个或两个进行研究。初步掌握一些统计的知识,   2)培养学生调查、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会进行简单的资料分析,并对结果做出一定的解释。   3)了解清明的习俗、节气现象和特有食谱、英雄先烈的故事,扩展学生学习方向,引导学生科学的看待传统节日所蕴涵的多层次、多角度文化。   2.情感态度:   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让他们主动探究,让学生关注身边的世界发现问题和其中的文化,培养学生尊敬他人、缅怀先烈的情感,激发爱国主意的思想。   3.价值取向: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探究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表达、沟通的能力,将先烈们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化作自己的认识,规范自己的行动与言行,以科学的态度看待民族节日,为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奠定基础,增进团队合作。    三、活动的内容:   1.提出问题,在“清明节的由来与传统习俗”、“清明祭扫的意义、节气的变化”、“清明节的习俗变化,关注现代人们的认识”、“树立文明过清明的观念”中选择合适的主题。   2.论证研究问题的合理性。   3.制订调查、研究、总结方案。   4.查找资料:学生调查、研究、比较,搜集有关数据和信息。   5.实践活动:资料搜集、社会调查、整理素材,发现分析问题。   6.交流汇报:交流、讨论分析原因、完成活动总结。   7.进一步实践:实际操作——网上祭扫英烈。   8.活动延伸:总结完善报告单。    四、涉及学科:   科学、健康教育、语文、美术、信息技术、劳动技术、品德与生活    五、教学方法:   谈话交流法、引导法、调查比较法、观察法、生生评价法、展示法、小组合作法、讲授法,重点运用谈话交流法、调查比较法、观察法    六、活动的实施步骤建议:    第一课时:选题分组   一、认识了解清明   (一)课前任务:   1.做调查:调查采访自己,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过清明时,家中会有哪些做法和习惯。清明节是怎么回事?清明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   2.观察:这一天来到前后,人们都会做些什么   3.要求:自己真实的调查所得。   4.记录自己调查、观察的结果。(调查要写出时间及具体的事例,可列表呈现)   (二)、引入主题:我们的节日——清明节   (三)、互相介绍:把自己的调查向大家介绍,指导学生学会互相学习。   (四)、提出问题,集体交流。   二、学生交流自己的所知所见,“我所知道的清明节”   1.利用交流的时间逐渐调整整理自己调查结果与见闻。   2.学生先对自己和大家的结果进行对比,后请学生在汇报中深入思考,人们的行为是否有意义,哪些活动是积极有益的,最后整理写出汇报。   3.清明节我们学校的祭扫活动有怎样的意义?你最崇敬的先烈有谁。   4.讲一讲你所知的英雄事迹,归纳出要学的精神与品质。   三、寻找、确定研究话题   1.教师先将本次主题活动训连目标明确的提出使学生的活动目的性更强。   训练大家的观察能力——清明时生活的变化   训练大家的交际能力——对市场进行调查,看看大家今天的消费情况   看看、问问邻居或长辈是否消费,趋向是怎样的   训练大家的资料搜集、整理能力——清明时分各地的各种习俗和传说、食物、有什么意义查找英雄事迹、将观察采访调查的结果做一个统计,可以表格的形式,或自己设计其他的总结方式。   训练大家的资料分析能力——针对统计的结果,你会有怎样的发现,因此又有怎样的想法产生。   2.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训练目标,来选择自己的研究采集主题。   四、指导学生设计活动进行计划    第二课时:实践活动汇报与延展    “我们的节日——清明节”   (一)总结前课任务:   1.整理沟通个人调查:小组内沟通,调查自己家、亲戚家,观察邻居、市场、街头等地过清明时的种种情况。   2.小组整理要求:将自己小组真实的调查所得,整理起来。   3.比较小组成员调查的结果。(调查要写出具体的金额或累计金额,可列表进行对比)发现共性问题   (二)引入主题:“我们的节日——清明节”   (三)互相介绍:把自己在清明前后的发现和资料,调查向大家介绍,指导小主学会互相学习,总结汇报的方式。   (四)小组整理调查结果,练习汇报。   二、小组汇报学生评价(训练评价能力)   1.主题明确   2.小组成员都有参与   3.任务完成好(采访纪实、统计结果)   4.有自己小组的思考或认识。   三、评出小组活动胜利完成的小组   四、网上祭扫英烈寄托哀思:学生与家长一起到网上祭扫英烈。   五、学生在报告中将自己的想法交流结果总结补充完整。   延伸:请父母参与设想或提出意见,使民间节日过得更有意。最后整理写出汇报。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学生   清明节小学主题班会教案2    [内容简析]   这是一篇关于清明节由来的传说,讲的是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相传,晋文公重耳流亡期间,随臣介子推,在重耳饿得头昏眼花时,割肉奉君。他护主救国的举动,感动了晋文公。后来重耳当上了国君,不忘此事,想封他为官报答他。介子推一一回绝,为避当官,他躲进深山。晋文公想逼他出来,放火烧山。介子推宁可焚于柳下,也不接受恩惠。他不图富贵,不居功劳的精神,激励着晋文公执政清明,完成治国安邦的大业。日后,晋文公怀念他,定他忌日的第二天为清明节。百姓安居乐业,也十分怀念介子推。因此,每逢清明节都要举行各种活动来纪念他。慢慢地清明节成为我国的传统节日。   本文语言朴实,故事曲折,引人入胜,是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好素材。   课文配有二幅插图:第一幅展示的是介子推割肉奉君,重耳深受感动的场景。第二幅展示的是清明节这一天,晋文公在“清明柳”前祭奠介子推的场景。这二幅图有助于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把握重点,理解课文。    [设计理念]   学成于思,思源于疑。本课设计将从问题入手。只有提炼出有价值的问题,以此为抓手,解词析句,探究问题,才能深入地理解课文,从而达到知识、能力、情感共同提升的目标。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或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学习并理解本课生字词,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字词的兴趣及能力。   2引导学生质疑、解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组织学生反复默读,深入地理解课文,使学生在学习文本的过程中,感受并崇尚民族文化及民族精神。    [重点难点]   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清明”的含义.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春秋五霸晋文公的简介及春秋战国的地图等相关课件.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调动积累,引起阅读期待。