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

阅读 / 问答 / 标签

高一生物学习“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总结三个实验所用的试剂及用量和实验现象、原理

答:还原性糖:1、试剂及用量:斐林试剂(主要由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5g/mL的CuSO2溶液配制而成),现配现用,如用2ML的还原糖的组织样液,就用2ML配好斐林试剂加入组织样液,放入有开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煮沸2分钟左右。2、实验现象:由蓝色→棕色→砖红色。3、原理:指的是糖类中的还原性糖能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生成特定的颜色,我们就用斐林试剂来鉴定还原性糖。脂肪:1、试剂及用量:用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用滴管在样品薄片上滴2-3滴苏丹Ⅲ或苏丹Ⅳ。2、实验现象:橘黄色或红色。3、原理:指的是脂肪能与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发生反应生成特定的颜色,我们就用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来鉴定脂肪。蛋白质:1、试剂及用量:双缩脲试剂:(主要由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1g/mL的CuSO2溶液)。取蛋白质样液,先加双缩脲试剂A液,再双缩脲试剂B。2、实验现象:紫色。3、原理:指的是蛋白质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生成特定的颜色,我们就用双缩脲试剂来鉴定蛋白质。

为什么双缩脲试剂检验蛋白质,不会生成蓝色沉淀Cu(OH)2?为什么不能先加入B液?(有人说先加B液

双缩脲试剂(A液:0.1 g/mL的NaOH溶液,B液:0.01 g/mL的CuSO4溶液)。若将A液和B液的使用顺序互换,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双缩脲法测定蛋白质含量计算

双缩脲法测定蛋白质含量计算如下:学习双缩脲法测定蛋白质的原理和方法实验原理: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肽键的化合物皆有双缩脲反应。在碱性溶液中双缩脲与铜离子结合形成复杂的紫红色复合物。而蛋白质及多肽的肽键与双缩脲的结构类似,也能与铜离子形成紫红色配位化合物,其最大光吸收在540nm处。其颜色深浅与蛋白质浓度成正比,而与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及氨基酸的组成无关,该法测定蛋白质的浓度范围适用于1~10mg/mL,双缩脲法常用于蛋白质的快速测定。实验操作:取双缩脲试剂、10mg/mL的标准蛋白溶液和待测蛋白溶液(稀释10倍的人血清),按下表配制6支溶液:紫外吸收测定法目的要求:了解紫外吸收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原理。掌握紫外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实验原理:蛋白质分子中所含酪氨酸和色氨酸残基的苯环含有共轭双键,使蛋白质在280nm 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值。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蛋白质溶液的光吸收值(A280)与其含量成正比关系,可用作定量测定。紫外线吸收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优点是迅速、简便,不消耗样品,低浓度盐类不干扰测定。因此。广泛应用在柱层析分离中蛋白质洗脱情况的检测。此法的缺点是∶(1)对于测定那些与标准蛋白质中酪氨酸和色氨酸含量差异较大的蛋白质,有一定的误差。(2)若样品中核酸等吸收紫外线的物质,会出现较大的干扰。不同的蛋白质和核酸的紫外线吸收是不同的,即使经过校正,测定结果也还存在一定的误差。

双缩脲试剂使蛋白质显紫色的原理是什么?

双缩脲反应是指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肽键的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与Cu2+反应,生成红紫色的络合物.所有的蛋白质均有此显色反应.双缩脲试剂就是指能与具有两个以上肽键的化合物发生红紫色显色反应的试剂.它是NaOH和CuSO4两种溶液.在实验过程中,先在含蛋白质的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再滴几滴CuSO4溶液(量较少).即先后加入NaOH和CuSO4溶液.如果在NaOH中滴几滴CuSO4溶液混合后,再加入到含蛋白质的溶液中,混合液中就没有Cu2+,显色反应就不会发生.除-CONH-有此反应外,-CONH2-,-CH2-,NH2-,-CS-CS-NH2,等基团亦有此反应。

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蛋白质的实验原理

还原糖的鉴定原理:生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可溶性糖的种类比较多,常见的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和蔗糖。前三种糖的分子内都含有游离的、具有还原性的半缩醛羟基,因此叫做还原糖;蔗糖的分子内没有游离的半缩醛羟基,因此叫作非还原糖,不具有还原性。斐林试剂只能鉴定还原糖,在加热的条件,能够与还原糖生成砖红色的沉淀(实际上是Cu2O)而葡萄糖则被氧化成葡萄糖酸。蛋白质的鉴定与原理:鉴定生物组织中是否含有蛋白质时,常用双缩脲试剂。在碱性溶液(NaOH)中,双缩脲能与铜离子作用,形成紫色或紫红色的络合物,这个反应就叫做双缩脲反应。由于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与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因此蛋白质都可以与双缩脲实试剂发生颜色反应,从而鉴定蛋白质的存在。

蛋白质用什么试剂检测? 谢谢!

加入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证明有蛋白质存在

双缩脲试剂,斐林试剂检验蛋白质和还原糖的原理是什么?

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会出现紫色反应,反应本质是铜离子与蛋白质中的双缩脲结构结合形成了一种紫色络合物斐林试剂的成分是氢氧化铜悬浊液,能够被还原糖中的还原性基团醛基还原成氧化亚铜这种砖红色物质,形成沉淀

蛋白质变性后为什么也可以用双缩脲试剂检验

可以。蛋白质变性是指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但它的肽键并没有断裂,双缩脲试剂是通过检测肽键来检测是否是蛋白质的,所以,可以检测

双缩脲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干扰因素有哪些

1、碱性环境:在使用双缩脲试剂时候,必须注意,必须是先加0.1 g/mL氢氧化钠溶液,再加0.01 g/mL硫酸铜的水溶液。若先加入硫酸铜溶液,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则无法充分制造碱性环境,此时硫酸铜会与氢氧化钠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蓝色氢氧化铜沉淀,导致现象不清,无法较好地达到实验目的。2、蛋白质浓度:双缩脲法常用于0.5g/L~10g/L含量的蛋白质溶液测定。扩展资料双缩脲法的实验原理:双缩脲是两个分子脲经180℃左右加热,放出一个分子氨后得到的产物。在强碱性溶液中,双缩脲与二价铜离子形成紫色络合物,称为双缩脲反应。凡具有两个酰胺基或两个直接连接的肽键,或能够以一个中间碳原子相连的肽键,这类化合物都有双缩脲反应。紫色络合物颜色的深浅与蛋白质浓度成正比,而与蛋白质分子量及氨基酸成分无关,故可用来测定蛋白质含量。干扰这一测定的物质主要有:硫酸铵、Tris缓冲液和某些氨基酸等。此法的优点是较快速 ,不同的蛋白质产生颜色的深浅相近,以及干扰物质少。主要的缺点是灵敏度差,不适合微量蛋白的测定。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双缩脲法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双缩脲试剂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蛋白质测定

双缩脲与蛋白质反应的原理是什么呢?

双缩脲就是缩二脲,就是两个尿素分子缩合,脱去一分子氨所形成的化合物,结构简式: (也可写成“NH2CONHCONH2”),双缩脲可以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紫色的物质, 可能是由于双缩脲分子中的肽键结构所引起的,肽键的氮原子会和Cu2+离子生成紫色络合物,因为蛋白质中也有肽键结构,所以也会发生此类反应,我们称这种含有肽键结构的化合物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的显紫色的反应叫做“双缩脲反应”。 也就是说,分子中只要含有肽键,一般都会发生这种特征的紫色反应。 蛋白质中的肽键与铜离子络合的示意图: 不是双缩脲和蛋白质反应,而是蛋白质和铜离子的反应的类别,与双缩脲和铜离子的反应类别相同,都是“双缩脲反应”,生物试验也没给咱讲清楚,他说的双缩脲试剂中根本就没有双缩脲,而是0.1g/mL的氢氧化钠(双缩脲试剂A)和0.01g/mL的硫酸铜(双缩脲试剂B),在使用时是先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A,震荡摇匀后,加入B。 至于氢氧化钠是强碱、硫酸铜是重金属盐,都可使蛋白质变性,这个问题应该不影响紫色反应,蛋白质变性的本质是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其沉淀,失去生理活性,但是肽键结构、肽链的氨基酸顺序一般不被破坏。 强酸或强碱破坏蛋白zhi的一级结构,应该是因为多肽在强酸或强碱的作用下可以发生水解,但是不会说完全都水解掉了(常温下速率也不会很快),特别是在酸的催化下,水解是可逆的。事实就是产生了紫色反应,该反应确实发生了,我们不能否认事实啊。但也不能否认氨基酸也可以和铜离子络合,但生成的络合物不一定是紫色络合物,要么书上怎么说双缩脲反应是特征反应呢?

