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

阅读 / 问答 / 标签

蛋白质为什么可以盐析?

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某些浓的无机盐[如(NH4)2SO4或Na2SO4]溶液后,可以使蛋白质凝聚而从溶液中析出,这种作用就叫做蛋白质的盐析。原理:蛋白质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取决于蛋白质分子表面离子周围的水分子数目,亦即主要是由蛋白质分子外周亲水基团与水形成水化膜的程度以及蛋白质分子带有电荷的情况决定的。蛋白质溶液中加入中性盐后,由于中性盐与水分子的亲和力大于蛋白质,致使蛋白质分子周围的水化层减弱乃至消失。同时,中性盐加入蛋白质溶液后由于离子强度发生改变,蛋白质表面的电荷大量被中和,更加导致蛋白质溶解度降低,之蛋白质分子之间聚集而沉淀。由于各种蛋白质在不同盐浓度中的溶解度不同,不同饱和度的盐溶液沉淀的蛋白质不同,从而使之从其他蛋白中分离出来。简单的说就是将硫酸铵、硫化钠或氯化钠等加入蛋白质溶液,使蛋白质表面电荷被中和以及水化膜被破坏,导致蛋白质在水溶液中的稳定性因素去除而沉淀。

蛋白质沉淀的原因

定的因素:一、蛋白质有水化膜; 二、蛋白质是带电荷的; 所以,当破坏这两个因素时,蛋白质从溶液中析出而产生沉淀.然后,具体讲讲盐析和变性.----盐析:在蛋白质水溶液中,加入了高浓度的强电解质盐如硫酸铵、氯化钠、...

简要说明蛋白质电泳法·透析法·超速离心法和盐析法的基本原理

电泳法: 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带电颗粒将向着与其电性相反的 电极移动的现象,称为电泳。透析法: 通过小分子经半透膜扩散到水(或缓冲液)的原理将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分开的一种分离纯化技术。超速离心法:利用离心力使水和其他小分子通过半透膜,而蛋白质留在膜内。盐析法:低浓度的中性盐可以增加蛋白质的溶解度而高浓度的中性盐可以降低蛋白质的溶解度是的蛋白质发生沉淀,在蛋白质溶液中逐渐增大盐浓度,不同蛋白质就会先后析出。

问题:分离血液中的蛋白质时,不停地加硫酸钠,蛋白质就沉淀下来了,为什么?

问题:分离血液中的蛋白质时,不停地加硫酸钠,蛋白质就沉淀下来了,为什么?

食盐分离牛奶中的蛋白质

楼上说的并不完全正确,渗析是指用半透膜将小分子物质与大分子物质分离(可用鸡蛋内膜),盐析是放入盐(广义的盐,指酸和碱中和产物,如氯化镁,氯化钠等)析出产物的过程(如在高级脂肪酸钠中加入食盐,析出高级脂肪酸钠,即肥皂的主要成分)。在胶体(带电胶粒的,淀粉胶体不行)中放入食盐会中和胶粒所带电荷,使胶粒聚集并发生聚沉。你提出的问题就是蛋白质胶体与氯化钠作用发生聚成从而析出蛋白质的过程。

请问使蛋白质沉淀的方法有几种?

使蛋白质沉淀的方法有3种。1、盐析法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大量的中性盐以破坏蛋白质的胶体稳定性而使其析出,这种方法称为盐析。常用的中性盐有硫酸铵、硫酸钠、氯化钠等。例如用半饱和的硫酸铵来沉淀出血清中的球蛋白,饱和硫酸铵可以使血清中的白蛋白、球蛋白都沉淀出来,盐析沉淀的蛋白质,经透析除盐,仍保证蛋白质的活性。2、重金属盐沉淀蛋白质蛋白质可以与重金属离子如汞、铅、铜、银等结合成盐沉淀。重金属沉淀的蛋白质常是变性的,但若在低温条件下,并控制重金属离子浓度,也可用于分离制备不变性的蛋白质。如临床上利用蛋白质能与重金属盐结合的这种性质,抢救误服重金属盐中毒的病人,给病人口服大量蛋白质,然后用催吐剂将结合的重金属盐呕吐出来解毒。3、生物碱试剂以及某些酸类沉淀蛋白质蛋白质又可与生物碱试剂(如苦味酸、钨酸、鞣酸)以及某些酸(如三氯醋酸、过氯酸、硝酸)结合成不溶性的盐沉淀。如临床血液化学分析时常利用此原理除去血液中的蛋白质,此类沉淀反应也可用于检验尿中蛋白质。扩展资料:蛋白质的沉淀可分为两类:1、可逆的沉淀反应:蛋白质分子的结构尚未发生显著变化,除去引起沉淀的因素后,蛋白质的沉淀仍能溶解于原来的溶剂中,并保持其天然性质而不变性。如大多数蛋白质的盐析作用或低温下用乙醇(或丙酮)短时间作用于蛋白质。2、不可逆的沉淀反应:蛋白质分子内部结构发生重大改变,蛋白质常变性而沉淀,不再溶于原来溶剂中。如加热引起的蛋白质沉淀与凝固,蛋白质与重金属离子或某些有机酸的反应。

蛋白质的沉淀 变性机理

一般而言,蛋白质中二硫键被破坏后就很难复性了 ,因为即使可以重新形成二硫键,也很难保证位置正确。而你所谓可逆变性只是通过改变溶液离子强度,酸碱性等改变蛋白质的溶解性质,对蛋白质的高级结构没有影响,再条件合适时依然是可以具有生理活性的。如果想知道得更具体,可以请后面的同志粘帖些官方文献

食盐能使蛋白质析出的原理是

实验可以使蛋白质变性、进一步析出

盐析法沉淀蛋白质的原理

盐析法沉淀蛋白质的原理是:由于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了大量的盐,如硫酸铵、氯化钠等,因此使得蛋白质表面的电荷被中和,破坏了其表面的水化膜,于是达到蛋白质沉淀的效果。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脱水缩合后连成肽链,而蛋白质就是由一条或多条多肽链组成的生物大分子。其分子表面多为亲水基团,可吸引水分子使其表面形成一层水化膜,抑制颗粒的相互聚集,其表面还带有电荷,使颗粒间互斥不易聚成团,防止蛋白质沉淀析出。

蛋白质分段盐析原理及实验步骤有哪些?

对分离目的蛋白的盐析,最好采用分段盐析。 由于不同的蛋白质其溶解度与等电点不同, 沉淀时所需的pH值与离子强度也不相同, 改变盐的浓度与溶液的pH值, 可将混合液中的蛋白质分批盐析分开, 这种分离蛋白质的方法称为分段盐析法(fractional saltingout)。如半饱和硫酸铵可沉淀血浆球蛋白, 饱和硫酸铵则可沉淀包括血浆清蛋白在内的全部蛋白质。 1. 分段盐析的条件先需要进行小实验探索,如:先进行0%-30% 的硫酸铵沉淀,再进行30%-60%的硫酸铵沉淀, 最后进行60%-80%的硫酸铵沉淀。 2. 每一段盐析静置之后都将离心取沉淀,透析并检测活性。 通过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哪一段盐析出来的目的产物最多, 相对来说杂质就更少。 3. 比如实验中的活性物质主要在60%-80%这段出来, 在以后的实验中,就可以首先进行0%-60%的硫酸铵沉淀, 这段沉淀物可以抛弃(去处大多数杂质);然后进行60%-80% 的硫酸铵沉淀, 这段沉淀出来是物质是所需要的目的物质含量比较高的物质, 将其收集进行下一步纯化工作。

蛋白质沉淀的定义及蛋白质沉淀的方法有哪些

蛋白质的沉淀(protein precipitation),沉淀是溶液中的溶质由液相变成固相析出的过程。蛋白质从溶液中析出的现象,称为蛋白质的沉淀。蛋白质沉淀常用的方法有盐析、等电点沉淀、有机溶剂沉淀、生物碱试剂与某些酸(如三氯醋酸)沉淀等。

什么是蛋白质的盐析和盐溶

盐溶在蛋白质水溶液中,加入少量的中性盐[即稀浓度],如硫酸铵、硫酸钠、氯化钠等,会增加蛋白质分子表面的电荷,增强蛋白质分子与水分子的作用,从而使蛋白质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增大。这种现象称为盐溶。 稀浓度可促进蛋白质的溶,称为盐溶作用。同时稀盐溶液因盐离子与蛋白质部分结合,具有保护蛋白质不易变性的优点,因此在提取液中加入少量NaCl等中性盐,一般以0.15摩尔/升浓度为宜。缓冲液常采用0.02-0.05M磷酸盐和碳酸盐等渗盐溶液。盐析向蛋白质溶液中假如高浓度的中性盐,以破坏蛋白质的胶体性质,使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而从溶液中析出的现象,叫做盐析. 原理:破坏了蛋白质在水中存在的两个因素(水化层和电荷),从而使蛋白质沉淀.中性盐对蛋白质的溶解度有显著影响,一般在低盐浓度下随着盐浓度升高,蛋白质的溶解度增加,此称盐溶; 当盐浓度继续升高时,蛋白质的溶解度不同程度下降并先后析出,这种现象称盐析. 将大量盐加到蛋白质溶液中,高浓度的盐离子(如硫酸铵的SO4和NH4)有很强的水化力,可夺取蛋白质分子的水化层,使之“失水”,于是蛋白质胶粒凝结并沉淀析出。盐析时若溶液pH在蛋白质等电点则效果更好。由于各种蛋白质分子颗粒大小、亲水程度不同,故盐析所需的盐浓度也不一样,因此调节混合蛋白质溶液中的中性盐浓度可使各种蛋白质分段沉淀。 影响盐析的因素有: (1)温度:除对温度敏感的蛋白质在低温(4度)操作外,一般可在室温中进行。一般温度低蛋白质溶解度降低。但有的蛋白质(如血红蛋白、肌红蛋白、清蛋白)在较高的温度(25度)比0度时溶解度低,更容易盐析。(2)pH值:大多数蛋白质在等电点时在浓盐溶液中的溶介度最低。 (3)蛋白质浓度:蛋白质浓度高时,欲分离的蛋白质常常夹杂着其他蛋白质地一起沉淀出来(共沉现象)。因此在盐析前血清要加等量生理盐水稀释,使蛋白质含量在2.5-3.0%。蛋白质盐析常用的中性盐,主要有硫酸铵、硫酸镁、硫酸钠、氯化钠、磷酸钠等。 其中应用最多的硫酸铵,它的优点是温度系数小而溶解度大(25度时饱和溶液为4.1M,即767克/升;0度时饱和溶解度为3.9M,即676克/升),在这一溶解度范围内,许多蛋白质和酶都可以盐析出来;另外硫酸铵分段盐析效果也比其他盐好,不易引起蛋白质变性。硫酸铵溶液的pH常在4.5-5.5之间,当用其他pH值进行盐析时,需用硫酸或氨水调节。蛋白质在用盐析沉淀分离后,需要将蛋白质中的盐除去,常用的办法是透析,即把蛋白质溶液装入透析袋内(常用的是玻璃纸),用缓冲液进行透析,并不断的更换缓冲液,因透析所需时间较长,所以最好在低温中进行。此外也可用葡萄糖凝胶G-25或G-50过柱的办法除盐,所用的时间就比较短。 变性 能使蛋白质变性的化学方法有加强酸,强碱,重金属盐,尿素,乙醇,丙酮等;能使蛋白质变性的物理方法有加热,紫外线照射,剧烈振荡等。 重金属盐使蛋白质变性,是因为重金属阳离子可以和蛋白质中游离的羧基形成不溶性的盐,在变性过程中有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因此是一个化学变化。强酸、强碱使蛋白质变性,是因为强酸、强碱可以使蛋白质中的氢键断裂。也可以和游离的氨基或羧基形成盐,在变化过程中也有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因此,可以看作是一个化学变化。尿素、乙醇、丙酮等,它们可以提供自己的羟基或羰基上的氢或氧去形成氢键,从而破坏了蛋白质中原有的氢键,使蛋白质变性。但氢键不是化学键,因此在变化过程中没有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所以是一个物理变化。 加热、紫外线照射,剧烈振荡等物理方法使蛋白质变性,主要是破坏了蛋白质分子中的氢键,在变化过程中也没有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没有新物质生成,因此是物理变化。否则,鸡蛋煮熟后就不是蛋白质了。

生物样品中蛋白质的处理方法有哪些?

