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

阅读 / 问答 / 标签

要老舍写过什么文章和资料

【简介】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享年67岁,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姓氏一拆为二),1899年2月3日出生在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现名小杨家胡同)一个满族城市贫民家庭。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满族正红旗人,北京人,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巷战中,老舍这一笔名最初在小说《老张的哲学》中使用,其它笔名还有舍予、絜青、絜予、非我、鸿来等。 1913年考入北京师范学校。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担任过小学校长、郊外北区劝学员等职。五四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民主、科学、个性解放的思潮,把他从“兢兢业业办小学,恭恭顺顺地侍奉老母,规规矩矩地结婚生子”的人生信条中惊醒;文学革命的勃兴,又使他“醉心新文艺”,由此开始生命和事业的新起点。1922年任南开中学国文教员。同年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小铃儿》。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教学之余,读了大量外国文学作品,并正式开始创作生涯。陆续发表《老张的哲学》、《赵子曰》和《二马》三部描写市民生活的讽刺长篇小说。自1925年起,陆续写了3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对乌烟瘴气的教育界做了生动的揭露;《赵子曰》的鞭挞锋芒指向以新派自诩其实醉生梦死的青年学生;《二马》的主人公是旅居英国的北京人,讽刺的仍是在封建的小生产的社会土壤里培植出来的“出窝儿老”的畸形心态——都以清脆的北京口语,俏皮的幽默笔墨,渲染北京的民俗风情,通过闭塞守旧、苟且偷安的民族心理的剖析,申述对于祖国命运的忧虑,显示出与众不同的艺术个性和思想视角。3部作品陆续在《小说月报》上连载后,引起文坛的注目。1926年老舍加入文学研究会。1929年夏,绕道欧、亚回国。在新加坡逗留期间,为当地高涨的民族解放要求所鼓舞,创作反映被压迫民族觉醒的中篇童话《小坡的生日》。1930年回到祖国,任济南齐鲁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并编辑《齐鲁月刊》。 1925年, 老舍第一个长篇《老张的哲学》问世,作品取材于老舍在北京教育界任职时的经历。小说揭露了北洋政府统治下,教育界的黑暗和混乱,在艺术上表现出幽默的艺术风格。 1934年夏到青岛山东大学任中国文学系教授。1936年夏辞去教职,专事文学创作。抗日战争爆发后,到武汉、重庆主持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工作,任常务理事、总务组长,并组织出版会刊《抗战文艺》。1946年3月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讲学一年,期满后,留美写作。1949年底返回北京。曾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及书记处书记、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中国剧协和中国曲协理事、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1966年被“四人帮”迫害致死。 老舍一生勤奋笔耕,创作甚丰。20世纪30年代就成为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著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短篇小说集《赶集》等。其《骆驼祥子》问世后蜚声文坛,标志着老舍现实主义风格的形成,达到了他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曾先后被译成十几种外文。40年代的作品有:长篇小说《火葬》、《四世同堂》等,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贫血集》、《月牙集》,以及通俗文艺作品集《三四一》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作品,主要有长篇小说《正红旗下》,长篇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散文杂文集《福星集》,剧本《龙须沟》、《茶馆》等。老舍文学创作历时40年,作品多以城市人民生活为题材,爱憎分明,有强烈的正义感。人物性格鲜明,细节刻画真实。能纯熟地驾驭语言,善于准确地运用北京话表现人物、描写事件,使作品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强烈的生活气息。老舍以讽刺幽默和诙谐轻松的风格,赢得了人民的喜爱,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我是文艺界中的一名小卒,十几年来日日操练在书桌上与小凳之间,笔是枪,把热血洒在纸上。可以自傲的地方,只是我的勤苦;小卒心中没有大将的韬略,可是小卒该作的一切,我确是做到了。以前如是,现在如是,希望将来也如是。在我入墓的那一天,我愿有人赠给我一块短碑,上刻: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 --老舍 【著作书目】 《老张的哲学》(长篇小说)1928,商务 《赵子曰》(长篇小说)1928,商务 《二马》(长篇小说)1931,商务 《文学概论讲义》(理论)1931,齐鲁大学文学院 《大波的生日》(长篇小说)1934,生活 《猫城记》(长篇小说)1933,现代 《离婚》(长篇小说)1933、良友 《老舍幽默诗文集》1934,当代 《赶集》(短篇小说集)1934,良友 《樱海集》(短篇小说集)19Z9,人间 《蛤藻集》(短篇小说集)1936,开明 《老牛破车》(创作经验)1937,人间 《三团一》(曲艺集)1938,重庆独立出版公司 《骆驼放屁》(长篇小说)1939,人间;修改本,1955,人文 《火车集》(短篇小说集)1939,上杂 《残雾》(话剧)1940,商务 《文博士》(长篇小说,又名《选民》)1940,香港作者书社 《张自忠》(话剧)1941,华中图书公司 《大地龙蛇》(话剧)1941,国民图书出版社 《剑北篇》(诗集)1942,文艺奖金管理委员会出版部 《归去来兮》(话剧)1943,作家书屋 《国家至上》(话剧)与宋之的合著,1943,南方印书馆 《谁先到了重庆》(话剧)1943,重庆联友出版社 《桃李春风》(话剧,又名《金声玉报》)与赵清阁合著,l943,中西书局 《贫血集》(短篇小说集)1944.文聿出版社 《火葬》(长篇小说)1944,晨光 《惶惑》(长篇小说,是《四世同堂》第1部)1944,良友 《偷情》(长篇小说,是《四世同堂》第2部)1946,晨光 《东海巴山集》(短篇小说集)1946,新丰出版社 《微神集》(短篇小说集)1947,晨光 《月牙儿集》(短篇小说集)l948,晨光 《方珍珠》(话剧)1950:晨光 《龙须沟》(话剧)1951,大众 《老舍选集》1951,开明 《春华秋实》(话剧)1953,人文 《老舍短篇小说》1956,人文 《福星集》(散文集)1958,北京 《茶馆》(话剧)1958,戏剧 《上任》(短篇小说)1958,作家 《四世同堂》(长篇小说,又名《惶惑》、《偷生》、《饥荒》三部曲)上下册,1959,百花;1—3部,四川人民 《正红旗下》(长篇小说,遗著,未完) 《我这一辈子》(中篇小说) 《老舍小说集外集》1982,北京 《老舍文艺评论集》1982,安徽人民 《老舍选集》(1—4卷)1982,四川人民 《老舍戏剧全集》(1一4卷)1982,戏剧 《老舍新诗》1983,花山 《四世同堂补篇》(长篇小说)1983,百花 《老舍散文》1984,百花 《老舍经典作品选》2002,当代世界 《草原》 未知 《第一堂课 》1983年,文集 《猫》未知记得采纳啊