蛋白质的检测原理是什么?

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原理是双缩脲在碱性溶液中能与硫酸铜反应产生红紫色络合物,此反应称为双缩脲反应。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和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因此也能起双缩脲反应,形成红紫色络合物。双缩脲试剂本是用来检测双缩脲,由于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与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因此也能与铜离子在碱性溶液中发生双缩脲反应。当底物中含有肽键时,试液中的铜与多肽配位,络合物呈紫色。可通过比色法分析浓度。双缩脲法测定蛋白质的优缺点:优点:双缩脲法测定蛋白质的测定范围是1~10mg蛋白质,操作简单、快捷。既适合手工操作,又适合自动化分析,重复性好、线性关系好,双缩脲试剂可以长期保存。缺点:灵敏度差,测定范围窄,样品需要量大,不同的蛋白质产生颜色的深浅相近,因此它常用于需要快速,但并不需要十分精确的蛋白质测定。干扰测定的物质包括有:在性质上是氨基酸或肽的缓冲液,如TrIs缓冲液,因为它们产生阳性呈色反应,铜离子也容易被还原,有时出现红色沉淀。

双缩脲与蛋白质反应的原理是什么呢?

双缩脲就是缩二脲,就是两个尿素分子缩合,脱去一分子氨所形成的化合物,结构简式: (也可写成“NH2CONHCONH2”),双缩脲可以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紫色的物质, 可能是由于双缩脲分子中的肽键结构所引起的,肽键的氮原子会和Cu2+离子生成紫色络合物,因为蛋白质中也有肽键结构,所以也会发生此类反应,我们称这种含有肽键结构的化合物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的显紫色的反应叫做“双缩脲反应”。 也就是说,分子中只要含有肽键,一般都会发生这种特征的紫色反应。 蛋白质中的肽键与铜离子络合的示意图: 不是双缩脲和蛋白质反应,而是蛋白质和铜离子的反应的类别,与双缩脲和铜离子的反应类别相同,都是“双缩脲反应”,生物试验也没给咱讲清楚,他说的双缩脲试剂中根本就没有双缩脲,而是0.1g/mL的氢氧化钠(双缩脲试剂A)和0.01g/mL的硫酸铜(双缩脲试剂B),在使用时是先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A,震荡摇匀后,加入B。 至于氢氧化钠是强碱、硫酸铜是重金属盐,都可使蛋白质变性,这个问题应该不影响紫色反应,蛋白质变性的本质是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其沉淀,失去生理活性,但是肽键结构、肽链的氨基酸顺序一般不被破坏。 强酸或强碱破坏蛋白zhi的一级结构,应该是因为多肽在强酸或强碱的作用下可以发生水解,但是不会说完全都水解掉了(常温下速率也不会很快),特别是在酸的催化下,水解是可逆的。事实就是产生了紫色反应,该反应确实发生了,我们不能否认事实啊。但也不能否认氨基酸也可以和铜离子络合,但生成的络合物不一定是紫色络合物,要么书上怎么说双缩脲反应是特征反应呢?

蛋白质变性后为什么也可以用双缩脲试剂检验?

因为用该试剂时,其中的碱能使蛋白质变性,所以变性了的蛋白质仍能用这种方法检验。

双缩脲与蛋白质反应的原理是什么呢?

双缩脲就是缩二脲,就是两个尿素分子缩合,脱去一分子氨所形成的化合物,结构简式: (也可写成“NH2CONHCONH2”),双缩脲可以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紫色的物质, 可能是由于双缩脲分子中的肽键结构所引起的,肽键的氮原子会和Cu2+离子生成紫色络合物,因为蛋白质中也有肽键结构,所以也会发生此类反应,我们称这种含有肽键结构的化合物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的显紫色的反应叫做“双缩脲反应”。 也就是说,分子中只要含有肽键,一般都会发生这种特征的紫色反应。 蛋白质中的肽键与铜离子络合的示意图: 不是双缩脲和蛋白质反应,而是蛋白质和铜离子的反应的类别,与双缩脲和铜离子的反应类别相同,都是“双缩脲反应”,生物试验也没给咱讲清楚,他说的双缩脲试剂中根本就没有双缩脲,而是0.1g/mL的氢氧化钠(双缩脲试剂A)和0.01g/mL的硫酸铜(双缩脲试剂B),在使用时是先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A,震荡摇匀后,加入B。 至于氢氧化钠是强碱、硫酸铜是重金属盐,都可使蛋白质变性,这个问题应该不影响紫色反应,蛋白质变性的本质是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其沉淀,失去生理活性,但是肽键结构、肽链的氨基酸顺序一般不被破坏。 强酸或强碱破坏蛋白zhi的一级结构,应该是因为多肽在强酸或强碱的作用下可以发生水解,但是不会说完全都水解掉了(常温下速率也不会很快),特别是在酸的催化下,水解是可逆的。事实就是产生了紫色反应,该反应确实发生了,我们不能否认事实啊。但也不能否认氨基酸也可以和铜离子络合,但生成的络合物不一定是紫色络合物,要么书上怎么说双缩脲反应是特征反应呢?

蛋白质浓度测定 双缩脲法实验原理?

蛋白质浓度测定双缩脲法原理将尿素加热,两分子尿素放出一分子氨而形成双缩脲(NH2-CO-NH-CO-NH2)。双缩脲在碱性溶液中与Cu2+结合生成紫色络合物,这一呈色反应称为双缩脲反应。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键类似双缩脲结构,故亦能呈双缩脲反应。生物帮上面有这方面的详细介绍,PCR仪http://product.bio1000.com/100231/

双缩脲与蛋白质反应的原理是什么呢?

强酸强碱只会使蛋白质发生变性,即改变空间结构,不会破坏其内部,主要是肽键和双缩尿反应有紫色产生

双缩脲试剂,斐林试剂检验蛋白质和还原糖的原理是什么?

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会出现紫色反应,反应本质是铜离子与蛋白质中的双缩脲结构结合形成了一种紫色络合物斐林试剂的成分是氢氧化铜悬浊液,能够被还原糖中的还原性基团醛基还原成氧化亚铜这种砖红色物质,形成沉淀

双缩脲试剂使蛋白质显紫色的原理是什么?

你好,双缩脲是由两分子尿素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将尿素加热到180度,则两分子尿素缩合成一分子双缩脲,并放出一分子氨。双缩脲在碱性溶液中能与硫酸铜反应产生红紫色络合物,此反应称为双缩脲反应。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和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因此也能起双缩脲反应,形成红紫色络合物。该原理高中阶段不要求掌握,知道反应现象即可希望有所帮助,不懂可以追问,有帮助请采纳

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的原理是什么?

紫色络合物分子结构式在碱性溶液(NaOH)中,双缩脲(H2NOC-NH-CONH2)能与铜离子(Cu2+)作用,形成紫色络合物(该物质的分子结构式见图),该反应即双缩脲反应。  双缩脲反应是肽和蛋白质所特有的,而为氨基酸所没有的一种颜色反应。一般分子中含有两个氨基甲酪基(即肽键:-CO-NH-)的化合物与碱性  铜溶液作用,就会形成紫色或蓝紫色络合物。  注:除-CO-NH-有此反应外,(-CONH2-)、(-CH2-)、(-NH2-)、(-CS-CS-NH2)等基团亦有此反应。

双缩脲与蛋白质反应的原理是什么呢?

双缩脲就是缩二脲,就是两个尿素分子缩合,脱去一分子氨所形成的化合物,结构简式:(也可写成“NH2CONHCONH2”),双缩脲可以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紫色的物质,可能是由于双缩脲分子中的肽键结构所引起的,肽键的氮原子会和Cu2+离子生成紫色络合物,因为蛋白质中也有肽键结构,所以也会发生此类反应,我们称这种含有肽键结构的化合物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的显紫色的反应叫做“双缩脲反应”。也就是说,分子中只要含有肽键,一般都会发生这种特征的紫色反应。蛋白质中的肽键与铜离子络合的示意图: 不是双缩脲和蛋白质反应,而是蛋白质和铜离子的反应的类别,与双缩脲和铜离子的反应类别相同,都是“双缩脲反应”,生物试验也没给咱讲清楚,他说的双缩脲试剂中根本就没有双缩脲,而是0.1g/mL的氢氧化钠(双缩脲试剂A)和0.01g/mL的硫酸铜(双缩脲试剂B),在使用时是先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A,震荡摇匀后,加入B。至于氢氧化钠是强碱、硫酸铜是重金属盐,都可使蛋白质变性,这个问题应该不影响紫色反应,蛋白质变性的本质是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其沉淀,失去生理活性,但是肽键结构、肽链的氨基酸顺序一般不被破坏。强酸或强碱破坏蛋白zhi的一级结构,应该是因为多肽在强酸或强碱的作用下可以发生水解,但是不会说完全都水解掉了(常温下速率也不会很快),特别是在酸的催化下,水解是可逆的。事实就是产生了紫色反应,该反应确实发生了,我们不能否认事实啊。但也不能否认氨基酸也可以和铜离子络合,但生成的络合物不一定是紫色络合物,要么书上怎么说双缩脲反应是特征反应呢?