一。蛋白质沉淀方法1.中性盐盐析法⑴在一定的ph值及温度条件下,改变盐的浓度(即离子强度)达到沉淀的目的,称为“ks”分级盐析法。(ks盐析:固定ph,温度,改变盐浓度)⑵在一定的离子强度下,改变溶液的ph值及温度,达到沉淀的目的,称为“β”分级盐析法。(β盐析:固定离子强度,改变ph及温度。)2.等电点沉淀法蛋白质等电点沉淀法是基于不同蛋白质离子具有不同等电点这一特性,依次改变溶液ph值的办法,将杂蛋白沉淀除去,最后获得目标产物。3.有机溶剂沉淀法许多能与水互溶的有机溶剂如乙醇、丙酮、甲醇和乙腈,常用于低盐浓度下沉淀蛋白质。4.非离子型聚合物沉淀法20世纪60年代非离子型聚合物开始用于分离血纤维蛋白原和免疫球蛋白,从此高相对分子质量非离子聚合物沉淀蛋白质的方法被广泛使用,如:聚乙二醇(peg)、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葡聚糖等。5.金属沉淀法能与羧基、胺基等含氮化合物以及含氮杂环化合物强烈结合的金属离子,如:mn2+、fe2+、co2+、ni2+、cu2+、zn2+、cd2+;能与羧酸结合而不与含氮化合物结合的金属离子,如:ca2+、ba2+、mg2+、pb2+;与巯基化合物强烈结合的金属离子,如:hg2+、ag+、pb2+。实际使用时,金属离子的浓度常为0.02mol/l。6.亲和沉淀初始阶段:将一个目标蛋白质与键合在可溶性载体上的亲和配体络合成沉淀;所得沉淀物用一生中适当的缓冲溶液进行洗涤,洗去可能存在的杂质;用一种适当的试剂将目标蛋白质从配体中离解出来。7.选择性变性沉淀法(1)例如对于α-淀粉酶等热稳定性好的酶,可以通过加热进行热处理,使大多数杂蛋白受热变性沉淀而被除去。(2)根据欲分离物质所含杂质的特性,通过改变ph值或加进某些金属离子等使杂蛋白变性沉淀而被除去。8.反胶束萃取蛋白质菌体细胞提取固液分离是生物产品生产中的重要单元操作。培养基、发酵液、某些中间产品和半成品等都需进行固液分离。发酵液由于种类多、粘度大及成分复杂,其固液分离最为困难。固液分离的方法很多,生物工业中常规的方法有分离筛、重力沉降、浮选分离、离心分离和过滤等,其中用于发酵液固液分离的方法主要是离心分离和过滤。二。超滤膜滤去。

蛋白质分离纯化的四种方法

蛋白质分离纯化的四种方法,首先要掌握蛋白质的基本原理和了解方式,分离乘法的4种方式,首先要将两个分开,然后进行隔离分离。

蛋白质沉淀的定义及蛋白质沉淀的方法有哪些

一、等电点沉淀法等电点沉淀法是利用蛋白质在等电点时溶解度最低而各种蛋白质又具有不同等电点的特点进行分离的方法。在等电点时,蛋白质分子以两性离子形式存在,其分子净电荷为零(即正负电荷相等),此时蛋白质分子颗粒在溶液中因没有相同电荷的相互排斥,分子相互之间的作用力减弱,其颗粒极易碰撞、凝聚而产生沉淀,所以蛋白质在等电点时,其溶解度最小,最易形成沉淀物。等电点时的许多物理性质如黏度、膨胀性、渗透压等都变小,从而有利于悬浮液的过滤。二、盐析盐析是指在蛋白质水溶液中加入中性盐,随着盐浓度增大而使蛋白质沉淀出来的现象。中性盐是强电解质,溶解度又大,在蛋白质溶液中,一方面与蛋白质争夺水分子,破坏蛋白质胶体颗粒表面的水膜;另一方面又大量中和蛋白质颗粒上的电荷,从而使水中蛋白质颗粒积聚而沉淀析出。向某些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某些无机盐溶液后,可以降低蛋白质的溶解度,使蛋白质凝聚而从溶液中析出,这种作用叫作盐析,是物理变化,可复原。向某些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某些重金属盐,可以使蛋白质性质发生改变而凝聚,进而从溶液中析出,这种作用叫作变性,性质改变,是化学反应,无法复原。把动物脂肪或植物油与氢氧化钠按一定比例放在皂化锅内搅拌加热,反应后形成的高级脂肪酸钠、甘油、水形成混合物(胶体)。往锅内加入食盐颗粒,搅拌、静置,使高级脂肪酸钠与甘油、水分离,浮在液面。

无水乙醇沉淀蛋白质的原理是什么,无水

蛋白质从溶液中析出的现象,称为蛋白质的沉淀。蛋白质沉淀常用的方法有盐析法、等电点沉淀法、有机溶剂沉淀法、重金属盐沉淀法、生物碱试剂与某些酸(如三氯醋酸)沉淀等。盐析法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大量的硫酸铵、硫酸钠或氯化钠等中性盐,破坏蛋白质的水化膜和中和电荷,使蛋白质颗粒相互聚集,发生沉淀。等电点沉淀等电点沉淀法是利用蛋白质在等电点时溶解度最低而各种蛋白质又具有不同等电点的特点进行分离的方法。有机溶剂沉淀有机溶剂能降u200e低溶液的电解u200e常数,从而增加蛋白u200e质分子上不同u200e电荷的引力,导致溶解度的u200e降低;另外,有机溶剂与水u200e的作用,能破坏蛋白质u200e的水化膜,故蛋白质在一u200e定浓度的有机u200e溶剂中的溶解u200e度差异而分离u200e的方法称有机溶剂分段u200e沉淀法。常用于蛋白u200e质或酶的提纯u200e。使用的有机溶u200e剂多为乙醇和u200e丙酮。重金属盐沉淀法其原理是重金属盐可与蛋白质形成不溶于水的蛋白盐沉淀,从达到沉淀蛋白质的目的。生物碱试剂/酸沉淀蛋白质又可与生物碱试剂以及某些酸结合成不溶性的盐沉淀,沉淀的条件应当是pH小于等电点,这样蛋白质带正电荷易于与酸根负离子结合成盐。

蛋白质沉淀的原因

定的因素:一、蛋白质有水化膜;二、蛋白质是带电荷的;所以,当破坏这两个因素时,蛋白质从溶液中析出而产生沉淀。然后,具体讲讲盐析和变性。----盐析:在蛋白质水溶液中,加入了高浓度的强电解质盐如硫酸铵、氯化钠、硫酸钠等而使蛋白质从溶液中析出,称为盐析。(低浓度的盐溶液加入蛋白质溶液中,会导致蛋白质溶解度增加,称为盐溶)[机理]:破坏了蛋白质的水化膜并且中和了表面的净电荷。----变性:当天然蛋白质受物理或化学因素影响后,失去原有的生物活性,并且物理化学性质均以改变的作用称为蛋白质的变性。[机理](本质):分子中的次级键断裂,导致空间构象从紧密有序的变为松散无序的状态。(一级结构并无被破坏)[表现]:1、无生物活性;2、溶解度下降、粘度增加、紫外线吸收增加、侧链反应增强、对酶的作用敏感,易被水解(这就是为何蛋白类食品在被加热至变性后人体对其中氨基酸的吸收能力增强)2、再来说溶解盐溶液(比如硫酸铜)使蛋白质沉淀的原因不是蛋白质变性而是盐析,少量的盐溶液改变了蛋白质的溶解度,所以在步骤一的时候,溶剂(水)的量相对不足,所以发生了沉淀,但是当加入足够的溶剂(硫酸铜是饱和了,但是蛋白质还能继续溶解),原来析出的蛋白质重新被溶解。这里可能有一个认识上的误区,所谓饱和硫酸铜溶液,饱和的只是硫酸铜,对于其他溶质,还是可以继续溶解的。3、最后说下颜色反应,不知道你指的是哪一种。用双缩脲试剂鉴定,发生紫色反应,最终呈紫色。本质是与肽键发生络合反应蛋白质中存在含苯环的氨基酸就会遇浓硝酸变黄色,因为苯环发生了硝化反应,蛋白质水解后也不会褪色。

常用的蛋白质分离纯化方法有哪几种?各自的作用原理是什么?

分离蛋白质混合物的各种方法主要是根据蛋白质在溶液中的以下性质:1)分子大小;2)溶解度;3)电荷;4)吸附性质;5)对其它分子的生物学亲和力等进行分离。 常见的分离提纯蛋白质的方法有:1、盐析与有机溶剂沉淀: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大量中性盐,以破坏蛋白质的胶体性质,使蛋白质从溶液中沉淀析出,称为盐析。常用的中性盐有:硫酸铵、氯化钠、硫酸钠等。盐析时,溶液的pH在蛋白质的等电点处效果最好。凡能与水以任意比例混合的有机溶剂,如乙醇、甲醇、丙酮等,均可引起蛋白质沉淀。2、电泳法:蛋白质分子在高于或低于其pI的溶液中带净的负或正电荷,因此在电场中可以移动。电泳迁移率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蛋白质分子所带电荷量以及分子大小。3、透析法:利用透析袋膜的超滤性质,可将大分子物质与小分子物质分离开。4、层析法: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理化性质的差异,在相互接触的两相(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的分布不同而进行分离。主要有离子交换层析,凝胶层析,吸附层析及亲和层析等,其中凝胶层析可用于测定蛋白质的分子量。5、分子筛:又称凝胶过滤法,蛋白质溶液加于柱之顶部,任其往下渗漏,小分子蛋白质进入孔内,因而在柱中滞留时间较长,大分子蛋白质不能进入孔内而径直流出,因此不同大小的蛋白质得以分离。6、超速离心:利用物质密度的不同,经超速离心后,分布于不同的液层而分离。超速离心也可用来测定蛋白质的分子量,蛋白质的分子量与其沉降系数S成正比。

蛋白质沉淀的原因

蛋白质的沉淀,沉淀是溶液中的溶质由液相变成固相析出的过程。蛋白质从溶液中析出的现象,称为蛋白质的沉淀。蛋白质沉淀常用的方法有盐析、等电点沉淀、有机溶剂沉淀、生物碱试剂与某些酸沉淀等。 蛋白质沉淀的原因: 1.盐析,在蛋白质水溶液中,加入了高浓度的强电解质盐如硫酸铵、氯化钠、硫酸钠等而使蛋白质从溶液中析出,故而沉淀。 2.变性,当天然蛋白质受物理或化学因素影响后,失去原有的生物活性,并且物理化学性质均以改变的作用,导致分子中的次级键断裂,导致空间构象从紧密有序的变为松散无序的状态,因此产生沉淀。

蛋白质分段盐析原理及实验步骤有哪些?