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29课,请与老师一起板书课题。(教师示范并提示书写时注意的事项)   2谁愿意把你知道的有关”清明节”的信息说一说,与大家一起分享。   3大家对清明节是怎样来的。清明节是什么样的节。清明节有哪些习俗等有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谁能再谈一谈你对“清明”一词的理解?   (学情预设:此时学生的理解,或是表面的、浮浅的、单一的,或是略有感知却不知如何准确回答的)   小结:大家对“清明”一词有了初步的理解。我相信,待我们深入地学习课文后,你对这个词会有更深刻地理解。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初步感知文本。   1自读课文。   要求:①划出文中的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②利用工具书,查出解释,并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传统、流亡、感人肺腑、狼吞虎咽、郑重、治国安邦、清明、念着、荒山野岭、恸哭、寒食节、祭奠、鞭策、座右铭、井井有条、安居乐业、不居功劳、不图富贵)   ③把课文多读几遍,达到读通、读顺、读熟的目标。   2检查自读的情况。   ①同桌互读互查,检查生字词及读书的情况。   ②师生借助字卡,认读生字词。   ③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其他同学思考,课文主要讲什么?   ④师生讨论、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质疑问难,理清思路,培养问题意识。   1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及内容,或提出有利于深入理解课文的、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梳理,分三个层次解决。简单问题学生相互提示解决。与课文联系紧密的重点、难点问题留在学课文中解决。其他问题,引导学生利用课外资源、或课余时间讨论解决)   2梳理、归纳本节课要重点解决的几个问题:   ①清明节是怎样来的?   ②清明节是纪念谁的,纪念什么?   3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解决“清明节是怎样来的”问题。   ①组织自读,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理清文章的思路。   学情预设:或用在书上分段标画的方法。(参考教参253页)或通过示意图来表示故事主要人物的人、事、物之间的关系。或通过读书看插图,提示重点的方法,理清文章的思路。   ②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清明节的由来”的问题并用示意图表示。(可以指导学生用反推法,理清文章思路,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例:(注:下文中的小号字与前面画横线的词语组成一个问题,以便提示学生深入思考)   清明节的由来怎样来的百姓纪念的习俗沿袭而来为什么介子推不居功劳不图富贵怎么知道的晋文公定“清明节”为什么见“清明柳”就像见到介子推二者之间的联系晋文公烧山,逼介子推做官,介子推焚于柳下为什么报答介子推割肉奉君之恩为什么流亡时,割肉奉君,愿主公常清明   ③各组代表展示并介绍探究成果。   学情预设:学生渴望了解重耳流亡的背景。   四引进课件,补白背景,理解割肉奉君的意义。   ①出示春秋战国的地图,简介当时各国征战的历史背景。   ②出示一代明君――晋文公的资料,讲述晋文公统一中原,成为春秋五霸的故事。使学生了解晋文公流亡的原因,及他做国君时治国的二大策略,认清晋文公使中原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没有战乱,百姓安居乐业的现状,明白介子推割肉奉君的动机。   五再读课文,调动积累,理解“清明”内涵。   第二课时   一指导读书,深入理解,品味“清明”内涵。   1读第一段,随机处理“传统节日”“感人肺腑”等词。   2(读2――8段)了解清明节传说,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①引导学生理解重耳为什么感动,边读边想象重耳饥饿难挨的情景。   ②指导学生分角色读好君臣的对话。重点理解介子推的话“做治国安邦的清明国君”。初步理解“清明”的内涵。(引导学生联系重耳流亡的背景及自己的生活经验与社会现实,谈出自己对“清明”的理解。可以理解为不做昏君,做个清正、廉明、勤政的国君。)   ③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一一回绝”“放声恸哭”所表达的内容,认识介子推拒绝做官,不图回报的高风亮节。   ④读读、议议,“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的意思,说说你对介子推的认识。(让学生在议论中感受到我们民族的文化与精神。)   ⑤指导学生默读,注意“寒食节”与“清明节”纪念的内容有什么不同。想一想,晋文公下令定了二个节日,为什么只有“清明节”成为传统节日?这说明百姓崇尚什么,追求什么?   ⑥联系“清明”前后的气候特征及自然景象,联系老柳树死而复活的样子,再体会“清明”的内涵。(“清明柳”既表示杨柳返青,万物鲜明的季节,又表示对介子推的怀念)   ⑦默读课文,想一想,晋文公勤政清明,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与介子推有什么联系?对百姓有什么影响?说说百姓后来为什么自发地过清明节。理解“清明”的内涵。(表达百姓希望有一个政治有法度、有条理,百姓安居乐业社会)   3朗读全文,感受介子推爱国护主、不居功劳、不图富贵的精神及晋文公勤政清明、安邦治国的品质。   第三课时   一指导学生写字。   1注意易错的字,要写正确。   ①“肺”字的笔顺。共8笔,最后一笔是竖,它穿过横、横折钩,一通到底,且直且长。   ②“昏”“荒”二字不可多一点。   ③“臣”字中间不是“口”。   2把字写好看。   ①“邦”字,左右结构,左高右低。   ②“荒”“策”“墓”上中下结构的字,要写紧凑,不可过长。   ③左右结构的字要注意两边大小、位置。   ④“鞭”左高窄右矮宽。   3学生书写练习。;   二小组交流。   1说说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清明节的由来。   2你还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和同学们交流。   三读“学习链接”,与同桌相互说一说清明节的第二种说法。   四小组讨论,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清明节的知识。   五美读课文,填写词语花篮。   六布置作业   说说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清明节的由来。   清明节小学主题班会教案3    活动目的:   1、让幼儿了解,插柳是黄河口一带清明节期间的一种习俗,并知道其由来。   2、通过插柳活动,培养幼儿爱劳动的习惯。   3、让幼儿理解插柳的意义,懂得植树造林的好处。   4、知道节日的时间、来历和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气氛。   5、体验人们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柳枝若干,小铁铲、小水桶的数量各为幼儿人数的一半、小面包车一辆。    