老舍写的短篇爱国文章

p

《老舍散文》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我整理的《老舍散文》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老舍散文》读后感1 书似一盏明灯,照亮人生前进的道路;书又似一座小桥,连通了心与灵的两岸;书更似一叶帆,推进着一艘优扬的小船不断前进。 趵突泉是美的,老舍眼里它也是美的,但有些悲,让人感到悲。不知为何他的文章多是悲,少欢。使人不解,但又让人知前时的事,让人心欢。趵突泉,水突突冒。水,淡淡,红墙白瓦倒映水中,好像地上有的,水里也会有。一片落叶,水动了,一圈圈水波,随着目光泉在突出,但老舍笔下,只喜欢它流出的小溪。但随着走,发现了,我也明白了,人类对自然的破坏,趵突泉就是范例,再清的水,再绿的树,只要,人们打起小地摊,那美,就不复存在了。 地上有了杂物,无言可说,能干什么?虽乱,但久立望,天下第一泉,又不得不赞叹天然的美。《趵突泉的欣赏》让我感到了祖国的美丽,感到当时社会的可恶,甚至把我带入那些陈年旧事的意境之中,不知不觉中,触到了一颗湿润的心。兴许,老舍当时,也为祖国而叹息,想让祖国走向光明吧!不然,他为何为国而悲呢? 随页飞,大明湖也乃济南一绝,美丽动人,山上佛寺,湖光映高山、白云。济南主要是水,大明湖和趵突泉都是美丽的,是济南一绝,都是美的。但是,老舍能看出真正的美丑,丑是丑,美是美,从不胡说。从美中看丑,丑中看美,但一定都是爱国的。无论是什么,大明湖很美,但它发现了水泥沙石,田地让美失去原色,美不在美了。 《老舍散文》读后感2 此时的我,最喜爱的也便是沐浴他笔下的春风。他的作品,大多超出了我眼里散文的优美极致与那言有尽而意未尽的一时印象。他的作品,并没有深奥的学术用语,也没有华丽的词藻堆砌,更不像朱自清先生的优柔似畅饮美酒,而却只是有着浅显易懂的道理。朴素幽默的语言,蕴含着细腻的感情,但又在不经意间沐浴到了一丝他笔下最自然简朴的春风,也恰有神清气爽之感。他,正是“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 老舍先生的《一些印象》,我隐约记起那几句,“在秋天,水和蓝天一样的清凉。天上微微有些白云,水上微微有些波皱。天水之间,全是清明,温暖的空气,带着一点桂花的香味。山影儿也更真了。秋山秋水虚幻地吻着。山儿不动,水儿微响。那中古的老城,带着这片秋色秋声,是济南,是诗。”先生的语句中,满满地透出对那济南的情有独钟。简约几笔,那秋色,那山,那水,让沉思的我慢慢进入了老舍先生笔下的济南。去听,去望,去闻…… 可又在秋风沐浴中添上几笔闲杂,到底硬联成一首七律。“多少春光轻易去?无言花鸟夜知秋。东风似梦微添醉,小月知心只照愁!柳样诗思情入影,火般桃色艳成羞。谁家玉笛三更后?山倚疏星人倚楼。”几句七律,又恰好就是老舍先生的独特之处,把先生的学养才华融入到七律之中,让每个字都如此灵动纸上,直奔灵魂。 那一缕,一缕朴实的春风,随着先生的笔墨,吹拂着我的长发……慢慢地,吹。 《老舍散文》读后感3 今天,我读了老舍写的作品《养花》,读完了这篇文章,使我有了许多感想。 这篇文章讲的是老舍把养花当做乐趣,通过亲身去做,得到了许多知识。 确实如此“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以前在我奶家,有一个宽敞的大院子,我奶就在院里种点花或草,但并不种那些名贵的花和草,因为珍贵的花草不容易养活。但如果真让花草自生自灭,那草和花长的也不会发那么枝繁叶茂。我奶家的花草长的茂盛也有一份功劳。在平时,每天写完一篇字,我便到院中浇水施肥,不几天那些花草就长一大块。 记的有一次,我买了一料丑菊的种子,我便把它种下,天天浇水,盼着它快点大,因为我倒要看看有如此恶名的花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可产事与愿违,它偏偏跟我过不去,懒洋洋地睡大觉,连花的影子也没有,我气得真想把它拨子了,可又舍不得。终于在“五·一”节沉睡了,一年的丑菊忽然打了苞,真庆幸没把它扔掉。通过这件事情,我明白了,养花也想有耐心,从这里也想到老舍也一定是一位有耐心的人,丑菊的花的颜色是金黄金黄的,几十个花瓣摆了三四层,虽只有铜钱大小,但它娇小美丽极了。 是啊,种花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老舍散文》读后感4 老舍是一个极富有幽默感的人,他有时将幽默当作一种武器,有时将幽默用作一种包容。如在《挤火车》中,用幽默来讽刺当时社会的一些丑陋行径;而在《洋娃娃,四十分》中,其幽默却体现着老舍的包容与厚爱。 在《小学生老舍读本》这本书中,我印像最深的是老舍的那篇《挤火车》,他通过主角王先生挤火车的生动细节描写,来专门讽刺那些挤火车、抢烧鸡勇往直前,敢于拼命,而听到“日本”两字就没有喊打勇气的人,来抨击当时社会上的某些人,在小事上敢于打拼,在大义上面前却严重缺钙的陋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他的期待,那就是做人就要做硬气的人,做一个有气节的人,做大义面前勇往直前的人。 还有舒立写的《洋娃娃,四十分》,也令我感触最深的,这篇文章中描述了其父老舍经常送她洋娃娃,各种各样应有尽有,使她在洋娃娃伴随中快乐成长。一次,舒立在珠算测试中考了四十分,但老舍不但没打没骂,反而幽默的说自己小时候连四十分都考不到,待舒立长大后,才知父亲数学一直很优秀,才如梦初醒。文中表达了老舍用幽默来让女儿在快乐中成长,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才。我想,如今的父母,如果都能这样该多好!那我们就可以尽情放飞心中的梦想。 《小学生老舍读本》里还有许许多多,文中通过一景一物,一花一草的描写,展现了老舍的人格,体现了民族气节,我真是佩服之致。我以后要好好学习老舍文章的精髓,筑好人生成长的基石…… 《老舍散文》读后感5 令我崇敬的作家有许多许多,但最令我敬佩不已的大作家就要数老舍了。老舍出生于满族的一个城市的贫穷家庭。他不愧为杰出的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老舍散文集》里的作品善于描写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感情,深受大家的喜爱。我觉得老舍的作品有特殊的魅力,它生动的语言,充分地体现了北京的地方色彩,也充分地传达了北京劳动人民的悲愤和辛酸,向往与希望。 读了老舍散文集,我受益匪浅。老舍幽默的风采深深吸引着我。他的作品所描写的内容都是那么的真实,那么让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但他的幽默里我读出了伤心和眼泪,黑暗的旧社会里又让人看到了阶级友爱的温暖和光明。读了老舍的作品,我感觉自己对作文有了浓厚的`兴趣。作文要留心观察,细心品味,而不是凭空胡思乱造。 读了《老舍散文集》之后,我越发的敬佩老舍先生。他在那样艰苦环境中,能写出这么多优美的文章,不得不令人赞赏。而我生活在党的阳光下,无忧无虑,应该好好学习,认真读书,学好本领将来为祖国的更加强大而做出贡献。 《老舍散文》读后感6 读《老舍散文》——《多鼠斋杂谈》有感 作者老舍在文中写道,他戒酒,戒烟,弄个半死不活,最后还得戒茶?又对猫的早餐,最难写的文章,最可怕的人,衣行狗帽,昨天和傻子一一作了感叹。 作者在“一戒酒”里写道他自己不喝酒即昏,喝酒即晕了!酒更和他的肠胃病成了死敌,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最后还是医生来解劝。这一对冤家,弄得他不生不死的最后还是做出了艰难的选择,把那位“酒先生”赶走了,那位“酒先生”垂头丧气,“肠胃先生”洋洋得意。 作者在“二戒烟”里写道物价上涨,抽不起香烟,甚至连“长刀”也要100块。他说道:“火儿了!戒烟!”而心里却有一个天使和一个恶魔。天使说:“物价这么贵,还是别抽了,还伤害身体哩!”恶魔说:“好歹也是老作家了,抽一点没事的。”最后,作者还是控制住自己的心魔,忍着没抽。 作者在“三戒茶”里写道自己已经被戒酒,戒烟弄个半死不活。想早点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于是又开始想自己还能戒什么,想到了戒荤,经过思考后他觉得不能戒荤,只能戒茶了。他觉得现在的茶香又不香,倒有一股咸味,还不如那皮蛋来泡茶哩。于是,作者又开始戒茶了。 作者在“四猫的食物”里写道自己家的小猫咪咪早餐都是贰只蛙,壹只老鼠。而自己还戒酒,戒烟,戒茶,甚至还要戒荤,有必要吗? 这 篇文章充分表达了作者当时的心情,披露社会。我们要学习作者,有着不畏的 精神! 《老舍散文》读后感7 在暑假的一次偶然机会,让我读了伟大作家老舍写的《猫》。下面就由我来介绍一下我读完之后的感受吧! 当我翻开《猫》这本书时,它第一时间带给我得竟然是猫的各种姿态,令人爱不释手。 文章先讲了老舍自己很喜欢养猫,而猫则爱玩毛线球。总是扑来扑去一刻都不停。最后呢?把毛线球中的毛线弄得老长老长。搞得主人要马不停蹄的收拾好久。 老舍在书中说道,猫最爱吃的要属老鼠了。如果主人家中有老鼠,猫就会想方设法把它们一只一只干掉。别看猫白天喜欢撒娇,还逗人爱。可到了晚上,猫就瞬间变成了暗影忍者。而且飞檐走壁,跑起来一点声音都没有,令老鼠闻“猫”丧胆。 老舍在书中最后一篇文章中讲到,猫毛绒绒的,远看活像一个个白或黑的小毛线球。要知道,猫在白天最不老实,它们有时会在刚琴的琴键上跳来跳去,弄得屋里异常热闹。 猫一书让我体会到了猫的真实面目,而且再通过伟大作家老舍这么一点化,把猫描写的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希望同学们也喜欢这本书。

老舍的一篇文章《我的母亲》

y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 ghvfgghjfgjyghrfswnbmmnghyfgrwxcdfdccccccccccvdrtfffffffffdfffffffffffff f cvcfgfrykkkkkkkkkk.jugggggggfffffffffffffffffffftreeeeeeee

老舍的短篇文章

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二马》《龙须沟》等大量文学作品,赢得了“人民艺术家”的崇高赞誉,受到人们的喜爱。“舍予”“老舍”,就是他一生忘我精神的真实写照陆续发表《老张的哲学》、《赵子曰》和《二马》三部描写市民生活的讽刺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长篇小说)1928,商务 《赵子曰》(长篇小说)1928,商务 《二马》(长篇小说)1931,商务 《文学概论讲义》(理论)1931,齐鲁大学文学院 《小坡的生日》(长篇小说)1934,生活 《猫城记》(长篇小说)1933,现代 《离婚》(长篇小说)1933、良友 《老舍幽默诗文集》1934,的代 《赶集》(短篇小说集)1934,良友 《樱海集》(短篇小说集)19Z9,人间 《蛤藻集》(短篇小说集)1936,开明 《老牛破车》(创作经验)1937,人间 《三团一》(曲艺集)1938,重庆独立出版公司 《骆驼祥子》(长篇小说)1939,人间;修改本,1955,人文 《火车集》(短篇小说集)1939,上杂 《残雾》(话剧)1940,商务 《文博士》(长篇小说,又名《选民》)1940,香港作者书社 《张自忠》(话剧)1941,华中图书公司 《大地龙蛇》(话剧)1941,国民图书出版社 《剑北篇》(诗集)1942,文艺奖金管理委员会出版部 《归去来兮》(话剧)1943,作家书屋 《国家至上》(话剧)与宋之的合著,1943,南方印书馆 《谁先到了重庆》(话剧)1943,重庆联友出版社 《桃李春风》(话剧,又名《金声玉报》)与赵清阁合著,l943,中西书局 《贫血集》(短篇小说集)1944.文聿出版社 《火葬》(长篇小说)1944,晨光 《惶惑》(长篇小说,是《四世同堂》第1部)1944,良友 《偷生》(长篇小说,是《四世同堂》第2部)1946,晨光 《东海巴山集》(短篇小说集)1946,新丰出版社 《微神集》(短篇小说集)1947,晨光 《月牙集》(短篇小说集)l948,晨光 《方珍珠》(话剧)1950:晨光 《龙须沟》(话剧)1951,大众 《老舍选集》1951,开明 《春华秋实》(话剧)1953,人文 《老舍短篇小说》19567,人文 《福星集》(散文集)1958,北京 《茶馆》(话剧)1958,戏剧 《上任》(短篇小说)1958,作家 《四世同堂》(长篇小说,又名《惶惑》、《偷生》、《饥荒》三部曲)上下册,1959,百花;l—3部,四川人民 《正红旗下》(长篇小说,遗著,未完) 《我这一辈子》(中篇小说) 《老舍小说集外集》1982,北京 《老舍文艺评论集》1982,安徽人民 《老舍选集》(1—4卷)1982,四川人民 《老舍戏剧全集》(1一4卷)1982,戏剧 《老舍新诗》1983,花山 《四世同堂补篇》(长篇小说)1983,百花 《老舍散文》1984,百花 《老舍经典作品选》2002,当代世界 《草原》 未知

老舍在小学课文中的文章有哪些?