对分离目的蛋白的盐析,最好采用分段盐析。由于不同的蛋白质其溶解度与等电点不同,沉淀时所需的pH值与离子强度也不相同,改变盐的浓度与溶液的pH值,可将混合液中的蛋白质分批盐析分开,这种分离蛋白质的方法称为分段盐析法(fractionalsaltingout)。如半饱和硫酸铵可沉淀血浆球蛋白,饱和硫酸铵则可沉淀包括血浆清蛋白在内的全部蛋白质。1.分段盐析的条件先需要进行小实验探索,如:先进行0%-30%的硫酸铵沉淀,再进行30%-60%的硫酸铵沉淀,最后进行60%-80%的硫酸铵沉淀。2.每一段盐析静置之后都将离心取沉淀,透析并检测活性。通过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哪一段盐析出来的目的产物最多,相对来说杂质就更少。3.比如实验中的活性物质主要在60%-80%这段出来,在以后的实验中,就可以首先进行0%-60%的硫酸铵沉淀,这段沉淀物可以抛弃(去处大多数杂质);然后进行60%-80%的硫酸铵沉淀,这段沉淀出来是物质是所需要的目的物质含量比较高的物质,将其收集进行下一步纯化工作。

蛋白质的分级沉淀的原理

原理就是:溶液中的离子强度不同时,不同蛋白质的溶解度不同,步骤就是不断加硫酸铵以血浆为例:加到盐浓度20~30%时纤维蛋白原沉淀,再加到浓度50%时球蛋白沉淀,饱和时清蛋白沉淀基本原理硫酸铵沉淀法可用于从大量粗制剂中浓缩和部分纯化蛋白质.用此方法可以将主要的免疫球从样品中分离,是免疫球蛋白分离的常用方法. 高浓度的盐离子在蛋白质溶液中可与蛋白质竞争水分子,从而破坏蛋白质表面的水化膜,降低其溶解度,使之从溶液中沉淀出来.各种蛋白质的溶解度不同,因而可利用不同浓度的盐溶液来沉淀不同的蛋白质.这种方法称之为盐析.盐浓度通常用饱和度来表示.硫酸铵因其溶解度大,温度系数小和不易使蛋白质变性而应用最广.

硫酸铵分级沉淀蛋白质的原理和方法是什么啊?

原理就是溶液中的离子强度不同时,不同蛋白质的溶解度不同,步骤就是不断加硫酸铵…以血浆为例:加到盐浓度20~30%时纤维蛋白原沉淀,再加到浓度50%时球蛋白沉淀,饱和时清蛋白沉淀…一,基本原理硫酸铵沉淀法可用于从大量粗制剂中浓缩和部分纯化蛋白质。用此方法可以将主要的免疫球从样品中分离,是免疫球蛋白分离的常用方法。高浓度的盐离子在蛋白质溶液中可与蛋白质竞争水分子,从而破坏蛋白质表面的水化膜,降低其溶解度,使之从溶液中沉淀出来。各种蛋白质的溶解度不同,因而可利用不同浓度的盐溶液来沉淀不同的蛋白质。这种方法称之为盐析。盐浓度通常用饱和度来表示。硫酸铵因其溶解度大,温度系数小和不易使蛋白质变性而应用最广。二,试剂及仪器1.组织培养上清液、血清样品或腹水等2.硫酸铵(NH4)SO43.饱和硫酸铵溶液(SAS)4.蒸馏水5.PBS(含0.2g/L叠氮钠)6.透析袋7.超速离心机8.pH计9.磁力搅拌器三,操作步骤以腹水或组织培养上清液为例来介绍抗体的硫酸铵沉淀。各种不同的免疫球蛋白盐析所需硫酸铵的饱和度也不完全相同。通常用来分离抗体的硫酸铵饱和度为33%—50%。(一)配制饱和硫酸铵溶液(SAS)1.将767g(NH4)2SO4边搅拌边慢慢加到1升蒸馏水中。用氨水或硫酸调到硫酸pH7.0。此即饱和度为100%的硫酸铵溶液(4.1mol/L,25°C).2.其它不同饱和度铵溶液的配制(二)沉淀1.样品(如腹水)20000′g离心30min,除去细胞碎片;2.保留上清液并测量体积;3.边搅拌边慢慢加入等体积的SAS到上清液中,终浓度为1:1(4.将溶液放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6小时或搅拌过夜(4°C),使蛋白质充分沉淀。(三)透析1.蛋白质溶液10000′g离心30min(4°C)。弃上清保留沉淀;2.将沉淀溶于少量(10-20ml)PBS-0.2g/L叠氮钠中。沉淀溶解后放入透析袋对PBS-0.2g/L叠氮钠透析24-48小时(4°C),每隔3-6小时换透析缓冲液一次,以彻底除去硫酸氨;3.透析液离心,测定上清液中蛋白质含量。四,应用提示(一)先用较低浓度的硫酸氨预沉淀,除去样品中的杂蛋白。1.边搅拌边慢慢加SAS到样品溶液中,使浓度为0.5:1(v/v);2.将溶液放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6小时或过夜(4°C);3.3000′g离心30min(4°C),保留上清液;上清液再加SAS到0.5:1(v/v),再次离心得到沉淀。将沉淀溶于PBS,同前透析,除去硫酸氨;4.上清液再加SAS到0.5:1(v/v),再次离心得到沉淀。将沉淀溶于PBS,同前透析,除去硫酸氨;5.杂蛋白与欲纯化蛋白在硫酸氨溶液中溶解度差别很大时,用预沉淀除杂蛋白是非常有效(二)为避免体积过大,可用固体硫酸氨进行盐析(硫酸氨用量参考表1);硫酸氨沉淀法与层析技术结合使用,可得到更进一步纯化的抗体。

蛋白质除盐的方法有哪几种简述其原理?

蛋白质在用盐析沉淀分离后 需要将蛋白质中的盐除去 常用的办法是透析 即把蛋白质溶液装入秀析袋内(常用的是玻璃纸)用缓冲液进行透析 并不断的更换缓冲液 因透析所需时间较长 所以最好在低温中进行 此外也可用葡萄糖凝胶G-25或G-50过柱的办法除盐 所用的时间就比较短2、等电点沉淀法蛋白质在静电状态时颗粒之间的静电斥力最小 因而溶解度也最小 各种蛋白质的等电点有差别 可利用调节溶液的PH达到某一蛋白质的等电点使之沉淀 但此法很少单独使用 可与盐析法结合用3、用与水可混溶的有机溶剂 甲醇 乙醇或丙酮 可使多数蛋白质溶解度降低并析出 此法分辨力比盐析高 但蛋白质较易变性 应在低温下进行

蛋白质为什么会沉淀?

1.蛋白质的盐析反应,加饱和硫酸铵,生成沉淀,静置,然后倒出少量混浊沉淀,加水,沉淀溶解。原因:硫酸铵使蛋白质发生盐析,是可逆沉淀,加水后可以溶解。2.重金属沉淀,加硝酸银,生成沉淀,静置,去上清液,向沉淀加水,沉淀不溶解。原因:重金属离子使蛋白质变性,是不可逆沉淀,所以加水后无法溶解。3.加有机酸,加三氯乙酸,生成沉淀,倾去上清液,向沉淀加水,沉淀不溶解。原因:三氯乙酸可提供羟基或者羰基的氢或氧,酸根与带正电荷的蛋白质结合成不溶性物质,是不可逆沉淀。加水后沉淀不溶解。4.向蛋白加百分之九十五的乙醇,乙醇使蛋白质变性,产生沉淀。(1)可逆沉淀:在温和条件下,通过改变溶液的pH或盐浓度等,使蛋白质从胶体溶液中沉淀出来。在沉淀过程中,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都没有发生显著变化,在适当的条件下,蛋白质可以重新溶解形成溶液,所以这种沉淀又称为非变性沉淀。可逆沉淀是分离纯化蛋白质的基本方法,如等电点沉淀法、盐析法(saltingout)等,在低温下使用有机溶剂(如乙醇或丙酮)短时间作用于蛋白质也可以使蛋白质发生可逆沉淀。中性盐(硫酸铵、硫酸钠、氯化钠等)的浓溶液使蛋白质沉淀析出的作用称为盐析,其原理是高浓度的盐能破坏水化层并中和电荷,从而使蛋白质聚集。使不同蛋白质析出的盐浓度不同,如球蛋白可在半饱和硫酸铵溶液中析出,而清蛋白则在饱和硫酸铵溶液中才能析出。由盐析获得的蛋白质沉淀能够再溶解于低盐溶液,称为盐溶故蛋白质的盐析作用是可逆过程。(2)不可逆沉淀:在强烈沉淀条件下,蛋白质胶体溶液的稳定性被破坏,使蛋白质沉淀出来。由于这种强烈的沉淀条件同时破坏了蛋白质的结构,产生的蛋白质沉淀不能再重新溶解于水,所以又称为变性沉淀。如加热沉淀、重金属盐沉淀、有机酸沉淀和生物碱沉定等都属于不可:沉淀。蛋白质的变性指蛋白质在理(高温、高压)、化化学(酸碱、变性剂)作用下,高级结构遭破坏,其心理化性质和生物功能同时发生改变的过程与现象。变性的蛋白质容易相互聚集形成沉流保是有些情况下,当维持溶液稳定的条件仍然存在时(如电荷),蛋白质并不沉淀。因此变性蛋白质并不一定都表现为沉淀,而沉淀的蛋白质也未必都已变性。

沉淀蛋白质的方法有哪些,各有和特点?