双缩脲试剂可以鉴定蛋白质的原因

A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肽键的化合物皆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蛋白质中有-CONH-基

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的原理

你好,双缩脲是由两分子尿素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将尿素加热到180度,则两分子尿素缩合成一分子双缩脲,并放出一分子氨。双缩脲在碱性溶液中能与硫酸铜反应产生红紫色络合物,此反应称为双缩脲反应。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和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因此也能起双缩脲反应,形成红紫色络合物。该原理高中阶段不要求掌握,知道反应现象即可希望有所帮助,不懂可以追问,有帮助请采纳

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原理是什么?

双缩脲是由两分子尿素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将尿素加热到180度,则两分子尿素缩合成一分子双缩脲,并放出一分子氨。双缩脲在碱性溶液中能与硫酸铜反应产生红紫色络合物,此反应称为双缩脲反应。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和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因此也能起双缩脲反应,形成红紫色络合物。该原理高中阶段不要求掌握,知道反应现象即可。双缩脲试剂是一种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分析化学试剂。它是一种碱性的含铜试液,呈蓝色,由0.1 g/mL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0.01 g/mL硫酸铜和酒石酸钾钠配制而成。双缩脲试剂本是用来检测双缩脲,由于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与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因此也能与铜离子在碱性溶液中发生双缩脲反应。当底物中含有肽键时,试液中的铜与多肽配位,络合物呈紫色。可通过比色法分析浓度,在紫外可见光谱中的波长为540nm。鉴定反应的灵敏度为5-160mg/ml。双缩脲试剂中真正起作用的是硫酸铜,而氢氧化钾仅仅是为了提供碱性环境,因此它可被其他碱,如氢氧化钠所代替。向试剂中加入碘化钾,会延长试剂的使用寿命。酒石酸钾钠的作用是保护反应生成的络离子不被析出变为沉淀,从而使试剂失效。

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原理是什么?

双缩脲是由两分子尿素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将尿素加热到180度,则两分子尿素缩合成一分子双缩脲,并放出一分子氨。双缩脲在碱性溶液中能与硫酸铜反应产生红紫色络合物,此反应称为双缩脲反应。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和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因此也能起双缩脲反应,形成红紫色络合物。该原理高中阶段不要求掌握,知道反应现象即可。双缩脲试剂是一种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分析化学试剂。它是一种碱性的含铜试液,呈蓝色,由0.1 g/mL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0.01 g/mL硫酸铜和酒石酸钾钠配制而成。双缩脲试剂本是用来检测双缩脲,由于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与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因此也能与铜离子在碱性溶液中发生双缩脲反应。当底物中含有肽键时,试液中的铜与多肽配位,络合物呈紫色。可通过比色法分析浓度,在紫外可见光谱中的波长为540nm。鉴定反应的灵敏度为5-160mg/ml。双缩脲试剂中真正起作用的是硫酸铜,而氢氧化钾仅仅是为了提供碱性环境,因此它可被其他碱,如氢氧化钠所代替。向试剂中加入碘化钾,会延长试剂的使用寿命。酒石酸钾钠的作用是保护反应生成的络离子不被析出变为沉淀,从而使试剂失效。

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原理是什么?

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原理是双缩脲在碱性溶液中能与硫酸铜反应产生红紫色络合物,此反应称为双缩脲反应。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和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因此也能起双缩脲反应,形成红紫色络合物。双缩脲试剂本是用来检测双缩脲,由于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与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因此也能与铜离子在碱性溶液中发生双缩脲反应。当底物中含有肽键时,试液中的铜与多肽配位,络合物呈紫色。可通过比色法分析浓度。双缩脲法测定蛋白质的优缺点:优点:双缩脲法测定蛋白质的测定范围是1~10mg蛋白质,操作简单、快捷。既适合手工操作,又适合自动化分析,重复性好、线性关系好,双缩脲试剂可以长期保存。缺点:灵敏度差,测定范围窄,样品需要量大,不同的蛋白质产生颜色的深浅相近,因此它常用于需要快速,但并不需要十分精确的蛋白质测定。干扰测定的物质包括有:在性质上是氨基酸或肽的缓冲液,如TrIs缓冲液,因为它们产生阳性呈色反应,铜离子也容易被还原,有时出现红色沉淀。

双缩脲试剂是如何检测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原理是双缩脲在碱性溶液中能与硫酸铜反应产生红紫色络合物,此反应称为双缩脲反应。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和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因此也能起双缩脲反应,形成红紫色络合物。双缩脲试剂本是用来检测双缩脲,由于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与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因此也能与铜离子在碱性溶液中发生双缩脲反应。当底物中含有肽键时,试液中的铜与多肽配位,络合物呈紫色。可通过比色法分析浓度。双缩脲法测定蛋白质的优缺点:优点:双缩脲法测定蛋白质的测定范围是1~10mg蛋白质,操作简单、快捷。既适合手工操作,又适合自动化分析,重复性好、线性关系好,双缩脲试剂可以长期保存。缺点:灵敏度差,测定范围窄,样品需要量大,不同的蛋白质产生颜色的深浅相近,因此它常用于需要快速,但并不需要十分精确的蛋白质测定。干扰测定的物质包括有:在性质上是氨基酸或肽的缓冲液,如TrIs缓冲液,因为它们产生阳性呈色反应,铜离子也容易被还原,有时出现红色沉淀。

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的检测原理是什么?

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原理是双缩脲在碱性溶液中能与硫酸铜反应产生红紫色络合物,此反应称为双缩脲反应。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和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因此也能起双缩脲反应,形成红紫色络合物。双缩脲试剂本是用来检测双缩脲,由于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与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因此也能与铜离子在碱性溶液中发生双缩脲反应。当底物中含有肽键时,试液中的铜与多肽配位,络合物呈紫色。可通过比色法分析浓度。双缩脲法测定蛋白质的优缺点:优点:双缩脲法测定蛋白质的测定范围是1~10mg蛋白质,操作简单、快捷。既适合手工操作,又适合自动化分析,重复性好、线性关系好,双缩脲试剂可以长期保存。缺点:灵敏度差,测定范围窄,样品需要量大,不同的蛋白质产生颜色的深浅相近,因此它常用于需要快速,但并不需要十分精确的蛋白质测定。干扰测定的物质包括有:在性质上是氨基酸或肽的缓冲液,如TrIs缓冲液,因为它们产生阳性呈色反应,铜离子也容易被还原,有时出现红色沉淀。

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原理是什么?