活动过程:   1、教师介绍清明节插柳的习俗。   ①启发提问:“清明时节,草青树绿,黄河口一带的人们有一种习俗即折柳枝,这是为什么?”(人们要插柳)   ②教师:“小朋友知道吗,人们为什么要在清明节插柳?”介绍插柳习俗的来历:晋文公在清明节的第二天,到大臣介之推坟前祭奠时,发现与介之推同时被烧死的`柳树复活了,晋文公便掐下柳枝插在了头上,他的群臣也仿效晋文公掐戴柳枝。另外还有一种民谣说:“清明不插柳,死了变黄狗。”   2、向幼儿讲解插柳的意义,激发幼儿动手插柳的兴趣。   ①插柳可以渲染节日的气氛,增添节日乐趣。   ②插柳可以绿化周围的环境,每到柳枝展绿的时候,它便告诉小朋友们春天已来到了。   3、组织幼儿在院子周围进行插柳活动。   ①要求:四个小朋友一组,其中一人用小桶提水,两人用小铁铲松土,一人拿柳枝。四人要团结协作,看哪一组插得好又快。   ②方法:先用小铁铲松好土,然后浇水,最后插柳枝。   ③幼儿动手插柳,教师巡回指导。如:松土时可找个松软的地方,松的土要稍深点,以免柳枝歪斜不牢固。浇水不能太多。   ④柳枝插完后,教师组织幼儿将工具放好,然后小结活动的情况,表扬不怕脏、不怕累的幼儿及团结协作好的小组。   ⑤要求幼儿每天给柳枝浇水,轮流看护并管理。   清明节小学主题班会教案4    一、活动背景:   即将到来的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也是郊游踏青的好时光。清明节这个中国传统节日被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还列入法定国假日,这体现了国家对传统民俗节日的重视。然而,青少年学生虽然热切盼望清明小长假,但据我的初步调查不少青少年学生,对这个节日的民俗意义和相关传统文化知识却知之甚少,他们认为祭祖是老人的事,甚至认为是封建迷信,而扫墓则是出游的幌子,至于清明节的来历、风俗、文化内涵等他们知之甚少。针对他们缺乏对传统文化的感知、对感恩思源的精神的实践而召开了这次主题班会。    二、活动目的:   1、通过这次主题班会,希望学生作为一个炎黄子孙能全面正确的了解清明节,深切感受清明节的文化内涵,积极的过一个有意义的清明节。   2、通过这次主题班会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俗、风情和传统美德。有利于青少年对孝悌、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理解和升华在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的基础上,继承先烈遗志,发扬革命精神,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3、通过这次主题班会,增强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热爱民族文化,主动地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文化。    三、活动时间: 20xx-3-30    四:活动地点: 六年级(2)班    五、活动准备:   1、清明节习俗活动片段,爱国电影(淮海战役)片段、爱国烈士图片、哀乐、白色、黄色、紫色皱纹纸、铁丝、剪刀、包装纸、空白花圈等。   2、学生课前搜集整理清明节有关知识、资料、图片等。   3、每位学生调查自己家的家族史。   4、每组选若干名学生参加“清明知识知多少”比赛,准备竞赛的题目。    六、活动过程   班主任:清明祭祖扫墓,是中华民族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品德的具体表现。自古以来,清明扫墓不仅是纪念自己的祖先,对历史上为人民立过功,做过好事的人物,人民都会纪念他。下周就到了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为了更好的开展这次活动我们举办了这次班会.。   (一)利用竞答交流的形式让同学们知道清明节的由来和清明节的习俗。   1、引导学介绍清明节的由来   生:简述晋文公与介子推的故事(略)   生: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它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节重要,因为清明及寒食节的日期接近,民间渐渐将两者的习俗融合,到了隋唐年间(581至907年),清明节和寒食节便渐渐融合为同一个节日,成为扫墓祭祖的日子,即今天的清明节。从此,清明节踏青扫墓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搜集讲述清明节的由来更能深入领会清明节的文化内涵。   2、指导学生领会清明祭祖扫墓的文化内涵   班: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的,最主要的还是祭祖扫墓。   播放清明节习俗活动影像资料或展示有关图片,最后播放一组民间扫墓、祭祖图片或影像。   班:看了最后一组图片影像,同学们有什么想法?这是封建迷信活动吗?对待我们的先人我们该不该缅怀,该如何缅怀?(全班同学分成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口答)   总结:清明祭祖不可少,扫墓祭祖”可以帮助我们“追思先人、勿忘生者”,理解自己生活和事业基础的真正内涵,能激发人们勇于生存和追求幸福的斗志,更能体现人类生生不息、繁衍永续的精神。扫墓祭祖可以促使我们加深对自己生命原本的认识,让每个生者都牢记自己身世的渊源、了解自己生命的脉络。总之,面对先人的照片或墓碑,表达浓浓的思念和真诚的敬意,是我们生活在这片古老土地上的幸福和动力。   祭祖方式:寄托哀思的同时也要爱护城市环境,采取鲜花、水果、网上祭祀等“低碳”的文明祭祖方式,不随地燃烧纸币等祭祀用品,不乱堆乱倒等。   引导学生互相介绍自己的家族,并交流自己在清明节与父母去扫墓祭祖打算。   清明节小学主题班会教案5    教育目的   1、通过本次主题班会,让学生对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有所了解。   2、悼念革命烈士,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教育学生弘扬民族精神。    过程:   一、引入投影仪《清明》引导齐读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二、清明节的由来   教师介绍: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4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满族、赫哲族、壮族、鄂伦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   清明节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将清明节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三、都说说自己每年的清明节怎么过的。   学生自由发言。   四、清明节的风俗   1、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这就是“忙趁东风放纸鸢”的由来。   2、清明节除了放风筝,还是一个纪念祖先的日子。也就是扫墓。关于扫墓你知道多少?   让学生自由谈以前和长辈扫墓的情形,用几句话谈谈扫墓的经过。   3、目前,扫墓的形式越来越环保,仪式也得到简化,但是,你们一定要知道为什么扫墓?(缅怀英雄品质,珍惜现在生活。)   4、你知道哪些英雄故事?   让学生试着说一说。 ;
2023-09-06 17:29:101