可以使用上海生工的BSP011或BSP012

什么是盐析?什么又会使蛋白质发生盐析

盐析(saltingout)是指在蛋白质水溶液中加入中性盐,随着盐浓度增大而使蛋白质沉淀出来的现象。中性盐是强电解质,溶解度又大,在蛋白质溶液中,一方面与蛋白质争夺水分子,破坏蛋白质胶体颗粒表面的水膜;另一方面又大量中和蛋白质颗粒上的电荷,从而使水中蛋白质颗粒积聚而沉淀析出。常用的中性盐有硫酸铵、"氯化钠、硫酸钠等,但以硫酸铵为最多。得到的蛋白质一般不失活,一定条件下又可重新溶解,故这种沉淀蛋白质的方法在分离、浓缩,贮存、纯化蛋白质的工作中应用极广。

盐析沉淀蛋白质与有机溶剂、重金属离子沉淀蛋白质原理有甚么区分

盐析是加入了浓的可溶性盐溶液,下降了蛋白质的溶解度而使蛋白质析出,属于物理进程。有机溶剂、重金属离子是使蛋白质变性,丧失其生理活性。盐析的蛋白质加水可溶解,而变性后的蛋白质不会恢复。

为什么蛋白质会被盐析

科学实验室表明:盐析是向蛋白质溶液中假如高浓度的中性盐,以破坏蛋白质的胶体性质,使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而从溶液中析出的现象。蛋白质是分子胶体,会发生凝聚,加入电解质或加热都会使蛋白质沉淀。盐析就是加入电解质盐使蛋白质凝聚的过程。加水稀释后蛋白质又可以溶解。拓展资料原理:破坏了蛋白质在水中存在的两个因素(水化层和电荷),从而使蛋白质沉淀。将大量盐加到蛋白质溶液中,高浓度的盐离子(如硫酸铵的SO4和NH4)有很强的水化力,可夺取蛋白质分子的水化层,使之“失水”,于是蛋白质胶粒凝结并沉淀析出.盐析时若溶液pH在蛋白质等电点则效果更好。由于各种蛋白质分子颗粒大小、亲水程度不同,故盐析所需的盐浓度也不一样,因此调节混合蛋白质溶液中的中性盐浓度可使各种蛋白质分段沉淀。

蛋白质的溶解特性与沉淀原理

根据分子大小不同进行分离纯化 蛋白质是一种大分子物质,并且不同蛋白质的分子大小不同,因此可以利用一些较简单的方法使蛋白 质和小分子物质分开,并使蛋白质混合物也得到分离.根据蛋白质分子大小不同进行分离的方法主要有透析、超滤、离心和凝胶过滤等.透析和超滤是分离蛋白质时常用的方法.透析是将待分离的混合物放入半透膜制成的透析袋中,再浸入透析液进行分离.超滤是利用离心力或压力强行使水和其它小分子通过半透膜,而蛋白质被截留在半透膜上的过程.这两种方法都可以将蛋白质大分子与以无机盐为主的小分子分开.它们经常和盐析、盐溶方法联合使用,在进行盐析或盐溶后可以利用这两种方法除去引入的无机盐.由于超滤过程中,滤膜表面容易被吸附的蛋白质堵塞,以致超滤速度减慢,截流物质的分子量也越来越小.所以在使用超滤方法时要选择合适的滤膜,也可以选择切向流过滤得到更理想的效果另外离心也是经常和其它方法联合使用的一种分离蛋白质的方法.

蛋白质沉淀作用、类别、特点及原理都是什么?

具体如下:1、盐析: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高浓度中性盐破坏胶体的稳定性,中和蛋白质所带的电荷,又可以破坏水化膜。此法沉淀蛋白质一般不变性,可通过透析出去中性盐,仍保持生物学活性。2、有机溶剂:利用它们的强亲水性破坏水化膜,由于它们不能中和蛋白质所带电荷,需要在pI附近沉淀蛋白质。低温条件下,变性发生缓慢,可用来制备血浆蛋白质。常温下会变性。3、重金属盐:带负电荷的蛋白质与带正电荷的重金属离子结合形成不溶性盐而沉淀。用时,需调节pH,使其大于pI,一般会发生变性。4、生物碱试剂与某些酸类:带正电荷的蛋白质可与生物碱试剂(如苦味酸、鞣酸、钨酸)或某些酸(如三氯醋酸、硝酸、过氯酸)的酸根隔阂形成盐而沉淀。一般发生变性。临床用于血液化学分析,常用此法除去血液中的蛋白质。

蛋白质遇硫酸铵为什么会发生盐析

话说那个真的叫盐析·······大量中性轻金属盐沉淀蛋白质的原理在于大量的电解质破坏蛋白质溶于水中时表面的那一层水化膜,使蛋白质聚集沉淀形成盐析盐析出的蛋白质仍旧可以溶解在水中P.s.少量的中性盐能促进蛋白质的溶解称盐溶

什么是蛋白质的沉淀?有哪些常见的蛋白质沉淀作用?蛋白质沉淀与变性的辩证关系是什么?

沉淀是使蛋白质溶质与溶液分离。常见的蛋白沉淀方法有盐析法、有机溶剂沉淀、选择性沉淀(热变性沉淀和酸碱变性沉淀)、等电点沉淀、有机聚合物沉淀、聚电解质沉淀法、金属离子沉淀法。沉淀是可逆的,变性是不可逆的。

乙醇沉淀蛋白质原理和操作

乙醇沉淀蛋白质是蛋白发生变性析出,操作也就是把乙醇滴加到蛋白质溶液中去即可

什么是盐析?什么又会使蛋白质发生盐析

盐析一般是指溶液中加入无机盐类而使某种物质溶解度降低而析出的过程。比如在蛋白溶液中加入高浓度的硫酸铵使蛋白质溶解度降低而析出的过程。很多中性盐都可以使蛋白质发生盐析,比如硫酸铵,氯化钠等等

蛋白质盐析和变性的原理是什么

沉淀和变性 (1)沉淀:沉淀是指蛋白质从溶液中析出的现象 蛋白质在溶液中存在的稳定因素:表面电荷、水合膜 蛋白质沉淀法:盐析法、有机化合物法、金属离子 蛋白质分离法:分子量不同:分子筛 表面电荷不同:层析法 (2)变性:指在外界理化因素的影响下,蛋白质的次级键被打断,而肽键未断,蛋白质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而一级结构未改变导致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功能改变 理化性质改变 1不对称性增加,粘稠度增加 2易同化学试剂起反应 3易被蛋白酶水解 4功能减弱或丧失 5往往会沉淀:蛋白质变性后往往会沉淀,但沉淀的蛋白质不一定变性. 沉淀但不变性的方法:盐析

蛋白质的盐析反应现象及原理

加5%卵清蛋白溶液5ml于试管中,再加等量的饱和硫酸铵溶液,混匀后静置数分钟析出球蛋白沉淀。倒出少量浑浊沉淀,加少量水,沉淀是否溶解,为什么?溶解,蛋白溶液加入浓无机盐溶液,导致蛋白质溶解度降低而析出,这是盐析过程,蛋白质只是沉淀,并未变性,加水后即恢复溶解。将管内容物过滤,向滤液中添加硫酸铵粉末到不再溶解为止析出清蛋白。取出部分清蛋白,加少量水,沉淀是否再溶解?为什么?不溶解,因为加入硫酸铵粉末是强电解质,引起蛋白质胶体的凝聚沉淀,是变性过程,不可逆,加水也不会溶解不溶解,因为加入硫酸铵粉末是强电解质,引起蛋白质胶体的凝聚沉淀,是变性过程,不可逆,加水也不会溶解上述说法有误,蛋白质发生盐析后,加水还可以再溶这样更完整

蛋白质的盐析反应现象及原理

1、现象:盐析是指在蛋白质水溶液中加入中性盐,随着盐浓度增大而使蛋白质沉淀出来的现象。中性盐是强电解质,溶解度又大,在蛋白质溶液中,一方面与蛋白质争夺水分子,破坏蛋白质胶体颗粒表面的水膜;另一方面又大量中和蛋白质颗粒上的电荷,从而使水中蛋白质颗粒积聚而沉淀析出。常用的中性盐有硫酸铵、氯化钠、硫酸钠等,但以硫酸铵为最多。得到的蛋白质一般不失活,一定条件下又可重新溶解,故这种沉淀蛋白质的方法在分离、浓缩,贮存、纯化蛋白质的工作中应用极广。2、原理:在高浓度的中性盐溶液中,由于盐离子亲水性比蛋白质强,与蛋白质胶粒争夺与水结合,破坏了蛋白质的水化层。在高浓度的中性盐溶液中,由于蛋白质和盐离子对溶液中水分子都有吸引力,产生与水化合现象,但它们之间有竞争作用,当大量中性盐加入时,使得盐解离产生的离子争夺了溶液中大部分自由水,从而破坏蛋白质的水化作用,引起蛋白质溶解度降低,故从溶液中沉淀出来。扩展资料:蛋白质的来源: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是肉、蛋、奶、和豆类食品,一般而言,来自于动物的蛋白质有较高的品质,含有充足的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约有8种,无法由人体自行合成,必须由食物中摄取,若是体内有一种必需氨基酸存量不足,就无法合成充分的蛋白质供给身体各组织使用,其他过剩的蛋白质也会被身体代谢而浪费掉,所以确保足够的必需氨基酸摄取是很重要的。植物性蛋白质通常会有1-2种必需氨基酸含量不足,所以素食者需要摄取多样化的食物,从各种组合中获得足够的必需氨基酸。一块像扑克牌大小的煮熟的肉约含有30-35公克的蛋白质,一大杯牛奶约有8-10公克,半杯的各式豆类约含有6-8公克。所以一天吃一块像扑克牌大小的肉,喝两大杯牛奶,一些豆子,加上少量来自于蔬菜水果和饭,就可得到大约60-70公克的蛋白质,足够一个体重60公斤的长跑选手所需。若是你的需求量比较大,可以多喝一杯牛奶,或是酌量多吃些肉类,就可获得充分的蛋白质。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盐析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蛋白质

盐析法沉淀蛋白质能复原吗

蛋白在高浓度的盐溶液里面会变性析出,变性后的蛋白是不能恢复的。

蛋白质盐析和变性的原理是什么

盐析是胶体的沉降,属物理变化,可恢复变性是化学变化啦,具体反应不清楚,不可恢复

有哪些方法可使蛋白质沉淀,沉淀的原理是什么,有何实用意义?