猫,北京的春节,草原,爬山虎的脚,白鹅

老舍有哪些短篇文章?

作品集古典诗歌——《旧体诗》散文——《一些印象》 《趵突泉的欣赏》 《习惯》 《取钱》 《大明湖之春》 《五月的青岛》 《小型的复活》 《宗月大师》 《四位先生》 《青蓉略记》 现代人物—— 《老舍自传》 现代诗歌—— 《希望》 《老舍新诗》 现代戏剧—— 《青霞丹雪》 《谁先到了重庆》 《张自忠》 《荷珠配》 《归去来兮》 《柳树井》 《春华秋实》 《方珍珠》 《西望长安》 《火车上的威风》 《青蛙骑手》 《秦氏三兄弟》 《全家福》 《大地龙蛇》 《女店员》 《宝船》 《面子问题》 《神拳》 《残雾》 《茶馆》 《龙须沟》 现代小说—— 《老舍短篇小说集》 《鼓书艺人》 《骆驼祥子》 《猫城记》 《火葬》 《离婚》 《文博士》 《蜕》 《牛天赐传》 《老张的哲学》 《二马》 《正红旗下》 《无名高地有了名》 《小坡的生日》 《赵子曰》杂文——《励友人书》 《杂文集第14卷》 《杂文集第16卷》 《报告 》 《老牛破车》 《四世同堂 》 《出口成章》 《曲艺》 《写给导演者》 《杂文集第十五卷》《文学概论讲义》

有关老舍写的所有文章

  老舍一生写了约计800余万字的作品.1924年夏应聘到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当中文讲师。在英期间开始文学创作。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是第一部作品,由1926年7月起在《小说月报》杂志连载,立刻震动文坛。以后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赵子曰》和《二马》。奠定了老舍作为新文学开拓者之一的地位。1930年老舍.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二马》《猫城记》,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月牙儿》《赶集》《樱海集》《东海巴山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剧本《龙须沟》《茶馆》《西望长安》。另有《老舍剧作全集》,《老舍散文集》《老舍诗选》《老舍文艺评论集》和《老舍文集》等。老舍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时尚,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优秀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便是描写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他的短篇小说构思精致,取材较为宽广,其中的《柳家大院》《上任》《断魂枪》等篇各具特色,耐人咀嚼。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以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了广大的读者。其中有大量被选入教育课本。  书集  《老张的哲学》(长篇小说)1928,商务印书馆 《赵子曰》(长篇小说)1928,商务印书馆 《樱海集》(短篇小说集)1929,人间 《二马》(长篇小说)1931,商务 《文学概论讲义》(理论)1931,齐鲁大学文学院 《猫城记》(长篇小说)1933,现代《老舍集》《离婚》(长篇小说)1933,良友 《小坡的生日》(长篇小说)1934,生活 《老舍幽默诗文集》1934,当代 《赶集》(短篇小说集)1934,良友 《蛤藻集》(短篇小说集)1936,开明 《老牛破车》(创作经验)1937,人间 《三团一》(曲艺集)1938,重庆独立出版公司 《骆驼祥子》(长篇小说)1939,人间;修改本,1955,人文 《火车集》(短篇小说集)1939,上杂 《残雾》(话剧)1940,商务 《文博士》(长篇小说,又名《选民》)1940,香港作者书社 《张自忠》(话剧)1941,华中图书公司 《大地龙蛇》(话剧)1941,国民图书出版社 《剑北篇》(诗集)1942,文艺奖金管理委员会出版部 《归去来兮》(话剧)1943,作家书屋 《国家至上》(话剧)与宋之的合著,1943,南方印书馆 《谁先到了重庆》(话剧)1943,重庆联友出版社 《桃李春风》(话剧,又名《金声玉报》)与赵清阁合著,l943,中西书局 《贫血集》(短篇小说集)1944.文聿出版社 《火葬》(长篇小说)1944,晨光 《惶惑》(长篇小说,又名《四世同堂》第1部)1944,良友 《偷生》(长篇小说,又名《四世同堂》第2部)1946,晨光 《东海巴山集》(短篇小说集)1946,新丰出版社 《微神集》(短篇小说集)1947,晨光 《月牙集》(短篇小说集)1948,晨光 《方珍珠》(话剧)1950,晨光 《龙须沟》(话剧)1951,大众 《老舍选集》1951,开明 《春华秋实》(话剧)1953,人文 《老舍短篇小说》1956,人文 《福星集》(散文集)1958,北京 《茶馆》(话剧)1958,戏剧 《上任》(短篇小说)1958,作家 《四世同堂》(长篇小说,又名《惶惑》《偷生》《饥荒》三部曲)上下册,1959,百花;1—3部,四川人民出版社 《正红旗下》(长篇小说),人文 《老舍小说集外集》1982,北京 《老舍文艺评论集》1982,安徽人民 《老舍选集》(1—4卷)1982,四川人民 《老舍戏剧全集》(1一4卷)1982,戏剧 《老舍新诗》1983,花山 《四世同堂补篇》(长篇小说)1983,百花 《老舍散文》1984 百花 《母鸡》 《我的母亲》 《养花》 《我们家的猫》 《济南的冬天》 《林海》《草原》《四世同堂——开学的日子》《断魂枪》《茶馆》一共六十多本小说  被录入小学课本  《草原》小学冀教版五年级下册10课 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课 《我们家的猫》小学冀教版四年级下册6课 《北京的春节》小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6课 《母鸡》小学冀教版六年级下册15课、小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16课 《济南的冬天》小学冀教版六年级下册12课 《养花》小学冀教版六年级下册14课、小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综合复习1课 《林海》小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选读课文1课 《我的母亲》小学冀教版六年级下册11课 《祥子买车》小学冀教版六年级下册13课 《猫》小学语苏版五年级下册6课、小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15课

老舍先生的文章有哪些

茶馆,三里湾,正红旗下,骆驼祥子

老舍的文章有多少

老舍的文章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老舍(1899年2月3日到1966年8月24日),男,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 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 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满族正红旗人。 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老舍的作品有哪些文章

老舍的作品文章有:《茶馆》、《龙须沟》、《樱海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1、《茶馆》《茶馆》是现代文学家老舍于1956年创作的话剧,《茶馆》结构上分三幕,以老北京一家叫裕泰的大茶馆的兴衰变迁为背景,展示了从清末到北洋军阀时期再到抗战胜利以后的近50年间,北京的社会风貌和各阶层的不同人物的生活变迁。2、《龙须沟》《龙须沟》是一曲社会主义新中国的颂歌,它以主人公程疯子在旧社会由艺人变成疯子,解放后又从疯子变为艺人的故事,反映了中国人民解放前后的不同命运以及他们对党对政府的拥护和热爱。3、《樱海集》老舍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剧本、散文、诗歌(新式之外包括歌词、古词和旧体诗等),几乎什么形式都涉及了。《樱海集》里面绝大部分作品都可称得上人物素描,小说的主旨基本以刻画人物为中心。4、《骆驼祥子》《骆驼祥子》是人民艺术家老舍所著的长篇小说,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军阀混战时期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祥子是旧社会劳苦大众的代表人物。5、《四世同堂》《四世同堂》是中国作家老舍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小说。这是一部表现抗战北平沦陷区普通民众生活与抗战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

有哪几篇课文是老舍写的?

1、《猫》:小学生语文课文四年级上册;《猫》是老舍创作的一篇状物散文,发表于《新观察》1959年第16期。该文描述的是老舍的家猫,其形象在老舍的笔下栩栩如生,挚情跃然纸上,表达了作者爱猫至深是有缘由的。2、《母鸡》:小学生语文课文四年级上册;《母鸡》是满人老舍先生的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的看法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文章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对母鸡的情感由“讨厌”转变为尊敬,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3、《草原》: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课文;《草原》是现代诗人老舍创作的一篇散文。课文主要讲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和蒙汉联欢图。作者在最后引用了一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抒发了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和对蒙汉两族的深情厚谊。4、《养花》: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本;《养花》一文是老舍先生1956年给报刊写的一篇散文,刊载在1956年12月12日的《文艺报》上。通过写养花的过程,表达了养花的乐趣: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全文按由事到理的顺序,层层递进,揭示了全文的主旨。5、《趵突泉》: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本;这是老舍先生撰写的一篇文章,记叙了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美丽景色。先介绍趵突泉是济南三大名胜之一,突出了趵突泉在济南风景名胜中的地位,然后依次描写了趵突泉泉水的清浅、鲜洁和大泉、小泉优美动人的姿态,表达了老舍先生对趵突泉的赞美之情。6、《林海》:小学六年级上册;《林海》是老舍写作的一篇散文作品,这篇课文讲了大兴安岭的景物及其在国计民生中的作用,表达了作者对大兴安岭由衷的喜爱之情。扩展资料: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参考资料:老舍_百度百科