怎么申请医疗事故鉴定流程

申请医疗事故鉴定时需要办理以下3个步骤的手续:1、填写医疗事故鉴定申请书;2、提交有关资料;3、按规定预付鉴定费。鉴定后,医疗事故的,鉴定费让医疗单位支付;不是医疗事故的,病员或家属支付费用。在诊疗护理工作中,由于医务人员诊疗护理过失,造成病员死亡、残废、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可请求有关部门处理并申请医疗事故鉴定。【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 第三十五条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一)双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及要求;(二)当事人提交的材料和医学会的调查材料;(三)对鉴定过程的说明;(四)医疗行为是否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五)医疗过失行为与人身损害后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六)医疗过失行为在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的责任程度;(七)医疗事故等级;(八)对医疗事故患者的医疗护理医学建议。经鉴定为医疗事故的,鉴定结论应当包括上款(四)至(八)项内容;经鉴定不属于医疗事故的,应当在鉴定结论中说明理由。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格式由中华医学会统一制定。
2023-09-06 17:29:101

公司更改打卡制度怎么办

自觉遵守公司更改的打卡制度。公司的规章制度的制定,不光是公司单方面的事,员工代表也会参与公司相关制度的制定,如果公司要更改打卡制度,公司也要充分考虑员工的看法,应该与公司员工一起讨论适合本公司的考勤制度,并不是公司单方面的去定制执行的事。
2023-09-06 17:29:091