由于蛋白质分子中含有许多与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在碱性溶液中,双缩脲试剂能与蛋白质反应,形成紫色络合物.因此蛋白质的检测作用的实验原理是: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呈现紫色反应。用来检测双缩脲,由于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与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因此也能与铜离子在碱性溶液中发生双缩脲反应。当底物中含有肽键时,试液中的铜与多肽配位,络合物呈紫色。可通过比色法分析浓度,在紫外可见光谱中的波长为540nm。鉴定反应的灵敏度为5-160mg/mL。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评价:优点:双缩脲法测定蛋白质的测定范围是1~10mg蛋白质,操作简单、快捷。既适合手工操作,又适合自动化分析,重复性好、线性关系好, 双缩脲试剂可以长期保存( 若贮存瓶中有黑色沉淀出现,则需要重新配制)。缺点:灵敏度差,测定范围窄,样品需要量大,不同的蛋白质产生颜色的深浅相近,因此它常用于需要快速,但并不需要十分精确的蛋白质测定。干扰测定的物质包括有在性质上是氨基酸或肽的缓冲液,如TrIs缓冲液,因为它们产生阳性呈色反应,铜离子也容易被还原,有时出现红色沉淀。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双缩脲试剂

双缩脲法测蛋白质中该如何校正实验结果

在碱性溶液中,双缩脲(H2N-CO-NH-CO-NH2)与二价铜离子作用形成紫红色的络合物,这一反应称双缩脲反应。凡分子中含二个或二个以上酰胺基(—CO-NH2),或与此相似的基团[如—CH2-NH2,—CS-NH2,—C(NH)NH2]的任何化合物,无论这类基团直接相连还是通过一个碳或氮原子间接相连,均可发生上述反应。蛋白质分子含有众多肽键(—CO-NH—),可发生双缩脲反应,强度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与肽键数量即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可用比色法测定蛋白含量。测定范围为1~10mg蛋白质。干扰这一测定的物质主要有:硫酸铵、Tris缓冲液和某些氨基酸等。此法的优点是较快速,不同的蛋白质产生颜色的深浅相近,以及干扰物质少。主要的缺点是灵敏度差。因此双缩脲法常用于快速,但并不需要十分精确的蛋白质测定。三、实验试剂和器材[试剂]1.双缩脲试剂: 取CuSO4·5H20(c.P.)1.5g和酒石酸钾钠(c.P.)6.0g以少量蒸馏水溶解,第 2 页再加2.5mol/L NaOH溶液300ml,KI 1.0g,然后加水至1000ml。棕色瓶中避光保存。长期放置后若有暗红色沉淀出现,即不能使用。2.标准蛋白质溶液: 用标准的结晶牛血清清蛋白(BSA)或标准酪蛋白,配制成10g/L的标准蛋白溶液,可用BSA浓度1g/L的A280为0.66来校正其纯度。如有需要,标准蛋白质还可预先用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氮含量,计算出其纯度,再根据其纯度,称量配制成标准蛋白质溶液。牛血清清蛋白用H2O 或0.9%NaCl配制,酪蛋白用0.05mol/L NaOH配制。

蛋白质能使双缩脲试剂变色 那氨基酸呢 使双缩脲试剂变色的原理是什么 具体怎么反应

氨基酸不能与之反应 要使双缩脲试剂变色分子中要含有肽键

双缩尿检验蛋白质 两个试剂为什么不一起加,而分开加?

首先,是“双缩脲”而不是“双缩尿”,从化学角度看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试剂:双缩尿化学式是NH(CONH2)2,又叫缩二脲、氨基甲酰脲,是一种有毒物质;而双缩脲试剂是由双缩脲试剂A和双缩脲试剂B两种试剂组成的:双缩脲试剂A的成分是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0.1 g/mL的水溶液;双缩脲试剂B的成分是硫酸铜的质量分数为0.01 g/mL的水溶液. 分开加的原因: 双缩脲检测蛋白质的原理是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肽键的化合物和双缩脲试剂B中的Cu2+反应产生紫色反应.蛋白质的肽键在碱性溶液中能与Cu2+络合成紫红色的化合物.而这些反应的前提就是,必须在碱性溶液中才能反应,所以要先加入双缩脲试剂A创造碱性环境. 假如一块加入,那双缩脲试剂A和双缩脲试剂B就会发生反应: 2NaOH+CuSO4=Na2SO4+Cu(OH)2(沉淀)(农民朋友配制波尔多液的反应) 没有了Cu2+,也就不能检测蛋白质了. 生物其实和化学还是有一定关系的,学会学科间的融会贯通有时候也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是吧? 加油!

双缩脲试剂鉴别蛋白质的原理?!斐林试剂鉴别还原糖的原理?!

1: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呈紫色反应 ,第2个我不是很清楚

双缩脲试剂测定蛋白质含量步骤?

原理:蛋白质含有两个以上的肽键,因此有双缩脲反应。双缩脲反应是指蛋白质在碱性溶液中与二价铜离子结合,生成紫红色络合物的反应。其颜色的深浅与蛋白质的含量成正比,而与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氨基酸的组成无关。操作方法,1、标准曲线的制作:于试管中分别加入0,0.2,0.4,0.6,0.8,1.0ml的1%标准酪蛋白溶液,用水补足1ml。然后各加入4ml双缩脲试剂,充分摇匀在室温下反应30min,于540nm波长下测定光吸收率。以酪蛋白的含量为横坐标,光吸收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2、样品测定取样品溶液1ml加入4ml双缩脲试剂,摇匀后在室温下反应30min,测定光吸收值,从标准曲线查出蛋白质含量。生物帮上面有详细的介绍,Z保护性氨基酸单体及衍生物http://product.bio1000.com/101195/

用双缩脲试剂检验蛋白质,生成的紫色物质是什么啊?原理是什么?

蛋白质只有在双缩脲试剂A的强碱环境下,肽健才能与双缩脲试剂B中的铜离子结合生成紫色络合物.

如何鉴定蛋白质简写出原理过程该过程双缩脲试剂应如何使用?

1.原理蛋白质和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2.过程(1)向试管加2毫升待测样液。(2)向试管加双缩脲试剂A液1毫升,摇匀。(3)向试管加双缩脲试剂B液4滴,摇匀。(4)观察试管中出现的颜色变化。3、双缩脲试剂使用先加A液,摇匀后,再加B液。A液:质量浓度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B液:质量浓度0.01g/mL的硫酸铜溶液。

生化实验双缩脲法测定血清总蛋白质中的公式怎么推出来的

双缩脲反应的原理双缩脲(NH2-CO-NH-CO-NH2)在碱性溶液中可与铜离子产生紫红色的络合物,这一反应称为双缩脲反应双缩脲反应主要涉及肽键、尿素中含有类似肽键的结构、可与铜离子产生紫红色的络合物双缩脲试剂是由双缩脲试剂A和双缩脲试剂B两种试剂组成双缩脲试剂A的成分是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0.1 g/mL的水溶液;  双缩脲试剂B的成分是硫酸铜的质量分数为0.01 g/mL的水溶液.   双缩脲试剂可以验证蛋白质的存在. 而尿素中不含蛋白质,所以尿素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

双缩脲法测定蛋白质,是由于蛋白质有什么, 解释一下原因

是由于蛋白质结构中有两个以上肽键,一般含两个或以上肽键结构的物质都有该反应.

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滤液是紫色吗?(我知道有紫色络合物)

是的

双缩脲试剂为什么能鉴别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是由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1g/mL的CuSO4组成的而从以上比例可看出碱是过量的 是因为双缩脲(H2NOC-NH-CONH2)在碱性条件下与二价铜离子结合成了紫色的络合物而蛋白质的鉴定实际上是因为肽健(-CO-NH-)与二价铜离子在碱性条件下结合成了紫色的络合物因为肽健与双缩脲结构相似

双缩脲法测定蛋白质的含量实验分析与讨论怎么写?

一 实验目的二 实验原理,实验流程以及装置图三 实验设备及材料四 实验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

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反应原理,??

硫酸铜在碱性条件下与蛋白质中的肽键结合

双缩脲试剂检验蛋白质的原理和条件

原理是CuSO4在碱性条件下与具有两个肽键以上化合物反应生成络合物,显紫色。不需要加热进行。注意双缩脲试剂和斐林试剂的区别。

双缩脲试剂和蛋白质反应的实质,是那一部分的反应

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肽键的化合物皆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蛋白质的肽键在碱性溶液中能与Cu2+络合成紫红色的络合物。颜色深浅与蛋白质浓度成正比。双缩脲(NH2CONHCONH2)是两个分子脲经180℃左右加热,放出一个分子氨后得到的产物。双缩脲试剂本是用来检测双缩脲,因蛋白质中也有-CONH-基也可用于检验蛋白质,与蛋白质接触后的颜色呈紫色找百度大神神马都会告诉你的

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反映的原理是甚么

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肽键的化合物皆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蛋白质的肽键在碱性溶液中能与Cu2+络合成紫红色的化合物。因此,看到颜色变化就能鉴别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检验蛋白质的原理,清楚一点。

双缩脲(NH2CONHCONH2)是两个分子脲经180℃左右加热,放出一个分子氨后得到的产物。在强碱性溶液中,双缩脲与二价铜离子形成紫色络合物,称为双缩脲反应。凡具有两个酰胺基或两个直接连接的肽键,或能够以一个中间碳原子相连的肽键,这类化合物都有双缩脲反应。

蛋白质的检测必须依次加入双缩脲试剂,其原因是?

双缩尿遇蛋白质会变成紫色,这样可以检测蛋白质的存在。试剂的顺序问题,先加硫酸铜,后加氢氧化钠的话.由于硫酸铜为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变性,影响检测.