老舍的散文作品

老舍的散文作品如下:1、《济南的冬天》是现代著名作家、剧作家、小说家老舍创作的一篇散文,最初发表于1931年4月,此后长期被中国中学语文教材选用。《济南的冬天》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老舍在英国讲学六年之久,英国的雾气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还去了西南地区,因此来到被誉为“泉城”的山东省会济南后,感受非常强烈。标题“济南的冬天”,简洁阐明了地点,节令。老舍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这一特点,描述出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冬景。2、《北京的春节》是现代作家老舍1951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文中描绘了一幅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表现了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展现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美好,同时对比新旧社会的春节。突出了新社会移风易俗、春节过得欢乐而健康,表达了作者对新中国、新社会的赞美。全文充满北京味儿的朴实语言,陈述朴素自然,不事雕琢,流畅通达,又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3、《宗月大师》是中国作家老舍创作的散文,收录于《老舍散文》中。老舍精彩地塑造了“刘大叔”这个人物形象,整篇文字如汩汩的泉水,自然流畅,水到渠成,语言朴实无华.大俗大雅,有着天然去雕饰的美。

老舍的课文

北京的春节 猫 骆驼祥子 四世同堂

老舍写过哪些文章

老舍写过文章有:1、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四世同堂》、《正红旗下》、《骆驼祥子》、《赵子曰》、《离婚》、《鼓书艺人》、《二马》、《火葬》、《牛天赐传》、《我这一辈子》、《猫城记》、《文博士》、《小坡的生日》等。2、中篇小说:《月牙儿》、《阳光》等。3、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等。4、剧本:《龙须沟》、《残雾》、《茶馆》、《桃李春风》、《神拳》、《大地龙蛇》等。5、其他合集:《老舍剧作全集》、《老舍散文集》、《老舍诗选》、《老舍文集》等。

老舍的文章有哪些

夏感

老舍写的猫的可爱主要写了猫的哪些特点呢?

老舍写的《猫》的课文围绕猫的可爱讲了哪几层意思?我来答热心网友2020-04-03《猫》这篇精读课文描写了猫的性格,并写了满月小猫的可爱,表达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课文分为两部分:先讲猫的性格古怪,从三方面加以具体说明。第一方面写猫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写“老实”时,写它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写它“贪玩”时,用“任凭”一词,把出走的猫贪玩不听召唤,贪玩的本性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写它“尽职”时,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能做到“闭息凝视”地一连呆“几个钟头”(说明很耐心),不把老鼠等出来誓不罢休,表现了猫的决心之大。第二方面写猫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吭。“温柔可亲”是温和柔顺,令人喜欢的意思,这是猫高兴时的表现,它不高兴时,“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一声也不出。”第三方面写猫既胆小又勇猛。

老舍写的猫和夏以尊的猫还有周而复的猫有什么区别?

总体来说,老舍、夏丐尊和周而复在描写猫时有一些共同点,但也有一些不同之处。老舍的猫主要侧重于猫的性格古怪,夏丐尊的猫则形象鲜明,惹人喜爱,而周而复的猫则通过拟人化手法表达对猫的喜爱。老舍在《猫城记》中主要描写猫与人的关系,强调了猫在城市生活中的孤独、无助和与人的矛盾,同时也表现出对人类城市化进程的批判。夏丐尊在《猫的故事》中强调了猫与自然的联系,表达了对自然和生命的尊重和赞美,同时也对人类对自然的破坏进行了批判。而周而复在《猫的故事》中则通过拟人化手法,将猫比作人类中的某些角色或情感,从而表达出对人性的一些思考和感悟。在描写猫的行为和情感时,三位作家都采用了象征手法,但具体手法有所不同。老舍更多地将猫比作人类中的某些角色或情感,周而复则更注重通过拟人化手法表达对猫的喜爱。夏丐尊的猫形象鲜明,惹人喜爱,作者主要通过家人对猫的态度描写,表达一家人对猫的喜爱。综上所述,老舍、夏丐尊和周而复在描写猫时各有侧重,但都对猫的生活习性、行为和情感进行了深刻的观察和描写,从而描绘出了猫的机智、独立、优雅、神秘等特点。

老舍的猫是什么写作特点

老舍先生用风趣亲切,通俗晓畅的语言,表现了猫的性情,字里行间流露着对猫的喜爱之情

老舍的猫是名著吗?

算是名著吧 毕竟是老舍写的

老舍先生的《猫》的中心思想是什么,猫的性格古怪表现在哪方面

《猫》老舍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是多么尽职。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儿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踩印几朵小梅花。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在不叫的时候,它还会咕噜地给自己解闷。这可都凭它的高兴。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一声也不出。它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可是它又那么勇敢,不要说见着小虫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满月的小猫更可爱。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一根鸡毛,一个线团,都是它们的好玩具,耍个没完没了。一玩起来,它们不知要摔多少跟头,但是跌倒了马上起来,再跑再跌。它们的头撞在门上,桌腿上,彼此的头上,撞疼了也不哭。它们的胆子越来越大,逐渐开辟新的游戏场所。它们到院子里来了:院中的花朵可遭了殃。它们在花盆里摔跤,抱着花枝打秋千,所过之处,枝折花落。你见了绝不会责打它们,它们是那么生气勃勃,天真可爱。

老舍的猫是什么写作特点

1、明贬暗褒的手法,文章分为两个结构,先写猫性格古怪,再写猫满月时的淘气;2、作者用朴实无华而又生动传神的语言,贴切形象的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惟妙惟肖地写出了猫的种种惹人喜爱的神态举止,表达了对猫的喜爱之情。

老舍的作品猫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是多么尽职。它闭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儿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在不叫的时候,它还会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这可都凭它的高兴。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一声也不出。 它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可是它又那么勇猛,不要说见着小虫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 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一根鸡毛,一个线团,都是它的好玩具,耍个没完没了。一玩起来,它不知要摔多少跟头,但是跌到了马上起来,再跑再跌。它的头撞在门上、桌腿上,撞疼了也不哭。它们的胆子越来越大,逐渐开辟新的游戏场所。它到院子里来了,院中的花草可遭了殃。它在花盆里摔交,抱着花枝打秋千,所到之处,枝折花落。你见了,绝不会责打它,它是那么生机勃勃,天真可爱!这是课文

老舍的猫中的多音字

多音字:尽 jin (第三声)尽管(第四声)尽力屏 bing(第三声)屏息 ping(第二声)屏风折 she(第二声)折本 zhe(第一声)折腾 zhe(第二声)折断近义词:淘气——顽皮尽职——尽责呼唤——呼喊变化多端——千变万化反义词:老实——狡猾温柔——粗暴天真——世故可爱——可恨生气勃勃——死气沉沉

老舍的文章《猫》中小猫可爱表现在哪里?

可爱之处就是表现在他的一个行为举止那里。

老舍写的猫是围绕猫什么写的?

围绕性格写的

我们家的猫课文老舍对大花猫又怎样的感情

其一,老舍先生在选材上与其他作家有所不同,他主要是抓住猫的性格通过一个个事例,写出了猫的性格古怪,和小猫的淘气,将一幅幅鲜活的生活画面呈现于我们眼前。其二,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对生活的热爱,自始至终融于文章的字里行间,渗透于每一个字眼,带我们走入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其三,老舍先生不用华丽的词藻雕饰文字,语言平实,就像面对面的与我们话家常,全凭思想和情感牵着笔头,化技巧于无形,自然地从心底流淌出来。

老舍的<<猫>>着篇文章写猫古怪性格的三个方面,是哪三个方面

老舍的《猫》这篇文章写猫古怪性格的三个方面,分别是:1. 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2. 高兴时和不高兴时截然不同,颇有点两面派。3. 尽情尽兴地玩,工作的时候绝不马虎。

老舍笔下的猫里的责打是什么意思

我从来不责打它。看它那样生气勃勃,天真可爱,我喜欢还来不及,怎么会跟它生气呢? 反问 拟人 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①一向讨厌母鸡。不知怎样受了一点惊恐。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没结没完,而并没有什么理由;讨厌!有的时候,它不这样乱叫,可是细声细气的,有什么心事似的,颤颤微微的,顺着墙根,或沿着田坝,那么扯长了声如怨如诉,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个小疙疸来。 ②它永远不反抗公鸡。可是,有时候却欺侮那最忠厚的鸭子。更可恶的是它遇到另一只母鸡的时候,它会下毒手,乘其不备,狠狠的咬一口,咬下一撮儿毛来。 ③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使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成绩;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下去。 ④可是,现在我改变了心思,我看见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亲。 ⑤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一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儿听;挺替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的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⑥当它发现了一点可吃的东西,它咕咕的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教它的儿女吃。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的下垂,象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它自己却削瘦了许多。假若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⑦它教给鸡雏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教多少多少次。它还半蹲着——我想这是相当劳累的——教它们挤在它的翅下、胸下,得一点温暖。它若伏在地上,鸡雏们有的便爬在它的背上,啄它的头或别的地方,它一声也不哼。 ⑧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使任何贪睡的人也得起来看看,是不是有了黄鼠狼。 ⑨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⑩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先写讨厌母鸡 后写喜爱母鸡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老舍笔下的猫性格实在有些古怪;他既()又(),既()又(),既()又()?

猫既老实又贪玩,既什么都怕又勇猛敢斗,既爱玩又尽职

老舍写的《猫》,,,,,读书笔记。。。。读后感想,45字左右,谢谢各位好人大神!!!!!