蛋白质沉淀的概念:蛋白质分子凝聚从溶液中析出的现象称为蛋白质沉淀(precipitation),变性蛋白质一般易于沉淀,但也可不变性而使蛋白质沉淀,在一定条件下,变性的蛋白质也可不发生沉淀。定性分析:蛋白质所形成的亲水胶体颗粒具有两种稳定因素,即颗粒表面的水化层和电荷。若无外加条件,不致互相凝集。然而除掉这两个稳定因素(如调节溶液pH至等电点和加入脱水剂)蛋白质便容易凝集析出。如将蛋白质溶液pH调节到等电点,蛋白质分子呈等电状态,虽然分子间同性电荷相互排斥作用消失了。但是还有水化膜起保护作用,一般不致于发生凝聚作用,如果这时再加入某种脱水剂,除去蛋白质分子的水化膜,则蛋白质分子就会互相凝聚而析出沉淀;反之,若先使蛋白质脱水,然后再调节pH到等电点,也同样可使蛋白质沉淀析出。沉淀方法:1.盐析法 ——多用于各种蛋白质和酶的分离纯化;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大量的中性盐以破坏蛋白质的胶体稳定性而使其析出,这种方法称为盐析。常用的中性盐有硫酸铵、硫酸钠、氯化钠等。各种蛋白质盐析时所需的盐浓度及pH不同,故可用于对混和蛋白质组分的分离。例如用半饱和的硫酸铵来沉淀出血清中的球蛋白,饱和硫酸铵可以使血清中的白蛋白、球蛋白都沉淀出来,盐析沉淀的蛋白质,经透析除盐,仍保证蛋白质的活性。调节蛋白质溶液的pH至等电点后,再用盐析法则蛋白质沉淀的效果更好。盐析法分为两类,第一类叫Ks分段盐析法,在一定PH和温度下通过改变离子强度实现,用于早期的粗提液;第二种叫b分段盐析法,在一定离子强度下通过改变PH和温度来实现,用于后期进一步分离纯化和结晶。影响盐析的因素包括:蛋白质浓度、离子强度和类型、PH值、温度等。针对温度这一条,需要强调:在低离子强度或纯水中,蛋白质溶解度在一定范围内随温度增加而增加。但在高浓度下,蛋白质、酶和多肽类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上升而下降。在一般情况下,蛋白质对盐析温度无特殊要求,可在室温下进行,只有某些对温度比较敏感的酶要求在0-4℃进行。使用硫酸铵沉淀蛋白需要注意:硫酸铵中常含有少量的重金属离子,对蛋白质巯基有敏感作用,使用前必须用H2S处理:将硫酸铵配成浓溶液,通入H2S饱和,放置过夜,用滤纸除去重金属离子,浓缩结晶,100℃烘干后使用。另外,高浓度的硫酸铵溶液一般呈酸性(PH=5.0左右),使用前也需要用氨水或硫酸调节至所需PH。2.有机溶剂沉淀法 ——多用于生物小分子、多糖及核酸产品的分离纯化;有机溶剂的沉淀机理是降低水的介电常数,导致具有表面水层的生物大分子脱水,相互聚集,最后析出。该法优点在于:1)分辨能力比盐析法高,即蛋白质或其它溶剂只在一个比较窄的有机溶剂浓度下沉淀;2)沉淀不用脱盐,过滤较为容易;3)在生化制备中应用比盐析法广泛。但是,在常温下,有机溶剂沉淀蛋白质往往引起变性。例如酒精消毒灭菌就是如此。因此,操作要求在低温下进行。有机溶剂的选择首先是能和水混溶,使用较多的有机溶剂是乙醇、甲醇、丙酮,还有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乙腈和2-甲基-2,4戊二醇等。3.等电点沉淀法 ——此法单独应用较少,多与其它方法结合使用;两性电解质分子上的净电荷为零时溶解度最低,不同的两性电解质具有不同的等电点,以此为基础可进行分离。如工业上生产胰岛素时,在粗提液中先调PH8.0去除碱性蛋白质,再调PH3.0去除酸性蛋白质。利用等电点除杂蛋白时必须了解制备物对酸碱的稳定性,不然盲目使用十分危险。不少蛋白质与金属离子结合后,等电点会发生偏移,故溶液中含有金属离子时,必须注意调整PH值。等电点法常与盐析法、有机溶剂沉淀法或其他沉淀方法联合使用,以提高其沉淀能力。4.重金属盐沉淀法 ——常用于抢救误服重金属盐中毒的病人;许多有机物质包括蛋白在内,在碱性溶液中带负电荷,能与金属离子形成沉淀。根据有机物与它们之间的作用机制,可分为羧酸、胺及杂环等含氮化合物类,如铜锌镉;亲羧酸疏含氮化合物类,如钙镁铅;亲硫氢基化合物类,如汞银铅。蛋白质-金属离子复合物的重要性质是它们的溶解度对溶液的介电常数非常敏感,调整水溶液的介电常数(如加入有机溶剂),即可沉淀多种蛋白。沉淀的条件以pH稍大于等电点为宜。重金属沉淀的蛋白质常是变性的,但若在低温条件下,并控制重金属离子浓度,也可用于分离制备不变性的蛋白质。临床上利用蛋白质能与重金属盐结合的这种性质,抢救误服重金属盐中毒的病人,给病人口服大量蛋白质,然后用催吐剂将结合的重金属盐呕吐出来解毒。

蛋白质的盐析

浓度整高点。不能混蛋黄。实在不行丢盐的晶体,这个一般都能行了。

有哪些方法可使蛋白质沉淀?沉淀的原理是什么?有何实用意义?

你可以是蛋白质变性后沉淀,也可以盐析来沉淀。方法多的很,加热,紫外线,强酸,强碱,酒精等等

盐析引起的蛋白质变性的原理是什么?

沉淀和变性(1)沉淀:沉淀是指蛋白质从溶液中析出的现象蛋白质在溶液中存在的稳定因素:表面电荷、水合膜蛋白质沉淀法:盐析法、有机化合物法、金属离子蛋白质分离法:分子量不同:分子筛表面电荷不同:层析法(2)变性:指在外界理化因素的影响下,蛋白质的次级键被打断,而肽键未断,蛋白质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而一级结构未改变导致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功能改变理化性质改变1不对称性增加,粘稠度增加2易同化学试剂起反应3易被蛋白酶水解4功能减弱或丧失5往往会沉淀:蛋白质变性后往往会沉淀,但沉淀的蛋白质不一定变性。沉淀但不变性的方法:盐析

盐析法沉淀蛋白质的原理

看下面的图。

蛋白质的盐析反应现象及原理

不溶解,因为加入硫酸铵粉末是强电解质,引起蛋白质胶体的凝聚沉淀,是变性过程,不可逆,加水也不会溶解上述说法有误,蛋白质发生盐析后,加水还可以再溶

有哪些方法可使蛋白质沉淀,沉淀的原理是什么,有何实用意义?

盐析法可以使蛋白质沉淀。x0dx0a盐析法的原理x0dx0a 蛋白质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取决于蛋白质分子表面离子周围的水分子数目,亦即主要是由蛋白质分子外周亲水基团与水形成水化膜的程度以及蛋白质分子带有电荷的情况决定的。蛋白质溶液中加入中性盐后,由于中性盐与水分子的亲和力大于蛋白质,致使蛋白质分子周围的水化层减弱乃至消失。同时,中性盐加入蛋白质溶液后由于离子强度发生改变,蛋白质表面的电荷大量被中和,更加导致蛋白质溶解度降低,之蛋白质分子之间聚集而沉淀。由于各种蛋白质在不同盐浓度中的溶解度不同,不同饱和度的盐溶液沉淀的蛋白质不同,从而使之从其他蛋白中分离出来。简单的说就是将硫酸铵、硫化钠或氯化钠等加入蛋白质溶液,使蛋白质表面电荷被中和以及水化膜被破坏,导致蛋白质在水溶液中的稳定性因素去除而沉淀。x0dx0a---摘自百度百科

盐析沉淀蛋白质的原理是

蛋白质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是由蛋白质周围亲水基团与水形成水化膜的程度,以及蛋白质分子带有电荷的情况决定的。当用中性盐加入蛋白质溶液,中性盐对水分子的亲和力大于蛋白质,于是蛋白质分子周围的水化膜层减弱乃至消失。同时,中性盐加入蛋白质溶液后,由于离子强度发生改变,蛋白质表面电荷大量被中和,更加导致蛋白溶解度降低,使蛋白质分子之间聚集而沉淀

蛋白质沉淀法原理

蛋白质的沉淀(protein precipitation),沉淀是溶液中的溶质由液相变成固相析出的过程。蛋白质从溶液中析出的现象,称为蛋白质的沉淀。蛋白质沉淀常用的方法有盐析、等电点沉淀、有机溶剂沉淀、生物碱试剂与某些酸(如三氯醋酸)沉淀等。1、盐析:向某些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某些无机盐溶液后,可以降低蛋白质的溶解度,使蛋白质凝聚而从溶液中析出,这种作用叫作盐析,是物理变化,可复原。对于特定的蛋白质,影响蛋白质盐析的主要因素:无机盐的种类、浓度、温度和PH值。2、等电点沉淀:等电点沉淀法是利用蛋白质在PH值等于其等电点的溶液中溶解度下降的原理进行沉淀分级的方法。3、有机溶剂沉淀:利用与水互溶的有机溶剂(如甲醇、乙醇、丙酮等)能使蛋白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显著降低而沉淀的方法,称为有机溶剂沉淀。有机溶剂引起蛋白质沉淀的主要原因是加入有机溶剂使水溶液的介电常数降低,因而增加了两个相反电荷基团之间的吸引力,促进了蛋白质分子的聚集和沉淀。有机溶剂引起蛋白质沉淀的另一种解释认为与盐析相似,有机溶剂与蛋白质争夺水化水,致使蛋白质脱除水化膜,而易于聚集形成沉淀。4、热沉淀:在较高温度下,热稳定性差的蛋白质发生变性沉淀。利用这一现象,可根据蛋白质稳定性的差别进行蛋白质的热沉淀,分离纯化热稳定性高的目标产物。5、其他沉淀法非离子型聚合物、聚电解质和某些多价金属离子可用作蛋白质的沉淀剂。例如,非离子型聚合物聚乙二醇(PEG)是蛋白质稳定剂,可促进蛋白质的沉淀。

蛋白质沉淀的原理

蛋白质作为溶液稳定存在的两大因素:一是蛋白质颗粒表面大多为亲水基团,可吸引水分子,使颗粒表面形成一层水化膜,从而阻断蛋白质颗粒的相互聚集,防止溶液中蛋白质的沉淀析出;二是蛋白质颗粒表面可带相同电荷颗粒之间相互排斥不易聚集沉淀,也可以起稳定颗粒的作用。若去除蛋白质颗粒这两个稳定因素,蛋白质极易从溶液中沉淀。盐析是一种与蛋白质的沉淀的性质相关的分离方法:它用硫酸铵、硫酸钠等中性盐来破坏蛋白质在溶液中稳定存在的两大因素,故能使蛋白质发生沉淀。不同蛋白质分子颗粒大小不同,亲水程度不同,故盐析所需要的盐浓度不同,从而将蛋白质分离,如用硫酸铵分离清蛋白和球蛋白,在半饱和的硫酸铵溶液中,球蛋白即可从混合溶液中沉淀析出除掉,而清蛋白在饱和硫酸铵中才会沉淀。盐析的优点是不会使蛋白质发生变性。

蛋白质盐析的原理是什么

蛋白质盐析的原理:在高浓度的中性盐溶液中,由于盐离子亲水性比蛋白质强,与蛋白质胶粒争夺与水结合,破坏了蛋白质的水化层。在高浓度的中性盐溶液中,由于蛋白质和盐离子对溶液中水分子都有吸引力,产生与水化合现象。但它们之间有竞争作用,当大量中性盐加入时,使得盐解离产生的离子争夺了溶液中大部分自由水,从而破坏蛋白质的水化作用,引起蛋白质溶解度降低,故从溶液中沉淀出来。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是肉、蛋、奶、和豆类食品,一般而言,来自于动物的蛋白质有较高的品质,含有充足的必需氨基酸。盐析是指在蛋白质水溶液中加入中性盐,随着盐浓度增大而使蛋白质沉淀出来的现象。中性盐是强电解质,溶解度又大,在蛋白质溶液中,一方面与蛋白质争夺水分子,破坏蛋白质胶体颗粒表面的水膜。常用的中性盐有硫酸铵、氯化钠、硫酸钠等,但以硫酸铵为最多。得到的蛋白质一般不失活,一定条件下又可重新溶解,故这种沉淀蛋白质的方法在分离、浓缩、贮存、纯化蛋白质的工作中应用极广。