现在的网络推广哪个平台最有效果,求10个最有效果的平台

随着“互联网+”经济转型的火爆,很多行业都紧密跟互联网联系在一起,而且现在线上消费已成大趋势,很多企业和商家都避免不了要在各种互联网平台打广告,所以企业要发展就必须借助互联网平台的力量。1、微信微信因其移动性与人性化应用有机结合的优势,成为了人们手机上必不可少的社交软件。2、微博以微博作为推广平台,企业或者个人以发布微博信息的方式来向网友传播信息,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产品形象,每个粉丝都是潜在的营销对象。3、百度百度是国内最大的搜索引擎,拥有超级流量入口,所以在推广方面的优势吸引了很多广告主的青睐。4、今日头条今日头条是一款新闻咨询APP,平台上综合了各种各样的资讯,用户涉及各行各业,它也一直致力于向合适的人推荐合适的新闻,其用户粘性高。5、短视频类平台现在刷短视频成了人们碎片化时间的消遣方式,短视频以其有趣新奇花费时间短的优势占据了互联网流量的风口,其中以抖音和快手两大短视频平台最为被用户熟知。网络推广我觉得可以找一家专业的培训机构系统学习一下。比如单仁资讯就不错。单仁资讯拥有实战网络营销专家团队。由央视财经评论员、电子商务专家单仁博士领衔实战网络营销专家团队。单仁资讯截至2021年1月,课程已经连续开办超过1000多届,拥有学员近15万家。是中国培训人数多、影响大的电子商务培训课程之一,被企业家称为"中国电子商务的EMBA课程"。
2023-09-06 17:29:091

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它源于宁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是什么意思?

就是说诗表达的情感可能非常强烈,非常炙热,充满激情。但是诗人在酝酿成诗的过程中,内心有可能是平静如水的
2023-09-06 17:29:0815

个人简历技能特长怎么写

简历个人特长写法技巧如下:1、写强项。弱项不要写,面试人员说不定对哪个项目感兴趣,有时会跟你聊两句,一旦聊到的是你的弱项,绝大部分人会很尴尬,显出窘态,丧失自信,这对你很不利。2、强项要写也只写两到三项。因为极少有人能够达到“十项全能”水平。如果你觉得自己有很多强项,那么招聘经理会认为你的标准可能稍低了点儿。3、不具体的爱好不写。比如你是钢琴九级,而你在简历中只说自己爱好音乐,很可能会被误解为你就是爱唱唱卡拉OK。不具体的爱好,通常会被大家理解为你根本就没有真正的爱好,更糟糕的是,人们会认为你的写作水平很差。简历爱好特长例子:兴趣爱好,爱好旅游,特长是乒乓球。看书,唱歌,跑步。喜欢语言学习;爱运动,乒乓和网球;性格外向,乐于交朋友。画画,看小说,看日本动漫。棒球,足球,排球:团队精神。适用大多数岗位,如果你有这方面的爱好可以写进简历。
2023-09-06 17:29:081

中学数学教师必读的十本书

中学数学教师必读的十本书如下:1、伊恩·斯图尔特《数学万花筒:五光十色的数学趣题和逸事》推荐语:lan Stewart,英国著名数学教育家,一直致力干推动数学知识走通俗易懂的道路。他将自已收集的各种理外效学趣题及杂记较里成册,向我们表示了生活中一个个神秘而精彩的小故事--触拒动物游戏、纸牌一角、农民卖大头菜、漂亮猫、欺骗性骰子,还介绍了权威的数学大奖,著名数学家生平等知识性,趣味性内容。通过这些五光十色的小故事,读者不仅可以学会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技巧,而且能够亲自体会成功的数学家是怎样从小培养数学学习兴趣,激发自己的求知欲的。这个趣味横生的“万花筒”,既展现了数学的五彩斑姆,又激励大家像作者一样去探索更宽广的美丽新世界。2、胡·施坦豪斯《数学万花镜》推荐语:以图形,图片和模型等为主,辅以必要的初等的数学说明,生动地讲述了数学各个领域里的事实和问题。一些抽象而难以理解的数学理论,通过具体的可以捉摸的实物而具体化,易于被读者接受,从而引起读者对数学的兴趣和思考,3、张奠宙《数学的明天》推荐语:纵论数学与数学教育,书中的一些观点高层建瓴,发人深省。系《走向科学的明天》从书之一,数学方面另有:《平面几何定理的机器证明》《集合与面积》《组合数学方兴未艾》《精益求精的最优化》《大千世界的随机现象》。4、M、克来因《古今数学思想》推荐语:被评为“数学思想权威性的历史”,论述了从古代一直到20世纪头几十年中的重大数学创造和发展,目的是介绍中心思想和那些在数学历史的主要时期中逐渐冒出来并成为最突出的,对干促进和形成而后的数学活动有影响的主流工作。其所极度关心的还有:对数学本身的看法,不同时期这种看法的改变,以及数学家对于他们自己的成就的理解。5、盛立人《生活中的数学--管理必读》推荐语:书分12 章,有实用价值,有深厚背景,有现代意识。6、徐胜蓝、孟东明《杨振宁传》推荐语:两岸三地已出了五种版本,本书是第五版,我们能从这本不平凡的传记中获得启示和力量。7、 刘云章、赵雄辉《数学解题思维策略--波利亚著作选讲》推荐语:本书从我国实情出发精选了波利亚的三大名著的内容及有关论文,其中也不乏作者自己的观点和态度,便于读者尽快了解波利亚数学教育理论的梗概。8、 杨世明、王雪琴《数学发现的艺术》推荐语:乃国人研究波利亚理论之杰作。9、 胡炳生《数学解题思路与方法》推荐语:作者数学功底深厚,从数学竞赛角度来谈解题方法研究。本书非常值得一读。10、唐盛昌等《高中数学解题策略》推荐语:本书既有较高的立意,又能切合教学实际,可资参考。
2023-09-06 17:29:051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