《猫》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名作。作者观察精细独道、内容充实饱满、语言生动有趣,在语言表达上有独到的魅力。他生动细致,形象逼真地描述了猫长大后的古怪性格和小时候的淘气可爱。特别是写猫的古怪性格用了矛盾对比的方法,充分表现了猫的行为令人难以捉摸。在作者的心里和笔下,家中的猫就像个既可爱又顽皮的孩子,喜爱之情洋溢在字里行间。  作者用朴实无华而又生动传神的语言、贴切形象的比喻和拟人化的手法,惟妙惟肖地写出了猫的种种惹人喜爱的神态举止,表达了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以风趣亲切,语言通俗晓畅。

老舍《猫》的问题

老舍的《猫》第一段是围绕( )这句话来写的。因为猫既()又(),既()又()。 丫把课文发出来啊

老舍写的 猫 内容简介

百度知道老舍猫的内容概括老舍写的 猫 内容简介老舍写的 猫 内容简介我来答共1条回答匿名用户2018-08-12《猫》这篇课文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发表在《新观察》一九五七年第十六期,入选课文时有修改。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这篇课文描写了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刚满月小猫的可爱,表达了作者对猫十分喜爱的感情。段落结构 全文共有4个自然段,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讲大花猫的古怪性格;第二段(第4自然段)讲刚满月的小猫十分淘气。课文先讲大花猫的古怪性格。这一部分第一句话先概括地说它的性格特点是古怪,并在“古怪”前面加上“实在”一词。“实在有些古怪”就是的确有些古怪。作者接着从三方面具体讲大花猫的古怪性格。第一方面讲大花猫既老实,又贪玩;虽贪玩,却尽职。作者先讲猫“老实”。具体表现:“成天睡大觉”是说它爱静不爱动,好像很懒惰;“什么事也不过问”,是说它安闲自在,很温顺,很驯良,不惹人讨厌。再说它“贪玩”:“出走一天一夜”是说长时间呆在外面,连家也给忘了;“怎么呼唤”,用尽办法到处叫。“任你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说明它在外面玩起来什么也不顾了。最后讲猫很“尽职”。“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是说它还没看见老鼠,只听见声音;“一点响动”,声音不大。“屏息凝视”,暂时抑制呼吸,聚精会神地看。“一连就是几个钟头”,是说等候的时间很长。“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说明猫抓老鼠时的耐心和决心。“老实”和“贪玩”,“贪玩”和“尽职”都是相互矛盾的。这些相互矛盾的性格特征都表现在猫的身上,所以说“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第二方面讲大花猫高兴和不高兴的样子。先讲猫高兴时“温柔可亲”的样子。“温柔可亲”是温和柔顺,令人喜爱的意思。猫“温柔可亲”表现在它会“蹭你的腿”“让你给它抓痒”“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这说明猫和作者的关系非常亲近,作者非常喜爱猫,甚至把猫踩脏稿纸留下的脚印都看作“小梅花”。由此可见,作者喜爱猫的程度很深。猫“温柔可亲”还表现在它会叫各种各样好听的声音,也会“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作者用“丰富多腔”、“长短不一”、“粗细各异”、“变化多端”等几个词语来形容猫叫唤的声音,可以看出作者对猫观察得非常细致,能分辨出猫的各种各样的声音,也表现了作者对猫喜爱的心情。

2.推荐阅读郑振铎的《猫》,与老舍笔下的《猫》相比,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并写下?

老舍的文章,赞美了猫的可爱温顺,表达了自己对猫的极度喜爱,郑振铎却是在自己的文章里表达了对花白猫的忏悔。郑振铎家养过三只猫。第一只猫温顺可爱,活泼动人,深受喜爱,却无故病亡,好一段时间作者不养猫。第二只猫相比第一只猫更美丽,更活泼,却被无良的路人捡走,自此,作者就不养猫。第三只花白猫是在自家门口所捡,丑陋懒惰又不活泼,却被作者间接打死,从此,作者再不养猫。

老舍 猫的课文内容是什么?

我们家的大花猫性格实在古怪。说它老实吧,它有实的确很乖。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可是,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啊,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儿响动,又多么尽职。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在不叫的时候,它还会咕噜地给自己解闷儿。这可都凭它的高兴。它要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一声也不出。 它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可是它又勇猛,不要说对付小虫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 它小时候可逗人爱哩!才来无们家时刚好满月,腿脚还站不稳,已经学会了淘气。一根鸡毛、一个线团,都是它的好玩具,耍个没完没了。一玩起来,不知要摔多少跟头,但是跌倒了马上起来,再跑再跌,头撞在门上、桌腿上,撞疼了也不哭。后来,胆子越来越大,就到院子去玩了,从这个花盆跳到那个花盆,还抱着花枝打秋千。院中的花草可遭了殃,被它折腾的枝折花落。 我从来不责打它。看它那样生气勃勃,天真可爱,我喜欢还来不及,怎么会跟它生气呢?

老舍写过《猫》马?

写过的!

老舍写的《猫》中有哪些句子含有关联词?

猫飞狗跳猫子跳墙。

老舍写的猫 表面看起来作者是( )猫的,其实是表达了 对猫的( )之情。

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这一句描写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老舍《猫》这篇阅读可以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对猫的喜爱

作者在写猫的性格古怪时,用“出去玩玩”“不回家”表明他已经不仅仅把猫当作一个小动物,更是看作了家里的一个成员,可以看出作者很喜欢猫。“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本来是脏脚印,却说成小梅花,可见作者是多么喜欢猫。对于猫的叫声,作者连续用了“丰富多腔”“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四个词语形容,简直把它当成歌唱家了。“它们的头撞在门上,桌腿上,和彼此的头上,撞疼了也不哭”,可见作者已经把小猫当成小孩了,特别疼爱它们。“在花盆里摔跤,抱着花枝打秋千,所过之处,枝折花落”,即使这样作者也不责打它们,可见作者对小猫的喜爱之情。

老舍的文章《猫》中小猫可爱表现在哪里

表现在这几个方面:1.贪玩、捣乱、在家随地大小便。2.破坏家里的物品.3.《猫》中最后一段的描写,就是抓住了满月的小猫很可爱的特点,用“什么都玩,耍个没完没了”、“跌倒了再跑再跌”、“撞疼了也不哭”、“抱着花枝打秋千”、“所过之处,枝折花落”、“生气勃勃,天真可爱”等词语写出猫的淘气又可爱

老舍的猫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老舍的《猫》运用了对比和明贬暗褒的写作手法,先概括写了猫的古怪性格,再写猫的三种不同形象,惟妙惟肖地写出了猫的种种惹人喜爱的神态举止,表达了对猫的喜爱之情。猫的三种不同形象1、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2、高兴时极其温柔,不高兴时又极其冷漠;3、有时无比勇敢,有时又无比胆小。《猫》赏析散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讲的是猫的性情很古怪,第二部分讲的是小猫很可爱。该文先写猫的性格,再写小猫的特点,段落层次很清楚。写猫的性格强调了“古怪”,写小猫强调了“好玩”,突出了中心思想,表达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老舍的猫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猫》主要讲了作者观察到的猫的性格、习性,以及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老舍笔下的猫留给你怎样的印象?(题目:《猫》)

挺能干黄焖鸡特别宇航U0001f60a

老舍的《草原》这篇课文有什么特点?

语句优美

谁知道老舍是怎样描写呼伦贝尔草原?

小学课本中的《草原》一文中有。

老舍的《草原》描绘了内蒙古美丽的_____和浓郁的________,

(自然风光)(风俗民情)(深情厚谊) (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老舍《草原》简介、段落划分、课文讲解

语言大师老舍先生在《草原》一文中故意将互相对立和排斥的描写巧妙地熔于一炉,使语言在简洁中见意蕴、普通中见哲理,生动而鲜明地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现举例分析如下: 一、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翠色欲流”是说翠色将流而未流;而“流入云际”,则是说翠色已经流入云间。这两者是自相矛盾吗?其实,这非但不矛盾,反而形象地显现了草原景物的逼真情态。“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分别描写了两种不同的视觉形象。前句是近镜头描写:草原绿得浓厚将滴,绿得油亮闪光,给人“欲流”的感觉。这是化静为动,突现草的色泽,草的生命,也抒发了作者无限的热爱和赞叹。后一句是远镜头描写:极目远眺,草原与长空相接,浓绿与云天照映,翠色千里,连绵不断,一直伸向云天深处。再说汽车在前进,视野中的那些“只有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小丘,一碧千里的草原,不正在悄悄地流入云天吗? 二、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惊叹”与“舒服”,“愿久立”与“想坐下”是互相矛盾的。其实,作者惊叹的是那从未见过的“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大草原;舒服的是草原浩瀚、生机勃勃、充满活力,视野开阔、心胸豁达、令人心旷神怡;“愿久立”,是因为草原景色迷人,“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静立不动”,何况是感情丰富的人;“想坐下”,是因为眼底美景沁润着心田,诱发起激情,要抒发、要表达。正是这矛盾的笔触巧妙地刻画出“我”在这种特定境界里的丰富的内心感受。 三、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既然“看不见什么东西”,怎么还看见“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呢?其实,这是运用了一种叫“舛(chuǎn)互”的修辞手法。它对某一事物既全面肯定,又部分否定;或既全部否定,又部分肯定。看见“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是为了更真切地衬托和强调“初入草原”时的静感。这是以声写寂,以动衬静,从而突出了辽阔草原寂而不死,静中见活的生机。 文意是客观事物在作者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是作者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研究而得到的一种认识。由于客观事物千差万别,变化多端,作者的认识就有正确与错误、深刻与肤浅的区分,这就需要认真体会,反复研究,一直“炼”到认清事物本质,写出切中肯?紫的文章来。 这方面,我们要谈到第十一册老舍的《草原》。文章记叙了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烈欢迎的情景,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对汉族人民的深厚情谊,充分体现了祖国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这是本文的主题思想,亦即文意所在。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实行平等的民族政策,形成了多民族统一的大家庭。老舍通过记叙访问草原的情景,反映民族友爱的主题,提炼出这一文意,无疑是抓住了社会主义制度下民族关系的真实本质,十分正确。 当然,正确的文意要有恰切的表达。老舍按照初入草原、欢迎远客、蒙古包外、蒙古包内、主客话别的顺序记述,注意突出蒙古族人民远出相迎、热情款待、亲切联欢的场面,字里行间渗透着蒙汉人民间的血肉深情。 值得研究的是作者在提炼文意的过程中,把文意浓缩成“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两句诗,寥寥十四字,蕴含着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给读者留下了回味不尽的余地: 内蒙古草原空气新鲜,天空明朗,广袤无边,一碧千里,到处是翠色欲流,令人陶醉,岂不是与“天涯碧草”贴合相应了吗?诗句中的“何忍别”、“话斜阳”正是“蒙汉情深”的体现和写照,它又与上文蒙族牧民纵马奔驰,以主人的身份远出迎客,盛情款待,歌舞娱宾的描写有机勾连,桴fu鼓相应,实在恰到好处。 同时,作者引诗作结还收到了揭示题旨、深化文意的效果。“蒙汉情深”“深”在哪里?作者一行刚刚踏上草原,就从心底里油然升起热爱之情;牧民远出迎客,欢呼,握手,敬酒,唱歌,表演,双方亲如一家,融洽无间,更加显露了蒙汉间的深情厚谊。尤其是“何忍别”突现了主客双方的内心世界,两情依依,不忍分别,自然“情深”了,而“话斜阳”则展示了主客双方的动人情态,话语绵绵,难分难舍,不是“情深”会如此吗?完全可以说,引诗是对蒙汉民族间兄弟之情的凝炼概括,也是对文意的进一步拓展和强化。 另外,引诗中的“天涯碧草话斜阳”仿佛一个特写镜头:主客双方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依恋不舍地娓娓交谈,时间不停地推移,夕阳渐渐西沉,他们竟浑然不觉,这是蒙汉情深的形象映现。他们“话”什么呢?也许感谢主人热情接待,也许希望客人不久再来,也许是双方互相勉励,携手并进……这一余味不尽的特写镜头与“蒙汉情深”的全篇之旨紧相扣合,岂不是进一步深化了文意吗? 因此,炼意正确不是一蹴而就的,有一个融化、深化、强化的过程。