双缩脲试剂,斐林试剂检验蛋白质和还原糖的原理是什么?求答案

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会出现紫色反应,反应本质是铜离子与蛋白质中的双缩脲结构结合形成了一种紫色络合物斐林试剂的成分是氢氧化铜悬浊液,能够被还原糖中的还原性基团醛基还原成氧化亚铜这种砖红色物质,形成沉淀

双缩脲试剂为什么能鉴别蛋白质

蛋白质是多肽化合物,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肽键。 双缩脲试剂是一个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分析化学试剂。它是一个碱性的含铜试液,呈蓝色,由0.1克每毫升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0.01克每毫升硫酸铜配制。 具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肽键的化合物皆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蛋白质的肽键在碱性溶液中与双缩脲试剂中的二价铜离子反应,生成紫红色络合物。 因此,呈蓝色的双缩脲试剂可以通过颜色是否变成紫红色来鉴别蛋白质。

蛋白质双缩脲反应原理

双缩脲是由两分子尿素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将尿素加热到180度,则两分子尿素缩合成一分子双缩脲,并放出一分子氨。双缩脲在碱性溶液中能与硫酸铜反应产生红紫色络合物,此反应称为双缩脲反应。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和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因此也能起双缩脲反应,形成红紫色络合物。(生物化学书上的答案)

双缩脲与蛋白质反应的原理是什么呢?

双缩脲就是缩二脲,就是两个尿素分子缩合,脱去一分子氨所形成的化合物,结构简式: (也可写成“NH2CONHCONH2”),双缩脲可以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紫色的物质, 可能是由于双缩脲分子中的肽键结构所引起的,肽键的氮原子会和Cu2+离子生成紫色络合物,因为蛋白质中也有肽键结构,所以也会发生此类反应,我们称这种含有肽键结构的化合物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的显紫色的反应叫做“双缩脲反应”. 也就是说,分子中只要含有肽键,一般都会发生这种特征的紫色反应. 蛋白质中的肽键与铜离子络合的示意图: 不是双缩脲和蛋白质反应,而是蛋白质和铜离子的反应的类别,与双缩脲和铜离子的反应类别相同,都是“双缩脲反应”,生物试验也没给咱讲清楚,他说的双缩脲试剂中根本就没有双缩脲,而是0.1g/mL的氢氧化钠(双缩脲试剂A)和0.01g/mL的硫酸铜(双缩脲试剂B),在使用时是先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A,震荡摇匀后,加入B. 至于氢氧化钠是强碱、硫酸铜是重金属盐,都可使蛋白质变性,这个问题应该不影响紫色反应,蛋白质变性的本质是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其沉淀,失去生理活性,但是肽键结构、肽链的氨基酸顺序一般不被破坏. 强酸或强碱破坏蛋白zhi的一级结构,应该是因为多肽在强酸或强碱的作用下可以发生水解,但是不会说完全都水解掉了(常温下速率也不会很快),特别是在酸的催化下,水解是可逆的.事实就是产生了紫色反应,该反应确实发生了,我们不能否认事实啊.但也不能否认氨基酸也可以和铜离子络合,但生成的络合物不一定是紫色络合物,要么书上怎么说双缩脲反应是特征反应呢?

蛋白质浓度测定 双缩脲法实验原理?

Bradford法测定蛋白质浓度(一)实验原理双缩脲法(Biuret法)和Folin—酚试剂法(Lowry法)的明显缺点和许多限制,促使科学家们去寻找更好的蛋白质溶液测定的方法。1976年由Bradford建立的考马斯亮兰法(Bradford法),是根据蛋白质与染料相结合的原理设计的。这种蛋白质测定法具有超过其他几种方法的突出优点,因而正在得到广泛的应用。这一方法是目前灵敏度最高的蛋白质测定法。考马斯亮兰G-250染料,在酸性溶液中与蛋白质结合,使染料的最大吸收峰的位置(uf06cmax),由465nm变为595nm,溶液的颜色也由棕黑色变为兰色。在595nm下测定的吸光度值A595,与蛋白质浓度成正比。Bradford法的突出优点是:(1)灵敏度高,据估计比Lowry法约高四倍,其最低蛋白质检测量可达1uf06dg。这是因为蛋白质与染料结合后产生的颜色变化很大,蛋白质-染料复合物有更高的消光系数,因而光吸收值随蛋白质浓度的变化比Lowry法要大的多。(2)测定快速、简便,只需加一种试剂。完成一个样品的测定,只需要5分钟左右。由于染料与蛋白质结合的过程,大约只要2分钟即可完成,其颜色可以在1小时内保持稳定,且在5分钟至20分钟之间,颜色的稳定性最好。因而完全不用像Lowry法那样费时和严格地控制时间。(3)干扰物质少。如干扰Lowry法的K+、Na+、Mg2+离子、Tris缓冲液、糖和蔗糖、甘油、巯基乙醇、EDTA等均不干扰此测定法。

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的原理

紫色络合物分子结构式在碱性溶液(NaOH)中,双缩脲(H2NOC-NH-CONH2)能与铜离子(Cu2+)作用,形成紫色络合物(该物质的分子结构式见图),该反应即双缩脲反应。  双缩脲反应是肽和蛋白质所特有的,而为氨基酸所没有的一种颜色反应。一般分子中含有两个氨基甲酪基(即肽键:-CO-NH-)的化合物与碱性  铜溶液作用,就会形成紫色或蓝紫色络合物。  注:除-CO-NH-有此反应外,(-CONH2-)、(-CH2-)、(-NH2-)、(-CS-CS-NH2)等基团亦有此反应。

双缩脲试剂为什么能鉴别蛋白质

鉴定蛋白质的原理是:在碱性条件下,蛋白质与CuSO4发生络合反应,产生紫色络合物。所以要先加NaOH,再加CuSO4.

蛋白质浓度测定 双缩脲法实验原理?

蛋白质浓度测定 双缩脲法原理 将尿素加热,两分子尿素放出一分子氨而形成双缩脲(NH2-CO-NH-CO-NH2). 双缩脲在碱性溶液中与Cu2+结合生成紫色络合物,这一呈色反应称为双缩脲反应.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键类似双缩脲结构,故亦能呈双缩脲反应.

双缩脲检验蛋白质原理,实验现象是什么

蛋 白质的鉴定原理 鉴定生物组织中是否含有蛋白质时,常用双缩脲法,使用的是双缩脲试剂。双缩脲试剂的成分是质量浓度为0.1 g/m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1 g/mL的硫酸铜溶液。在碱性溶液(NaOH)中,双缩脲(H2NOC—NH—CONH2)能与Cu2+作用,形成紫色或紫红色的络合物,这个反应叫做双缩脲反应。由于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与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因此,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

蛋白质的双缩脲反应原理是什么

双缩脲反应是指: 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肽键的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与铜的一价离子反应,生成红紫色的络合物的化学反应。 所有的蛋白质均有此显色反应,双缩脲试剂就是指能与具有两个以上肽键的化合物发生红紫色显色反应的试剂,它是氢氧化钠和硫酸铜两种溶液组成的。 在双缩脲反应的实验过程中,先在含蛋白质的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均匀后,再滴几滴硫酸铜溶液,即先后加入含蛋白质的溶液,混合液中就没有铜的二价离子,显色反应就不会发生。

双缩脲试剂鉴别蛋白质的原理?!

肽键与双缩脲试剂反应生成紫色络合物

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原理是什么?