关键词:美育 数学教育 陶冶情操一、展示数学之美,激发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思维的动因之一,兴趣是强烈而又持久的学习动机。只有学生热爱数学,才能产生积极而又持久的求学劲头。因此,教师应充分运用数学美的诱发力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具体方法如下:一是通过生动的学生熟悉的实际事例、形象的直观教具,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等引入数学概念、定理、公式,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二是结合教材内容,向学生介绍数学的发展史和进展情况以及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看到数学的用处,明确今天的学习是为了明天的应用;三是根据教材内容,经常有选择地向学生介绍一些形象生动的数学典故、趣闻轶事和中外数学家探索数学思维王国奥妙的故事;四是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提出一些趣味性思考性强的数学问题;等等。二、融贯数学之美,加深知识理解数学美是美的高级形式,它的特点在于抽象的理性形式中包含着无限丰富的感性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运用大量生动的感性材料给学生以美感直觉,把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公式、定理先给学生以具体的直观形象,再上升为理性形象,成为字母与运算符号间的造型艺术,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易于接受,便于理解。教师通过严密的推理,生动的语言,优美的图形,科学的板书等作出审美示范,创设思维情境,把数学美的简单统一、和谐对称等特征融贯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获得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在潜移默化中理解数学美的真正含义。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前后比较,归纳总结,揭示内在规律,形成有序结构体系,并教给学生归纳整理的方法等手段融贯数学之美,既能促进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也能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师带领学生把正棱柱内接于圆锥、圆柱内接于圆锥、圆柱内接于球、圆锥内接于球、圆台内接于球、球内切于圆柱、球内切于圆锥、球内切于圆台以及球内切于正方体、球和正方体的所有棱都相切与球外接于正方体等等常见的特殊多面体与旋转体的相“接”相“切”问题,画出图形、分析比较,区别异同。根据多面体与旋转体的定义和性质,归纳总结各种情况下“接”与“切”的空间位置关系和各个元素之间的相互数量关系,寻觅解决问题的截面和把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解决的途径。这些优美对称的图形使学生看到美的形象,领略到美的神韵。三、创造数学之美,培养思维能力中学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是在传授数学知识和培养技能技巧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根据青少年“好想”、“好动”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通过一题多解(证)、一题多变、一法多用、一图多变等数学的奇异美,鼓励学生多向思维,标新立异,找出最优方法。教师要善于把握教学机制,创设思维境界,用数学美启迪学生思维,当学生对数学美感受最灵敏、最强烈、最深刻的时候,他们的思维也进入最佳时期,逻辑思维和灵感思维交融促进,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一旦灵感出现,他们就会感受到创造数学美的喜悦和成功后的乐趣。毫无疑问他们的思维能力也得到培养和提高。多数同学能用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和反证法给出四种证明,初步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师抓住时机,及时点拨,促进学生思维发散,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引导学生观察式子的整体结构特征,发掘题中的隐含条件,寻求其它证法。数学美的诱发力唤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启迪了他们的思维活动,经过观察、分析、联想,有的同学给出了一些新颖证法,其中提出了一种三角证法。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的奇异之美,陶醉到创造数学美的愉悦之中。这个对学生来说,可视为创造性发现。此时,师生情感交融,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深刻性、独创性等诸方面得到培养和提高。四、发掘数学之美,陶冶思想情操数学中的审美教育同文学艺术一样,具有潜在的思想教育功能。不过,数学美是美的高级形式,对缺乏数学素养的人来讲,特别是青少年受阅历、知识和审美能力的局限,不可能像文学艺术那样轻易地感受和意识到,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美学修养,认真钻研教材,深入发掘和精心提炼教材中蕴含的美育因素,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优美、愉快的学习环境和气氛,引导学生按照美的规律去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审美意识。它的核心是通过情感教育,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开启心灵,以自己的知、意、情去追求客观世界的真、善、美,引起精神上的升华,产生情感共鸣,起到美化心灵,净化感情,陶冶情操的效果。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完美的世界观也能起积极作用。例如,向学生介绍数学在祖国现代化建设和最新科学技术中的广泛应用,既激励了他们为实现四化、振兴中华而努力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决心,也美化了学生的心灵;向学生介绍我国数学发展的历史,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的杰出成就和现代数学家对数学发展的巨大贡献,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对他们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2023-09-06 17:29:031