盐析沉淀蛋白质的原理是( ) A. 中和电荷,破坏水化膜 B. 与蛋白质结合成不溶性蛋白盐 C. 降低蛋白质溶液的

C

食盐能使蛋白质析出的原理是

蛋白质是高分子溶液,维持它稳定性的因素有直径、水化膜和同种电荷。大量盐加入溶液以后,会夺走蛋白质表面的水,破坏水化膜,所以蛋白质颗粒之间碰撞后就粘一起,粒径变大就沉淀了。这现象称为盐析,如果去掉盐,蛋白质还会溶解(复溶),这是大分子溶液与溶胶的区别。

蛋白质盐析的原理

蛋白质盐析是一种分离蛋白质的方法,适用于纯化、分离和富集蛋白质。其原理是利用离子对蛋白质分子的溶解能力和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添加适量盐类,使蛋白质分子从水相中沉淀出来。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控制蛋白质饱和度,从而将蛋白质溶解并沉淀出来。实验过程中,首先要确定盐的类型和浓度,以及蛋白质的饱和度。盐类中的离子会与蛋白质中的离子相互作用,从而降低蛋白质的溶解度。一般情况下,选择离子强度适中的盐类较为合适,如氯化铵、硫酸铵等。其次,需要选择合适的缓冲液进行调节。缓冲液可以起到调节pH值的作用,使得蛋白质分子能够与盐类中的离子发生相互作用。同时,缓冲液中的离子也会对蛋白质的酸碱性质和稳定性产生影响,因此选择合适的缓冲液也是十分重要的。最后是调整溶液的温度,通常情况下需要进行低温处理。这是因为温度对蛋白质的稳定性和酶解等具有重要影响。在调整盐浓度和缓冲液后,需要进行冷却处理,这样可以促进蛋白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使蛋白质分子沉淀出来。蛋白质盐析的优点在于方法简便、成本低廉,且适用于大多数蛋白质。另外,盐析过程中不需要高压离心,可以保持蛋白质的活性和生物活性,因此适用于分离纯化活性蛋白质。总之,蛋白质盐析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分离蛋白质的方法,其原理是通过调节盐浓度和缓冲液pH值,控制蛋白质的溶解度,实现蛋白质的分离和纯化。

蛋白质分离方法有哪些?它们的特点各是什么?

据蛋白质分子大小不同进行分离的方法主要有透析、超滤、离心和凝胶过滤等。透析和超滤是分离蛋白质时常用的方法。透析是将待分离的混合物放入半透膜制成的透析袋中,再浸入透析液进行分离。超滤是利用离心力或压力强行使水和其它小分子通过半透膜,而蛋白质被截留在半透膜上的过程。这两种方法都可以将蛋白质大分子与以无机盐为主的小分子分开。它们经常和盐析、盐溶方法联合使用,在进行盐析或盐溶后可以利用这两种方法除去引入的无机盐。由于超滤过程中,滤膜表面容易被吸附的蛋白质堵塞,以致超滤速度减慢,截流物质的分子量也越来越小。所以在使用超滤方法时要选择合适的滤膜,也可以选择切向流过滤得到更理想的效果。

为什么加入盐能使蛋白质、胶体析出,出现盐析现象?

因为蛋白质在盐溶液中溶解度小胶体不同,加入盐后,中和了胶粒的电荷,而析出

盐析法沉淀蛋白质的机制是:

盐析法沉淀蛋白质的机制是: A.改变蛋白质的等电点B.改变蛋白质的一级结构C.使蛋白质变性,空间结构破坏D.与蛋白质结合成不溶性蛋白盐E.中和蛋白质表面电荷并破坏其水化膜正确答案:中和蛋白质表面电荷并破坏其水化膜

中性盐盐析分离纯化蛋白质的原理是什么

原理:低浓度时,中性盐可以增加蛋白质溶解度这种现象称为盐溶。 盐溶作用主要是由于蛋白质分子吸附某种盐类离子后,带电层使蛋白质分子彼此排斥,而蛋白质与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却加强,因而溶解度增高。 球蛋白溶液在透析过程中往往沉淀析出,这就是因为透析除去了盐类离子,使蛋白质分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增加,引起蛋白质分子的凝集并沉淀。 当溶液的离子强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蛋白质溶解程度开始下降。当离子强度增加到足够高时,例如饱和或半饱和程度,很多蛋白质可以从水中沉淀出来,这种现象称为盐析。 盐析作用主要是由于大量中性盐的加入使水的活度降低,原来溶液中的大部分甚至全部的自由水转变为盐离子的水化水。此时那些被迫与蛋白质表面的疏水集团接触并掩盖他们的水分子成为下一步最自由的可利用的水分子,因此被移去以溶剂化盐离子,留下暴露出来的疏水基团。蛋白质疏水表面进一步暴露,由于疏水作用蛋白质聚集而沉淀。 盐析沉淀的蛋白质保持着他的天然构象,能再溶解。盐析的中性盐以硫酸铵为最佳,在水中的溶解度很高,而溶解度的温度系数较低

硫酸铵梯度沉淀蛋白质的方法和原理

基本原理:硫酸铵沉淀法可用于从大量粗制剂中浓缩和部分纯化蛋白质。用此方法可以将主要的免疫球从样品中分离,是免疫球蛋白分离的常用方法。高浓度的盐离子在蛋白质溶液中可与蛋白质竞争水分子,从而破坏蛋白质表面的水化膜,降低其溶解度,使之从溶液中沉淀出来。各种蛋白质的溶解度不同,因而可利用不同浓度的盐溶液来沉淀不同的蛋白质。这种方法称之为盐析。盐浓度通常用饱和度来表示。硫酸铵因其溶解度大,温度系数小和不易使蛋白质变性而应用最广。方法:以腹水或组织培养上清液为例来介绍抗体的硫酸铵沉淀。各种不同的免疫球蛋白盐析所需硫酸 铵的饱和度也不完全相同。通常用来分离抗体的硫酸铵饱和度为 33% — 50% 。(一)配制饱和硫酸铵溶液( SAS )。1.将 767g ( NH 4 ) 2 SO 4 边搅拌边慢慢加到 1 升 蒸馏水中。用氨水或硫酸调到硫酸pH7.0 。此即饱和度为 100% 的硫酸铵溶液( 4.1 mol/L, 25 ° C )。2.其它不同饱和度铵溶液的配制。(二)沉淀。1.样品(如腹水) 20 000 ′ g 离心 30 min ,除去细胞碎片。2.保留上清液并测量体积。3.边搅拌边慢慢加入等体积的 SAS 到上清液中,终浓度为 1 : 1 。4.将溶液放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 6 小时或搅拌过夜( 4 ° C ),使蛋白质充分沉淀。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硫酸铵

硫酸铵分级沉淀蛋白质的原理和方法是什么啊?

原理就是溶液中的离子强度不同时,不同蛋白质的溶解度不同,步骤就是不断加硫酸铵以血浆为例:加到盐浓度20~30%时纤维蛋白原沉淀,再加到浓度50%时球蛋白沉淀,饱和时清蛋白沉淀基本原理硫酸铵沉淀法可用于从大量粗制剂中浓缩和部分纯化蛋白质。用此方法可以将主要的免疫球从样品中分离,是免疫球蛋白分离的常用方法。高浓度的盐离子在蛋白质溶液中可与蛋白质竞争水分子,从而破坏蛋白质表面的水化膜,降低其溶解度,使之从溶液中沉淀出来。各种蛋白质的溶解度不同,因而可利用不同浓度的盐溶液来沉淀不同的蛋白质。这种方法称之为盐析。盐浓度通常用饱和度来表示。硫酸铵因其溶解度大,温度系数小和不易使蛋白质变性而应用最广。试剂及仪器1.组织培养上清液、血清样品或腹水等2.硫酸铵(NH4)SO43.饱和硫酸铵溶液(SAS)4.蒸馏水5.PBS(含0.2g/L叠氮钠)6.透析袋7.超速离心机8.pH计9.磁力搅拌器操作步骤以腹水或组织培养上清液为例来介绍抗体的硫酸铵沉淀。各种不同的免疫球蛋白盐析所需硫酸铵的饱和度也不完全相同。通常用来分离抗体的硫酸铵饱和度为33%50%。(一)配制饱和硫酸铵溶液(SAS)1.将767g(NH4)2SO4边搅拌边慢慢加到1升蒸馏水中。用氨水或硫酸调到硫酸pH7.0。此即饱和度为100%的硫酸铵溶液(4.1mol/L,25°C)。2.其它不同饱和度铵溶液的配制(二)沉淀1.样品(如腹水)20000′g离心30min,除去细胞碎片;2.保留上清液并测量体积;3.边搅拌边慢慢加入等体积的SAS到上清液中,终浓度为1:1(4.将溶液放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6小时或搅拌过夜(4°C),使蛋白质充分沉淀。(三)透析1.蛋白质溶液10000′g离心30min(4°C)。弃上清保留沉淀;2.将沉淀溶于少量(10-20ml)PBS-0.2g/L叠氮钠中。沉淀溶解后放入透析袋对PBS-0.2g/L叠氮钠透析24-48小时(4°C),每隔3-6小时换透析缓冲液一次,以彻底除去硫酸氨;3.透析液离心,测定上清液中蛋白质含量。应用提示(一)先用较低浓度的硫酸氨预沉淀,除去样品中的杂蛋白。1.边搅拌边慢慢加SAS到样品溶液中,使浓度为0.5:1(v/v);2.将溶液放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6小时或过夜(4°C);3.3000′g离心30min(4°C),保留上清液;上清液再加SAS到0.5:1(v/v),再次离心得到沉淀。将沉淀溶于PBS,同前透析,除去硫酸氨;4.上清液再加SAS到0.5:1(v/v),再次离心得到沉淀。将沉淀溶于PBS,同前透析,除去硫酸氨;5.杂蛋白与欲纯化蛋白在硫酸氨溶液中溶解度差别很大时,用预沉淀除杂蛋白是非常有效(二)为避免体积过大,可用固体硫酸氨进行盐析;硫酸氨沉淀法与层析技术结合使用,可得到更进一步纯化的抗体。

蛋白质的沉淀的原理是

  蛋白质通过盐析的办法沉淀的原理是降低蛋白质的溶解度,使蛋白质凝聚而从溶液中析出。   蛋白质的沉淀(protein precipitation),沉淀是溶液中的溶质由液相变成固相析出的过程。蛋白质从溶液中析出的现象,称为蛋白质的沉淀。蛋白质沉淀常用的方法有盐析、等电点沉淀、有机溶剂沉淀、生物碱试剂与某些酸(如三氯醋酸)沉淀等。

蛋白质加什么沉淀?