由于蛋白质分子中含有许多与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在碱性溶液中,双缩脲试剂能与蛋白质反应,形成紫色络合物.因此蛋白质的检测作用的实验原理是: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呈现紫色反应。用来检测双缩脲,由于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与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因此也能与铜离子在碱性溶液中发生双缩脲反应。当底物中含有肽键时,试液中的铜与多肽配位,络合物呈紫色。可通过比色法分析浓度,在紫外可见光谱中的波长为540nm。鉴定反应的灵敏度为5-160mg/mL。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评价:优点:双缩脲法测定蛋白质的测定范围是1~10mg蛋白质,操作简单、快捷。既适合手工操作,又适合自动化分析,重复性好、线性关系好, 双缩脲试剂可以长期保存( 若贮存瓶中有黑色沉淀出现,则需要重新配制)。缺点:灵敏度差,测定范围窄,样品需要量大,不同的蛋白质产生颜色的深浅相近,因此它常用于需要快速,但并不需要十分精确的蛋白质测定。干扰测定的物质包括有在性质上是氨基酸或肽的缓冲液,如TrIs缓冲液,因为它们产生阳性呈色反应,铜离子也容易被还原,有时出现红色沉淀。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双缩脲试剂

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的原理

紫色络合物分子结构式在碱性溶液(NaOH)中,双缩脲(H2NOC-NH-CONH2)能与铜离子(Cu2+)作用,形成紫色络合物(该物质的分子结构式见图),该反应即双缩脲反应。  双缩脲反应是肽和蛋白质所特有的,而为氨基酸所没有的一种颜色反应。一般分子中含有两个氨基甲酪基(即肽键:-CO-NH-)的化合物与碱性  铜溶液作用,就会形成紫色或蓝紫色络合物。  注:除-CO-NH-有此反应外,(-CONH2-)、(-CH2-)、(-NH2-)、(-CS-CS-NH2)等基团亦有此反应。

蛋白质单位中的kDa是什么意思

就是千大卡的意思

蛋白质单位中的kDa是什么意思

kDa,千道尔顿,在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蛋白组学中经常用于表示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在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蛋白组学中经常用D或KD,蛋白质是大分子,所以常用kDa(千道尔顿)来表示。人们为了纪念道尔顿,以他的名字作为原子质量单位(Dalton,Dal,Da,D)。Dal全称道尔顿(Dalton),是分子量常用单位,就是将分子中所有原子按个数求原子量的代数和。扩展资料:英国化学家道尔顿提出将最轻的元素氢中一种氢原子的质量定一个基本单位,并以此计算出氧、氮等14中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1860年,比利时化学家施塔尔又提出了16O为基准的更精确的相对原子质量,赢得整个科学界的公认,他提出将一个16O原子的1/16作为标准,以此为“砝码”的一个单位来测定其他原子的相对质量。而“天平”则是应用了化学反应和化学分析的方法。比如要测定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就将一定量含有该元素的物质与一摩尔氧原子,或其他已知相对原子质量的原子,充分反应,根据它们反应的质量比就可算出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kDa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原子质量单位

尿检蛋白质正常值

尿检蛋白质正常值?尿常规最好为清晨第一次小便,晨尿最浓,且可排除体位性蛋白尿。可以根据尿常规来判断,尿检蛋白质到底正不正常,与正常值相差多少。 1、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正常参考值为10~150毫克。若在150~500毫克,为微量蛋白尿,>500毫克为临床蛋白尿。微量蛋白尿提示糖尿病肾病早期,需长期控制血糖,对逆转或延缓肾病和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有一定意义。 2、尿白蛋白排泄率(uAE)正常参考值<15微克/分。糖尿病肾病早期,肾小球基底膜受损较轻,故只有微量白蛋白漏出。早期糖尿病肾病uAE为15~200微克/分,临床糖尿病肾病>200微克/分。有专家报告,糖尿病肾病有明显蛋白尿者,几乎100%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当糖尿病患者uAE30微克/分,可能是糖尿病微血管合并症防治的关键时刻。严格控制血糖后,早期糖尿病肾病尿白蛋白可逆转或部分逆转。目前,常用测定微量尿蛋白的方法是放射免疫法。

奶粉是经高温工艺生产的,蛋白质被破坏比纯牛奶还彻底对吗。从奶粉中摄取到的蛋白质,是那里来的?

奶粉加工的过程并没有经过非常高温的蒸发,它是利用空气干燥或者是真空闪蒸的原理来制作的,其实他的温度上升并不严重。好比家庭制作红烧肉等等,可以在沸水里面进行蒸煮。那蛋白质也没有被破坏干净呀!而且奶粉的温度升高的程度是不会到100度的。

ELISA包被蛋白质的原理?

包被板上的成分有很强的阴离子吸附功能,包被液的PH为9.6,可以使被包被的蛋白质为碱性,因此可以牢固吸附在包被孔中

基因工程在原理上只能产生自然界已存在的蛋白质,这句话对吗?为什么说在原则上?

对 基因工程的实质是将一种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体内,使后者产生它本身不能产生的蛋白质,进而表现出新的性状。基因工程可以对现有蛋白质进行定向改造,以满足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需要。

生物技术五大工程: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这五大工程之间的关系。

生物技术包括以下5项技术(工程):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蛋白质工程。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四级结构的特点以及主要维持作用力

一级结构:一个蛋白质中由肽键连接的氨基酸残基的线性序列。二级结构:靠氢键维系的部分蛋白质主链有规律的折叠结构。三级结构:蛋白质分子处于天然折叠状态下的三维结构。 四级结构: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之间以适当方式聚合所呈现出的三维结构。

PDGF是一种由原癌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它表达过量和持续释放会导致癌症.而在伤口愈合时,血小板分泌的PDGF

A、细胞凋亡凋亡是指为维持内环境稳定,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的有序的死亡,因此血小板凋亡是基因控制的,A错误;B、伤口愈合时,血小板分泌的PDGF却不会引发癌症,说明伤口处的PDGF可以被降解,B正确;C、抑癌基因抑制细胞分裂,而不是血小板分泌的PDGF,C错误;D、血小板无细胞核,所以血小板不有的原癌基因,D错误.故选:B