社会中,合作和竞争哪个更重要

合作比竞争更加重要吧
2023-09-06 17:29:022

医疗事故鉴定怎么样申请

法律主观:1、双方共同申请 医疗事故鉴定 患者及其家属与医疗机构通过协商,共同委托医学会进行医疗事故鉴定的,则双方当事人可以共同到当地的卫生行政部门办理医疗事故鉴定的手续。 到达医学会后,需要填写相关的表格、证明相互身份的证件等等。如果其中一方当事人不愿意,或者不能够一起到达现场办理手续的,可以提交表明愿意通过医疗事故鉴定、与对方协商一致的书面材料。这是双方当事人共同 申请医疗事故鉴定 的情况。 2、单方面申请医疗事故鉴定 如果发生 医疗事故纠纷 后,患者及其家属不愿意与医疗机构协商、或者医疗机构不同意做医疗事故鉴定的,患者及其家属单方面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处理的,应当提出书面申请。申请书应当载明申请人的基本情况、有关事实、具体请求及理由等。书面申请是对患者及其家属单方申请的要求,而且对于书面申请的内容也做了相关的规定,不再是简单的表格和意思表示,具体为对鉴定事实的叙述和鉴定结果的请求、理由等等。 在现实 医疗纠纷鉴定 实践中,由于患者及其家属对于医疗技术问题说不清楚、对于鉴定程序也缺乏了解,往往是带有鉴定的要求就直接来到相关的鉴定机构。鉴定中心的接待人员,从方便鉴定的角度出发,会按照患者及其家属的要求,填写或者撰写相关的文书,但是,这样的帮助是出于对患者及其家属方便的基础上的,如果相关工作人员不提供这样的方便的,患者及其家属也不要生气,按照法规的相关规定,是应当撰写相关申请的。如果患者及其家属撰写相关材料确实存在困难的,可以向工作人员提出,请求协助和帮忙。法律客观:医疗事故鉴定怎么申请首先是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启动,《条例》规定,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机构关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或者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要求处理医疗事故争议的申报后,对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应交由负责医学会组织鉴定;医患双方协商解决医疗事故争议,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由双方当事人共同委托负责医学会组织鉴定。医疗事故鉴定材料有哪些医疗机构提交的有关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材料:1、住院患者的病例记录、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疑难病例讨论记录、会诊意见、上级医师查房记录等病例资料原件;2、住院患者的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检验报告)、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等病历资料原件;3、封存保留的输液、注射用物品和血液、药物等实物,或者依法具有检验资格的检验机构对这些物品、实物做出的检验报告;4、与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有关的其他材料此外,在医疗机构建有病历档案的门诊、急诊患者,其病历资料由医疗机构提供;没有在医疗机构建有病历档案的,由患者提供。
2023-09-06 17:29:011

社会实践论文的关键词要怎么写啊?是摘取正文里面的一些词吗?