老舍的《草原》描绘了哪些画面?

那些好客的蒙古人大方、诚实待人,这些感染了访客们,好像回到了自己家,一点儿都不拘束。人们都那么亲切,如同多年未见的老朋友不知不觉就进了蒙古包。蒙古的特产都摆上了,大家边吃边聊,好似一家人。文章主要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和主客联欢图这三幅生动的画面u2006。作者在最后引用“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抒发了对草原的热爱之情和对蒙汉两族的深情厚谊。扩展资料:老舍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不大一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这时候,鄂温克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儿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老舍《草原》这篇文章有什么特点

文章是老舍的一篇访问记。记言简练、朴实、流畅。作者运用了“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的方法,从静到动,动静结合,表达了强烈的感情,特别值得鉴赏的是,文章把空间位置、事情发展、思想感情三条线融为一体,随着空间的转移,事情在发展,情感也逐步加深。此外文中许多处运用了比喻的方法,这对准确、形象地表达情感起了重要的作用。

老舍去内蒙古的资料

是内蒙古陈巴尔虎旗的草原。 内蒙古草原,位于世界上最大的温带草原——欧亚草原区东部,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天然草原。从东到西,随着降雨的减少,草原也发生了变化,从较湿润的草甸草原到半干旱的典型草原和较干旱的荒漠草原;从南到北,越过阴山山脉,从暖温型草原到中温型草原。你只要在横穿内蒙古草原时留心一下,就可以了解植被分布的地带性特点。 草原虽然生物种类和结构比较简单,但作用巨大。内蒙古座落在祖国的北部边疆,来自西伯利亚干燥寒冷的西北风,首先通过这里,因为,内蒙古草原成了祖国的生态屏障,捍卫祖国生态环境的前沿阵地。在这里可以清楚地看到由于人为破坏带来的恶果和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内蒙古历经沧桑,曾发生过大陆并接,山脉隆起,火山爆发,大规模冰川,河湖变迁,冷暖干湿和植被的变化,均留下清晰的地质遗迹。它一页页展现在人们的面前,是天然的地质、地理课堂。 内蒙古有悠久的历史,中国的历代王朝,都充当了重要的角色,在海上交通未打开之前的漫长历史时期,北方草原地区就是东西方交流的通道,对我国、欧亚大陆和世界历史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给人们留下了众多历史遗迹。 草原上的蒙古族,开放的性格,重礼好客,感情纯厚,能歌善舞,给生态旅游增添了色彩。 内蒙古草原是各族人民的家园,其最大贡献莫过于哺育了以蒙古族为主的伟大民族。他们在草原上谱写了一部部辉煌的史书,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使人一听到长调歌曲和马头琴的旋律,草原就展现在眼前。我们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哪个民族的历史像蒙古史那样波澜壮阔,影响深远;哪个民族的社会组织、经济、文化以及民族气质、性格、体魄和情感与天然生态系统结合那样紧密;他们对朋友的情感像草原那样辽阔无边,像蓝天那样深沉,像白云和牛奶那样纯洁、像百灵鸟那样亲密。汉语中带草字的词汇几乎都是贬意词。如草包、草寇、了了草草,说老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还是把草贬低了。可是当你拿钱买蒙古族牧民的奶食品时,以前他们会不高兴,认为钱是脏的,而牛奶是洁净和高尚的,因为是用草换来的。他们给自己家乡常取个植物名字,如海日苏(榆)、德里斯(芨芨草),哪怕是外人看来比较荒凉的地方,也常用美好、富裕的词命名,因此内蒙古到处是白音敖包、赛汉塔拉。女孩的名字也多数与植物有关,你只要喊几声其其格、那德玛、那日苏这些花草的名字,就会有姑娘从蒙古包里出来向你微笑。他们的诗歌韵律有的与马蹄的节拍相合,他们的摔跤英姿像草原上的雄鹰。是草原给予他们大无畏的精神和纯朴无私的爱。有人说,人类的现代文明带来了对大自然的空前破坏,但是蒙古族例外。他们以草原为家,到处游牧。视草木为神灵,即使是药材,也很少挖根,多以地上全草研粉冲服,药量相当于中药的几十分之一。蒙医常让人们回归大自然来消除病魔,海、湖、河水、泉水、沙滩、阳光都是治病的良方。他们宁可烧掉蒙古包也不去砍树。对家畜倍加爱护,病弱羔羊常与人同住一个蒙古包。用歌曲来感化不要羔子的年轻母羊。他们颂扬马的歌曲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多。蒙古族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蒙古马是世界上小型马中最耐久、速度最快、最灵活、最聪明、战斗力最强的品种。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一个冲进柏林的骑兵,是骑着蒙古马的前苏联的红军。 草原上的每一棵草,就是一个文字,它们以经过千万年的磨合,组成篇篇文章,使得草原成为有丰富藏书的图书馆。草原上的每一棵草,就是一名战士,他们是经历了千万年严酷环境考验的幸存者,是捍卫脆弱生态环境的最后一班岗。草原上的每一棵草,就是一位老师,给人们讲述一个个有趣的故事,使草原成为专家学者的母校。 几千年来,内蒙古草原实行游牧,逐水草而居。牲畜主动找草,草少了自动离开,使草原得到了恢复,也满足了牲畜对草场的挑剔。畜牧业生产,如接羔、剪毛、去势、驱虫、药浴、打马鬃、烙马印、卫生检疫,都必须大家聚在一起集体活动,一家一户难以完成。牧业劳动不像工业和农业那样单调,是在辽阔的草原上,面对活生生的有感情的牲畜,有时还举行各种仪式,如母牛归群祭、儿马上任祭,等等。伴随美妙的歌曲和祝词,文体活动也在其中,大家一起劳动,一块吃饭、唱歌、跳舞、畅谈、更是男女青年物色对象的好机会。 为适应游牧生活,草原上活动着流动商店、流动放映队、蒙古包医院、马背医生、马背教师、还有闻名中外的文艺轻骑兵——乌兰牧骑,都是蒙古族游牧生活的一部分。 草原畜牧业劳动,是为寻找丢失牲畜在暴风雨中奔驰,是跟在羊群后面和情人并肩唱着牧歌,是流着眼泪送走出售的牲畜,是战斗、是歌颂、是深情、是史诗,是讲不完的故事。草原畜牧业的产品,不只是牛羊肉,是别具一格的艺术,是深刻的人与自然和谐的哲理,是游牧民族的智慧和开阔的胸怀,是纯真的爱情的花朵,是人类希望的火焰。草原畜牧业的产品,不只是皮革和绒毛,是人类社会、生产、生活、信仰、艺术、娱乐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民族文化的最好体现。这就是草原畜牧业,一切都在逐水草而居的游牧当中。它并非原始落后,是当代人类追求的最高境界,是草原永远繁荣的保障,也是最有价值的生态旅游资源。 蒙古族从不伤害鸟类,天鹅被敬为圣鸟。一般不狩猎猛禽,围猎时放走母兽和幼子。即使是狼也不杀绝,认为狼能使牲畜提高警惕。认为鱼的眼睛总睁着,不忍心吃。敖包山和罕山,一草一木都不许动,大树都得到保护,并代代相传,可谓最早的“自然保护区”。水是大地母亲的血液,从不在河水中洗脏物,河边湿地也受到保护,一般不打井。蒙古包是不动土的流动房子,是游牧的最佳住所,是蒙古族天地合一,人在其中的殿堂。蒙古族歌曲中充满对鸟、兽、花草、马和草原的赞颂。安代舞、马头琴诉说着草原深情。 蒙古人在这样脆弱的生态环境中创造出震惊世界的奇迹,靠的是集体的力量和大自然的协助。草原上的草组成草原,树木形成森林,鸟、兽、牲畜合成群。草原上的人们同样具有强大的凝聚力。为适应严寒、干燥的多变气候,鸟兽养成了迁移的习性。草原上的人们同样具有长距离走敖特尔的能力。蒙古牛和勒勒车记录着草原悠久的游牧史,蒙古马踏出了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帝国。蒙古马当初就是现在的坦克、飞机和电脑。 农耕文化表现更多的是积累,是成熟,是改造自然。而游牧文化则充满生机和创造力,是与自然的和谐。古老丰富的中华文化是两者的结合。 万里晴空的草原,没有任何东西挡住你的视野。这儿的天显得特别蓝,这儿的地绿得那样鲜。一块块像棉团似的白云,一个个像魔环似的蘑菇圈。苍鹰展开巨大的翅膀在天空翱翔,白云的阴影在草原上轻轻掠过。这里和城市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你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精神缓解,完全融于大草原。鲜花向你微笑,牧民向你招手,枣红马向你点头,数万只大天鹅向你展开翅膀,清纯的新鲜空气扑面而来,快来吧!连星星都向你眨眼。当一回草原牧民,体验成吉思汗后代们的生活,将给你的草原之行留下永远的记忆。