利用质谱技术进行临床癌症蛋白质组学研究

肿瘤生物标志物是目前肿瘤临床研究的关键点,因此在早期诊断、风险分级和检测患者的治疗应答等方面需要不断挖掘新的生物标志物并加以验证。基因组和转录组研究已经发现了很多可用的标志物,但蛋白质表达改变更能反映出肿瘤病理生理学的变化。在过去,临床诊断一直依赖于基于抗体检测的各种方法,但这些方法都存在局限性。而质谱(MS)是一种强大的方法,使人们能全面洞悉蛋白质组的变化,从而促进个性化医疗的发展。本文将以肿瘤学为重点介绍基于MS技术的临床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进展,对临床样品制备、蛋白定量检测方法、MS配置和数据分析进行详细叙述。此外,MS技术灵敏度不断提高,涌现出新形式的肿瘤特异性蛋白标志物如翻译后修饰和源于基因组畸变的变异。这些进步不仅巩固了以MS为基础的临床蛋白质组学在癌症研究中的地位,还使其向成为常规分析和临床实践的方向加速发展。 临床样品的制备方法 对于临床组织研究,为了保证从手术切除到蛋白质酶解过程中的蛋白质量,正确的保存方式非常关键。有几种方法可以选择:新鲜冷冻(FF)、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FFPE)和OCT包埋。FF与FFPE相比可检测到更多的蛋白质,但现有的FFPE已经储存了几年甚至十几年,是临床随访等回顾性研究的重要样品来源。虽然组织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可探究生物机制信息,但临床蛋白质组学研究以发现新的生物标志物为主要目标,因此“体液”样品如血液(血清、血浆)、尿液、唾液、泪液和脑脊液等是较为理想的样品形式,还可用于检测癌症和治疗反应发展的纵向研究中。当临床样品质量不足以支持研究时,可考虑使用模型系统如转基因动物模型、癌细胞系、异种移植模型(CDX、PDX)、类器官等。 蛋白质组样品制备没有统一的方案,要根据样品复杂性、样品量和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方法并优化。制备的主要方法有FASP、MStern、S-trap、SP3和iST等。这里以FASP为例进行介绍。FASP,即过滤器辅助的样品制备法,首先使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溶解蛋白质,然后使用分子量(MW)过滤将蛋白质结合到硝酸纤维素过滤器上,而较低MW的物质则被过滤掉,连续的尿素洗涤有助于更好地去除SDS,最后是过滤器上的蛋白酶解和洗脱获得多肽产物。 MS检测原理及流程 为了在检测时增加蛋白质组的覆盖率,肽段样品首先通过反相液相色谱等方法分成不同馏分后进入MS分析。利用软电离技术(ESI或MALDI)对肽段进行离子化,雾化的多肽可以通过离子迁移率进一步分离,从而降低一级质谱(MS1)的复杂性和二级质谱(MS2)的污染,并最终实现更大的蛋白质组覆盖率。这样的技术包括离子淌度(TIMS)和高强场离子迁移谱和(FAIMS)。在质谱扫描模式的选择上,传统的数据依赖采集(DDA)模式在蛋白质组学研究非常成熟,且兼容基于标签的定量技术。在DDA中,MS1扫描结果中信号最强的前n个母离子才会被选择并进行顺序碎裂和MS2检测。但是,这种模式的检测重复性差,且存在MS1中高丰度肽影响低丰度肽检出的问题。由于DDA的缺点,蛋白质组学研究开始倾向于使用数据非依赖采集(DIA)模式。在该模式下,在多个小范围的质荷比窗口中的所有母离子顺序碎裂产生更复杂的MS2结果。然后将这些结果与预先定义好的谱图库进行匹配,通过大范围的肽分级达到最大的蛋白质组深度。 蛋白定量检测方法 蛋白定量检测技术多种多样,按照检测范围可分为靶向与非靶向技术,也可按照定量方式分为相对定量或绝对定量技术。其中,相对定量技术又可分为标记技术(TMT和iTRAQ)和非标记技术(label-free、DIA)。标记相对定量技术中TMT标签可增加样品通量到16个。然而, TMT方法需要多级的肽分级来获得深入的蛋白质组图谱,并且1-2个TMT通道常用于检测所有样品的混样来减少批间差,这降低了各个项目之间进行有效比较的能力,并增加检测成本。而label-free技术,得益于数据分析软件的发展,可以从MS1的肽离子峰分数计算出蛋白质的相对丰度。与标记技术相比,非标记技术具有更宽广的动态范围,但精准度会稍差一些。因此,对于患者间和患者内存在较大蛋白质表达差异的临床样品,label-free定量技术更适合鉴定出更多的差异表达蛋白。 通过非靶向相对定量检测技术筛选到的目标蛋白质需要进行表达验证,如基于抗体的ELISA和基于MS的靶向分析技术。其中,基于MS的靶向定量技术有多反应检测(MRM)和平行反应检测(PRM)两种。MRM使用三重四极杆质谱仪进行分析,需要先确定目标母离子和碎片离子的质荷比,由四极杆选择母离子和3-5个相关碎片离子的组合并进行定量分析。而PRM利用高分辨率质谱提高特异性。PRM中所有碎片离子都是在分析中生成并被记录,所以只需要确定目标母离子的质荷比并直接从二级质谱中选择最好的碎片离子即可进行定量分析。如果加入用稳定同位素标记的肽标准品做对照,这两种靶向技术可达到绝对定量水平。两种技术相比,PRM能可靠地监测更多的靶点。 临床蛋白质组学的应用方向 在肿瘤学研究中,组织分析能够最准确地反映肿瘤的生理状态,发现生物标志物、生物学通路,并与现有的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结果整合做多组学分析。这类研究通常使用同一患者的癌组织样品和癌旁“健康”对照样品比较寻找潜在的诊断biomarker。同时,对不同癌症分期患者比较获得预后信息。当鉴定到较少数量的候选蛋白后,就可以利用通路分析深入了解这些蛋白是如何与肿瘤发生、增殖、转移和其他癌症驱动过程相关的,随后在独立大队列样品中补充差异表达蛋白的验证实验。总结目前科研现状,癌症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方向主要有寻找风险预测、癌症分级和预后的标志物、确认有效的治疗靶点和翻译后修饰如磷酸化、乙酰化、糖基化等。此外,肿瘤异质性问题对单细胞水平的蛋白质研究提出了要求。基于质谱的质谱流式技术可以在单个细胞中监测几十个蛋白质标志物,将抗体探针和独特的重金属同位素连接在一起后与细胞孵育,然后细胞被感应耦合等离子体(ICP)雾化,金属离子向质谱仪提供目标蛋白在样本中的定量读数。 2019年10月在《Cell》上发表的“Integrated Proteogenomic Characterization of HBV-Relat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一文中,作者利用多组学研究思路,对159位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肝细胞癌患者的配对癌组织和癌旁肝组织进行了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和磷酸化蛋白质组研究,发现了代谢改变对肝癌晚期发展和不良预后的影响,并对肝细胞癌进行了蛋白层面的精准分型,为个性化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策略。 临床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前景 随着标准化、高通量的蛋白质组学技术不断发展,临床研究将向着更大队列的方向进步,这将使蛋白质组学研究结果更具有统计学意义,并提高蛋白标志物和药物靶点临床转化的效率。另一方面,蛋白质组学将通过集成基因组学、表观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翻译后修饰组学等多组学数据,成为癌症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Macklin, Andrew et al. “Recent advances in mass spectrometry based clinical proteomics: applications to cancer research.” Clinical proteomics vol. 17 17. 24 May. 2020. Zhang, Yaoyang et al. “Protein analysis by shotgun/bottom-up proteomics.” Chemical reviews vol. 113,4 (2013): 2343-94. Gao, Qiang et al. “Integrated Proteogenomic Characterization of HBV-Relat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 vol. 179,2 (2019): 561-577.e22.

蛋白质组学,转绿组学能解决什么问题

蛋白质组学和转录组学都是后基因组时代(Post genomics era)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转录组学和基因组结合更紧密,能够针对性的解决一些组织特异性相关的基因差异的问题,所以近几年随着越来越多的基因组获得测序,加上转录组测序成本的降低,获得了长足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物种的基因信息得到了丰富,很多我们关注的模式植物,模式动物的一些具体的问题被解决。蛋白质组学则是更关注下游的一种研究方法,因为基因的最终作用(除了表观遗传学的部分外)都是通过蛋白质(酶)来具体执行的,所以蛋白质组学是能够解决一些具体问题的,列如一些关键蛋白,一些BIOMARKER都已经在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但是蛋白质组和转录组中间,由于翻译后修饰的多元化,存在一个不可逾越的鸿沟,所以,目前很多基因的部分和蛋白还不能形成很好的衔接,也造成了蛋白质组学这几年发展的停滞。综合来说,蛋白质组学和转录组学都是从基础研究水平上来缩小我们实验的范围,运气好,能够碰到一个单基因控制的,或者相互作用网络比较简单的蛋白,我们就能具体解决某一个问题,但大部分时候只能够给我们提出一个方向

蛋白质酶也是蛋白质吗?若是,则它为什么不能将自己分解掉?

"专一性"

酶是一类重要的蛋白质,是生物催化剂,一种酶能催化多种反应,错在哪里

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对应的蛋白质或一类蛋白质,这是酶的专一性.酶的专一性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一类有机物。绝大多数的酶都是蛋白质,只有极少数酶是RNA。酶的重要特性之一,就是具有专一性。酶的专一性又称酶的特异性,是指酶催化生化反应时对底物的选择性,即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例如,蛋白酶只能催化蛋白质的水解,却不能催化脂肪的分解;唾液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的水解,却不能催化蔗糖的水解。又如,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只能识别某一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部位发挥作用,产生特定的粘性末端。正是由于酶的专一性,导致生物体内的酶极其复杂多样,例如水解酶类、合成酶类、氧化酶类、脱氢酶类等等。这就保证了生物体内极其复杂多样的生化反应能高效有序地进行。

关于蛋白质的问题 (酶)

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对应的蛋白质或一类蛋白质,这是酶的专一性.酶的专一性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一类有机物。绝大多数的酶都是蛋白质,只有极少数酶是RNA。酶的重要特性之一,就是具有专一性。酶的专一性又称酶的特异性,是指酶催化生化反应时对底物的选择性,即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例如,蛋白酶只能催化蛋白质的水解,却不能催化脂肪的分解;唾液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的水解,却不能催化蔗糖的水解。又如,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只能识别某一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部位发挥作用,产生特定的粘性末端。正是由于酶的专一性,导致生物体内的酶极其复杂多样,例如水解酶类、合成酶类、氧化酶类、脱氢酶类等等。这就保证了生物体内极其复杂多样的生化反应能高效有序地进行。 "一种酶能催化多种反应"这里出现错误酶催化具有高度特异性酶的催化特异性表现在它对底物的选择性和催化反应的特异性两方面。体内的化学反应除了个别自发进行外,绝大多数都由专一的酶催化,一种酶能从成千上万种反应物中找出自己作用的底物,这就是酶的特异性。根据酶催化特异性程度上的差别,分为绝对特异性(absolute specificity)、相对特异性(relative specificity)和立体异构特异性(stereospecificity)三类。一种酶只催化一种底物进行反应的称绝对特异性,如脲酶只能水解尿素使其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氨;若一种酶能催化一类化合物或一类化学键进行反应的称为相对特异性,如酯酶既能催化甘油三脂水解,又能水解其他酯键。具有立体异构特异性的酶对底物分子立体构型有严格要求,如L乳酸脱氢酶只催化L-乳酸脱氢,对D-乳酸无作用。