1.蛋白质的盐析反应,加饱和硫酸铵,生成沉淀,静置,然后倒出少量混浊沉淀,加水,沉淀溶解。原因:硫酸铵使蛋白质发生盐析,是可逆沉淀,加水后可以溶解。2.重金属沉淀,加硝酸银,生成沉淀,静置,去上清液,向沉淀加水,沉淀不溶解。原因:重金属离子使蛋白质变性,是不可逆沉淀,所以加水后无法溶解。3.加有机酸,加三氯乙酸,生成沉淀,倾去上清液,向沉淀加水,沉淀不溶解。原因:三氯乙酸可提供羟基或者羰基的氢或氧,酸根与带正电荷的蛋白质结合成不溶性物质,是不可逆沉淀。加水后沉淀不溶解。4.向蛋白加百分之九十五的乙醇,乙醇使蛋白质变性,产生沉淀。(1)可逆沉淀:在温和条件下,通过改变溶液的pH或盐浓度等,使蛋白质从胶体溶液中沉淀出来。在沉淀过程中,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都没有发生显著变化,在适当的条件下,蛋白质可以重新溶解形成溶液,所以这种沉淀又称为非变性沉淀。可逆沉淀是分离纯化蛋白质的基本方法,如等电点沉淀法、盐析法(saltingout)等,在低温下使用有机溶剂(如乙醇或丙酮)短时间作用于蛋白质也可以使蛋白质发生可逆沉淀。中性盐(硫酸铵、硫酸钠、氯化钠等)的浓溶液使蛋白质沉淀析出的作用称为盐析,其原理是高浓度的盐能破坏水化层并中和电荷,从而使蛋白质聚集。使不同蛋白质析出的盐浓度不同,如球蛋白可在半饱和硫酸铵溶液中析出,而清蛋白则在饱和硫酸铵溶液中才能析出。由盐析获得的蛋白质沉淀能够再溶解于低盐溶液,称为盐溶故蛋白质的盐析作用是可逆过程。(2)不可逆沉淀:在强烈沉淀条件下,蛋白质胶体溶液的稳定性被破坏,使蛋白质沉淀出来。由于这种强烈的沉淀条件同时破坏了蛋白质的结构,产生的蛋白质沉淀不能再重新溶解于水,所以又称为变性沉淀。如加热沉淀、重金属盐沉淀、有机酸沉淀和生物碱沉定等都属于不可:沉淀。蛋白质的变性指蛋白质在理(高温、高压)、化化学(酸碱、变性剂)作用下,高级结构遭破坏,其心理化性质和生物功能同时发生改变的过程与现象。变性的蛋白质容易相互聚集形成沉流保是有些情况下,当维持溶液稳定的条件仍然存在时(如电荷),蛋白质并不沉淀。因此变性蛋白质并不一定都表现为沉淀,而沉淀的蛋白质也未必都已变性。

蛋白质的盐析名词解释

您好!肯定会,但极其微量,而且不光是金属离子会被沉淀下来,阴离子也会吸附在蛋白质表表面跟着蛋白质沉淀。盐析的原理是:在中性溶液中蛋白质依靠分子表面的静电相互排斥,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能稳定分散于水中,当溶液中加入电解质之后,电解质电离出的阴、阳离子会与蛋白质表面电荷抵消,蛋白质分子间的静电斥力就会减弱,蛋白质分子间距减小,相互结合,造成蛋白质的溶解度下降,溶液中多余的蛋白质就会沉降下来。另外蛋白质盐析通常指用饱和硫酸铵溶液做盐析液,很少用氯化钠之类的。希望可以帮到您!

蛋白质的盐析

盐析是指在蛋白质水溶液中加入中性盐,随着盐浓度增大而使蛋白质沉淀出来的现象。中性盐是强电解质,溶解度又大,在蛋白质溶液中,一方面与蛋白质争夺水分子,破坏蛋白质胶体颗粒表面的水膜;另一方面又大量中和蛋白质颗粒上的电荷,从而使水中蛋白质颗粒积聚而沉淀析出。蛋白质盐析的原理 破坏了蛋白质在水中稳定存在的二个因素,从而使蛋白质发生沉淀。 1、破坏了水化层 在高浓度的中性盐溶液中,由于盐离子亲水性比蛋白质强,与蛋白质胶粒争夺与水结合,破坏了蛋白质的水化层。在高浓度的中性盐溶液中,由于蛋白质和盐离子对溶液中水分子都有吸引力,产生与水化合现象,但它们之间有竞争作用,当大量中性盐加入时,使得盐解离产生的离子争夺了溶液中大部分自由水,从而破坏蛋白质的水化作用,引起蛋白质溶解度降低,故从溶液中沉淀出来。 2、破坏了电荷 由于盐是强电解质,解离作用强,盐的解离可抑制蛋白质弱电解质的解离,使蛋白质带电荷减少,更容易聚集析出。

沉淀蛋白质的几种方法及应用实例

盐析,适当降温,还有就记不得了

沉淀蛋白质的方法有哪些,各有和特点?

盐析: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高浓度中性盐破坏胶体的稳定性,中和蛋白质所带的电荷,又可以破坏水化膜。此法沉淀蛋白质一般不变性,可通过透析出去中性盐,仍保持生物学活性。有机溶剂:利用它们的强亲水性破坏水化膜,由于它们不能中和蛋白质所带电荷,需要在pI附近沉淀蛋白质。低温条件下,变性发生缓慢,可用来制备血浆蛋白质。常温下会变性。重金属盐:带负电荷的蛋白质与带正电荷的重金属离子结合形成不溶性盐而沉淀。用时,需调节pH,使其大于pI,一般会发生变性。生物碱试剂与某些酸类:带正电荷的蛋白质可与生物碱试剂(如苦味酸、鞣酸、钨酸)或某些酸(如三氯醋酸、硝酸、过氯酸)的酸根隔阂形成盐而沉淀。一般发生变性。临床用于血液化学分析,常用此法除去血液中的蛋白质。——我就知道这几个了。。。。作为小参考

蛋白质的盐析反应现象及原理

加5%卵清蛋白溶液5ml于试管中,再加等量的饱和硫酸铵溶液,混匀后静置数分钟析出球蛋白沉淀。倒出少量浑浊沉淀,加少量水,沉淀是否溶解,为什么?溶解,蛋白溶液加入浓无机盐溶液,导致蛋白质溶解度降低而析出,这是盐析过程,蛋白质只是沉淀,并未变性,加水后即恢复溶解。将管内容物过滤,向滤液中添加硫酸铵粉末到不再溶解为止析出清蛋白。取出部分清蛋白,加少量水,沉淀是否再溶解?为什么?不溶解,因为加入硫酸铵粉末是强电解质,引起蛋白质胶体的凝聚沉淀,是变性过程,不可逆,加水也不会溶解

为什么蛋白质会盐析?

科学实验室表明:盐析是向蛋白质溶液中假如高浓度的中性盐,以破坏蛋白质的胶体性质,使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而从溶液中析出的现象。蛋白质是分子胶体,会发生凝聚,加入电解质或加热都会使蛋白质沉淀。盐析就是加入电解质盐使蛋白质凝聚的过程。加水稀释后蛋白质又可以溶解。拓展资料原理:破坏了蛋白质在水中存在的两个因素(水化层和电荷),从而使蛋白质沉淀。将大量盐加到蛋白质溶液中,高浓度的盐离子(如硫酸铵的SO4和NH4)有很强的水化力,可夺取蛋白质分子的水化层,使之“失水”,于是蛋白质胶粒凝结并沉淀析出.盐析时若溶液pH在蛋白质等电点则效果更好。由于各种蛋白质分子颗粒大小、亲水程度不同,故盐析所需的盐浓度也不一样,因此调节混合蛋白质溶液中的中性盐浓度可使各种蛋白质分段沉淀。

盐析法沉淀蛋白质的原理是化学变化么

蛋白质表面有一层水膜将蛋白质分子彼此隔开,从而避免分子间发生凝聚沉淀,盐析的原理就是盐离子破坏了水膜,是蛋白质分子发生凝聚沉淀。

蛋白质沉淀作用、类别、特点及原理都是什么?

具体如下:1、盐析: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高浓度中性盐破坏胶体的稳定性,中和蛋白质所带的电荷,又可以破坏水化膜。此法沉淀蛋白质一般不变性,可通过透析出去中性盐,仍保持生物学活性。2、有机溶剂:利用它们的强亲水性破坏水化膜,由于它们不能中和蛋白质所带电荷,需要在pI附近沉淀蛋白质。低温条件下,变性发生缓慢,可用来制备血浆蛋白质。常温下会变性。3、重金属盐:带负电荷的蛋白质与带正电荷的重金属离子结合形成不溶性盐而沉淀。用时,需调节pH,使其大于pI,一般会发生变性。4、生物碱试剂与某些酸类:带正电荷的蛋白质可与生物碱试剂(如苦味酸、鞣酸、钨酸)或某些酸(如三氯醋酸、硝酸、过氯酸)的酸根隔阂形成盐而沉淀。一般发生变性。临床用于血液化学分析,常用此法除去血液中的蛋白质。

蛋白质的溶解特性与沉淀原理

根据分子大小不同进行分离纯化 蛋白质是一种大分子物质,并且不同蛋白质的分子大小不同,因此可以利用一些较简单的方法使蛋白 质和小分子物质分开,并使蛋白质混合物也得到分离.根据蛋白质分子大小不同进行分离的方法主要有透析、超滤、离心和凝胶过滤等.透析和超滤是分离蛋白质时常用的方法.透析是将待分离的混合物放入半透膜制成的透析袋中,再浸入透析液进行分离.超滤是利用离心力或压力强行使水和其它小分子通过半透膜,而蛋白质被截留在半透膜上的过程.这两种方法都可以将蛋白质大分子与以无机盐为主的小分子分开.它们经常和盐析、盐溶方法联合使用,在进行盐析或盐溶后可以利用这两种方法除去引入的无机盐.由于超滤过程中,滤膜表面容易被吸附的蛋白质堵塞,以致超滤速度减慢,截流物质的分子量也越来越小.所以在使用超滤方法时要选择合适的滤膜,也可以选择切向流过滤得到更理想的效果另外离心也是经常和其它方法联合使用的一种分离蛋白质的方法.