老舍的草原的读后感悟

  今天,我们学了《草原》这篇课文,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真是美不胜收。"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句话把小丘柔美翠绿的特点写了出来,把小丘比作成一幅幅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难怪老舍先生写道:"在这样的境界里,连老牛和骏马也静立不动"。是啊,连老牛和骏马都被这草原美景深深的陶醉了,又怎能不叫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假如我是歌唱家,我要让最美的歌声回荡在辽阔的草原;假如我是摄影师,我要用最高超的技术来拍摄这如诗如画的草原;假如…草原上风景美,草原上人们的热情更感人。"不知怎么得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还端来了最出名的手抓羊肉。鄂温克姑娘们唱的唱,跳得跳,表达着他们对汉族人民的友好和欢迎。"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读到这里我不由得想到一首歌曲: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怪不得老舍先生在文章最后感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草原》出自老舍的哪本书

《草原》这篇课文摘自老舍写的访问记《内蒙风光》。

老舍写的《草原》

你上几年级了

老舍的名作《草原》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老舍作品《草原》的写作背景写作背景是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9月12日他在青岛山东大学一次休息时写下的。当时他在那儿租了一家平房,作为他安静的写作与创作戏剧文学的地方。一九六一年十月十三日发表在《人民日报》。 老舍记叙了自己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表现了大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对汉族人民的深厚情谊,表达了作者对祖国边疆的热爱以及对民族友谊的歌颂。《草原》是现代作家、诗人老舍创作的一篇散文。已选入人教版新课标(老教材)五年级下册第1课和教育部统编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1课。文章主要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和主客联欢图这三幅生动的画面u2006。作者在最后引用“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抒发了对草原的热爱之情和对蒙汉两族的深情厚谊

草原选自老舍的什么作品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草原》选自老舍的《内蒙风光》,文章主要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和主客联欢图这三幅生动的画面。作者在最后引用“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抒发了对草原的热爱之情和对蒙汉两族的深情厚谊。老舍先生在《草原》一文中故意将互相对立和排斥的描写巧妙地熔于一炉,使语言在简洁中见意蕴、普通中见哲理,生动而鲜明地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老舍作品的特点——“京味儿”的语言老舍是“京味儿”小说的奠基人。一提起他,人们眼前仿佛就看到了老北京那四合小院,听到了那此起彼伏吆喝叫卖声以及北京那京腔、京韵的语言。他的作品好似在“北京城”里发酵的美酒一样,“京味”浓浓飘香。正像老舍说的:“我生在北平,那里的人、事、风景、味道和卖酸梅汤、杏儿茶的声音,我都熟悉。一闭眼我的北平就是完整的、像一张彩色鲜明的图画浮立在我的心中。我敢放胆描画它。它是条清溪,我每一探手,就摸上条活泼泼的鱼儿来。”正是靠着这得天独厚的主客观条件,形成了他作品的“京味儿”。老舍在北京口语的基础上,广泛吸取古典文学、民间文学和外国文学的营养,用普通人都能听得懂,说得出的话来写作,通俗易懂,明白晓畅。如《骆驼祥子》中对祥子的肖像描写:“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所有的语言,完全是口语里的大白话,但又是经过提炼、控制的大白话,符合普通话口语的习惯,使具有小学水平的人都可以毫不费力地阅读。

老舍写的《草原》是指哪个草原

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 ,老舍去的是陈巴尔虎旗

老舍是在什么情况下才写《草原》这篇文章

自幼就见过“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类的词句。这曾经发生过不太好的影响,使人怕到北边去。这次,我看到了草原去了内蒙古见到呼伦贝尔草原写的

老舍先生是从两方面来写《草原》的,一是_______,二是_______。

老舍先生是从两方面来写《草原》的,一是通过写草原的景色,二是草原的风土人情。

老舍的《草原》全文

草 原 老 舍 自幼就见过“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类的词句。这曾经发生过不太好的影响,使人怕到北边去。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象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象没骨画那样,只用绿色渲染,没有用笔勾勒,于是,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与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象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紫塞,紫塞,谁说的? 这是个翡翠的世界。连江南也未必有这样的景色啊!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的牧业公社。汽车走了一百五十华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至为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迂回的,明如玻璃的一条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公社了。忽然,象被一阵风吹来的,远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马疾驰,襟飘带舞,象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马飞过了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我们约请了海拉尔的一位女舞蹈员给我们作翻译。她的名字漂亮——水晶花。她就是陈 旗的人,鄂温克族。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我们用不着水晶花同志给作翻译了。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都是民族团结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不拘束。不大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子的手抓羊肉和奶酒。公社的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正是: 祝福频频难尽意,举杯切切莫相忘! 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这时候鄂温克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儿,既大方,又稍有点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并且要骑一骑蒙古马。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是呀!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 碧草话斜阳! 人的生活变了,草原上的一切都也随着变。就拿蒙古包说吧,从前每被呼为毡庐,今天却变了样,是用木条与草杆作成的,为是夏天住着凉爽,到冬天再改装。看那马群 吧,既有短小精悍的蒙古马,也有高大的新种三河马。这种大马真体面,一看就令人想起“龙马精神”这类的话儿,并且想骑上它,驰骋万里。牛也改了种,有的重达千斤,乳房象小缸。牛肥草香乳如泉啊!并非浮夸。羊群里既有原来的大尾羊,也添了新种的短尾细毛羊,前者肉美,后者毛好。是的,人畜两旺,就是草原上的新气象之一。 载一九六一年十月十三日《人民日报》 赏 析 语言大师老舍先生在《草原》一文中故意将互相对立和排斥的描写巧妙地熔于一炉,使语言在简洁中见意蕴、普通中见哲理,生动而鲜明地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现举例分析如下: 一、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翠色欲流”是说翠色将流而未流;而“流入云际”,则是说翠色已经流入云间。这两者是自相矛盾吗?其实,这非但不矛盾,反而形象地显现了草原景物的逼真情态。“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分别描写了两种不同的视觉形象。前句是近镜头描写:草原绿得浓厚将滴,绿得油亮闪光,给人“欲流”的感觉。这是化静为动,突现草的色泽,草的生命,也抒发了作者无限的热爱和赞叹。后一句是远镜头描写:极目远眺,草原与长空相接,浓绿与云天照映,翠色千里,连绵不断,一直伸向云天深处。再说汽车在前进,视野中的那些“只有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小丘,一碧千里的草原,不正在悄悄地流入云天吗? 二、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惊叹”与“舒服”,“愿久立”与“想坐下”是互相矛盾的。其实,作者惊叹的是那从未见过的“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大草原;舒服的是草原浩瀚、生机勃勃、充满活力,视野开阔、心胸豁达、令人心旷神怡;“愿久立”,是因为草原景色迷人,“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静立不动”,何况是感情丰富的人;“想坐下”,是因为眼底美景沁润着心田,诱发起激情,要抒发、要表达。正是这矛盾的笔触巧妙地刻画出“我”在这种特定境界里的丰富的内心感受。 三、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既然“看不见什么东西”,怎么还看见“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呢?其实,这是运用了一种叫“舛(chuǎn)互”的修辞手法。它对某一事物既全面肯定,又部分否定;或既全部否定,又部分肯定。看见“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是为了更真切地衬托和强调“初入草原”时的静感。这是以声写寂,以动衬静,从而突出了辽阔草原寂而不死,静中见活的生机。 文意是客观事物在作者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是作者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研究而得到的一种认识。由于客观事物千差万别,变化多端,作者的认识就有正确与错误、深刻与肤浅的区分,这就需要认真体会,反复研究,一直“炼”到认清事物本质,写出切中肯?紫的文章来。 这方面,我们要谈到第十一册老舍的《草原》。文章记叙了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烈欢迎的情景,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对汉族人民的深厚情谊,充分体现了祖国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这是本文的主题思想,亦即文意所在。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实行平等的民族政策,形成了多民族统一的大家庭。老舍通过记叙访问草原的情景,反映民族友爱的主题,提炼出这一文意,无疑是抓住了社会主义制度下民族关系的真实本质,十分正确。 当然,正确的文意要有恰切的表达。老舍按照初入草原、欢迎远客、蒙古包外、蒙古包内、主客话别的顺序记述,注意突出蒙古族人民远出相迎、热情款待、亲切联欢的场面,字里行间渗透着蒙汉人民间的血肉深情。 值得研究的是作者在提炼文意的过程中,把文意浓缩成“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两句诗,寥寥十四字,蕴含着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给读者留下了回味不尽的余地: 内蒙古草原空气新鲜,天空明朗,广袤无边,一碧千里,到处是翠色欲流,令人陶醉,岂不是与“天涯碧草”贴合相应了吗?诗句中的“何忍别”、“话斜阳”正是“蒙汉情深”的体现和写照,它又与上文蒙族牧民纵马奔驰,以主人的身份远出迎客,盛情款待,歌舞娱宾的描写有机勾连,桴fu鼓相应,实在恰到好处。 同时,作者引诗作结还收到了揭示题旨、深化文意的效果。“蒙汉情深”“深”在哪里?作者一行刚刚踏上草原,就从心底里油然升起热爱之情;牧民远出迎客,欢呼,握手,敬酒,唱歌,表演,双方亲如一家,融洽无间,更加显露了蒙汉间的深情厚谊。尤其是“何忍别”突现了主客双方的内心世界,两情依依,不忍分别,自然“情深”了,而“话斜阳”则展示了主客双方的动人情态,话语绵绵,难分难舍,不是“情深”会如此吗?完全可以说,引诗是对蒙汉民族间兄弟之情的凝炼概括,也是对文意的进一步拓展和强化。 另外,引诗中的“天涯碧草话斜阳”仿佛一个特写镜头:主客双方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依恋不舍地娓娓交谈,时间不停地推移,夕阳渐渐西沉,他们竟浑然不觉,这是蒙汉情深的形象映现。他们“话”什么呢?也许感谢主人热情接待,也许希望客人不久再来,也许是双方互相勉励,携手并进……这一余味不尽的特写镜头与“蒙汉情深”的全篇之旨紧相扣合,岂不是进一步深化了文意吗? 因此,炼意正确不是一蹴而就的,有一个融化、深化、强化的过程。

老舍《草原》课文是什么?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华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骏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的握着,握住不放。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不大会儿,;好客的主人端来大盘子的手抓羊肉和奶酒。干部们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这时候鄂温克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儿,既大方,又稍有点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并且要骑一骑蒙古马。太阳已经偏西了,谁也不肯走。是呀!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采用我吧~谢啦~

老舍的草原有多少字

645

老舍的《草原》获得过什么奖呢?