  1 关键词的一般描述  国家标准对于学术论文中关键词的描述为: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报告、论文中选取出来的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从描述中可见,作为学术论文的关键词必须是单词或术语。这里,有必要对单词或术语加以解释。单词是指能包含一个词素(语言中最小的有意义的单位)的词或语言里最小的可以自由运用的单位,术语则是指某个学科中的专业用语,但许多学术论文作者使用的关键词不仅是单词或术语,还用到许多词组或短语。如杂交/混合有限元法、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静态或空载特性实验、多传感器集成和数据融合、BSP程序性能预测工具等等。即使在一些专业性编辑学方面的期刊中,也可以看到诸如:“对策与建议、科技编辑结构方法、编排校合一”等形式的关键词。由此可见,关键词的合理使用,不仅编辑在编辑文章时没有太在意,即使编辑自己在写文章时,也没有在意关键词的合理使用。以上所举例子中的关键词,显然不符合国家标准对关键词的描述,在使用上是不恰当、不合理的。  2 关键词的作用及意义  学术论文中关键词的作用及意义主要有以下两点:  (1)关键词能鲜明而直观地表述文献论述或表达的主题,使读者在未看学术论文的文摘和正文之前便能一目了然地知道论文论述的主题,从而作出是否要花费时间阅读正文的判断。  (2)期刊论文一般都会被题录型或文摘型的二次文献(检索工具)所收录,或被收录到书目型文献数据库(如光盘版《中文期刊数据库》)中。检索工具中的关键词索引和数据库文档中的按关键词编制的倒排文档就是根据学术论文提供的关键词编排的。关键词索引和倒排文档提供了快速检索文献的途径,使读者能很快查到符合要求的文献。因此,关键词具有重要的检索意义。  3 学术论文中使用关键词常出现的问题与分析  3.1 写成词组或短语  关键词使用不当中最常见的问题是将关键词写成词组或短语,如以上提到的那些词组、短语。这些问题的生产都源自作者为了使每一个关键词都尽可能准确地表达论文某一确切的含义,将关键词写全、写完整,进而写成一个词组或短语。对于这种问题,有关编辑教程已明确指出:“一定不要为了强调反映主题的全面性,把关键词写成一句句内容‘全面"的短语”。  3.2 不能准确的反映主题内容  关键词的主要作用是通过这些词的逻辑组合,揭示论文的主要内容。但许多论文在刊发时未能准确把握关键词应起的作用,结果列出的几个关键词的逻辑组合并不能有效地提示论文主题内容,也就谈不上有助于文献的标引了。如:“医学科技文稿几个常用‘省?的疏误分析”一文中,关键词仅为“发病率;发生率;死亡率;病死率”,显然,不看论文标题和全文,根本无法从这几个关键中察觉到这是一篇描述科技文稿写作的文章,而会认为是一篇医学方面的论文。对于该文关键词,笔者认为可以写成“医学:科技论文;统计;写作“较为合适。此外,以上例子所选四个关键词都未在论文标题中出现。这种情况下,如果关键词选词正确,则至少表明论文标题未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因它未能刻划出论文的主题内容?  3.3 将一些泛意词选作关键词  要切实使关键词的逻辑组合能准确起到提示论文主题的内容的作用,就应使所选的关键词确实能准确提示该文主题内容,但还是能遇到诸如:研究、使用方法、分析、问题、服务、质量等形式的关键词。由于这些关键词几乎在大多数学术论文中都可使用,使其在提示某一论文主题内容的专指性方面的作用就大大降低,失去该关键词应起的基本作用。  3.4 关键词的写作随意性太强  关键词是主题词的外延或延伸。在信息水平还比较低的情况下,通常要通过主题词来查阅有关文献。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计算机为主要检索工具查阅文献时已无须再局限于主题词,可以通过输入数个关键词并采用一定的检索策略,就可迅速准确、全面地获取所需文献。但即使是信息化水平较高,如果论文中关键词的写作太随意或使用不当,仍然会极大的影响论文检索的效率。例如:“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这个关键词就可以拆分为“西北太平洋”和“副热带高压”这两个关键词,检索时通过合理的逻辑组合(“逻辑和”),一样可以查阅到与该关键词查阅结果完全相同的文献。但反过来,如果以“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作为关键词查阅与此相关的文献,若有些文献全文并未出现该词,仅出现像“西北太平洋”和“副热带高压”这样的词汇,这些文献就会漏检,使查阅者失去一些有价值的文献。  4 关键词合理使用的几点建议  4.1 关键词的逻辑组合应能表征论文主题内容  关键词的主要作用是应能鲜明而直观地表达该论文的主题内容,并有助于查阅、检索。从关键词的一般性描述中可知,每一个关键词都应能表征某个或某一方面的确切含义。要完整准确地提示、表征一篇论文中有一定内涵的主题,就应通过数个关键词的逻辑组合来达到。显然,以一个包含较多内容的词组或短语作为关键词是不符合关键词原意与使用要求的。此外,还常出现在关键词的写作中将研究对象的母体遗漏掉。如:在“鳜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CR489基因序列分析”一文中,关键词只写出:“虹彩病毒;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CR489基因;序列分析;系统进化”,却将“鳜”这个研究母体漏掉了。显然,这种关键词无法有效地起到表征论文主题内容的目的。  4.2 有助于读者清晰理解论文主题内容  关键词除了有助于检索外,还应能清晰地提示论文主题。例如:在“论中小学生期刊视角形象的设计原则”一文中,关键词为:“视角形象;设计原则;构成要素;主信息;辅信息”,根本无法提示读者这是一篇讨论中小学生期刊在版面设计、处理方面的文章。如改写成“中学生;小学生;学生期刊;视角形象;版面设计”会更合适些。因此,关键词的写作务必要通过对它们进行逻辑组合以分析是否已达到清晰地提示论文主题内容的作用,否则,就应考虑所选的关键词是否恰当。  4.3 有助于读者检索  所选的关键词清晰地表征、提示了论文主题内容,还应考虑这些关键词是否有助于论文的检索。如采用“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这样的检索词进行文献检索,尽管这些检索词确实准确、清晰、完整地提示了要检索对象的主题,但由于这些检索词写作不符合关键词的一般写作要求与规范,就会出现如以上讨论那样,用这些词作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时就将遗漏掉许多与该论文密切相关的文献。一篇学术论文关键词选用得是否妥当,关系到该论文被检索的概率和该成果的利用率。因此,正确理解关键词的写作与使用,将直接影响到论文自身的有效价值。  摘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16ecfd01009qw3.html
2023-09-06 17:29: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