蛋白质的分级沉淀的原理

蛋白质作为溶液稳定存在的两大因素:一是蛋白质颗粒表面大多为亲水基团,可吸引水分子,使颗粒表面形成一层水化膜,从而阻断蛋白质颗粒的相互聚集,防止溶液中蛋白质的沉淀析出;二是蛋白质颗粒表面可带相同电荷颗粒之间相互排斥不易聚集沉淀,也可以起稳定颗粒的作用。若去除蛋白质颗粒这两个稳定因素,蛋白质极易从溶液中沉淀。盐析是一种与蛋白质的沉淀的性质相关的分离方法:它用硫酸铵、硫酸钠等中性盐来破坏蛋白质在溶液中稳定存在的两大因素,故能使蛋白质发生沉淀。不同蛋白质分子颗粒大小不同,亲水程度不同,故盐析所需要的盐浓度不同,从而将蛋白质分离,如用硫酸铵分离清蛋白和球蛋白,在半饱和的硫酸铵溶液中,球蛋白即可从混合溶液中沉淀析出除掉,而清蛋白在饱和硫酸铵中才会沉淀。盐析的优点是不会使蛋白质发生变性。

蛋白质的盐析原理是什么

沉淀和变性(1)沉淀:沉淀是指蛋白质从溶液中析出的现象蛋白质在溶液中存在的稳定因素:表面电荷、水合膜蛋白质沉淀法:盐析法、有机化合物法、金属离子蛋白质分离法:分子量不同:分子筛表面电荷不同:层析法(2)变性:指在外界理化因素的影响下,蛋白质的次级键被打断,而肽键未断,蛋白质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而一级结构未改变导致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功能改变理化性质改变1不对称性增加,粘稠度增加2易同化学试剂起反应3易被蛋白酶水解4功能减弱或丧失5往往会沉淀:蛋白质变性后往往会沉淀,但沉淀的蛋白质不一定变性。沉淀但不变性的方法:盐析

盐析法沉淀蛋白质的原理

蛋白质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是由蛋白质周围亲水基团与水形成水化膜的程度,以及蛋白质分子带有电荷的情况决定的。当用中性盐加入蛋白质溶液,中性盐对水分子的亲和力大于蛋白质,于是蛋白质分子周围的水化膜层减弱乃至消失。同时,中性盐加入蛋白质溶液后,由于离子强度发生改变,蛋白质表面电荷大量被中和,更加导致蛋白溶解度降低,使蛋白质分子之间聚集而沉淀。

蛋白质盐析原理

您好!因为蛋白质是亲水性大分子,所以在水溶液中有双电层结构,来保证分子的溶解度平衡并稳定存在。当加入盐时,盐会电离成离子态,离子的电性破坏了蛋白质的双电层结构,从而使其沉降,析出。找找就有别太懒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4714882.html

蛋白质的沉淀的原理是

  蛋白质通过盐析的办法沉淀的原理是降低蛋白质的溶解度,使蛋白质凝聚而从溶液中析出。   蛋白质的沉淀(proteinprecipitation),沉淀是溶液中的溶质由液相变成固相析出的过程。蛋白质从溶液中析出的现象,称为蛋白质的沉淀。蛋白质沉淀常用的方法有盐析、等电点沉淀、有机溶剂沉淀、生物碱试剂与某些酸(如三氯醋酸)沉淀等。

蛋白质沉淀法原理

原理:蛋白质通过盐析的办法沉淀的原理是降低蛋白质的溶解度,使蛋白质凝聚而从溶液中析出。蛋白质分子聚集而从溶液中析出的现象,称为蛋白质的沉淀。由于水化层和双电层的存在,蛋白质溶液是一种稳定的胶体溶液。如果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某种电解质,以破坏其颗粒表面的双电层或调节溶液的pH,使其达到等电点,蛋白质颗粒因失去电荷变得不稳定而将沉淀析出。蛋白沉淀法是毒物分析过程中对生物样品进行前处理的一种常用方式。对于富 含蛋白质的检材,在进行分离、提取时要将 大量干扰测定的蛋白质沉淀除去,使待测毒 物仍留存于溶液中。操作时一般要先将检材组织磨碎,然后再加入蛋白沉淀剂进行蛋白质沉淀,组织中的蛋白质与沉淀剂形成疏松的絮状沉淀物,而毒物则留在溶液中。扩展资料:有机溶剂易使蛋白质或酶变性,常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进行有效控制, 而且有机溶剂使用量大,溶剂的使用及回收;储存都比较困难或 麻烦。 盐析法:盐析法简单方便,可用于蛋白质抗原的粗提、丙种 球蛋白的提取、蛋白质的浓缩等。盐析法提纯的抗原浓度不高,只用于抗原的初步纯化。 金属离子沉淀法纯度高,太耗电,沉淀效果很好,容易使生物分 子变性,复合物难分解。选泽性变性沉淀法:溶解度下降、粘度 增加、紫外线吸收增加、侧链反应增强、对酶的作用敏感,易被 水解 (这就是为何蛋白类食品在被加热至变性后人体对其中氨基 酸的吸收。能力增强) 等电点沉淀法无机酸会引起较大的蛋白质不可逆变性的危险等电点装置复杂,也比较纯。蛋白质变性指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如热、有机溶剂、重金属离子、生物碱试剂等作用下,蛋白质特定的空间构象被破坏,也即有序的空间结构变成无序的空间结构,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改变和生物活性的丧失。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蛋白沉淀法

盐析沉淀蛋白质的原理是

盐析沉淀蛋白质的原理是如下:盐析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分离和富集方法。在该方法中,通过加入足量的盐使得蛋白质失去溶解性而析出。其原理基于蛋白质的溶解度与环境离子浓度的关系。在蛋白质溶液中,一方面与蛋白质争夺水分子,破坏蛋白质胶体颗粒表面的水膜;另一方面又大量中和蛋白质颗粒上的电荷,从而使水中蛋白质颗粒积聚而沉淀析出。常用的中性盐有氯化钠、硫酸钠等,但以硫酸铵为最多。得到的蛋白质一般不失活,一定条件下又可重新溶解,故这种沉淀蛋白质的方法在分离、浓缩,贮存、纯化蛋白质的工作中应用极广。蛋白质分子是由不同极性、电荷等特征的氨基酸构成,具有复杂多样的结构和性质。在水中,它们处于其中极化的分子会相互作用,并呈现出一定的溶解度和稳定性。而外部添加电解质(如盐)时,会使水中的离子浓度升高,从而影响到蛋白质的溶解度。具体来说,当盐的浓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盐中阴阳离子会与蛋白质分子中固有离子(如羧基、氨基)进行竞争键合,从而引起蛋白质分子的溶剂化层的变化。随着盐浓度的持续增加,蛋白质分子的溶解性逐渐下降,蛋白质分子形成微小颗粒并沉淀下来。这种颗粒化现象通常发生在离子强度在0.2M及以上时。盐析沉淀法可以用于分离和富集蛋白质。首先将待分离的混合物加入到高浓度的盐溶液中,并将其缓慢地搅拌或振荡,以确保样品充分混合。接下来,用离心机将沉淀离心,使其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最后,将上清液取出作为去除重复的步骤。盐析沉淀法具有简单、便捷、快速等优点,能够在短时间内分离目标蛋白质,不需要复杂的设备和操作。但是,它仅适用于那些蛋白质稳定、PH值在中性范围内、无明显电荷表面、溶解度对离子强度较敏感等特性的蛋白质分子,同时还需要注意监测盐量,防止过高的盐浓度破坏样品。

盐析法沉淀蛋白质的原理是

盐析是指在蛋白质水溶液中加入中性盐,随着盐浓度增大而使蛋白质沉淀出来的现象。中性盐是强电解质,溶解度又大,在蛋白质溶液中,一方面与蛋白质争夺水分子,破坏蛋白质胶体颗粒表面的水膜;另一方面又大量中和蛋白质颗粒上的电荷,从而使水中蛋白质颗粒积聚而沉淀析出,具体如下:1、破坏了水化层在高浓度的中性盐溶液中,由于盐离子亲水性比蛋白质强,与蛋白质胶粒争夺与水结合,破坏了蛋白质的水化层。在高浓度的中性盐溶液中,由于蛋白质和盐离子对溶液中水分子都有吸引力,产生与水化合现象,但它们之间有竞争作用,当大量中性盐加入时,使得盐解离产生的离子争夺了溶液中大部分自由水,从而破坏蛋白质的水化作用,引起蛋白质溶解度降低,故从溶液中沉淀出来。2、破坏了电荷由于盐是强电解质,解离作用强,盐的解离可抑制蛋白质弱电解质的解离,使蛋白质带电荷减少,更容易聚集析出。

盐析沉淀蛋白质的原理是( ) A. 中和电荷,破坏水化膜 B. 与蛋白质结合成不溶性蛋白盐 C. 降低蛋白质溶液的

选A盐析作用的原理:蛋白质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取决于蛋白质分子表面离子周围的水分子数目,亦即主要是由蛋白质分子外周亲水基团与水形成水化膜的程度以及蛋白质分子带有电荷的情况决定的。蛋白质溶液中加入中性盐后,由于中性盐与水分子的亲和力大于蛋白质,致使蛋白质分子周围的水化层减弱乃至消失。同时,中性盐加入蛋白质溶液后由于离子强度发生改变,蛋白质表面的电荷大量被中和,更加导致蛋白质溶解度降低,之蛋白质分子之间聚集而沉淀。由于各种蛋白质在不同盐浓度中的溶解度不同,不同饱和度的盐溶液沉淀的蛋白质不同,从而使之从其他蛋白中分离出来。简单的说就是将硫酸铵、硫酸钠或氯化钠等加入蛋白质溶液,使蛋白质表面电荷被中和以及水化膜被破坏,导致蛋白质在水溶液中的稳定性因素去除而沉淀。

盐析法沉淀蛋白质的原理

盐析法沉淀蛋白质的原理是:降低蛋白质的电常数,调节蛋白质溶液的等电点,与蛋白结合形成不溶性盐,使蛋白质溶液呈电中性,破坏了水化膜,从而会使得蛋白质凝聚,最终从溶液中析出。蛋白质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是由蛋白质周围亲水基团与水形成水化膜的程度,以及蛋白质分子带有电荷的情况决定的。当用中性盐加入蛋白质溶液,中性盐对水分子的亲和力大于蛋白质,于是蛋白质分子周围的水化膜层减弱乃至消失。同时,中性盐加入蛋白质溶液后,由于离子强度发生改变,蛋白质表面电荷大量被中和,更加导致蛋白溶解度降低,使蛋白质分子之间聚集而沉淀。蛋白沉淀法其实就是实验室进行一种毒物分析的过程中而对生物的样品进行预前处理的一种比较常见而且常用的方式。一般来说都是对于富含得有蛋白质的物质进行检材。在实验进行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分离、以及提取步骤的时候,就需要将大量的一些干扰测定的蛋白质沉淀有效的除去,这样才能使得待测的毒物完好的留存于溶液当中,所以才需要进行盐析沉淀蛋白质。蛋白质:蛋白质(外文名:protein)是大型生物分子或高分子,它由一个或多个由α-氨基酸残基组成的长链条组成,再由一条或一条以上的多肽链按照其特定方式结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蛋白质是组成人体一切细胞、组织的重要成分。机体所有重要的组成部分都需要有蛋白质的参与。蛋白质是由氨基酸以“脱水缩合”的方式组成的多肽链经过盘曲折叠形成的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物质。蛋白质中一定含有碳、氢、氧、氮元素。一般说,蛋白质约占人体全部质量的18%,最重要的还是其与生命现象有关。蛋白质就是构成人体组织器官的支架和主要物质,在人体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说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活动的存在。每天的饮食中蛋白质主要存在于瘦肉、蛋类、豆类及鱼类中。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