蛋白质组学定量 Normalization 方法之一

Normalization 是为了样本之间可以比较,用来矫正系统误差。例如上样量A样本是B样本的两倍,最后得出A样本里所有蛋白都是B样本蛋白的两倍,显然是不对的。这种现象在基因测序中也存在,例如测序深度差异等,常用的R包 edgeR 等也有不同的 Normalization 方法。 最简单最粗暴的方法是假设是大部分蛋白是没有发生变化的,只有少数改变了,只要每个样本除以自身所有蛋白丰度和,就可以矫正误差。但显然也有明显的弊端,如果某些蛋白丰度极高,凭一己之力改变了丰度之和,就无法正确矫正。如下 因此,将丰度总和作为Normalization是不太可取的。因此也有其他的一些方法,取出样本中一部分代表总体来进行矫正。例如取中位数,取四分之一和四分之三分位数之间的样本来剔除极端值等。 下面文章来自 Nature -- Proteogenomics connects somatic mutations to signalling in breast cancer 首先作者对样本进行了过滤。reference 是混合样本,因为无论是 TMT 还是 iTRAQ 标记都只能标记有限样本,需要一个混合样本做参照,使在不同批次间可以比较。我们看下图每个样本与 reference的比值取对数结果大部分是符合预期的单峰分布(右),以0(1倍)为中心高斯(正太)分布,也有一些样本是明显的双峰分布(左)。 作者使用 R 包 mclust 双重高斯混合模型进行聚类,较小均值的77个样本通过QC。 其实用的就是 z-score 方法的变种,(x-均值)/标准差 。区别是,这里并不是用的总样本的标准差。 首先假设样本中只有一部分蛋白发生了改变,另一部分没有发生改变,双峰原因是因为污染等,而没有发生上下调的蛋白拥有较小的标准差。 为了归一化前面讲的进样样和系统误差,采用了下面方式,使用 mixtools 包。 以单峰模型估计出均值 双峰模型估计两个标准差 使用最小的标准差标准化 矫正前 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其他方法参考文献 A systematic evaluation of normalization methods in quantitative label-free proteomics

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的口服给药

生物药物的口服给药是难度最大而又最热门的给药途径。多肽或蛋白质的口服后一般在胃肠道降解成小分子氨基酸后吸收,其生物活性也随之消失。阻止这些大分子口服吸收进入的主要屏障是致密的肠上皮细胞膜、胃酸和各种消化酶。因此改进其生物利用度的焦点就是如何减少这些屏障的作用。促渗透剂的应用常用的方法是使用促渗剂,如表面活性剂、脂肪酸或胆盐,增加粘液层和上皮细胞层的通透性,扩大细胞间隙。最常用的口服吸收促进剂是胆盐和脂肪酸,也有人使用水杨酸钠。该类物质的最大缺点是无选择性地作用于脂质表面而可能使所有小肠内容物成分包括各种毒素和生物病原体进入血液,也有潜在的细胞膜溶解和局部炎症等毒性。一种颇有前途的促渗剂是由特殊细菌产生的蛋白毒素,Zonula occludens toxin(ZOT)。ZOT特殊作用于actin filaments of zona occludents而不影响全肠道功能的完整性,而且 ZOT仅对小肠和十二指肠的受体有效而不作用于直肠和结肠。因此其细胞内通道作用安全、可逆、具时间和剂量的依赖性、限定于某些部位。给糖尿病动物服用加有5ugZOT的10IU胰岛素,即从原来的无降糖作用而转为显著的降糖作用并维持最大有效性 100 min,相当于皮下注射 1.2~2.4IU胰岛素,即相对生物利用度为 8%~16%。蛋白酶抑制剂应用蛋白酶抑制剂可阻止胃肠消化酶对胰岛素等的破坏。常用的酶抑制剂有甘胆酸钠、camostat mesilate、bacitracin、aprotinin、大豆胰酶抑制剂等,前3种效果较佳,主要影响蛋白酶集中的大肠段的吸收。结合应用促吸剂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例如同时服用 12IU的胰岛素、10mg/mL胆酸钠和 aprotinin,禁食大鼠的血糖下降达 70%,而只与胆酸钠或与 aprotinin合用,血糖只下降 30%。剂型和制剂技术(1)肠溶衣制剂对胰岛素胶囊或微九采用肠溶材料丙烯酸树脂包衣可减少胃酸和部分酶的破坏,达到定位释放。在 PH7.5~ 8.0释放药物,大鼠口服16IU胰岛素的降糖效果与腹腔内注射4IU胰岛素的效果类似,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3%~12.7%。(2)微球和毫微球将胰岛素制备成小于2um的生物降解或不降解材料的微球,既能减少药物的破坏,也可能通过空肠绒毛尖端细胞脱落形成的间隙或Payer"s结吸收,也可以缓慢释放药物,通过胃肠上皮细胞正常吸收转运到肝、脾和其它组织,降低血糖以及肝糖原的积累。大小在250~300urn的聚异丁基腈基丙烯酸微球可在30~60min内穿透肠粘膜,其途径包括细胞间隙途径和Payer"s结的M细胞。通过大鼠分肠段给药100IU/Kg胰岛素微球,最大吸收在回肠(65%),蕨为空肠和十二指肠(50%),最低为结肠(30%)。(3)微乳、复乳和脂质体将胰岛素制备成口服微乳可以改进其吸收。狗十二指肠给予15IU/kg的W/O型胰岛素微乳,采用同位素示踪法测定其上腔静脉及下腔静脉的血药浓度,表明做乳口服吸收的主要途径为淋巴途径,上腔静脉血药浓度为下腔静脉血药浓度的2.55倍。国内曾研究过胰岛素口服复乳,给予糖尿病模型小鼠灌胃给药后具有肯定的降血糖作用。用脂质体作为口服蛋白质和多肽药物的载体至今仍在研究,包括胰岛素、葡萄糖氧化酶、凝血因子Ⅷ、各种细胞因子类药物等。有报道糖尿病大鼠口服胰岛素脂质体后的显著降糖作用,3小时到达最大值,而对正常大鼠血糖无影响,但学术界对此存在争议。利用口腔粘膜吸收胰岛素,药物迅速进入口腔粘膜下颌静脉而人血液循环,避免了肝脏代谢。据认为,这类粘膜吸收制剂的吸收程度与制剂因素有很大关系。简单地应用HPC与卡波沫934压制而成的园形片,吸收很差。有人制备了一种两面粘贴拱形制剂,胰岛素分散在带有拱形粘贴层的药芯中而外圈是分散有甘胆酸钠等促吸剂的油性材料。

关于蛋白质

是液体 铁

电泳分离蛋白质的原理是什么

因为蛋白质是两性物质带电荷所以在电场中带正电荷的蛋白质向阴极移动带负电荷的蛋白质向阳极移动

简述蛋白质电泳的原理。

胶体颗粒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带有电荷,带有电荷的胶体颗粒又可以借静电吸引力在电场中泳行,带正电荷者泳向负极,带负电荷者泳向正极,此种现象称为电泳。血清中各种蛋白质都有它特有的等电点,如将血清置于比其等电点较高的pH缓冲液中,它们将形成带负电荷的质点,在电场中均向正极泳动。由于血清中各种蛋白质的等电点不同,带电荷量多少有差异,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小不一,所以在同一电场中泳动速度也不同,蛋白质分子小、带电荷多的,移动速度较快;分子大、而带电荷少的,移动较慢。按其泳动速度可以分出以下主要区带,从正极端起依次为清蛋白、u03b11球蛋白、u03b12球蛋白、u03b2球蛋白及u03b3球蛋白等五条区带。

蛋白质双向电泳的原理是什么呀?

蛋白质2维电泳1个方向是SDS-聚丙烯酰胺凝胶主要是把蛋白质按照分子量分开1个方向是等点聚焦把蛋白质按照等电点的不同分开这样就可以把不同的蛋白质尽可能的分开可以结合质谱对细胞进行蛋白质组的研究例如我们研究癌细胞和癌旁细胞利用这个方法就可以知道两种细胞都有哪些蛋白质表达的不同

电泳法分离蛋白质是根据蛋白质的什么原理

蛋白质性质包括:稳定性(stability),活性(activity),分子量(mw),疏水性(hydrophobicity),等电点(pi),二硫键(disulfidelinkage) sds-page时,因为sds可以断裂分子内和分子间的氢键,使分子去折叠,破坏蛋白分子的二、三级结构。所以和蛋白质的稳定性,活性,疏水性,等电点都没关系。而2-me是还原剂,能使半胱氨酸残基间的二硫键断裂,所以和二硫键也没有关系。 综上所述sds-page电泳技术是根据蛋白质的分子量不同来分离蛋白质的。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