老舍写的《草原》获得过中国矛盾文学奖浓郁的草原风情: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骑马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表现了蒙古族同胞的纯朴、热情好客,以及蒙汉两族人民团结互助的深情厚谊。

老舍先生的草原,运用了哪些动静描写?

老舍《草原》第一自然段主要运用修辞手法,抓住了草原的天空、空气、大地、小丘、羊群等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辽阔美丽的草原风光图。(一)观察有序:从天上写到天底下,从远处的小丘、羊群写到近处的骏马、大牛,可以看出作者采用了由上到下,从远到近的观察顺序,所以文章的层次很清楚,写起来自然就不会乱了。因此,我们无论写什么景都要先想好按什么样的顺序去观察,由远及近、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四周到中间……观察晚这一处再去那一出,但是不能走回头路,带着读者兜圈子可不行的吆!(二)抓住特点:草原的空气清鲜,天空明朗,一碧千里,小丘连绵起伏,羊群、骏马、大牛这都是草原的特点。作者抓住了这些特点,有选择的重点写了羊群和小丘。我们在习作中也应该做到这一点,比方说,秋天的池塘,池水清澈碧绿是特点,点点浮萍是特点。又如春姑娘来了,草地绿意盎然是特点;而秋婆婆来时却把大地扫得一片金黄。因此,我们必须仔细观察,多对比,这样是能把握住所写景物特点的。(三)巧用修辞:打比方、拟人的写法,在写景的文章中可谓是司空见惯,最为常用的。看“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种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写得多么形象生动。这样的例子在课本中举不胜举。老舍先生在《林海》一文中写到”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把大兴安岭写成了一个爱打扮又很会打扮得姑娘,形象地写出了大兴安岭的美丽。因此,描写中适当地运用这些写法,可以让文章增色不少!

老舍写的《草原》赞美了什么和什么

老舍写 《草原》的目的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也就是歌颂新时代中蒙古民众的幸福生活,赞美蒙汉人民的友谊。这篇散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本文层次井然,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结束。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教学难点一是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方法;二是通过学习此文,引起认识西部,了解西部的兴趣。

老舍草原一文写了哪三副图画

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

关于老舍写的《草原》的问题

拟人,蒙古族和汉族情谊深,不忍心分别,在夕阳中相互倾诉,依依惜别之情.

老舍为什么要写草原

去了一个地方,才写的

老舍作品草原的主要内容

老舍作品《草原》主要内容为: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的热情欢迎的情景。表现了大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对汉族人民的深厚情谊,表达了作者对祖国边疆的热爱以及对民族友谊的歌颂。《草原》是作家老舍创作于1961年一篇散文。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草原(老舍)的简介

自幼就见过“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类的词句。这曾经发生过不太好的影响,使人怕到北边去。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象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象没骨画那样,只用绿色渲染,没有用笔勾勒,于是,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与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象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紫塞,紫塞,谁说的? 这是个翡翠的世界。连江南也未必有这样的景色啊!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的牧业公社。汽车走了一百五十华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至为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迂回的,明如玻璃的一条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公社了。忽然,象被一阵风吹来的,远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马疾驰,襟飘带舞,象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马飞过了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我们约请了海拉尔的一位女舞蹈员给我们作翻译。她的名字漂亮——水晶花。她就是陈旗的人,鄂温克族。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我们用不着水晶花同志给作翻译了。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都是民族团结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不拘束。不大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子的手抓羊肉和奶酒。公社的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正是: 祝福频频难尽意,举杯切切莫相忘! 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这时候鄂温克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儿,既大方,又稍有点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并且要骑一骑蒙古马。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是呀!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人的生活变了,草原上的一切都也随着变。就拿蒙古包说吧,从前每被呼为毡庐,今天却变了样,是用木条与草杆作成的,为是夏天住着凉爽,到冬天再改装。看那马群吧,既有短小精悍的蒙古马,也有高大的新种三河马。这种大马真体面,一看就令人想起“龙马精神”这类的话儿,并且想骑上它,驰骋万里。牛也改了种,有的重达千斤,乳房象小缸。牛肥草香乳如泉啊!并非浮夸。羊群里既有原来的大尾羊,也添了新种的短尾细毛羊,前者肉美,后者毛好。是的,人畜两旺,就是草原上的新气象之一

老舍的《草原》主要写什么

主要讲了草原又绿又广阔的特点,这段中心句是: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答案补充 原文: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采纳我的

老舍的《草原》全文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草原》出自老舍的哪本书

《草原》选自老舍的《内蒙风光》《草原》赏析语言大师老舍先生在《草原》一文中故意将互相对立和排斥的描写巧妙地熔于一炉,使语言在简洁中见意蕴、普通中见哲理,生动而鲜明地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现举例如下:文中写到: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惊叹”与“舒服”,“愿久立”与“想坐下”是互相矛盾的。其实,作者惊叹的是那从未见过的“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大草原;舒服的是草原浩瀚、生机勃勃、充满活力,视野开阔、心胸豁达、令人心旷神怡;“愿久立”,是因为草原景色迷人,“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静立不动”,何况是感情丰富的人;“想坐下”,是因为眼底美景沁润着心田,诱发起激情,要抒发、要表达。正是这矛盾的笔触巧妙地刻画出“我”在这种特定境界里的丰富的内心感受。另外,引诗中的“天涯碧草话斜阳”仿佛一个特写镜头:主客双方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依恋不舍地娓娓交谈,时间不停地推移,夕阳渐渐西沉,他们竟浑然不觉,这是蒙汉情深的形象映现。他们“话”什么呢?也许感谢主人热情接待,也许希望客人不久再来,也许是双方互相勉励,携手并进……这一余味不尽的特写镜头与“蒙汉情深”的全篇之旨紧相扣合,岂不是进一步深化了文意吗?并且作者在提炼文意的过程中,把文意浓缩成“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两句诗,寥寥十四字,蕴含着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给读者留下了回味不尽的余地。

老舍写的草原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求答案!!!!

.草原留给“我”的印象是一碧千里,辽阔而洒脱.草原上的人热情好客,开朗奔放.在夕阳的阴着下,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显得格外楚楚动人.草原上的绵羊,似乎都像披上了一层华丽的衣装,凝视着我们.在这儿度过了愉快的一天,大家都对大草原产生了感情,与热情、好客的草原主人,与翠色欲流的大草原依依话别……“谢谢你们今天的热情款待,让我们品尝了许多美味,领略了大草原的风光,观赏了民族舞蹈.有机会的话,你们可以到我们这边来看一看城市风光,那也是别有一番风味哦!”我微笑着说.“谢谢,我们一定会去的,祝你们一帆风顺、一路走好,美丽的大草原永远欢迎你们!”草原的人们挥手向我们告别,直到远去……我们走了,但大草原上的所有东西都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真是“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啊!

老舍描写草原风光及蒙汉两族深厚情谊的《草原》,全文是什么?

《草原》原文如下: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

老舍写的《草原》是指哪个草原

鄂温克大草原

老舍写的实际上是那个草原?

是内蒙古陈巴尔虎旗的草原。

老舍的文章草原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lè)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xiàn)乐趣。 我们访(fǎng)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下班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biān)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名色的衣裳,群马疾驰(chí),襟(jīn)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前面引路。静寂(jì)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我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奶茶(chá)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mào),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不大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干部向我们敬酒(jiǔ),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这时候鄂(è)温克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儿羞涩(sè),来给客人们唱民歌。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jiāo),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并且要骑一骑蒙古马。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是呀!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yá)碧草话斜阳!

老舍是什么时候写《草原》的

《草原》的写作背景是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9月12日老舍在青岛山东大学一次休息时写下的。当时他在那儿租了一家平房,作为他安静的写作与创作戏剧文学的地方。一九六一年十月十三日发表在《人民日报》。老舍记叙了自己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表现了大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对汉族人民的深厚情谊,表达了作者对祖国边疆的热爱以及对民族友谊的歌颂。文章主要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和主客联欢图这三幅生动的画面?。作者在最后引用“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抒发了对草原的热爱之情和对蒙汉两族的深情厚谊。

老舍的《草原》的艺术风格是什么?

老舍先生在《草原》一文中故意将互相对立和排斥的描写巧妙地熔于一炉,使语言在简洁中见意蕴、普通中见哲理,生动而鲜明地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同时,作者引诗作结有一个融化、深化、强化的过程,收到了揭示题旨、深化文意的效果。

老舍的草原中大草原有什么特点?急

猪侠头套,爸爸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